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客商在第二屆中國(重慶)國際酒業博覽會上了解酒類產品。本組圖片由主辦方供圖
12月10日,由中國酒類流通協會主辦,重慶市商務委員會、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重慶市工商業聯合會支持,重慶市酒類流通商會和酒融薈共同承辦的第二屆中國(重慶)國際酒業博覽會(以下簡稱酒博會),在重慶國際會議展覽中心開幕。博覽會吸引了近百家知名酒企,以及各省市酒業協會代表、流通企業負責人參加。
參展商九成為白酒 醬香佔八成
在2018年重慶酒博會成功舉辦的基礎上,本屆酒博會規模更大,影響力廣泛,意義也更為深遠。來自世界各地的上千款名酒及數千名酒類行業廠商匯聚重慶,進行產品展銷,共話酒類風向標,探索數位化技術對實體經濟的賦能之路。
據悉,此次參展的90%左右為白酒類廠商,其中八成左右為醬香類白酒品牌(產品)。濃香型白酒企業產品佔比遠高於清香型白酒產品;精釀啤酒參展商遠高於其他啤酒參展商;國產紅酒參展的比例遠高於進口紅酒。在所有參展的酒類產品中,零售價在200元以上(啤酒除外)的佔比達到70%以上。跟往屆相比,2020重慶酒博會新增加(第一次參展)的酒類廠商佔比45%左右。
在開幕式上,中國酒類流通協會會長王新國在致辭時說:「酒業是個發展型產業,2020年前三季度,19家白酒上市企業總營收達1909.92億元,同比增長5.1%。參加本次博覽會的酒類企業,包括優秀的行業龍頭、典型的區域骨幹。這些企業通過積極的產品創新、品牌創新和營銷創新,贏得了市場高度認同,實現了企業持續發展。通過酒博會這一平臺的展示交流,將給酒業發展樹立榜樣,鼓舞信心。」
王新國表示,參與本次博覽會的還有酒類流通行業的廣大優秀商家,他們長期與市場一線緊密相連,對消費的把握最及時、最精準。從流通角度看酒業發展,如何通過供給側改革和供應鏈建設,去挖掘消費、擴大消費和引領消費,相信本次博覽會給從業者們帶來很多啟發。
貴州仁懷市酒協組團參展
據了解,本屆酒博會還有三大亮點:一是仁懷市酒協組團參展,讓重慶市民在家門口就品嘗到來自醬酒優質產區的文化與美酒;二是中國第一葡萄酒小鎮――寧夏吳忠市紅寺堡產區開設中國葡萄酒展區,把寧夏的美酒與灘羊、黃牛肉等有機食材奉獻給市民;三是免費品飲活動,詩仙太白牽頭組織上百款來自各地的美酒供市民免費品鑑,促進以品帶售。
值得一提的是,酒融薈在現場也設置了專門的展區。該展區囊括了四川省酒業集團有限公司、山西汾酒(600809)定製創意公司、瀨溪河酒業有限公司、貴州省懷仁市茅臺鎮金醬酒業有限公司、貴州天邦偉業釀酒有限公司等。據介紹,該平臺以酒水產業鏈的全要素資源整合為特色,實現利他、合作、共贏,以抱團發展的形式與全國客商和消費者見面。
為渝酒提供亮相新機會
在渝酒展示方面,記者從現場看到,詩仙太白展區共帶來了17款經典的濃香型產品,供觀眾參觀和品鑑。詩仙太白南岸區銷售主管塗為告訴記者:「詩仙太白的產地在重慶萬州,是不折不扣的渝酒。目前我們最受市場關注的是盛唐系列、青雲瓷系列,這次都來到了現場。我們希望可以通過本屆酒博會,讓廣大消費者和商家更全面、更直觀地了解到詩仙太白在品質提升方面做的努力,打響渝酒在市場上的口碑。」
此外,2019年進入市場的渝酒品牌慶酒也參與了本屆酒博會。據了解,慶酒產地為重慶南川金佛山,當地釀酒傳統和技藝源遠流長,採用當地自產糧食和深井井水釀造的酒口感醇厚,回味甘甜,具有獨特風味。該品牌目前對於不同消費者需求,推出了普天同慶系列、大重慶系列,分別針對高端市場、中端市場,在現場均有展示。
「在重慶的濃香型白酒市場,重慶本土品牌份額較少,市場基本被川酒、黔酒佔據。作為一名酒行業從業者,我們希望重慶擁有自己的白酒名片。所以從去年起,我們打造了『慶酒』這一新品牌,取重慶的『慶』字,為重慶釀一杯好酒。」慶酒產品經理李昌玲表示,目前該品牌採用純手工釀造,每年限量生產,從而保證酒的品質。「參與此次酒博會,我們希望把慶酒的品質展現給全國客商和消費者。同時,我們還將圍繞品質、品牌、原糧基地等繼續深耕,為渝酒振興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數位化創新助酒類產業鏈
