泉州旅遊民宿藏紅磚古厝 濃鬱閩南味受歡迎(圖)

2020-12-20 閩南網

保留了閩南特色的民宿更吸引外地遊客

目前泉州共有5家旅遊民宿正在營業,分別位於華僑新村、西街、新街和堤後路等地,其中有4家位於泉州老城區的古大厝中,濃鬱的閩南味極受外地遊客歡迎。另外,還有3家旅遊民宿正在籌備當中。

但是,由於泉州的民宿管理辦法尚未出臺,泉州的旅遊民宿因房間數量少、古厝年代久遠、硬體配套不夠規範等問題而無法達到酒店的相關標準,很難通過公安、消防、衛生等多個部門的驗收。因此,目前這些旅遊民宿都無法取得營業執照,只能無證營業。早報之前曾對泉州民宿面臨的困境進行深度調查,今年兩會上,泉州市政協委員黃金電提出建議,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儘快制訂出臺旅遊民宿管理辦法。

委員提案

泉州獲評首屆「東亞文化之都」後,憑藉多元文化特色和豐富旅遊資源,對外地遊客有很大的吸引力。

旅遊民宿利用自用住宅,結合當地人文、自然景觀等,能夠讓遊客更直接地體驗到泉州本土風情。

目前,國內外知名景區一般都有配套成熟的旅遊民宿,民宿產業在臺灣更是農業發展的推動力,成為文化旅遊產業中極具發展潛力的重要一環。

泉州旅遊民宿尚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經營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尤其是一些特色古大厝、石頭厝的民宿客棧,安全隱患大,消費者權益保障難,希望有關部門制訂出臺有關旅遊民宿的管理辦法。

