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整潔的新農村。(記者王學雷 攝)
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的村屯。(記者王學雷 攝)
越來越美的鄉村。(記者王學雷 攝)
農民住上樓房的新村。(記者王學雷 攝)
7月9日至15日,由松原市黨政主要領導帶隊的聯合檢查組,對全市項目建設、脫貧攻堅、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重點工作進行了聯合檢查。檢查組深入寧江區新城鄉農林村、扶餘市更新鄉叢林村、前郭縣查幹湖鎮圖那嘎村、長嶺縣長嶺鎮山灣村西茂高屯、乾安縣乾安鎮腰唐字村、松原經濟技術開發區興原鄉二莫村等鄉鎮、村屯,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情況進行了實地踏查。
每到一地,檢查組都認真查看垃圾清運、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宣傳、村容村貌提升、禽畜糞汙排放治理等情況,並現場進行打分。雖然各地情況不同,但每個村屯發生的變化,都讓檢查組成員欣慰不已。「有的縣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文化發展結合起來,有的充分發動志願者力量推動環境轉變,各縣(市、區)都有自己的招法,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實地踏查後,檢查組成員紛紛表達自己的看法。
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開展以來,松原市始終把這項工作擺在重要位置,成立了以書記、市長為雙組長的領導小組,建立了「市級高位統籌、縣區主責推進、鄉村主體作戰、幹群協同攻堅」的工作機制,全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全市各鄉鎮、村屯都變得更乾淨、更美麗、更有文化內涵,群眾的獲得感、滿意度不斷增強。
聚焦突出問題
強力攻堅治頑疾
在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松原市始終突出規劃先行,準確把握城鄉銜接、產業協同、差異化發展等關鍵環節,科學制定近中遠期規劃,高標準完成了村莊環境整治規劃任務,為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
堅持標本兼治,全力整治頑疾。圍繞垃圾亂堆、市場外溢、私搭亂建等7類突出問題,啟動開展了多項攻堅行動。全市目前已拆除各種廢棄建築物近5000處,清理農村生活垃圾、畜禽養殖糞汙等農業生產廢棄物100萬噸,整治村屯溝渠8000公裡,基本做到了「清倉見底,物見本色」。同時,各地積極推進垃圾轉運體系建設,全市農戶分類、村屯收集、鄉鎮轉運、縣市處理的垃圾收轉運體系,基本實現了全覆蓋。進一步強化宣傳引導,堅持邊整治、邊宣傳、邊引導,將各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先進典型和經驗做法通過網絡、電視、廣播、報刊等新舊媒體及時向社會公布,有效引導廣大農民參與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之中。
聚焦源頭治理
項目支撐補短板
檢查中,檢查組重點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相關的項目進行了檢查。近年來,為更好地從源頭上改善環境,各地加大相關項目引進力度,通過項目建設不斷補齊環境整治各項短板。先後引進生物質發電、秸稈造紙、纖維素乙醇等30個項目,年消納農作物秸稈近300萬噸,佔全市秸稈產量的42%,從源頭上消除秸稈焚燒對環境的汙染。引進大型關聯企業,通過生產有機肥、發展綠色農業基地等項目,年處理畜禽糞汙60萬噸,利用率達45%,做到了環境保護與產業培育並進雙贏、共同發展。
大力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著力補齊公共基礎設施短板。截至今年5月末,已建成美麗鄉村41個、美麗庭院20462個、乾淨人家64748個,新改建農村公路1881公裡,改造農村飲水工程374處,改造廁所62040個,綠化美化村屯1108個。結合開展百萬畝大造林、國土綠化等行動,完成人工造林90多萬畝,推動了農村人居環境提檔升級。
聚焦常態長效
完善機制管長遠
進一步完善投入機制,建立「市級獎補資金引導、縣級財政資金主推、鄉村集體積累補充、群眾自籌資金參與、市場融通資金輔助」的投入保障機制,整合上級相關涉農項目資金近6000多萬元,集中財力用於環境整治。建立了市縣兩級領導包保農村環境整治工作機制,實行市四個班子包保縣(市、區),班子成員包保鄉鎮;縣(市、區)四個班子下沉一級包保鄉鎮,班子成員包保村屯,實現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幹部包保全覆蓋。
創新推動機制,堅持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脫貧攻堅、環保整改、落實河長制等工作相結合,統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總結推廣了長嶺千名幹部下基層、扶餘鄉村志願者服務、乾安政府購買服務保潔入村等經驗做法,建起了多方參與的長效管護機制。同時,堅持責任考核導向,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納入各級政府目標責任制,堅持常態化考核導向,通過專項督查、媒體曝光等方式,有效推動工作落實。堅持獎勵激勵導向,制定印發了《松原市農村人居環境考評實施方案》,圍繞組織機構建設、基礎設施建設、衛生治理、長效機制建設、農村糞汙治理、農村秸稈利用等六個方面內容進行了考核驗收,對評比出的112個示範村、195個進步村進行專項獎勵,有效發揮了促進引導作用。
齊心換得滿村芳。松原市持續不斷地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使全市鄉容村貌發生了顯著變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不僅美化了農村的環境,更溫暖了千萬農戶的心。松原市將進一步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力度,為村民打造美麗宜居的生態家園。」在重點工作聯檢總結會上,松原市主要領導這樣說道。(記者張紅玉 王學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