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高郵湖、洪澤湖、南四湖,為什麼在一條直線上,是怎麼形成的

2020-12-07 地理縱橫

太湖、高郵湖、洪澤湖、微山湖,這些湖的排列大致是北北西向,呈現一條直線排列,那麼這幾座湖泊是不是同樣的成因,都是河流衝積而成呢?我們先看看一張圖:

這些湖泊都處於河流下遊,高郵湖與太湖分布在長江兩岸,洪澤湖、駱馬湖、南四湖(包括微山湖)與分屬於淮河流域。從行政區劃來看這幾座湖泊大多在江蘇境內,其中南四湖與太湖分別與山東、浙江相鄰,東邊與黃海、東海相望。

從最初期形成的湖盆來看,這些湖泊位於我國東部地區,距今6500萬年的新生代,世界範圍內發生了一場規模非常大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發生碰撞,受此影響,我國東部地區在中生代基礎上拉伸減薄,形成了一系列的斷陷盆地,如江漢盆地、蘇北盆地和東海盆地,並形成了一系列的斷裂帶,如大約200萬年前早更斯世的無錫—宿遷斷裂帶。圖1

無錫—宿遷斷裂帶北起宿遷的駱馬湖,向南延伸至無錫的太湖,這條斷裂帶縱貫洪澤湖、高郵湖、過長江至江蘇的太湖,綿延1200多裡。受地殼的拉伸力影響,斷陷形成了早期的湖盆,在河流侵蝕作用下,形成了積水窪地成湖。可以說駱馬湖、洪澤湖、高郵湖、太湖主要是在無錫—宿遷斷裂帶控制下形成的湖盆,所以在一條直線上,而南四湖與此斷裂沒有關係。圖1

江蘇沿岸第四紀以來不斷有海侵活動,這些湖泊歷經滄桑,海蝕作用也非常明顯,湖泊形成與此也有很大關係,其中影響最深的是太湖。

太湖位於錢塘江岸邊,地勢向錢塘江灣傾斜,受錢塘江灣海潮影響,不斷地把泥沙推上岸邊,最後封閉成湖。

上圖,太湖四周被斷裂帶包圍,歷史上明清兩代曾發生過4次5級以上地震,足以說明這裡的地殼活躍,斷陷成湖,後來海侵成潟湖,所以太湖的屬性為構造斷陷+潟湖。

南四湖位於山東與江蘇交界處,由南陽湖、獨山湖、昭陽湖、微山湖組成,早期新構造運動斷陷形成湖盆,後期又與黃河改道有關,歷史上黃河改道奪泗水,侵蝕南四湖,併入淮河,帶來的泥沙淤積了淮河入海口,被迫南下匯入長江,沿途下切侵蝕形成了駱馬湖、洪澤湖、高郵湖。為此這些湖泊屬性為構造斷陷+河跡成湖

總結一下,這些湖泊所處地理環境非常複雜,有河流還有海洋侵蝕,同時還有新生代構造運動。黃河、淮河、長江三條河流共同侵蝕,形成了洪澤湖、高郵湖、駱馬湖,同時在地質歷史時期,又經受海洋侵蝕,其中太湖海侵影響最深,最後形成了潟湖。從構造斷陷來說,駱馬湖,洪澤湖、高郵湖、太湖處於同一個斷裂帶上,成湖有其相似性,南四湖則不同。

