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探訪女子戒毒所:廣州最早萬元戶朋友和家財都吸沒了

2020-12-25 廣州日報

父母販毒吸毒,她13歲便開始吸毒;父親向她下跪,只求她戒掉毒癮;56歲的她曾是廣州最早的萬元戶,因染上毒癮敗光家產、孑然一身——在廣州西北槎頭「沉香島」上,廣州市女子強制戒毒(以下簡稱「女子強戒所」)的每個戒毒人員,都有一段曲折往事,以及與毒品纏鬥的累累傷痕。

她們是如何開始吸食「第一口」,墜入「毒坑」的?今年初該所做的一項抽樣調查顯示,62%的被調查者是在朋友的引誘和誤導下首次吸毒,從此走上不歸路。

〓故事〓

▌故事1:13歲開始吸毒 從小就見父母以販養吸

18歲的阿如(化名)來自四川,12歲時跟隨父母來廣州,「只讀到小學四年級就不讀了。」13歲那年,阿如開始吸毒。

「在一個房間裡,朋友把一包白色粉末拿給我。」阿如說她知道這是毒品,對方說沒什麼事的,出於好奇她就吸了第一口,此後一發不可收拾。

令人震驚的是,阿如說她很小的時候就知道毒品,知道吸毒是什麼樣子。「讀書前大概六、七歲,就看到我爸爸媽媽吸毒。」阿如說她的父母一邊賣毒品一邊吸毒,小時候家裡經常有吸毒人員進出,給她吸第一口的朋友也是這樣認識的。

阿如的父母雖然以販養吸,卻告訴子女不能吸毒。阿如的爸爸曾指著來買毒品的人對她說,「你看這些人吸成這個樣子,千萬不要學他們。」

可是,阿如和大他一歲的哥哥都走上了這條路。因為知道家裡不讓,她就和朋友在外面吸毒。阿如之前在酒店做服務員,收入不高,每天要吸食一兩次毒品,沒錢了就忍著。曾在家裡戒過一次毒,出來後朋友又找她,很快復吸。2016年10月,她和兩個朋友在出租屋吸毒時被抓,送到了女子強戒所。

阿如告訴記者,她的父母已經回了老家,不清楚具體情況。馬上就要從所裡出去了,她打算留在廣州找工作。招聘會上,她和一家電子廠籤訂了工作意向,「每個月兩三千元工資,包吃住」。

「每天在廠裡,之前的朋友也不會找到我。」阿如說她對戒毒有信心,「我還年輕,不能毀了自己」。

▌故事2: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吸毒 當年一起吸毒的沒戒的都死了

今年56歲的淑芬(化名)頭髮灰白,在學員隊伍裡十分醒目。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一個關係很好的姐妹染上毒癮,大家一起幫她戒毒。「當時戒毒宣傳有限,大家看到吸毒者的慘狀,都很好奇毒品怎麼這麼厲害。」淑芬說,姐妹們因為「不信邪」,覺得自己不會上癮,就試了一下,結果「都沒出來」。

淑芬是個很要強的人,她從廣州一所重點高中畢業後,在被稱為廣州「時尚之都起始點」的觀綠路做起個體戶。「一個月租金幾十塊,賣兩件衣服就賺回來了。」淑芬告訴記者,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她父親一個月工資才80元,她一個月就能賺到1000元到2000元。

她從不敢想,如果自己不吸毒,現在會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活。「同一批做生意的,很多成了企業家,至少不用為生計發愁。」淑芬與毒品糾纏半生,二十多年間在全國各地東奔西跑,打臨工、賣快餐,做點小生意,因為吸毒什麼活都沒法長久經營下去。

1994年淑芬在家戒毒成功,3年後復吸。此後,三次進出禁毒所。20年的吸毒生涯,一邊賺一邊花,做生意的積蓄也一點點被掏空。所幸她為了維持生活,常年在外地奔波,脫離原有吸毒環境後,只是陸陸續續吸毒,有時候「忙著忙著就忘記吸」,因此沒有陷得太深。

淑芬孑然半生,未婚未育,「沒想過結婚,我這個樣子沒有能力撫養下一代,而且也沒有正常的男的可以接受我。」

父母去世後,只有一個親弟弟相依靠。中間有十年時間淑芬都未復吸,是因為弟弟把自己的家交給她打理,把小孩託付給她帶養。淑芬很感激家人的信任,也知弟弟是想「困住我,讓我有責任。」

2016年,淑芬遇到生活上的不順心,還是復吸了。在女子強戒所,看到吸食冰毒等新式毒品的年輕人腦子變笨了,她常常勸她們,「現在你們總以為還有大把青春,進來一趟也就兩年,其實人生就這麼長,沒有從頭再來。」

