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戰(16):鐵血丹心方有傳奇

2020-11-14 遠山遠水malam

2020年11月13日 星期五 晴

其實在重慶期間我還去了鍾書閣

陰差陽錯空出來的半天,毫不猶豫就奔著九龍坡去了。到一座城,訪一所書店,觀一個博物館或者看一場演出是一直都有的習慣,否則真有「過寶山空手而返」的遺憾。

重慶鍾書閣設計匠心獨運,階梯層層疊疊彎彎繞繞,暗合山城氣質,上上下下間也讓尋書找書有了尋寶的樂趣。

只可惜「一朝成名百鳥賀,蜂擁打卡清淨無」,成為「網紅」的代價就是拍照的永遠多過看書的買書的。

鍾書閣最讓人驚喜的,是它給足了武俠小說排面,金庸與古龍、射鵰與雙嬌,整整齊齊乾乾淨淨。

今天恰巧看到了一個追問八三版《射鵰》為何成為經典的視頻。一晃三十餘年,當年參與其中的十幾人已經離開人世,自己也慶幸小時候趕上了重播,得以遇見靖哥哥和蓉兒。再想起鍾書閣的安排竟有些小小激動。

彼時港片選角,不問出身,不看背景,只問合適不合適。黃日華本就憨厚,與郭靖的憨直內核相近;翁美玲海選而出,毫無拍戲經驗,卻因靈氣十足被金大俠欽點。再如古天樂之於楊過,也是因為導演一句「你就是過兒」成就傳奇。

有時翻頭條,提到電影必提港片,提到港片必然繞不開武俠,甚至有人說,八九十年代香港電影人製作的一系列武俠片培育了一代中國人的武俠夢,那夢裡有家有國,有情有義。

人們懷念的,恰是我們這個時代缺失的。娛樂圈越來越不純粹,演員越來越不找不到初心,盡職的本分成了自我褒揚的緣由;攀比踩踏成了家常便飯。

作品呢?要麼端得太過,要麼敷衍得不忍直視。用心!用心!用心!每每恨不能耳提面命去吶喊,無奈之下只能遁去故紙堆裡逍遙。

寫下這些字的時候,想了想自己這幾年看的電視劇,就我這平均一年觀看不超過2部的頻率,能在一瞬間湧到面前的,似乎只有《如懿傳》和阿令。《如懿傳》自有周公子風量無數,阿令呢?我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網劇,憑什麼能佔據我「嚴肅的」「傲嬌的」腦海?

答案只有一個:鐵血丹心。

楊夏從籌備到選角,是鐵血丹心;導演陳家霖對作品的詮釋是鐵血丹心;兩位主演,尤其是肖先生共情式的投入,是鐵血丹心;其餘演員的認真領悟,是鐵血丹心;林海老師的音樂製作,是鐵血丹心;服裝設計場景布置,也是鐵血丹心……

一眾人,其實都是帶著寶貴的初心走到了一起。沒想過火,只想更好地演繹作品,盡好自己的職責,不划水不糊弄。雖然和經典作品相比還有差距,但大家都是為一事而來,因為簡單反倒有了乾淨清爽。

藝術創造的初衷難道不應該就是這個樣子嗎?鐵血丹心等閒看,萬水千山總關情!

(本人所發皆為原創,圖片由本人拍攝或來自網絡,未經允許請不要轉載)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