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洛陽橋的橋南街,滿是閩南古厝的老街,已是千年歷史

2020-12-18 懶遊的故事

接著分享我的泉州之行,從臺灣自由行回到廈門,在廈門機場直接坐泉州專線1小時到達,極為快捷。泉州,是一直被忽視的旅遊城市,旅遊資源太豐富了,值得多停留幾天。

洛陽橋志願者服務站

先從近千年歷史的古橋洛陽橋說起吧,上文介紹了蔡襄祠,當地老百姓為緬懷蔡襄在泉州為官造福一方、為修建跨海長橋竭盡心智的功績,自發捐獻立祠。步出蔡襄祠,就來到了橋南街,直通洛陽橋。

這裡是志願者服務站,有著諮詢、基本救助、臨時休息和便民服務的功能,特意去接了一杯免費的茶水,口味偏苦,據說是一種常見的本地茶。

按照整體規劃,這裡正在打造洛陽橋文化旅遊創意街區,街區裡面既有閩南風情建築、歷史遺址、宗教寺廟、文化創意中心、非遺展示區、現代商業服務等,現在已初見雛形,我可能多慮了,別是要收費吧?

在這條閩南風情的老街上,最常見到的就是剝「生蠔」。

無論是街邊、小巷裡,還是自家的門廳裡,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女人們帶著手套緊張地剝著生蠔的堅硬外殼,動作熟練。看起來,這項工作是當地老百姓主要的收入來源吧。

一家賣海蠣餅的小攤子,因為這裡遠離主景區,感覺這裡應該不錯。

海蠣餅是一種福建風味美食,用米漿為原料,內餡為蔥、包菜、肉、紫菜,加五香、胡椒、味精拌制而成,再夾以海蠣後裹上米漿油炸。

買了兩個嘗一嘗,形似圓餅狀,色澤金黃,口感酥脆可口,殼酥餡鮮。

據介紹,橋南街沿街一直在進行綜合治理,聘請本地傳統工匠,以傳統工藝、材料對古建築進行修繕維護;對特別影響重要景觀的臨建、違建,存在安全隱患的加建,坍塌嚴重、已無保留價值的民居,臨街五層及五層以上建築等,將進行拆除或降層,打造保留傳統特色的示範性街區。

在閩南語裡,「厝」的意思是房子,紅磚厝就是用紅磚瓦石蓋的房子,閩南紅磚厝是閩南最具代表性的傳統建築。

閩南古大厝濃縮了閩南人堅韌、開朗、沉穩的性格。閩南人對生活的美好期待表現在紅磚厝豐富多彩的建築上。

閩南人家巧妙地結合了居住家族教育系統、宗廟祠堂三位一體的生活模式,凝聚著每一位紅磚厝中家族成員的魂靈,傳承關於家的榮耀。家族祠堂,應該是對故鄉的最佳詮釋吧。

鎮海宮

橋南街上有一座小小的鎮海宮,鎮海宮供奉著海神,世世代代都保佑著每個出海的人。鎮海宮並無專人看管,走進去奉上三柱清香,隨意放點香資就好了。洛陽橋南北兩端各有海神保佑,北端有昭惠廟,南端是鎮海宮。

「我是無聲人,幸而遇見你。」走在洛陽橋旁的橋南街上,一座紅磚古厝不由得引人駐足,因為它門前寫的這句話。該處名曰「靜土」。

這裡是泉州的愛心企業家和幾位特教老師花費2個多月時間,為準備就業的聽障畢業生「量身定製」的文創院。兩名聽障畢業生每日在這裡靜心繪畫,她們的部分作品被來洛陽橋的遊客們帶回全國各地。行色匆匆,沒有過多打擾。

橋南街上,兩旁極具濃厚閩南特色的建築延伸至視野的盡頭,與蔡襄祠連為一體,家族和村落傳統民俗生活得以保留。休閒茶室、咖啡廳、書店、小型甜品店點綴其中,為這座千年古橋平添了靈動風姿。

