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青少年吸毒現象增多16歲小夥:吸後人不是人了

2020-12-16 中國青年網

禁毒宣傳走進校園。太康縣公安局供圖

吸完毒之後,朋友開始拿著刀自殘。

胳膊上、肚子上,一刀接著一刀,刀刀見血。

16歲的阿峰在現場目睹了這一切。

「害怕嗎?」新京報記者問。

「不」。

類似的出格行為都在阿峰的理解範圍內。他描述吸毒之後的虛妄和癲狂,「吸完毒後,人不是人了!」

阿峰是河南太康縣近年來新增的吸毒人口之一。過去數年間,毒品在中國正悄悄經歷一場「下鄉」運動。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毒品呈高速從大城市向小城市、鄉村擴散。

這其中,最大的受害人群是青少年。據3月27日國家禁毒委員會辦公室發布的《2016年中國毒品形勢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現有吸毒人員250餘萬名,其中近六成是類似阿峰這樣35歲以下的青少年。

最小的吸毒者

除去中途在少林寺學武的兩年,阿峰從未離開過自己的家鄉:河南周口市太康縣。

太康縣是河南豫東的一個農業大縣,至今仍未摘掉「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它同時也是一個勞務輸出大縣,當地相關部門統計,這個一百多萬的人口大縣,每年至少有一半人外出務工。

在國家禁毒委統計的涉毒區域中,太康並不顯眼。但一個可怕的趨勢是,和全國不少內陸的縣市一樣,它的涉毒人口和案件都在快速增長中。

新近統計出的數據顯示,2016年,太康打掉了兩個販毒團夥,收繳各類毒品10.3公斤。當地一位警察說,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太康取得的最大的一次禁毒戰果。

這位警察表示,他最開始也被這個數字嚇到了,沒想到能有如此多的毒品出現在中國一個內陸縣城中。

讓這位老刑警更感警覺的是,如果不是被收繳,這些毒品中至少有一半將會流向青少年。新京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太康縣登記在冊吸毒人員847人,其中67.3%是35歲以下的年輕人。

放眼全國,吸毒人員同樣呈現低齡化的趨勢。《2016年中國毒品形勢報告》顯示,2016年,全國吸毒人員總量仍在緩慢增長,其中,青少年吸毒問題突出。截至2016年底,35歲以下青少年吸毒人數148.6萬名,佔比59.3%。

阿峰至今保持著太康縣最小吸毒者的記錄。兩年前,阿峰在當地警方一次打擊毒品犯罪行動中被控制,當時他16歲。

彼時,太康警方接到群眾舉報,稱太康四中後面一棟家屬樓內,有人聚眾吸毒。警方出擊,吸毒者瘋狂逃跑,3人更是直接從2樓跳下,其中之一便是年僅16歲的阿峰。

阿峰頂著一個洋蔥頭的髮型,四周的頭髮都被剃光,只剩下頭頂部一圈染黃的頭髮雜亂生長著。他穿著一件灰色棉睡衣,十指指甲內滿是黑色的汙垢。他解釋說,前晚忙了一晚。戒毒之後,他回到家中和父母一起賣菜。他的工作是每天凌晨去進貨。

這份工作讓他苦不堪言,不僅需要過人的體力,而且要熬夜,不過他還不準備放棄,因為同之前的生活相比,這份工作讓阿峰覺得雖然辛苦,但心裡踏實。

因為不愛學習,阿峰小學沒畢業便輟學回家,其後去少林寺學習武術,同樣一無所成。回到太康之後,在太康縣的街頭,阿峰徹底迷失。他和十多個朋友成天混在一起,玩一種叫「穿越火線」的遊戲,吃飯、喝酒、打架,阿峰成為眾人眼中的「壞孩子」。

一次,在一位「大哥」的客廳裡,阿峰第一次見識到冰毒。這位「大哥」是阿峰在網吧裡結識的,「他對我不賴」,阿峰說。

「大哥」面前擺著一個礦泉水瓶,瓶子插著一出一進兩個管子。「大哥」吸了幾口,非常享受的樣子,他鼓勵阿峰也「來一口」。

就這樣,阿峰沾染上毒品。阿峰說,他一共吸過3次毒,都是在這位「大哥」家。

兩次毒品風潮

去往太康的路並不好走,距離該縣最近的高鐵站是商丘站,有大巴車往返兩者之間,需要大約3個小時的車程。

已經無人知道毒品最早出現在太康是什麼時候了,在太康一位工作30多年的警官記憶中,吸毒案開始比較多的在太康出現,是在2005年前後,從南方省份「輸入」太康。

當時,太康一些在南方省份的務工者返鄉,將在南方養成的這一不良癖好輸入太康。太康本地的一些有錢人或者所謂的「江湖人士」最先被影響,當夜幕低垂,在太康的一些賓館、酒吧、KTV內,「來上幾口」成為一種身份的象徵。