相關焦點

  • 紅磚古厝裡開民宿濃鬱閩南味受歡迎 管理得跟上
    目前泉州共有5家旅遊民宿正在營業,分別位於華僑新村、西街、新街和堤後路等地,其中有4家位於泉州老城區的古大厝中,濃鬱的閩南味極受外地遊客歡迎。另外,還有3家旅遊民宿正在籌備當中。但是,由於泉州的民宿管理辦法尚未出臺,泉州的旅遊民宿因房間數量少、古厝年代久遠、硬體配套不夠規範等問題而無法達到酒店的相關標準,很難通過公安、消防、衛生等多個部門的驗收。因此,目前這些旅遊民宿都無法取得營業執照,只能無證營業。
  • 泉州民宿5年誕生五家 主打閩南元素推廣家鄉文化
    昨日,報導了市區華僑新村館驛七號度假旅館,因房屋石頭結構過不了消防關,無法辦理相關證件,涉嫌無證經營被警方清查(泉州西街舊館驛青年客棧無證經營遭遇尷尬(圖))。這起事件引發民宿行業的普遍關注。近年來,泉州市區、惠安、晉江、石獅等地都相繼開設了民宿,但是總體而言規模不大,數量也不多。比如,民宿最集中的市區,經過5年的發展,也僅有5家。業內認為,泉州民宿才剛處於萌芽階段。
  • 民宿「紮根」泉州
    □商報記者 王溫萍 文/圖 近年來,深度旅遊受到不少旅遊愛好者的青睞,也推動民宿的興起:住具有當地風味的民宿,體驗城市的人文情懷與歷史氣息。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泉州,一批極具閩南風格的民宿成為不少遊客的「打卡地」,也催生了民宿背後的發展機遇。
  • 閩南紅磚古厝(上篇)
    紅磚白石,紅白相間的閩南紅磚古厝從2006年回到青島,一直就想寫寫閩南的紅磚古厝,可惜一直未能靜下心來梳理,
  • 泉州旅遊收入比廈門高14億,古城旅遊火爆,遊客:正宗閩南味
    國慶泉州旅遊收入比廈門高14億,古城旅遊火爆,遊客:正宗閩南味,國慶節假期剛剛結束,各地正在曬今年國慶節黃金周的旅遊成績表,福建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一直是廈門,但是,今年福建省內另一個城市泉州國慶節7天的旅遊收入比廈門高,甚至超過了省會福州。
  • 閩南紅磚古厝(中篇)
    恰好位於閩南方言和莆仙方言的大部分地區,臺灣、金門因主要為閩南移民,故將紅磚古厝移植至此,另外,廣東潮州等與福建接壤地區受其影響極深,有多種建築工藝與之相同。閩南紅磚古厝各種紛繁的裝飾工藝,幾乎將我所知道的傳統紋樣囊括其中。能工巧匠們的雙手將紅磚化為神奇的彩筆,裝點著這片富庶的土地,也形成了獨步天下的閩南傳統文化特色。
  • 泉州古城民宿遭遇「成長煩惱」 身份尷尬亟待「破冰」
    近年來,泉州旅遊業蓬勃發展。數據顯示,去年國慶黃金周,泉州迎來486.44萬遊客,同期增長66萬人次,住宿需求不斷增大。古城旅遊升溫的同時,民宿作為極具發展潛力的一塊特色「蛋糕」,也是泉州古城遊的一扇新窗口。然而,泉州民宿發展仍處於自由生長的粗放模式,如何規範管理備受關注。
  • 閩南古厝與金門的聯繫
    閩南古厝的幾個重要元素 :粉紅的磚瓦,石材,屋頂燕尾等這些元素在金門都得到了很好的傳承。而金門的閩南式古厝,更多吸收了中國其他建築元素,以及西洋,南洋風味,也許沒有傳統閩南古厝那種古典感,經典感,但也給人似曾相識的感覺。
  • 金門紅磚古厝的前世今生(圖)
    改造成特色民宿的金門紅磚古厝。   緋紅的磚牆屋瓦、高翹的屋脊、精美的雕梁畫棟、栩栩如生的磚石浮雕、鐫花刻鳥的窗欞……金門紅磚古厝的種種元素總喚起福建人似曾相識之感,誠如臺灣文化大學李乾朗教授所言:「臺灣典型民居無論是結構、材料,還是建築風格,都與閩南傳統民居一脈相承,臺灣約七成建築秉承閩系紅磚建築風格。」
  • 泉州民宿接連開張 成背包客好去處
    難過消防關,民宿辦證難一方面,為體現閩南古厝的風情,泉州民宿多選擇老巷舊宅;另一方面,縱然有千般風情,這些老宅依然難符合家庭旅館消防安全的規定。在很多地方,民宿已成為一道重要的風景線。然而,作為一種新興業態,泉州民宿的成長之路並非一帆風順。
  • 泉州老城區閩南味十足的小店(精編版)
    ,得半天閒;碰上一家古厝裡燒烤攤,享一派閩南味;走進幾家「美好生活」,消磨一段午後時光。營業時間:11:00~22:30地址:泉州鯉城區鎮撫巷溝尾下36號電話:15559595186 三、古厝茶館泉州味十足的古意茶館      雨天,從天后宮對面的老字號
  • 2019泉州最美民宿巡禮!古城、大海、山間……準備好打卡了嗎