橋南街上,兩旁極具濃厚閩南特色的建築延伸至視野的盡頭,與蔡襄祠連為一體,家族和村落傳統民俗生活得以保留。休閒茶室、咖啡廳、書店、小型甜品店點綴其中,為這座千年古橋平添了靈動風姿。人們在休閒廣場、健身廣場上休憩、閒侃,好不愜意……未來的洛陽橋,將更美。

看得出來,橋南街的改造已近尾聲,閩南特色十足。似乎老街上的居民,還沒太適應景區的節奏,相類似的小吃店和特色飯店還很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老百姓會真切感受到旅遊人潮帶來的實惠。

洛陽橋頭

這條承載城市記憶的老街與洛陽橋相伴相生,歷經近千年的榮耀與滄桑。老街的盡頭就是洛陽橋,您聽說過洛陽橋嗎?

這可是中國的四大古橋之一,與廣東潮州廣濟橋、河北趙縣趙州橋、北京的盧溝橋共享美譽,下文我們就好好逛逛這座歷經千年依然完好的古橋。

待續,我在泉州。

相關焦點

  • 【玩轉泉州】泉州蟳埔漁村+探訪蠣殼古厝+南少林+開元寺+洛陽橋+小西埕+閩南美食1日遊,每周六/日泉州見!
    鱘埔民俗文化漁村是閩南泉州地區一種傳統特色建築,海蠣殼修築的蚵殼厝和鱘埔女奇特的頭飾是鱘埔漁村最靚麗的風景線,這裡古樸的民風民俗已刻上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印跡。泉州洛陽橋與北京的盧溝橋,河北的趙州橋,廣東的廣濟橋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橋。也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跨海石橋。
  • 5·19一起穿越千年古橋 為洛江特色旅遊打Call
    5月19日下午,洛陽橋將舉辦「穿越千年古橋共賞百箏洛鳴」,邀請大家一起來尋古,發現不一樣的洛陽橋。屆時,這座近千年的古橋將推出系列精彩活動。有百人齊彈古箏,讓千年的古箏和近千年的洛陽古橋進行跨越式對話;有古裝創意街拍秀,與古樸的石板路碰撞出新火花;數十名孩童將在長卷上畫出印象洛江,展示洛陽橋風採等。
  • 【海絲泉州】遊記:倘佯刺桐城,戀戀閩南情
    紅磚古厝品閩南魅力在繁華的晉江市區,人流攢動的萬達廣場旁竟隱匿著一片閩南古厝群,這裡便是——晉江五店市傳統街區。五店市是福建省成片保護面積最大的閩南古厝群,堪稱閩南傳統建築博物館與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 文創裡的泉州古城印記
    盡顯古城魅力 日前,在首屆「海絲杯」海峽兩岸(泉州)工業設計頒獎活動上,記者看到,在「非遺+文化創意」組作品成果展示區裡,洛陽橋、鐘樓、老君巖、石敢當、滴水神獸、紅磚厝……這些泉州古城元素被創意地融入工業文創設計產品中,從古厝形制的茶具到滴水獸樣貌的廚房瀝水器,再到立足健康生活的自動手扶梯消毒裝置等眾多基於生活的設計新品有望落地,服務市民生活。
  • 曾被譽為「天下第一橋」,現為中國四大古橋,泉州洛陽橋
    橋長834米,寬7米。橋上現存亭2座,石將軍2尊,石塔5座。碑亭有「西川甘露」碑刻和清道光間石刻「天下第一橋」橫額。中亭傍有崖刻「萬安橋」、「萬古安瀾」和12方碑刻。洛陽橋由泉州知州蔡襄主持修造,不僅體現了古代中國人造橋技術的高超,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充分展現了國家和父母官們以民為本、勤政為民、為民解憂的為政理念。比較罕見的「月光菩薩」造像。
  • 避開人人人,去泉州度個周末,仿佛穿越了千年
    西街是泉州最大的寶藏,1300年的歷史,夠老的了,市聲嘈雜,人車混亂,很慶幸這裡沒有被規劃成千篇一律的所謂老街現在各地都還有開元寺,唯獨泉州開元寺規模最大,是閩南第一古剎。洛陽橋洛陽橋有近千年的歷史了,素有「海內第一橋」之譽,是古代「四大名橋」之一。