不斷完善
本次博覽會還舉行了「數說酒業――中國酒業數字峰會」等多場活動,旨在促進酒類行業健康良性發展。
中科院博士後、重慶百名工程技術高端人才專家陶洋在會上指出,在網際網路時代,無論是造酒者、售酒者、管酒者、喝酒者,對「酒」的困惑都可以一一解答。拿酒行業舉例,通過網際網路的連接,設備、廣告、供應鏈、專家、技術、市場投資支付,都可以通過網際網路給各方提供平等的機會,信息的對稱性得到了改善。
陶洋建議,酒企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和大數據,建立起網際網路自媒體體系、立體營銷模式,也可以通過網際網路來監督造酒過程中的生產、經銷、檢驗等全部信息,並利用物聯網進行溯源保真。因此,酒企若能做好對數字信息的挖掘、利用,就能夠極大地提高酒企的生產效率,降低營銷和品牌推廣的成本。
事實上,重慶在利用網際網路信息化技術,追溯酒類流通已做出了相關嘗試。峰會上,香聯科技技術總監王小馬介紹,早在2017年2月,商務部關於「十三五」時期促進酒類流通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利用RFID、二維碼等信息技術,加快建成「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的酒類商品追溯體系。2019年7月,在重慶市酒類流通商會的主導下,開發、運營了重慶市酒類流通溯源信息系統。
據了解,該系統利用大數據和智能終端設備建設高效低成本的溯源系統,覆蓋全市所有酒類零售終端網點,利用移動網際網路技術實現人機互動信息共享,採集記錄產品流通、消費環節信息,實現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強化全過程質量安全管理與風險控制。該系統的良好運行,能夠為政府監管部門提供及時、精準、全面的數據。對酒類流通行業而言,未來可以實現在重慶地區銷售的每一瓶酒都將有據可依、有責可負、有價可詢。截至2020年12月7日12:17,參與測試的8家門店共回傳溯源信息7215條,其中客戶已驗證信息1181條。
中國酒業價格指數
為企業「指點迷津」
在峰會上,盛初集團副總裁楊大玉還發布了中國酒業價格指數。其中,最重要的價格指數的樣本均來源於全國主流的企業,反映了不同價位的主要品牌價格的走勢。
報告顯示,我國酒業高端市場呈現了穩健向上的價格走勢。高端市場三大主導產品價格走勢基本相同,主要是茅臺價格天花板持續打開,五糧液(000858)主動管控價格,國窖跟隨策略明顯。由此可見,高端名酒對量價關係的理解和運用,已經越來越成熟。
而次高端品牌則呈現了局部的分化,一是香型的分化,二是企業的分化,三是同一個企業的新產品也呈現了不同單品的價位分化。例如汾酒青花30年、郎酒紅花郎15年,價格逐步上行。對汾酒青花30年,廠家的市場定位為高端市場,出廠價持續提升,推動批發價上行。今年7月,郎酒對其醬香酒實施計劃配額管理,對紅花郎15年的建議零售價也提升至698元/瓶;10月份,廠家停止所有渠道費用投入,價格持續上漲。
楊大玉稱,還有兩個趨勢值得注意:一是光瓶酒市場從今年1月份到11月份呈現了非常好的發展態勢,量價提升。二是今年醬香品類呈現出了強勢上升的價格走勢,並呈現出三大特點:全系列、全價位呈現強勢上升;醬香大單品在成熟區域呈現出小幅波動及穩步提升的價格走勢;醬香產品的分年定價推動價格向上趨勢明顯。
「通過價格指數,我們可以看到企業的操盤能力,對於量價關係的理解和量的調節驅動價格的提升,來刺激渠道功能的恢復。此外,也能看到分價位的市場擴容能力,企業可以從中分析各個價位的向上跨越的潛力。」楊大玉說。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sq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