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是人們嚮往去的地方,小編今天帶大家走走寒山寺。其實寒山寺早期的名字叫「妙利普明塔院」,是在唐朝時間才改名叫寒山寺。又沒有寒山,但為什麼叫寒山寺?唐代時,寒山、拾得兩位高僧到此,後人為了紀念寒山,改寺為寒山寺。寒山真有其人,是唐朝詩僧,著有《寒山子詩集》留於世。寒山寺自唐代以來就一直名揚中外,魅力無窮、尋本探索。為什麼有尋本探索?別說真有計個原因,小編帶大家也究竟為什麼。
「月落鳥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可是唐代詩人張續對寒山寺一帶描述。曾主持過此寺的唐代僧人寒山、拾得中的拾得僧人,漂洋過海到日本一個名叫薩堤的地方,傳播佛學和中國文化。這故事曾以連環畫的藝術形式在日本播放,更使寒山寺多個娓娓動聽的中日友好話題。民間還
相傳,張續詩中涉及的鐘,歷經滄桑,在明末流入日本。清末,日本山田寒山先生便四處探尋,欲將此種歸還原主,但終無下落,便募捐集資,鑄一對青銅鐘,一送寒山寺,一留日本館山寺。在中日民間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史冊中,寫下美好一頁。
寒山寺景區擁有「古寺、古橋、古關、古鎮、古運河」供遊人遊覽。古寺,當然指寒山寺。古橋,指的是寒山寺西側大運河上的江村橋和楓橋這兩座橋。古鎮,就是指寒山寺所在的楓橋鎮,粉牆黛瓦的居民,鱗次櫛比的商店、茶館、書場,一派姑蘇水鄉風光。古運河,指的是寒山寺旁的京杭大運河。大運河還促進南北物資和文化交流,也給蘇州的經濟帶來繁榮。
寒山寺的布局與眾不同,一反寺廟普通朝南的慣例,寒山寺的廟門是朝西的。這是為什麼嗎?寒山寺終年綠滿視野,蒼松、翠竹、桂花、櫻花、臘梅、草坪與落月池、映月亭、愁眠坡、寒山橋、聽鍾坪、覓寺廊等景物相映輝。那座石拱圈古橋就是江村橋,橋堍與山門之間那垛黃牆稱照壁,牆上「寒山寺」三個大字為浙江東湖名土陶浚宣所寫,古樸蒼勁,小編建議大家都可以在此留影啊!
寒山寺的大門,是朝西的。說起來這門的朝西,有它的來歷,蘇州孔廟裡有刻於1229年的蘇州地圖,名為《平江圖》,因為宋代蘇州稱為平江府,圖上的寒山寺廟門就已經是朝西的。另外《寒山寺志》也明文寫到,」寺院呈長方形,四周培坦峻起,山門西向。」為何朝西?德高望重的寒山寺老方丈性空法師曾指點迷津,說過四個字:「因地制宜」。隋代開的大運河,至唐宋之際日益繁忙;蘇州市水鄉,廟門朝西靠河邊,便於路過的商賈。
船民、農民、信徒乘船來此朝拜進香。大家都熟知唐玄西天取經的故事,西是佛祖居住地,西方又稱極樂世界,光明聖潔,無一切煩惱,廟門朝西也表示崇敬嚮往佛國聖地,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山門兩旁兩顆古樟,鬱鬱蔥蔥。黃牆內古典樓閣飛簷翹角,右為楓江樓,左為霜鐘樓,都源于楓橋夜泊寺。迎著山門坐在佛龕中的那尊金裝佛像是彌勒佛,笑容可掬,坦胸露腹,笑迎客從四方來。他的塑像兩旁常配的楹聯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這麼美麗的古寺你不來嗎?歡迎大家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