這些湖泊都是在內力與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相關焦點

  • 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5大淡水湖地形圖
    我國的5大淡水湖分別是: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一起看看這5大淡水湖的地形圖,在相同比例尺的情況下,了解一下這些湖泊的變化。,南部大片的湖區在枯水季節是草場,形成了淺水溼地,是候鳥棲息的重要場所。
  • 長蕩湖、洪澤湖上的飯店剛整改完,白馬湖、高郵湖上的又出問題了...
    長蕩湖和洪澤湖都是江蘇著名的淡水湖,盛產螃蟹和魚類,但2019年10月份,江蘇廣電總臺記者在暗訪中發現,一些水上飯店或多或少會有汙水排入湖中,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影響。詳細報導戳→:漂在長蕩湖上的豪華餐廳,你的汙水往哪排呢?!
  • 江蘇湖泊面積排名前五的湖,其中兩個和馬有關,這是為什麼?
    江蘇省內江河湖泊眾多,尤其是湖泊,據統計大小湖泊達到了290個,面積超過50平方公裡的湖就有12個之多,其中我國五大淡水湖,江蘇就佔了兩個(太湖、洪澤湖),今天給大家推薦一下江蘇面積最大的五大湖泊:太湖、洪澤湖、高郵湖、駱馬湖、白馬湖。很奇怪嗎?看名字有兩個和馬有關。具體為啥,跟著老靳看過來。
  • 陽澄湖、固城湖、洪澤湖……幾大產區,哪裡的大閘蟹更好吃?
    洪澤湖大閘蟹洪澤湖是中國第四大淡水湖,水質優良,且淺水灘涂多,各類水生植物繁茂,有各種天然的螺螄、貝類、魚蝦等水生動物,為大閘蟹提供了天然餌料,極利於優質大閘蟹生長。洪澤湖的大閘蟹個兒大,口感微甜,背面有字母「H」的形狀,是天然的「地理標誌」。
  • 高郵湖畔崛起蟹業龍
    美麗高郵歡迎您,高郵湖大閘蟹等您來。生態優良,大湖活水出好蟹高郵湖位於江蘇省中部,是全國第六、江蘇第三大淡水湖,這裡水域寬闊、水質優良、水草豐茂,是大閘蟹生長理想的「水晶宮」。而一路東流的淮河水經洪澤湖過濾沉澱後,由三河閘洩入高郵湖,使得高郵湖「歲歲飲江吞淮,年年吐故納新」,成為一湖活水。
  • 洪澤湖是怎麼形成的,為何歸江蘇獨有?
    洪澤湖是江蘇省和安徽省的界湖,但是都在江蘇境內,由江蘇省宿遷市和淮安市共同管轄,北邊屬宿遷,南邊屬淮安,兩市差不多各佔一半。洪澤湖是怎麼形成的,又為何歸江蘇獨有呢?洪澤湖出水水道主要有四個:淮河入江水道、淮沭新河、蘇北灌溉總渠、淮河入海水道。在古代洪澤湖並沒有如今遼闊的水域,最初只是一些淺水的小湖群,主要有富陵湖、破釜澗、泥墩湖、萬家湖等。漢朝之後,很多小湖已經消失,水面縮小,改稱破釜塘。三國時期,魏鄧艾在此築堤造湖以供屯田之用,稱白水塘,史載「周圍250裡,開八水門,溉田1.2萬頃」,大概位置在今洪澤湖東南角。
  • 微山湖是山東最大最有名的湖泊,你覺得江蘇哪個湖最有代表性呢
    可能有人會說當然是太湖了,不過太湖也是位於江蘇和浙江兩省交界處,江蘇的蘇州、無錫都有一部分水域,浙江的湖州也有一部分水域,而且距離市區還比較近。很多人會說微山湖不也位於山東和江蘇交界嗎?事實上微山湖是南四湖的別稱,是由微山湖、昭陽湖、獨山湖、南陽湖組成,主要也都在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
  • 最大的湖泊將近2個太湖大
    你想知道中國最大的湖是什麼湖嗎?下面我們來扒一扒中國十大湖泊,看看他們的面積都有多大? 中國最大的湖泊:青海湖 青海湖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青海省境內,中國最大的內陸湖、鹹水湖。青海湖面積達4456平方公裡,環湖周長360多公裡,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還要多。湖面東西長,南北窄,略呈橢圓形。
  • 中國休閒湖泊峰會發布系列榜單 瘦西湖高郵湖上榜
    10月19日,由《小康》雜誌社等單位舉辦的「2019中國(長蕩湖)休閒湖泊峰會」,現場公布了「2019年中國休閒湖泊特別貢獻獎」「2019中國十大休閒湖泊」「2019中國十大美食休閒湖泊」等獎項,其中,揚州瘦西湖入選2019年「中國十大休閒湖泊」,高郵湖入選2019年「中國十大美食休閒湖泊」。
  • 太湖為江蘇、浙江兩省界湖,它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大家都知道,我國有五大淡水湖,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其中排行第三位的太湖位於我國東南部的江蘇省和浙江省交界處、長江珠三角的南部。太湖風景很美,有「太湖天下秀」之美譽。太湖西依宜興,北臨無錫,東接蘇州,南瀕浙江湖州,面積約2428平方千米,湖岸線橫跨兩省,長約400公裡。歷史上的太湖要比現在大得多,在漫長的歲月裡,由於泥沙淤積和人類活動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其水域範圍逐漸發生變化。太湖的水源主要來自於其西面宜溧山地的荊溪和西南面天目山的苕溪,後來有了引江濟太工程,長江水也成為其水源之一。
  • 太湖可能是隕石撞擊形成的,為什麼受到國內外眾多同行的質疑
    太湖是我國的著名大湖之一,位於長江三角洲南緣,橫跨江蘇,浙江兩省,古稱震澤、具區、五湖、笠澤等,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面積2427.8平方公裡,水域面積為2338.1平方公裡。太湖的形成理論比較多,至今研究尚未有定論。
  • 大旱加重南四湖生態惡化 南水北調東線受威脅
    微山縣環境保護局副局長李書根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南四湖的生態治汙功能在逐步喪失,造成水質惡化,這嚴重威脅了南水北調的水質安全。」據了解,部分水域已經出現了劣Ⅴ類水質。由於歷史上所形成的區劃原因,使四省交界的南四湖處在複雜的流域、區域多頭管理之下,這使得南四湖生態保護戰役舉步維艱且代價高昂。
  • 為什麼淮河沒有出海口?看完這個你就知道了!
    黃河因為流經黃土高原,河水中夾雜著大量的泥沙,一旦淤積就會形成懸河,改道自然就正常了。在1149年、1494年和1938年又因為人為的原因,黃河的南流奪淮河河道入海,但是由於大量泥沙堆積在下遊出海口,慢慢出海口地勢變高,淮河河水自然就無法流入大海,其實長江口的崇明島也是如此形成的。黃河經歷了多次的改道,就成了現在的情況,自山東半島流進渤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