  • 【樂程國旅&10月1號】閩南味 泉州 五店市 崇武古城 美食文化三日遊
    千年古剎【開元寺】:開元寺內有東西兩塔,稱為東西塔。在東塔上,有記錄著觀音男身像,我國佛教從唐朝以後觀音慢慢轉化為女身像,足見該寺廟歷史之悠久。開元寺在我國佛教中屬於密宗,和佛教中的禪宗有一些區別。比如天王殿供奉的是哼哈二將兩位天王,還有18羅漢擺放方式,大雄寶殿供奉的佛祖也有不同和講究。
  • 泉州洛陽橋「西川甘雨」的傳說,尋找那個身後背著「七」的人
    接著分享我的泉州之行,這是漫長旅途中的一站。從臺灣高雄回到廈門後,直接在機場搭乘泉州專線車到泉州,開啟了一周的泉州之行。以往對泉州全無印象,福建的城市只去過福州和廈門,景點的認識也僅限於鼓浪嶼、武夷山和土樓等,這次希望在這個歷史悠久的「海絲」起點,一次「玩」個夠!走遍泉州,就從大名鼎鼎的千年古橋洛陽橋開始吧。接上文,從我位於美食街住處坐K2公交車,一個小時左右到達橋南站。路對面就看到了這塊大石頭,走進去就是橋南街。
  • 泉州千年古橋頭的蔡襄祠,主持修建千年古橋受後人景仰
    原來,距離廈門高鐵動車僅有40分鐘車程,就有個近千年歷史的古城——泉州。在廈門機場的大巴車售票櫃檯前,發現了直達泉州的商務車線路,售價70元,1個多小時車程。這條線路對我來說,簡直太方便了。如果沒有這條快捷線路,我需要從機場去廈門高鐵站,然後坐高鐵趕往泉州。泉州又稱鯉城、刺桐城、溫陵,是我國著名的僑鄉和臺胞祖籍地。
  • 避開人從眾,去泉州度假吧,這是你一生至少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
    ,市聲嘈雜,人車混亂,很慶幸這裡沒有被規劃成千篇一律的所謂老街。隨時隨意進入一古厝,依然雞飛狗叫,養狗逗貓,兒孫繞膝,盡享天倫之樂。洛陽橋有近千年的歷史了,素有「海內第一橋」之譽,是古代「四大名橋」之一。
  • 2月14日【玩轉泉州】古城印象-洛陽橋-開元寺-打卡小西埕-東西街閩南美食-蟳埔村-探訪蠣殼古厝-休閒一日遊
    1、海蠣殼作為材料修築的特色民居—【蚵殼厝】2、鱘埔女奇特的頭飾—【簪花圍】3、泉州佛教叢林之冠、千年古剎—【開元寺】4、品閩南美食—【泉州傳統特色小吃】適時集合大巴車前往【鱘埔民俗文化漁村】(遊覽約1小時),尋訪拍攝蚵殼厝,是閩南泉州地區一種傳統特色建築,海蠣殼修築的蚵殼厝和鱘埔女奇特的頭飾是鱘埔漁村最靚麗的風景線,這裡古樸的民風民俗已刻上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印跡。這裡曾是古閩越族的聚居地之一。適時集合乘車返福州,結束愉快行程。
  • 名列四大古橋,還是海內第一橋,明明建在福建泉州為什麼叫洛陽橋
    2015年2月13日我們從崇武古城來到泉州洛陽橋遊覽學者吳生石評價蔡襄:「他的功績,主要不在於史書、傳說中所稱道的施工技術難題的解決,而是他順應了當時海外貿易迅速發展的趨勢,順應了泉州港迅速發展的趨勢,利用了作為泉州地方長官的權威,支持、推動了洛陽橋的建造。」
  • 比廈門更清新,比臺灣有風情,這個千年古城如今卻低調得嚇人!
    泉州人常說:「站著要像東西塔,躺著要像洛陽橋。」東西塔歷經千年滄桑、地震侵襲,也仍舊屹立不倒,是泉州人的精神象徵。他們來到閩南後,看到泉州的山川地勢很像古都洛陽,就把這個地方也取名「洛陽」。於是,洛陽橋就這麼建成了。
  • 福建泉州,一座漫步在古街,體驗著閩南文化的千年古城