「當時他們吸食的毒品主要是海洛因等老式毒品,吸食人群年紀比較大,和現在完全不一樣」,這位警官說。

在太康當地承包工程的周先生說,他沾染上毒品也是因為社交,「混社會的需要」。他們也最早見識到毒品的危害,很快就有人傾家蕩產,加上當地對毒品的嚴厲打擊,「大家都不傻,多數不再吸了」。

沒想到的是,第二波風潮來得如此之快。上述警官介紹。最近幾年,受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南方發達地區一些工廠關門,不少太康的務工者被逼返鄉,新的吸毒習慣再次被帶回。

一次抓捕行動中,警方現場查獲的毒品。

這波毒品主要是冰毒等新式毒品。它們大多是合成毒品,用有機合成的方法製造,包括冰毒、搖頭丸、K粉等。

藉助務工者的返鄉潮,這種新型毒品也從大城市迅速向小城市、鄉鎮農村高速擴散。

一名從事戒毒工作十餘年的醫生告訴新京報記者,由於製毒技術的發展,犯罪分子依靠國內良好的化學工業基礎,生產合成毒品越來越容易,國產合成毒品「產量大價格低,打得金三角沒有招架之力。」

國家禁毒委發布的數據也支持了這位醫生的說法,根據《2016年中國毒品形勢報告》,2016年,全國破獲製毒物品犯罪案件444起,繳獲製毒物品1584.6噸,其中一類易製毒化學品305.43噸,同比增加75.5%。

報告分析稱,2016年,全國吸毒人員中,以海洛因為主的阿片類毒品濫用人數增勢放緩,以冰毒、氯胺酮為主的合成毒品濫用人數增速加快,濫用新精神活性物質有所發現,呈現出傳統毒品、合成毒品和新精神活性物質疊加濫用特點,毒品濫用結構發生根本變化。

一位禁毒民警說,與老式的毒品相比,新式毒品對年輕人更具誘惑,危害也更大。

周先生見到過這樣的場景: 一次好友聚會結束後,大家喝得東倒西歪,一個年輕人取出一個礦泉水瓶子,熟練地製作起吸食冰毒的工具。然後,這位年輕人招呼好友吸上幾口,「醒醒酒」。

周先生說,冰毒能夠麻痺神經,吸食過後,人容易亢奮,幾天都不用吃飯,而且性能力會顯著提高,這也是冰毒被這群年輕人當作醒酒工具的原因。

更可怕的是,不少吸毒者毒癮發作之後會呈現一種癲狂的狀態。阿峰曾經目睹一位「毒友」自殘,他拿著刀一刀接一刀地割自己,手上、肚子上滿是傷口,血流不止。

而他曾一整天拿著一隻杯子翻來覆去地看,不眠不休,「無聊到可怕」。

危險的時尚

這波危險的「毒品下鄉潮」中,最先被攻陷的是類似阿峰這樣的失學少年。

阿峰的故事幾乎是阿玲經歷的翻版。阿玲比阿峰大兩歲,這位大大咧咧的女孩子經過了兩年的強制戒毒,兩個月前才從戒毒所出來。

在阿玲六七歲時,父母離婚。判給母親的阿玲勉強上到初中,隨後輟學在家。

阿玲在太康的街頭找到她的存在。阿玲身材高大,性格像男孩子一樣,她成為小夥伴中的「大姐大」。這群年輕人衝動異常,為了一件小事就有可能在街頭大打出手。

阿玲回憶,一次走路她朋友不小心和別人碰了一下,雙方都不依不饒,分別打電話叫人,幾十個年輕人就此在街頭展開混戰。

「那個時候,也不知道害怕,反倒覺得砍人有面子」,阿玲說。

朋友幾次「不上癮」的鼓勵之後,阿玲開始吸食冰毒,人生由此失控。

在她的認知中,吸毒甚至成為一種時尚,並由此獲得一種區別於同齡人的優越感。「我吸毒,我比你牛X」,阿玲說。

不過,阿玲緊接著用了一句髒話形容自己當時的無知:「像個傻X一樣」。

太康縣一位民警認為,錯位的時尚觀讓阿玲這樣的青少年越滑越遠,這才是整件事最可怕的地方,現在不僅是阿玲一個小孩,不少街頭青年,都是如此認知。

吸毒之後,阿玲和母親的關係更加緊張。要麼成天不回家,回家第一件事便是要錢。阿玲的母親說,如果不給,女兒就會發脾氣,在家亂砸東西,甚至對母親拳頭相向,「整天鬧得家裡不安寧」。

