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下的醫共體及共享中藥房的建設發展

2020-12-26 杭州唐古

2020年9月18日, 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醫保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關於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評判標準和監測指標體系(試行)的通知》,明確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探索對縣域醫共體實行總額付費,加強監督考核,結餘留用,合理超支分擔,26項監測指標其中有7項是關於醫保基金使用效能提升。可見,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涉及醫共體成員的利益整合,對醫共體的建設發展至關重要。

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將會如何影響縣域醫共體的建設?對醫共體共享中藥房發展又有何機遇?作為國內長期研究縣域醫共體及共享中藥房建設和發展的唐古信息,進行分析如下:

一、促進醫共體醫療機構轉變服務職能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王隴德指出醫保基金大多數集中支付在人生最後那幾個階段的救治上,而沒有支付在慢性病危險因素的篩查與控制。

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將推動醫共體從以疾病治療為中心,向以健康管理為中心轉變,將推動基層醫療機構以向疾病預防和保健康復以及首診為主的服務轉型,減少患者生病、得病後及時治療、篩查與控制慢性病,合理使用醫保基金,這樣醫共體將獲得更多的醫保結餘資金。

對於縣域外轉診,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將促進醫共體加入地區城市醫聯體協作,邀請核心醫院專家到縣域內坐診,方便群眾家門口就診看病的同時降低醫療費用支出,有效使用醫保資金。以醫共體建設試點省山西省為例,絳縣中醫醫院醫共體加入山西省中醫院醫療集團後,針對本縣域轉診率高的疾病專科,每周末定期邀請山西省名中醫專家坐診,提前利用醫院的平臺宣傳介紹名醫,積累一定量的預約患者,既方便老百姓家門口看名醫,又幫助醫院培養團隊建設特色專科,形成多方共贏的局面。

二、推進基層醫療機構開展中醫藥治未病

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會倒逼醫共體主動控制醫保收入爭取結餘,由於中醫藥在疾病預防和治未病中具有獨特優勢,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會推進基層醫療機構開展中醫藥治未病。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於2019年10月發布的《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明確指出到2022年,基本實現縣辦中醫醫療機構全覆蓋,力爭實現全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設置中醫館、配備中醫醫師。促進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級,提升中醫藥特色康復能力。

緊跟國家政策導向,醫共體勢必會加大投入建設中醫藥治未病中心,開展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中醫藥服務,促進中醫養生的藥食同源產品研發和推廣普及。前段時間,柳州中醫院推出一系列藥膳養生食品:藥膳奶茶、藥膳蛋糕、藥膳餃子,食品由中醫專家基於「藥食同源」的理論調配而成,得到消費者青睞和打卡好評,在網絡上廣泛傳播。

柳州中醫院藥膳奶茶和藥膳蛋糕(圖源:柳州通)

因此中醫藥專家可以針對本區域的地理氣候,結合人群體質和生活方式以及常見疾病特點進行研發藥食同源產品,由醫共體共享中藥房統一採購加工和配送,由於藥食同源產品不佔用醫保基金,既能提高群眾的疾病預防能力,又能有效降低醫保收入。

三、推動醫共體中藥飲片的統一管理

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實行的「結餘留用、超支分擔」的機制推動醫共體進行藥品的統一管理,降低運營成本,因此藥品的統一管理也是是醫共體建設評判標準之一,縣域醫共體對藥品耗材進行統一管理、統一採購配送、統一支付貨款、統一用藥目錄等,但是中藥飲片由於受每個省份的炮製規範和中醫生用藥習慣不同而沒有統一,目前仍然沒有納入國家省市的藥品集中帶量採購,與此同時,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國家衛生健康委於2019年7月聯合印發《關於在醫療聯合體建設中切實加強中醫藥工作的通知》,指出「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在縣級中醫醫院建立中藥飲片供應中心和共享中藥房,統一中藥飲片採購、調配、炮製、煎煮和配送服務」。中醫院醫共體統一中藥飲片用藥目錄和採購,與每家醫療機構獨立分散的採購相比較,增加與中藥飲片配送商談判的話語權,以量換價,醫共體通過構建中藥飲片管理平臺和共享中藥房管理系統對中藥飲片進行統一使用管理,與醫共體成員單位信息共享,實現互聯互通,提升運行效能和中藥服務能力。