    泉州,有古城,有大海,有山間,有一座座民宿,帶你打開泉州的日常。地址:泉州鯉城區通政巷4號近中山路這是個地道泉州味的老宅,五進五開間,是四川總督蘇廷玉的故居,也是泉州目前保留地最完整面積最大的官邸。一樓就似一處閩南文化博物館,泉州的非遺作品匯聚一堂,隔壁就是泉州木偶劇院,除了住宿,還可以深度了解泉州的人文風韻。如果不出去玩,民宿的院子裡可以喝茶。如果要出去逛,出門就是中山路,公交四通八達,西街近在咫尺。
  • 住民宿or酒店?泉州十大精品民宿力薦,住了就不想走了
    那對於住慣了冰冷冷的星級酒店旅客來說,民宿客棧就是非常新奇的選擇之一。下面客棧先生推薦泉州十家民宿,每一家都是精品! 拾、泉州容驛藝廊旅館 泉州不近民宿是老房子改造而成的,每一間房都凝聚了最藝術的品質,能讓你感受到無與倫比的泉州味道,正如不近民宿的官方簡介裡「傳統與時尚的交相輝映,老城生活和現代文化的交融」,在這裡坐下來,靜聽泉州古城的故事。
  • 泉州,藏著比廈門更地道的閩南古早味
    相對於福建省的熱門城市廈門而言,泉州算是個鮮為人知的寶藏旅遊地。想要品品地道的閩南老滋味,不容錯過的地方當屬泉州。香火旺盛的寺廟、韻味十足的建築、令人垂涎的街邊小吃,大概就是這裡的魅力。夕陽下,登上泉州西街周邊民宿的樓頂,在一片磚紅色的閩南建築群中,一眼能望到顯眼的兩座石塔。
  • 泉州洛陽橋的橋南街,滿是閩南古厝的老街,已是千年歷史
    接著分享我的泉州之行,從臺灣自由行回到廈門,在廈門機場直接坐泉州專線1小時到達,極為快捷。泉州,是一直被忽視的旅遊城市,旅遊資源太豐富了,值得多停留幾天。按照整體規劃,這裡正在打造洛陽橋文化旅遊創意街區,街區裡面既有閩南風情建築、歷史遺址、宗教寺廟、文化創意中心、非遺展示區、現代商業服務等,現在已初見雛形,我可能多慮了,別是要收費吧?在這條閩南風情的老街上,最常見到的就是剝「生蠔」。
  • 閩南文化是臺灣古厝的源頭
    固定布局                                                        工具條上設置固定寬高背景可以設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對齊背景圖和文字以及製作自己的模板在長期發展過程中,閩南建築文化在臺灣也融入了地域特色,譬如由於島內不宜開採片石,以粗砂粒為主要原料的「洋灰洗」工藝得到更廣泛運用。
  • 晉江最大古厝群驚豔亮相 被譽閩南旅遊新地標
    晉江五店市傳統街區——佔地126畝,擁有147座歷史風貌建築,通過修舊如舊,日前以泉州範圍內最大的紅磚古厝群驚豔亮相。這一消息在坊間不脛而走,迅即變成專業攝者、驢友心目中的朝拜之地,被譽為閩南旅遊新地標。
  • 福建泉州十八景之一,被譽為閩南建築大觀園,紅磚古厝的傑出代表
    閩南建築的傑出代表,除了土樓,另一個就數那些獨具特色的紅磚古厝了。紅磚古厝又叫「皇宮起」,是福建四大民居形式之一,自五代以來,閩地的先民們將獨具閩南特色的建造技藝發揚光大,留下了眾多古厝遺蹟。泉州作為古厝的重要發源地之一,至今保留著眾多聞名全國的古厝群,而位於泉州南安的蔡氏古民居,更是其中傑出的代表。
  • 廈門同安古坑村:做足三角梅文章,閩南古厝活力煥新
    盤活閩南匣缽古厝群 整治提升108棟裸房紅磚白石牆體、硬山式屋頂、雙翹燕尾脊……花叢掩映、綠藤扶牆的閩南古厝,這樣的鄉村如詩如畫。葉建發講述,鄉村振興在古坑村吹響號角後,村裡提前完成了108棟裸房及平改坡整治提升,為了引進三角梅龍頭企業,鎮、村先行對村裡的兩棟閩南古厝進行修繕,去年底交付出租作為辦公、生產用地。
  • 閩南第一古厝-中憲第
    國務院文物保護單位:中憲第(石井大厝內),又名99間,位於民族英雄鄭成功祖地——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鎮延平街道,與金門僅距離6海,系南安石井人鄭運錦前往臺灣經商致富後,於清代雍正六年(1728年)回鄉建造成為一整座規模宏大、號稱「閩南第一古厝」的府第式閩南古建築。2013年入選第七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佔地面積7780平方米,現存的珍貴古厝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