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吸毒多因好奇 她吸了4次水煙才知「飲料」是毒品

2020-12-25 環球網

河南商報見習記者 李冰冰

6月26日是第29個「國際戒毒日」,河南商報記者提前探訪了河南省未成年人強制隔離戒毒所和河南省女子強制隔離戒毒所。

這些戒毒人員年齡最小16歲,學歷最高是研究生。他結婚前一天被強制戒毒,妻子舉行沒有新郎的婚禮;未成年的她吸了4次水煙,才知道那種「飲料」是毒品。

【案例 】

他結婚前一天被強制戒毒

妻子舉行沒有新郎的婚禮

「小兵(化名)在日本留過學,是富二代海歸。」民警說。據了解,小兵父母離異,是奶奶一手帶大的。民警說,小兵在聚會上,常把毒品當成消遣品放在餐桌上,吸毒就像喝酒、抽菸、吃飯。

他在讀書期間認識一位女同學,兩人很快訂婚。但結婚前一天,小兵因吸食K粉被抓捕並強制隔離戒毒。結婚當天,妻子舉行了一場沒有新郎的婚禮。小兵戒毒時,妻子懷孕即將生產。兒子出生第三天,小兵和民警一同看望了兒子。「為了兒子,我一定要戒毒。」他說。

「談十次,不如安排親人會見一次。幫戒毒人員建立情感依託,才能讓他們安心戒毒。」民警說,如今,小兵已經離開戒毒所,開始了新生活。

【案例 】

未成年的她吸了4次水煙

才知道那種「飲料」是毒品

在河南省女子強制戒毒所戒毒的圓圓(化名)今年17歲,她告訴記者,她一直想考廈門大學學習中文專業。

圓圓上學時就讀重點高中,成績一直排班裡前三,去年12月來到戒毒所。她第一次吸毒是在KTV,當時和朋友一起去唱歌,其中一個男性朋友拿了水煙,圓圓出於好奇吸了幾口。後來,她又找到在KTV給他「飲料」的朋友,共吸了4次之後,她才知道那是毒品。

「染上毒癮後就不想學習了,每次考試交白卷,成績一直下滑。」她說。

「你第一次吸毒是怎麼想的?」記者問。「好奇,沒有考慮後果。」她說。

【分析】

未成年人吸毒

多是出於好奇心理

今年發布的相關報告顯示,全國現有234.5萬名吸毒人員,不滿18歲的有4.3萬名,18歲到35歲的有142.2萬名,低齡化特徵突出。河南省未成年人強制隔離戒毒所的戒毒人員,年齡最小的才16歲。此外,近幾年新型毒品層出不窮,吸食者中約70%是未成年人。

據該戒毒所的民警介紹,未成年人吸毒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好奇,抱著「抽著玩玩」的心態;二是盲目認同,覺得不吸會讓人覺得「不合群」;三是缺乏對毒品基本認知。

學校要對學生多加引導,別讓他們厭學、輟學;父母的教育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起到最重要的作用。據調查,晚上7點至11點是吸毒高發時段,頻發於酒吧、夜總會等場所。應當通過健全相應機制,組織開展有益的活動,對未成年人的行為管控不留空白。

提醒

真正的戒毒生活

是從走出戒毒所開始的

河南省未成年人強制隔離戒毒所所長魯智玲介紹,真正的戒毒,其實是從走出戒毒所、回歸社會開始的。所裡管理制度嚴格,回到社會重新面臨誘惑。

她認為,社會、媒體都要開展公益性禁毒宣傳,普及毒品預防知識;有關部門要利用網絡新技術、新手段,開展形式多樣的網上禁毒宣傳。學校和家長要加強對青少年的教育工作,為他們營造健康的成長環境。