    泉州市,別稱鯉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閩南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世界宗教博物館,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歷史悠久。遊泉州,主要遊覽三類景點:一是各類宗教建築包括開元寺、天后宮、關嶽廟、清淨寺等,體會「世界宗教博物館」的魅力;二是年代久遠的歷史遺蹟,包括洛陽橋、安平橋、崇武古城、蟳埔村等,探尋古代泉州的同時,感受古人精湛的建築技術和迷人的風俗民情;三是自然風光,觀賞清源山、岱仙瀑布、戴雲山、牛姆林等景色,愉悅身心。"泉州的風景名勝眾多,擁有國內多個「之最」。
  • 閩南韻味何處尋?千年古鎮豐州的這棟古厝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近日豐州鎮被列為第一批福建省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鎮古村落」候選對象,正在公示。在豐州鎮燕山有這麼一棟古厝,它有一個詩意的名字「燕山小築」,是一棟閩南文化和南洋建築充分融合的建築,與豐州其他許多古厝一樣,「燕山小築」充盈了幾輩人家鄉的記憶。
  • 福建泉州十八景之一,被譽為閩南建築大觀園,紅磚古厝的傑出代表
    在歷史的滄桑巨變中,有許多東西被其車輪碾碎,歸於塵土,而也有許多東西在時代的潮流中堅強地保留了下來,這些寫滿了歷史痕跡的古老事物,如今就如一本本恢弘的史書,為我們講述著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閩南建築的傑出代表,除了土樓,另一個就數那些獨具特色的紅磚古厝了。
  • 中國最「調皮」的橋:名字是洛陽橋,卻修建在泉州!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古代的跨海大橋——洛陽橋。眾所周知,建造跨海大橋不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更是需要非常先進的建造技術。洛陽橋作為古代的跨海大橋,可見他多麼的不凡。現在我國的跨海大橋也有好幾座,那是因為先進的科技和先進的建築工藝,以及在材料還有機械設備上的優勢,才能建造出來。然而洛陽橋的建築工藝真是堪稱一絕。
  • 中國第一座跨海大橋,泉州洛陽橋:至今有1000多年歷史了
    橋不僅存在於現實生活中,幫助人們歡聚、交流,溝通兩岸商貿往來的重要交通要道,發揮了巨大作用,更構成了一個令人神往的,詩意世界裡有那麼一點遐思愜意,「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有一種悽婉,「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因此中國有石橋的故鄉之稱。
  • 特價¥99,打卡泉州網紅景區~清境桃源、網紅小西埕、洛陽橋、品嘗閩南美食汽車1日遊,春節泉州不見不散!
    玩轉古韻泉州 品舌尖上的美味泉州清境桃源、網紅小西埕洛陽橋、品嘗閩南美食汽車1日遊 ▲鏡子迷宮泉州洛陽橋與北京的盧溝橋,河北的趙州橋,廣東的廣濟橋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橋,也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跨海石橋。小西埕的入口旁保留了西街的古厝原貌。
  • 泉州有一個洛陽橋,被稱「海內第一橋」,卻與河南市區撞名
    而這個頗具歷史意義的橋梁就是洛陽橋,在宋代的時候就已經在福建泉州建成了是不看到這個橋的名稱的時候,大家會有一點奇怪,之前不是說這是一個跨海大橋嗎,怎麼會與洛陽有關係,洛陽周邊也沒有海。其實這也只是一個」撞名「,今天我們所說的這個洛陽橋並非是河南洛陽,而且在泉州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