「我是改革開放後,廣州最早的吸毒者,跟我同一批吸毒的姐妹,除了嫁出國的兩個戒毒了,其他幾個都死了。」淑芬說。

▌故事3:父親曾向她下跪 求她戒除毒癮

2009年,最疼愛阿梅(化名)的父親離世。「父親曾給我下跪,只求我能把毒戒了。」阿梅噙著淚水說,當時她因關在強戒所未能見到父親最後一面,這成為她此生最大遺憾。

阿梅責怪母親未能照顧好父親,令父親過早去世,母親則認為正是阿梅吸毒,「氣死了父親」。阿梅和父母大吵一架,此後斷絕關係,數年都未曾跟家裡聯繫。

阿梅是強戒所的常客了,她曾因販毒獲刑三年半,此後又多次復吸,時間一晃就十幾年,看到兄弟姐妹都已成家生子,時常感到「一陣悲涼」。

這次阿梅來女子強戒所前,跟男朋友已交往一年。因為怕對方知道後會離開她,阿梅一直都沒敢告訴男友,但終究紙包不住火,男友因長時間聯繫不上她,知道了阿梅吸毒的事。

知情後的男友並未因此放棄她,而是心急火燎地在一周內給圍牆內的阿梅連寫7封信,鼓勵她擺脫毒魔,表示會一直等她出來,阿梅因此也深受鼓舞。

阿梅說,她總是在回到舊環境後,因為朋友聚會和教唆,控制不住自己又復吸。之前她又拉不下臉回老家,總覺得自己「在外打工這麼多年,兩手空空就回家,實在不好意思。」

在強戒所中,阿梅接受得並不只是生理上的戒斷,還有心癮的戒除,背弟子規、論語,學習茶藝,她的思想也發生著改變。她計劃出去就跟男友一起回老家,安心做一份小工作,平平淡淡過日子。

〓延伸〓

▌追蹤80名出所學員 24人復吸

女子強戒所副所長王銳杏告訴記者,依照社會需求和女學員的特點,女子強戒所開設中西點心製作、養老護理、家政、茶藝等技能培訓班,考核合格可以獲得國家認證的職業資格證書。

此外,女子強戒所與社會企業對接,每年舉辦推介會。今年是首次舉辦企業入所招聘會,會前將16家企業需要的崗位發給學員,收到了101份工作意向書。

「強戒所作為監督方,要求企業保護學員隱私。」王所告訴記者,學員出去工作,強戒所的工作還會繼續,通過電話、微信跟進,回訪幫教。女子強戒所每年會對80名出所人員進行追蹤,「今年追蹤的80個人裡,目前有24人復吸。」

「很多人不認為吸毒是犯罪,覺得是花自己的錢,又沒有傷害別人。」王所說,現在比較流行的毒品多為新型毒品和合成毒品,價格相對便宜。例如冰毒,其對大腦和神經系統傷害很大,長期吸食會反應遲鈍,甚至出現精神問題。有學員因注射毒品,抽血時找不到血管,只能打大動脈。

「吸毒對女性的生理影響很大,很多吸毒人員一輩子沒結婚。」王所告訴記者,即使結婚的吸毒人員,家庭關係也會很差。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魏麗娜、黃斌 通訊員 劉劍、範向陽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波