相關焦點

  • 「特產水煙」實為毒品 長沙一男子涉嫌欺騙他人吸毒被批捕
    華聲在線7月13日訊(記者 張鼎峰 通訊員 宋佳露)在朋友勸說下抽了幾口「特產水煙」,卻出現頭暈、嘔吐、亢奮的症狀,尿檢結果也呈毒品陽性。近日,長沙縣人民檢察院依法以涉嫌欺騙他人吸毒罪對犯罪嫌疑人江某作出批准逮捕決定。
  • 誘騙吸毒!女子被老鄉帶來的「 特產水煙」坑了
    (珍愛生命 遠離毒品 慎交損友 資料圖)       星辰在線7月13日訊(通訊員 宋佳露 周程)不過是在朋友勸說下抽了幾口「特產水煙」,結果出現頭暈、嘔吐、亢奮的症狀,尿檢結果也呈毒品陽性,賓某這才知道,朋友誘騙她吸了毒。
  • 省公安廳:七成人因好奇吸毒 大麻在荷蘭非"合法"
    在荷蘭公共檢查院2001年1月1日頒布的規定下,咖啡館只要遵守如下規定,它們將不會因出售大麻而被起訴:(1)向每人每天出售的大麻不得超過5克;(2)不得出售迷幻藥或硬性毒品;(3)不得為毒品打廣告;(4)必須保證在其附近沒有滋擾行為;(5)不得允許18歲以下的人入內或向其出售毒品。
  • 朋友聚會毒品「助興」 金華青年貪圖一時好奇吸毒
    朋友聚會毒品「助興」 金華青年貪圖一時好奇吸毒 2013年05月08日 21:39:52   浙江在線金華5月8日訊(通訊員 丁康康)近日,金華赤岸派出所在「掃毒害,保平安」專項行動中抓獲兩名吸毒人員。
  • 男子欺騙老鄉吸毒被批捕
    星沙時報訊(記者 盛磊 通訊員 宋佳露)不過是在朋友勸說下抽了幾口「特產水煙」,結果出現頭暈、嘔吐、亢奮的症狀,尿檢結果呈毒品陽性,賓某這才知道,朋友誘騙她吸了毒。近日,長沙縣人民檢察院依法以涉嫌欺騙他人吸毒罪對犯罪嫌疑人江某作出批准逮捕決定。
  • 重慶一名中學生過生日當天請朋友一起吸毒
    辦案檢察官發現,留守未成年人已成為未成年人吸食毒品的主要群體,亟需引起全社會高度重視。缺管束涉毒記者了解到,在涉案的76名吸毒未成年人中,有36名是留守未成年人,佔47.4%。因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幾年不回家,對孩子疏於監管,致使有的留守未成年人長期逗留於網吧、KTV等娛樂場所,與社會上的吸毒人員交往,最終陷入毒品深淵。
  • 【警惕】江西青少年吸毒人員每年增長30%,新型毒品竟偽裝成零食!
    其中全省繳獲主要毒品數量排名第10位;繳獲製毒原料數量排全國第1位;抓獲毒品犯罪嫌疑人數增幅江西(387.29%),排全國第4位;查處吸毒人數增幅江西(331.89%),排全國第5位;贛州市繳獲製毒原料數量排全國參戰城市第1位 。
  • 福建南平破多起毒案 花季少女吸毒成癮引關注
    中新社發 張麗君 攝   中新網南平4月12日電 (張麗君 周杭 陳錦娜 黃慧)福建南平市公安局延平分局刑警大隊12日披露,截止4月8日的半個月時間裡,福建南平市公安局延平區分局共抓獲犯罪嫌疑人16人;破獲毒品案件16起;繳獲海洛因0.13g,冰毒50.77g、冰毒片劑8g、氯胺酮(「K粉」)9.87g、麻古7.7g。
  • 陳羽凡吸毒,作家鼓吹毒品合法化:他們在前線流血,你在背後捅刀
    估計,陳羽凡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因吸毒被抓的。但問題是,這些公眾人物,這些娛樂明星,享受這麼高的知名度,擁有如此多喜愛他們,以他們作為偶像的粉絲,竟然以身涉毒,給公眾做出這麼壞的榜樣!而且本來規定18歲以下不準吸食,但沒有用,大量未成年人,照吸不誤。英國《衛報》報導,大麻合法化以後一個月內,僅加拿大安大略省和艾伯塔省,就記錄了600例20歲以下青少年中毒的事件,是合法化前的2014年的兩倍。
  • 花季之殤 他們為何走上吸毒道路?——新華社記者探訪未成年戒毒人員
    她對新華社記者說:「以前不聽父母的話,整天和社會上的人混在一起,吸毒成癮,我很後悔,以後要陪在父母身邊,開始新生活,絕不再碰毒品。」近年來,隨著冰毒、K粉等新型毒品泛濫,吸毒人群低齡化問題凸顯。「身邊的朋友都在吸毒,我很好奇」小文(化名),男,1998年12月出生。第一次吸毒時,年僅14歲。2012年底,因為多次打架,剛上初一的小文被學校開除。輟學後,小文離家獨自來到漳州,在一家美髮店務工。
  • 寧波法院:留學生容留他人吸毒被判刑並驅逐出境 特殊群體毒品犯罪...