作為國家兩個醫共體建設試點省份浙江和山西,在2020年11月27日同一天,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關於促進縣域醫療衛生服務共同體健康發展的決定》,山西省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山西省保障和促進縣域醫療衛生一體化辦法》,意味著法律層面保障醫共體的建設,進一步明確了各級政府的責任,醫共體及共享中藥房的建設發展將迎來新的歷史性機遇,提高醫保基金使用效率,構建縣域整合型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實現醫療衛生資源的合理配置。

參考文獻:鬱建興,塗怡欣,吳超.探索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中國方案[J].治理研究,2020(1).

相關焦點

  • 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下的醫共體及共享中藥房的建設發展|醫療衛生|...
    2020年9月18日, 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醫保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關於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評判標準和監測指標體系(試行)的通知》,明確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探索對縣域醫共體實行總額付費,加強監督考核,結餘留用,合理超支分擔,26項監測指標其中有7項是關於醫保基金使用效能提升。
  • 浙江的這場醫保支付改革會帶來什麼?
    7月17日,記者從全省縣域醫共體基本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省將全面推行總額預算管理下的多元複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對住院醫療服務,主要按DRGs(疾病診斷相關分組)點數法付費;對長期、慢性病住院醫療服務,逐步推行按床日付費;對門診醫療服務,探索結合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實行按人頭付費。
  • 浙江率先啟動醫共體支付方式改革 推進住院DRGs點數法付費
    作者:徐毓才《意見》的出臺,標誌著浙江在全國率先全面啟動醫共體支付方式改革,成為全國首個在全省範圍內推進住院按DRGs點數法付費的省份。7月17日上午,浙江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浙江省縣域醫共體基本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新聞發布會。會上正式公布了《關於推進全省縣域醫共體基本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 實施「總額點數法」 改革醫保支付方式
    為確保醫保統籌基金安全,阜新市堅持問題導向,把「基金控」「質量升」作為攻堅課題,大膽創新突破,在對以往支付方式、歷史數據反覆論證的基礎上,把「總額點數法」作為醫保基金支付方式運用,走出一條醫療管理機構、醫院、患者三方共贏的改革之路。
  • 全國六大智慧共享中藥房
    近幾年,國內城市醫聯體和縣域醫共體建設浪潮催生了共享中藥房發展,行業內的中藥飲片龍頭企業紛紛巨資投入建設智慧共享中藥房,那麼目前國內智慧共享中藥房第一梯隊有哪些?目前的運營情況又如何?
  • 杭州將啟動醫共體支付方式改革
    記者了解到,《杭州市縣域醫共體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實施細則》已於近日印發,今年,我市將全面啟動醫共體支付方式改革,明年全面實施,基本建成在總額預算管理下的多元複合式支付方式。多元複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是指在現有醫保支付方式基礎上,推進在總額預算管理下的DRGs點數法付費、按床日付費、按人頭付費和按項目付費等相結合。
  • 醫保出大招!住院DRGs點數法付費來了
    藥圈兒知行業 知發展 知產品7月17日上午,浙江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浙江省縣域醫共體基本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新聞發布會。會上正式公布了《關於推進全省縣域醫共體基本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 一省發文 將村衛生室納入醫共體管理