製圖、編輯: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董業衡

相關焦點

  • 媒體探訪戒毒所 為吸毒傾家蕩產者比比皆是(圖)
    與孫紅韻一樣,戒毒所裡,每個曾經的癮君子,都有著不堪回首的往事。他們有的失去了家庭,有的成了騙遍家人的「魔鬼」,有的甚至吸光了數千萬的家產……一次,吸一次,就進來了毒品是魔鬼。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宣傳標語。但對於在強制戒毒所裡的吸毒人員來說,他們之前大多不相信這句話的分量。「很多人都以為,吸一次沒事。
  • 戒毒故事|戒毒所裡的「蛻變」
    「我都說了,你們誰也別來看我,我也不需要你們任何人來看我!」小靜(化名)拿著話筒邊抹淚邊衝著探訪室對面的奶奶咆哮,頭髮花白的奶奶擦著眼淚輕聲安慰她。「我媽說來又不來,什麼都聽我姥爺的,現在不來以後就別來了!」這是小靜家人第一次來探訪時的場景。
  • 戒毒所中的人生「蝶變」
    南方網訊(記者/蘇若倩)葉某是廣東省女子強制隔離戒毒所的在所戒毒人員,初次見面,大家都難以想像她是一名只有四十多歲的女性。因吸毒後產生幻覺遭遇車禍,導致左眼失明;因為毒品對她身體的傷害,她滿頭白髮,面容蒼老。每次看到鏡子中殘缺的身體,葉某都很難相信這是現實生活中的自己。
  • 安徽省女子戒毒所高分通過「智慧戒毒所」驗收
    中安在線 中安新聞客戶端訊記者8月13日從安徽省司法廳獲悉,安徽省女子戒毒所作為全國首批、安徽首家「智慧戒毒所」單位高分通過驗收,為全國智慧戒毒建設提供了樣板。據了解,全國共有上海、江蘇、浙江、安徽、雲南等5個省(市)的8個戒毒所申報第一批「智慧戒毒所」審核驗收。什麼是「智慧戒毒所」?它會給民警、戒毒人員及其親屬帶來哪些改變?
  • 省女子強制隔離戒毒所用「五德」文化加快戒毒工作創新發展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是一個民族凝聚力、創造力的源泉,吉林省女子強制隔離戒毒所不忘初心、傳承工匠精神,補齊文化短板,提出「文化戒毒」工作思路,以文化戒毒引領教育矯治實踐,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相融合,打造「立公德」「守法德」「倡文德」「潤和德」「樹藝德」文化女所,加快戒毒工作創新發展,推動司法行政戒毒事業發展。
  • 廣州黃埔長洲戒毒所戒毒女被強迫賣淫案內幕(圖)
    (圖中為羅賢文)   曾經轟動全國的廣州黃埔長洲戒毒所女戒毒人員被強迫賣淫案,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有關部門歷經一年多的偵查、起訴、審判,相關犯罪分子、瀆職官員終於得到了應有的懲處。此文詳細披露了查辦此案過程中,一些鮮為人知的內幕。
  • 未成年人吸毒多因好奇 她吸了4次水煙才知「飲料」是毒品
    河南商報見習記者 李冰冰6月26日是第29個「國際戒毒日」,河南商報記者提前探訪了河南省未成年人強制隔離戒毒所和河南省女子強制隔離戒毒所。這些戒毒人員年齡最小16歲,學歷最高是研究生。他結婚前一天被強制戒毒,妻子舉行沒有新郎的婚禮;未成年的她吸了4次水煙,才知道那種「飲料」是毒品。
  • 一位戒毒人員的自述:朋友給的「靈丹妙藥」讓我墮入深淵
    我找到那個朋友,才知道自己吸的是毒品。但此時的我已經控制不住自己,於是走上了一條不歸路……一發而不可收拾我在吸毒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陷越深。一次次偷拿家裡的錢去買毒品,沒多久就把家裡的積蓄揮霍一空,還借了高利貸。
  • 戒毒所如此「創收」:戒毒女被迫賣淫
    「你不走不行,在這裡四五個月了,連夥食費都沒交!」陳太中的話讓她最後一絲掙扎的力氣也消失了。當天下午,精神恍惚的李文就被毛祖富帶到了海珠區康樂村。在賣淫前,她被勸告:「我為你向戒毒所交納了500元贖金,還給管教紅包、請他們吃飯,共計花了1500元在你身上,你要好好做『雞』,還我12000元。」
  • 戰「疫」期間堅守執勤崗位 重慶南岸女子強制隔離戒毒所裡的最美...
    袁麗瓊和戒毒人員談話。重慶市南岸女子強制隔離戒毒所供圖 華龍網發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3月5日15時31分訊(記者 唐雨)「三八」婦女節即將來臨,在重慶南岸女子強制隔離戒毒所裡,有這樣一抹戰「疫」路上的最美「警」色。「我是黨員,又是大隊長,封閉執勤我先上。」這是重慶南岸女子強制隔離戒毒所決定封閉執勤後,南岸所二大隊大隊長袁利瓊向領導的請示。