    在近一年寧波法院審結生效的案件中,有犯罪前科的達120人,佔全部毒品犯罪人數的約16%,高於整體刑事案件中相關比例約5個百分點;80%以上的毒品犯罪人員有吸食毒品情況,毒品犯罪與吸毒情形關聯性強,有的被告人曾有5次毒品行政處罰記錄。
  • 獨家探訪女子戒毒所:廣州最早萬元戶朋友和家財都吸沒了
    阿如說她知道這是毒品,對方說沒什麼事的,出於好奇她就吸了第一口,此後一發不可收拾。令人震驚的是,阿如說她很小的時候就知道毒品,知道吸毒是什麼樣子。「讀書前大概六、七歲,就看到我爸爸媽媽吸毒。」阿如說她的父母一邊賣毒品一邊吸毒,小時候家裡經常有吸毒人員進出,給她吸第一口的朋友也是這樣認識的。
  • 小金瓶、夢幻草……警惕,這些「飲料」可能是新型毒品!
    原標題:小金瓶、夢幻草……警惕,這些「飲料」可能是新型毒品!  像飲料、像樹枝、像茶葉 新型毒品超越常規思路  警方陸續查獲了含有管制毒品成分、以飲料等偽裝形式出現的新型毒品:「G水」、「咔哇潮飲」、「咔哇水」、「小金絲」、「小金瓶」、「夢幻草」、「小樹枝」、「恰特草」、「三口鮑」……這些名字聽起來似乎和毒品沒什麼關係,但事實上卻是隱蔽性很強的新型毒品。
  • 關注青少年吸毒:無知少年過生日請食搖頭丸(圖)
    在禁毒日來臨之際,記者走進戒毒所、走進社區、走近成功戒毒人員,讓我們再次聆聽戒毒人員血與淚的故事,看清搖頭丸、海洛因等毒品的危害,不要讓這些發生在吸毒人員身上的人間悲劇在我們身邊發生!  警方日前在東風西路富士山夜總會內抓獲數十名涉嫌食搖頭丸人員,其中竟有數名身穿校服的未成年人!
  • 砥礪奮進的5年丨安徽:首開電視禁毒公開課 引導青少年拒絕第一口毒品
    《2017中國禁毒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有吸毒人員250.5萬名,吸毒人員低齡化特徵明顯。以安徽省為例,該省管控吸毒人員中35歲以下的超過2/3,在校學生超過千分之四。無論城市還是農村,青少年已經成為最易遭到毒品危害的「高危人群」。6月26日是全球第30個禁毒日,今年的主題是「無毒青春健康生活」。
  • 美女模特迷上吸毒毀掉美好青春!延邊警方破獲重大販賣毒品案
    近日,吉林省汪清縣公安局禁毒大隊經過長期經營、縝密偵查後,果斷開展收網行動,成功破獲一起重大販賣毒品案,抓獲 4 名販毒人員、2 名吸毒人員,當場查獲冰毒 128.56 克、麻古 6.5 克。2019 年 6 月,汪清縣公安局通過打擊轄區吸、販毒違法犯罪,"追根溯源",逐漸掌握到一條重要線索:一名外號叫"小王"的男子,多次向延邊地區販賣毒品,且每次販賣的毒品均達幾十克。鑑於案情重大,汪清縣公安局禁毒大隊立即立案,對"小王"販賣毒品案展開偵查。
  • 內地青少年吸毒現象增多16歲小夥:吸後人不是人了
    太康縣公安局供圖吸完毒之後,朋友開始拿著刀自殘。胳膊上、肚子上,一刀接著一刀,刀刀見血。16歲的阿峰在現場目睹了這一切。「害怕嗎?」新京報記者問。「不」。類似的出格行為都在阿峰的理解範圍內。他描述吸毒之後的虛妄和癲狂,「吸完毒後,人不是人了!」阿峰是河南太康縣近年來新增的吸毒人口之一。
  • 鍾南山呼籲遠離毒品 網友:吸毒是拖垮整個家庭的深淵!
    鍾南山說:「吸毒是絕望和死亡的代名詞。」可見,毒品的危害之深。全球每年有2.7億人吸毒,近3500萬人成癮,近60億萬人直接死於毒品濫用,這一連串觸目驚心的數字,令人痛側心扉。還記得近代中國的鴉片戰爭嗎?
  • 2017浙江毒情形勢報告發布 這些「飲料」或是毒品
    「咔哇潮飲」存在高濃度的管制毒品「γ——羥基丁酸」(簡稱GHB),也是臭名昭著的「迷奸水」、「液體迷魂藥」。包裝鮮豔的飲料擺在你面前,能想像得到它是毒品嗎?其實,毒品早就不僅僅是我們看到過的海洛因和冰毒了,新型毒品正偽裝成飲料的形式出現在我們身邊。
  • 網紅泰國減肥藥含毒品成分 網購服用後多人被判定吸毒
    近期,在上海就有多名女生因為在網絡上購買「DC減肥藥」被公安機關調查,一些人被判定為吸毒,得到行政處罰。不過,這些女生及其代理律師認為,網絡代購含毒減肥藥的購買者在主觀上並沒有吸毒的意願,作出這類行政處罰並不公平。目前,他們已經向有關部門提出了行政複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