2015年元月,阿玲的母親藉口看親戚,將女兒騙至北京的一所戒毒學校。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阿玲便被學校「禮送出境」。在學校內,阿玲完全不服管教,學校禁止學生用手機,但為了拿回自己被「沒收」的手機,她一腳踹開了管教的大門。

回到太康後,阿玲很快復吸(冰毒)。

警方抓捕的涉毒嫌疑人,嫌犯都是年輕人。

記者了解到,在毒品面前,不僅是阿峰、阿玲這樣的「問題少年」幾乎毫無抵抗力,就連一些大學生也經受不住毒品的誘惑。

阿城在鄭州念大學,去年暑假時,阿城被一位他所仰慕的「大哥」帶入了局。此前,這位「大哥」已經兩次「鼓勵」阿城「吸一口」,最終在第三次,好奇心戰勝了恐懼,阿城走上吸毒之路。

吸毒成為這群年輕人揮霍青春的一種社交方式。阿城說,就像現在大家互相派煙一樣,當時他並沒覺得吸食冰毒有什麼不對,只是覺得「挺刺激的,好玩」。

2016年6月,河南省禁毒辦副主任、禁毒總隊副總隊長黃亞偉在接受《大河報》採訪時說:青少年對新生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極易受到毒品的誘惑;對接觸到的隱蔽性極強的新型毒品沒有辨別力,缺乏毒品防範意識;有的家庭教育失當,父母離異,家庭殘缺,得不到家庭溫暖的他們開始尋求刺激,以吸毒為樂;在外地打工生活的青少年容易受到老鄉、同事或者朋友等身邊人的教唆指使,交友不慎使他們走上犯罪道路。

國家在行動

「一個失學少年,有多大可能接觸到毒品?」阿峰的回答非常乾脆:「極有可能」。

一位自願戒毒領域的專家陳捷(化名)則認為,社會大眾尤其是農村人口,對合成毒品的認知存在極大的誤區,認為其不會上癮,對其危害、預防及成癮後治療等根本沒有概念,這是導致「毒品下鄉」及青少年吸毒者泛濫的一個重要原因。

「海洛因時代,國家對毒品危害的宣傳很到位,通過各種科普宣傳讓大家對粉狀的毒品都有一定的認識。這也造就很多民眾對於毒品的概念還停留在傳統毒品海洛因年代,所有的資料、圖片、案例都是以這個為基礎而來。面對現在越來越流行的化學合成毒品,卻是少有宣傳。」

「海洛因已經不是當前主要的毒品了,但我們的禁毒宣傳大多還停留在海洛因時代。」陳捷說。

與輕鬆沾染上毒品相比,戒掉它要費力很多。

阿峰、阿城涉毒未深,警察的及時出現,將他們從毒品中解救出來;吸毒上癮的阿玲被警察送去了戒毒所強制戒毒。兩個月前,阿玲剛剛從戒毒所出來。

兩年的戒毒經歷不堪回首,阿玲向家人保證:「打死都不會再吸毒了」,但屢受傷害的家人已經不再相信。從此開始,阿玲無論去到哪兒,母親都會伴隨左右。

太康縣公安局一位緝毒警察說,一次吸毒,終身戒毒。不少人戒毒之後,再回到原來的圈子,極有可能再吸。如果再吸上,就很難再戒掉了。

如果沒有外界強力介入,大部分吸毒者都會走上同一條路:「男的偷、女的賣」。一位曾經的吸毒者告訴新京報記者:為了籌集毒資,男的會去偷、去搶,女性吸毒者則很有可能賣淫。

作為曾經的吸毒者,周先生對毒品擴散的路徑非常清楚,他保護自己女兒的方式是不讓她和社會上不三不四的人接觸。周先生的女兒現在正在上初中,和曾經的阿峰、阿玲一樣,正值叛逆期,保護好女兒成為周先生當下的「主業」。

太康上述緝毒警察說,緝毒是一個良心行業,每一次對吸毒者的打擊,其實都是一次對年輕人的挽救。

他表示:儘管太康從一開始便「嚴打」毒品,但一縣一區的努力,仍架不住涉毒案件高速增長的態勢。

2月22日,公安部在深圳召開聯合打擊製毒犯罪「4·14」專項行動工作會議。國家禁毒委員會副主任、公安部黨委委員、反恐專員劉躍進在會上說,儘管打擊製毒犯罪取得重大戰果,但國內製毒犯罪仍高發多發,並呈現出向內地加快蔓延趨勢,打擊製毒犯罪已進入攻堅階段,遏制製毒蔓延也處於關鍵時期。