  • 原長洲戒毒所所長告媒體
    新聞回放 戒毒女被賣給「雞頭」  2002年3月6日,正在廣州市長洲戒毒所接受強制戒毒的李文來到廣州市公安局報案,聲稱自己是被戒毒所的管教賣給「雞頭」(組織賣淫者)接客時逃脫出來的。此後,一樁樁發生在長洲戒毒所裡的骯髒交易終於暴露在陽光之下。該醜聞經過媒體曝光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 省魯中強制隔離戒毒所加強法治戒毒所建設初見成效
    為全面落實依法行政和規範文明執法要求,提升戒毒工作質量,山東省魯中強制隔離戒毒所(以下簡稱「省魯中戒毒所」)貫徹落實省戒毒管理局部署,堅持示範創建、先行先試,紮實開展法治戒毒所建設取得良好成效。強化頂層設計。
  • 吸毒者成功戒毒:若有地獄 戒毒就是從地獄爬回人間
    2017年4月27日,曾有兩年冰毒吸毒史的胡佳(化名)也離開了強制隔離戒毒所,出所之後,她叫了計程車,父母和女兒在等她回家。那天,她覺得戒毒所裡失去自由的兩年很「值得」,因為她終於沒再碰過一次冰毒。 離開戒毒所第二天,葉雄找到了開棋牌室的朋友,開始在店裡打雜,幫著掃地、倒茶、買煙。 後來,上海市女子強制隔離戒毒所聯繫到葉雄,請她回去參加活動。
  • 內蒙古女子戒毒所開展「繪影·畫心」團體繪畫治療活動
    近日,內蒙古女子戒毒所組織康復鞏固區戒毒人員開展「繪影·畫心」團體繪畫治療活動,引導戒毒人員增強自我意識,修復個性缺陷。活動採用團體繪畫與座談形式,在「房樹人」經典心理測試的基礎上拓展延伸。戒毒人員紛紛表示:「通過一幅簡單的畫就能看透我的內心,太神奇了!」「原來我在別人眼中是這樣的,看來我還需要改進......」 本次活動激發了戒毒人員參與熱情,達到了引導參與者認識心理、認知自己、自覺修復個性缺陷的目的。同時,也為戒毒人員提供了一個交流溝通、釋放自我的平臺。
  • 戒毒所開創戒毒新方法 戒毒人員不僅把毒戒了體質還好了
    幾個月一次,一個月吸幾次,到最後,索某兩三天就得吸一次。索某還清醒,他知道沉淪在毒品帶來的恍惚中並不能真的解決問題,反而會讓自己陷入深淵。馬某和索某吸食的都是冰毒。冰毒可以刺激人的中樞神經系統,使人興奮,長期吸食冰毒會對人體生命器官和精神系統造成不可逆的損害。馬某和索某剛來強制戒毒所時,身體上的疼痛和精神上的煎熬,讓他們感覺一片茫然,這兩年怎麼過?戒毒能成功嗎?
  • 探訪戒毒康復所:書架上的「心靈雞湯」常被借光
    「6·26」國際禁毒日來臨之際,中新網記者走進康復所,聽他們分享了自己的故事。肖潔與一名康復人員談話。北京市天康戒毒康復所供圖。龔瑤 攝  康復所裡的民警被稱為「老師」   北京市天康戒毒康復所隸屬於北京市教育矯治(戒毒管理)局,是專門接收自願戒毒人員的行政公益性單位,也是司法部全國8家戒毒康複試點單位之一。
  • 戒毒患者回家後怎麼防復吸?
    為什麼剛戒毒完沒幾個月就復吸了?為什麼都正常工作兩年了,近期突然發現又沾上了?戒毒防復吸的相關問題,歷來讓戒毒者和家屬困惑痛心。那到底該如何解決? 為什麼毒品反反覆覆戒不掉?為什麼剛戒毒完沒幾個月就復吸了?為什麼都正常工作兩年了,近期突然發現又沾上了?
  • 星沙強制隔離戒毒所戒毒民警:從「毒魔」手中拯救吸毒者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2月26日訊(全媒體記者 謝春年)毒品是人類的公害,在毒品吞噬著人們的身體和精神時,有一群人想盡辦法從「毒魔」手中拯救吸毒者。這群拯救者的日常工作是怎樣的?此時,喻友良已到所半個小時,向昨天值班的幹部和戒毒人員了解情況,發現沒有不正常的狀況後,完成了交接手續。「立正」「稍息」「齊步走」「跑步走」……昨日9時,喻友良帶著10多名戒毒人員在室外拉開了訓練。每天上午,他們都組織戒毒人員進行列隊和體能訓練。「戒毒人員剛來時情緒不穩定,身體狀況都比較差。」
  • ——新華社記者探訪未成年戒毒人員
    很快,他就結識一幫社會上的「朋友」,這些人都有輟學經歷,家庭管教缺失。2013年7月,小文第一次接觸到了冰毒。朋友聚會時,身邊的人給了一粒藥丸,告訴他這是冰毒,一種可以讓人「很嗨」的東西。吸食冰毒後,小文感覺整個人放鬆了,壓力、焦慮、煩惱都沒了,腦子一直很亢奮。
  • 江西女子戒毒所康復訓練助力戒毒人員成功戒毒
    近年來,江西省女子強制隔離戒毒所根據女性戒毒人員戒除毒癮動機較強,對身體康復訓練認可度較低的現狀,堅持體能康復、健康管理理念,出去體能訓練和康復訓練相結合的方式,助力戒毒人員成功戒斷毒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