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開放型經濟穩中向好

2021-01-09 中國江蘇網

融媒體記者 左文東

通 訊 員 薛同武

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嚴峻考驗和複雜多變的宏觀經濟環境,我市認真落實「六穩」「六保」部署要求,全力穩外資、穩外貿、促消費,開放型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

聚焦項目推進,利用外資穩中向好。全力以赴穩外資,組建工作專班,對重點外資項目開展全覆蓋式跟蹤服務。2020年1—11月,全市到帳外資9.1億美元,同比增長14.3%。著力優化利用外資結構,新設總投資3000萬美元以上外資項目55個,其中超億美元以上項目11個、製造業項目30個,製造業利用外資佔比40.04%,戰略性新興產業利用外資佔比50.6%。加快臺資項目轉移集聚,落實淮昆臺資產業合作機制,舉辦第十五屆臺商論壇籤約活動。2020年1—11月,全市新設及增資臺資項目34個,到帳臺資1.6億美元,同比增長37.7%。創新利用外資方式,提出穩外資十條意見,引導縣區創新併購、增資、利潤再投等方式,增資擴股到帳外資佔比21.2%。

積極惠企紓困,外貿外經逆勢增長。2020年,我市創成中國(淮安)跨境電商綜試區,《實施方案》獲省政府批覆,在第五批46個跨境電商綜試區中率先開展B2B出口業務。建立「一機制兩專班」,對143戶重點外貿企業實行掛鈎服務,培育進出口超500萬美元企業120戶、新增長點企業150戶,全市有進出口實績企業突破千戶。去年1—11月,全市外貿進出口306.2億元,同比增長4.1%,實現逆勢增長。市貿促會為企業出具42份疫情不可抗力證明,減免違約賠償350萬美元。支持企業拓展多元化市場,組織400多家企業參加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華交會、廣交會等線上線下展會,對「一帶一路」市場出口佔比達31.2%。有序引導企業「走出去」,2020年1—11月,新批境外投資項目8個,其中「一帶一路」投資項目5個。全市對外直接投資額2454.6萬美元,同比增長25.7%。

增強平臺支撐,園區口岸功能拓展。加快開發園區產業集聚,優化空間布局規劃,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成省新一代信息技術特色創新(示範)園區,獲評全國首批「綠色生態園區」,漣水經濟開發區創成省智慧園區。創新園區體制機制,「一區多園」優化整合、績效考核等改革不斷深化,複製推廣江蘇自貿區改革試點經驗。國際貨站監管場所改造升級通過南京海關驗收,具備開展國際貨運條件。淮安漣水機場更名為淮安漣水國際機場,推動「淮安—上海」海鐵聯運班列正式運營,爭取連雲港港口為淮安企業提供專項扶持政策,電子口岸建設加快推進。

