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個古老而又年輕的地方。
在桂粵湘三省區交界處,這裡自古有「三湘入桂門戶、八桂入粵要衝」之美譽;這裡從兩漢就開始採錫,已有兩千多年採冶礦史,兩宋時產量已佔全國近四成,因而被譽為華夏錫都;這裡是廣西東北新興交通樞紐,境內有賀州火車站,這裡是廣西特色文藝之鄉(客家山歌),客家文化、土瑤文化、麒麟尊文化、百越文化、吳楚文化、礦區文化在此融合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這裡是廣西全域旅遊示範區,境內風景獨特,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有姑婆山國家森林公園、十八水原生態景區、賀州溫泉、玉石林、紫雲洞等景點,其中姑婆山是珠江一級支流賀江的源頭。
漢元鼎六年(前111)區境南部屬封陽縣,北部屬富川縣,中部屬臨賀縣,三縣均屬蒼梧郡。三國吳黃武五年(226)蒼梧郡析置臨賀郡,治今賀街鎮;南朝宋永初二年(421)臨賀郡更名臨慶郡,泰始六年(470)改臨慶國,齊建元二年(480)復臨賀郡,區境隨屬。南梁時臨賀縣西境析置蕩山縣,治於今公會鎮, 為境內首次單獨設縣。隋開皇九年(589)臨賀郡改賀州;大業初年廢賀州,封陽縣屬蒼梧郡,臨賀、蕩山、富川三縣合置賀川縣屬始安郡。五代後梁開平二年(908)區境分屬於楚,後漢乾元年(948)分屬南漢賀州、富州。
北宋開寶四年(971)封陽縣、蕩山縣併入臨賀縣屬賀州。元初分屬廣南西路賀州、昭州,元貞元年(1295)隸湖廣行省廣西兩江道賀州,至正二十三年(1363)屬廣西行省賀州。明洪武十年(1377)州降為賀縣屬平樂府,分屬平樂府賀縣、富川縣至民國元年(1912);其中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設官辦礦務局於西灣街道。1913年分屬灕江道賀縣、富川縣,次年六月灕江道更名桂林道,隨賀縣、富川縣隨屬。1930年屬平樂民團區賀縣、鐘山縣(1916年10月富川縣析置)。1934年平桂礦務局成立。1949年屬第一專區(平樂專區)。
1949年11月區境分屬平樂專區賀縣、鐘山縣。1958年7月撤銷平樂專區,改屬梧州專區賀縣和鐘山縣。1970年屬梧州地區屬。1997年2月賀縣改設縣級賀州市,梧州地區更名賀州地區,分屬賀州地區賀州市和鐘山縣。2002年6月設立地級賀州市,縣級賀州市改八步區,分屬賀州市八步區和鐘山縣。
2007年4月鐘山縣望高鎮、羊頭鎮劃入賀州市八步區;並設立平桂管理區,行使相當縣區級政府管理職能,駐平桂南路平桂礦務局總部;轄區為西灣街道、黃田鎮、沙田鎮、鵝塘鎮、公會鎮、水口鎮、大平瑤族鄉、望高鎮、羊頭鎮。2011年11月列入第三批資源枯竭城市名單。2016年7月平桂管理區改設賀州市平桂區。
區境位於南嶺中段南麓,有中低山、丘陵、平原等地貌,有賀江、富江、臨江、五拱水河、小涼河等河流,水能蘊藏量25萬千瓦以上;這裡屬於亞熱帶雨林地區,氣候溫和、雨熱充沛,平均氣溫19.9攝氏度,年均日照時數1549.1小時,年均降雨1558.1毫米。她是中國賀州重鈣之都,也是華南地區最大的大理石礦產基地,有錫、黃金、稀土、花崗巖等礦產,遠景儲量達26億立方米以上;有公會曬煙、芳林馬蹄、慄木蓮藕、鵝塘油粘米、大平腐竹等特產,被譽為全國馬蹄之鄉、青梅之鄉。
平桂區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賀州市中部,她是賀州市的第二個市轄區,這裡東與八步區接壤,西與鐘山縣、昭平縣為鄰,南與梧州市蒼梧縣相連,北與富川瑤族自治縣以及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毗鄰。1934年設平桂礦務局辦理平樂、桂林兩地所產錫砂之收購、提煉及精錫運營,因此得名平桂,並沿用至今。
這裡是現代化新城區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與產城融合示範區,列入第三批廣西可持續發展試驗區;全區下轄1個街道、7個鎮、1個鄉:西灣街道、黃田鎮、鵝塘鎮、沙田鎮、公會鎮、水口鎮、望高鎮、羊頭鎮、大平瑤族鄉;總面積2022平方公裡,人口41.5萬,區人民政府駐西灣街道平桂大道。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