    醫共體實行理事會治理機制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行政、人員、資金、業務、績效、藥械實行統一管理,所屬醫療機構法人資格、單位性質、人力資源、政府投入、職責任務、優惠政策、原有名稱等不變。對產權公有的村衛生室,原則上應納入醫共體管理;對其他村衛生室,要深化鄉村一體化管理,按照自願原則,可納入醫共體管理。
  • 「醫通、人通、財通」為醫共體改革探新路
    同時,還加強信息的互聯互通,實現縣域公立醫療機構影像、心電、檢驗等診斷信息在醫共體內調閱共享,將遠程醫療費用納入醫保報銷,讓患者享受基層醫院收費標準、縣級醫院診療服務。 各試點區縣結合自身情況,構建了不同的醫共體,但改革的內涵本質一致。
  • 巨頭入局,縣域正成為醫療信息化新戰場,這個醫共體上線交互平臺
    浙江嘉興東北部縣城嘉善位於江浙滬兩省一市交界處,是水網交織下富饒的魚米之鄉。著名的江南小鎮西塘,就在這裡。縣域醫共體的概念,最早出現在2017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推動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中。
  • DRGs應用:公立醫院醫保支付改革方式探討
    本文以我國醫保支付現狀為背景,對DRGs實施的原則和目的、面臨的新挑戰進行分析,總結推行DRGs對公立醫院發展的現實意義。(一)收付一體,使廣大患者受益當前我國醫保制度只能對醫保目錄範圍內的醫療費用進行總量控制,公費醫療、商業保險、醫保目錄外費用以及全自費患者的醫療費用均不在醫保目錄範圍內,也不在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的費用控制範圍內。
  • 巨頭入局,縣域正成為醫療信息化新戰場,這個醫共體已悄然上線業務...
    浙江嘉興東北部縣城嘉善位於江浙滬兩省一市交界處,是水網交織下富饒的魚米之鄉。著名的江南小鎮西塘,就在這裡。  縣域醫共體的概念,最早出現在2017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推動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中。
  • 彭山區醫保局DRGs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試點顯成效
    區醫保局持續加大對DRGs改革試點的組織領導,探索建立全區醫療機構以保質量、控成本、規範診療、激發活力的DRGs付費和績效管理體系,就醫群眾人均住院費用、人均個人自付費用、人均自費費用三項指標持續下降,優化資源利用,減少過度醫療,保障患者利益收效顯著。二是「學」字為先,弄通悟透。
  • 別讓羅湖、天長等醫共體典型再曇花一現
    尤其當縣域醫共體成立後,縣級醫保監管機構更是處於弱勢地位,對縣醫共體的醫保基金使用監管難度必然更大。所以羅湖和天長等醫共體的都採用了「總額包幹、節餘留用」(即按人頭付費)的醫保付費方式。節餘醫保基金除部分用於醫共體發展外,主要用於獎勵職工。
  • 鄲城:醫共體啃下健康扶貧「硬骨頭」
    在脫貧攻堅健康扶貧工作中,這塊「硬骨頭」,被一項叫作「醫共體」的醫療服務模式一舉啃下,已成全國翹楚!鄲城縣通過整合醫療資源,以「縣級公立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民營醫院為補充」組建4家緊密型縣域醫共體醫療健康服務集團,改革醫保「總額預算、季度預撥、結餘留用、超支不補」支付方式,實現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人、財、物共管,推動了醫保基金從醫院「收入」向醫院「成本」轉變,醫療機構關係從「競爭型」向「協同型」「一家人」轉變,醫療行為從「治病」向「防病」轉變,大大降低了群眾的看病成本,
  • 廣東陽西:昔日醫療窪地變身縣域醫共體建設樣板
    這場改革的參考樣板就是羅湖醫改。除了陽江,羅湖醫改還在浙江德清、福建尤溪、廣西西林等地落地生根,越來越多的百姓逐漸過上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的日子。2019年9月,在廣東召開的醫改工作新聞發布會上,陽西在縣域醫共體建設領域的探索被推向全國。
  • 始興:縣域醫共體試點縣建設迎來新飛躍
    高位推動改革,加強頂層設計 該縣高度重視醫共體改革,成立了由縣政府主要領導任主任、分管領導任副主任的始興縣醫院管理委員會,作為縣域醫共體的管理決策機構
  • 松陽縣醫共體多管齊下破難題 優化基層「兩慢病」健康管理
    近年來,麗水市松陽縣高度重視縣域醫共體建設
  • 醫共體建設能帶來什麼?昆明市五華區正在這樣做
    那麼,什麼是醫共體?醫共體建設工作是國家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一項重點工作,是解決當前醫療資源配置不均、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建立分級診療制度的一種新型模式。醫共體建設也實現了醫療資源共享,提升服務能力,避免基層群眾「無病亂治、小病大治、大病瞎治」的現象。培訓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