相關焦點

  • 嘉峪關市工業園區促進經濟發展穩中向好
    &nbsp&nbsp&nbsp&nbsp市工業園區促進經濟發展穩中向好&nbsp&nbsp&nbsp&nbsp中國甘肅網7月20日訊 據嘉峪關日報報導(記者 朱玲)今年以來,市工業園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
  • 連雲港市「十三五」開放型經濟發展規劃
    第二章 「十三五」時期連雲港開放型經濟發展面臨的形勢 9 第一節 「十三五」開放型經濟發展外部形勢總體向好 9 第二節 加快開放型經濟發展優勢顯著 11 第三節 「十三五」開放型經濟任務十分艱巨 13 第三章 「十三五」期間連雲港市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
  • 湘西海關多措並舉促進湘西州開放型經濟發展
    自去年10月18日開關以來,湘西海關積極踐行「熱愛湘西,建設湘西,服務湘西,奉獻湘西」工作理念,做好疫情應對和穩外貿穩增長工作,多措並舉促進我州開放型經濟發展。開關至今,湘西海關共協助2批共計18.1萬套貨值29.3萬元人民幣的口罩、防護服等物資順利從口岸快速免稅驗放,共計減免兩稅6萬多元。
  • 蘇州:轉型升級 再造開放型經濟新優勢
    第一階段,1980年—1990年,蘇州開放型經濟處於起步發展階段,與「農轉工」同期進行,對外貿易得到恢復發展,利用外資、外經合作和開發區建設逐漸起步,有了外向型經濟的雛形。  第二階段,1991年—2000年,蘇州開放型經濟處於迅速發展階段,開放型經濟在蘇州經濟中的主導地位逐步確立,經濟由內向型向外向型的轉變初步實現。
  • 江蘇淮安如何結合自身優勢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商報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具體到全國各個地區要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就需要和當地的優勢產業相結合。
  • 晁思謐:上半年經濟穩中向好 債市進入區間震蕩
    中國銀行司庫投資經理晁思謐近日發表報告認為,上半年經濟穩中向好,債券市場將進入區間調整的走勢。經濟基本面穩中向好近期,上半年經濟數據陸續公布。7月15日,國家統計局率先公布中國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長6.2%,國債期貨應聲上漲,突破年內高點。
  • 穩中有進 穩中向好——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解讀經濟運行態勢
    新華社北京6月16日電 題:穩中有進 穩中向好——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解讀經濟運行態勢  新華社記者陳煒偉  「我對中國經濟全年實現6.5%左右的增長充滿信心。」在近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對經濟運行趨勢做出樂觀判斷。  信心從何而來?
  • 伊寧市經濟持續恢復 發展勢頭穩中向好
    1至5月,伊寧市上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堅持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紮實推進復工復產復市工作,經濟持續恢復向好,主要指標明顯好轉。  工業經濟保持持續增長,1至5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17.1億元,同比增長29.7%。
  • 「促「六穩」強信心」嘉峪關市工業園區促進經濟發展穩中向好
    化危為機抓「六穩」攻堅克難抓「六保」市工業園區促進經濟發展穩中向好今年以來,市工業園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六保」促「六穩」,不斷細化措施,不斷釋放產能,各項經濟指標降幅收窄,為促進全市經濟發展穩中向好局面創造了條件。
  • 遼寧弓長嶺區上半年經濟實現穩中向好
    初秋的遼陽市弓長嶺區,光華中學等27個重大項目正在緊張建設中:湯河溫泉小鎮景區大門、景觀小品、綠化工程等全域旅遊配套工程啟動實施;佳兆業·湯泉驛6.5萬平方米主體酒店工程進入收尾階段;富礦採選、機械零部件加工、混凝土攪拌等傳統工業轉型項目粗具規模……  8月23日,記者獲悉,今年上半年,弓長嶺區經濟實現穩中向好,總體保持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主要經濟指標實現
  • 寧吉喆:經濟運行穩中向好 高質量發展向前邁進
    經濟運行穩中向好 高質量發展向前邁進 國家統計局局長 寧吉喆   今年以來,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任務,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 青白江:做大臨港開放型經濟 轉型泛歐泛亞開放型港口城市
    70年歷史進程中,總有一些城市要承擔起新中國奮進的歷史使命,青白江是這樣一座城。 新時代的浪潮中,會有一些城市在謀求高質量發展中成為新時代的「寵兒」,青白江便是這樣一座城。
  • 重慶智庫機構發布重慶經濟景氣報告 2020年重慶經濟運行穩中向好
    重慶日報訊 (記者 戴娟)近日,重慶市生產力發展中心和重慶市綜合經濟研究院聯合發布2020年重慶經濟景氣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重慶經濟繼續呈現恢復性增長態勢,景氣指數因年初疫情影響短暫下探至趨冷區間和偏冷區間後,在7月回升至適度區間,主要經濟指標平穩增長,經濟展現出良好的韌性和潛力。
  • 貴陽攜手貴安:奮力構築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
    這是著眼大局、匯聚智慧、凝聚共識、破解難題的重大決策部署,是貴安新區發展史上具有標誌性的一件大事,必將為貴安新區奮力構築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注入強大動力。依託「建城市、聚人氣,廣招商、興產業」工作主線,貴陽市、貴安新區將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先行區的責任和使命扛在肩上,全力培育貴州發展戰略支撐和重要增長極,切實肩負起黔中城市群核心區建設重任,加快構建經濟體量大能級城市圈,奮力構築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
  • 福建:就業穩中向好 居民錢包更鼓
    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反映經濟社會發展的晴雨表。上半年經濟成績單中,我省就業狀況總體平穩,穩中向好。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32.33萬人,完成全年任務58.78%;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8.75萬人,完成全年任務87.5%;期末城鎮登記失業率3.83%,控制在4.2%目標以內。就業穩了,收入漲了。
  • 貴州探索推進國家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
    全力探索推進國家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貴州開放型經濟發展亮點紛呈1月12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自2016年獲批國家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以來,貴州全力以赴探索推進試驗區建設,開放型經濟發展亮點紛呈,為貴州實現快速發展的「黃金十年」提供了強有力保障。
  • 貴陽攜手貴安:協力發展共建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
    回答好時代命題,貴陽貴安將奮力共建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為努力打造成為全省新產業發展的戰略支撐,成為新的增長極,作出應有貢獻。攜手拓展通道共享高水平開放紅利在過去,開放不足是制約貴州發展的關鍵,擴大開放必定是貴州未來發展的希望。
  • 出口連續4年創新高 國際雙向投資穩增長!青島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媛17日上午,記者從青島市政府召開的「十三五」時期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情況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時期,全市圍繞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化大都市目標,深度融入國家開放戰略,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以平臺思維做發展乘法,用生態思維優發展環境,按照貿易投資融合發展、國際雙向投資合作提質增效的發展模式,積極構建全方位、
  • 三萬裡河東入海 以高質量開放型經濟推動杭州躋身世界名城
    改革開放,是杭州開放型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源頭活水」。抓住時代賦予的紅利,杭州以「敢為天下先」的敏銳和勇氣,積極把握全球化機遇,拆籬破壁、出灣向洋,在世界經濟大海裡搏擊,寫就了開放圖強的壯麗篇章。  1980年,首家由外商投資的西湖藤器企業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拉開了外資進入杭州、進入浙江的序幕,開創了杭州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新紀元。
  • 2018:鋼鐵行業運行穩中向好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於勇在會上介紹,剛剛過去的2018年,鋼鐵行業運行取得了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提前完成了5年化解過剩產能1億-1.5億噸的上限目標。鋼鐵產需基本平衡,鋼材價格相對穩定,進口鐵礦石市場運行平穩,鋼鐵企業效益持續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