公安部決定,今年3月至8月,部署開展打擊製毒犯罪專項行動,以「端製毒窩點、打製毒團夥、清製毒原料」為重點,堅決把製毒團夥網絡窩點殲滅掉,堅決把製毒犯罪分子囂張氣焰打下去,堅決把製毒問題快速蔓延勢頭遏制住。

(文中未成年人均為化名)

新京報記者 谷嶽飛 河南太康縣報導

相關焦點

  • 專家析迷笛音樂學院「毒案」:青少年吸毒亞文化需警惕
    中新網北京11月28日電(呂春榮)近日,網曝北京迷笛音樂學校學生聚眾吸毒,不少學生被警方帶走。此後,經警方證實,該校16名涉毒學生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此事一出,關於青少年吸毒的問題被輿論關注。專家表示,當前防範青少年吸毒,安全教育工作最為關鍵,糾正一些青少年對毒品某些誤解。
  • 湖南383人涉嫌虛擬嗨吧吸毒被抓 3成為青少年
    這是我國破獲的首例網絡吸販毒案。記者昨日從省公安廳禁毒總隊獲悉,湖南省在此次打擊網絡吸販毒專項行動中,共抓獲涉案人員383名,已刑拘29人。涉案人員超過3成為青少年。「最初調查發現有9個市州涉案,後來發現14個市州全部都有網絡吸販毒現象。」省公安廳禁毒總隊副總隊長劉自力說。9月2日零時,全省涉案的11個市州公安機關統一開展清查搜捕的「零點行動」,行動當晚,長沙市公安局雨花分局禁毒大隊在高橋辦事處友誼村抓獲冷某等吸毒人員……全省共抓獲涉案人員38人。一星期內,全省各級公安機關共查實涉案地址1504個,共查獲涉案人員191名。
  • 【警惕】江西青少年吸毒人員每年增長30%,新型毒品竟偽裝成零食!
    截止今年9月15日,江西全省累計登記在冊吸毒人員80041人,吸食合成毒品人數64127人,其中,35歲以下吸食合成毒品的青少年51017人,吸食合成毒品人數已連續多年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近年來,毒品還被偽裝成討喜的糖果、巧克力或速溶奶茶、咖啡等,危害青少年甚至兒童的健康。注意!毒品離我們並不遙遠!
  • 關注青少年吸毒:無知少年過生日請食搖頭丸(圖)
    謊言 毒販損友總說「沒事」  謊言一:「快樂無比」  17歲的阿文原本是個人見人愛的孩子。去年3月,幾個朋友對阿文說吸毒「快樂無比」,阿文心動了。「朋友說吸一次沒關係,我就試了一下。」受毒癮驅使,阿文性情變得暴躁。
  • 未成年人吸毒多因好奇 她吸了4次水煙才知「飲料」是毒品
    這些戒毒人員年齡最小16歲,學歷最高是研究生。他結婚前一天被強制戒毒,妻子舉行沒有新郎的婚禮;未成年的她吸了4次水煙,才知道那種「飲料」是毒品。【案例 】他結婚前一天被強制戒毒妻子舉行沒有新郎的婚禮「小兵(化名)在日本留過學,是富二代海歸。」民警說。據了解,小兵父母離異,是奶奶一手帶大的。
  • 湖南25歲女子吸毒後火車站內被查,稱相親前「吸最後一次」
    查獲吸毒女現場 本文圖均為 長沙鐵路公安處 供圖吸毒10年,每一次都是「最後一次」。25歲的女子陳某在父母的安排下到外地去相親,本來想遠離吸毒環境重新開始,卻在出發前又受毒友誘惑,又「最後一次吸毒」。將吸毒女傳喚到派出所途中7月23日下午,澎湃新聞從長沙鐵路公安處獲悉,18日15時30分許,長沙鐵路公安處邵陽北站派出所民警在候車室巡視時,發現一名年輕女子皮膚格外白皙,滿臉倦容,不停地吸鼻子,且一見到民警就立即低下頭,目光閃躲,神情慌張。
  • 今年首三季香港整體吸毒人數同比下降4% 青少年吸毒人數有所上升
    中新社香港12月11日電 香港禁毒常務委員會11日在季度會議上檢視了今年首三季香港的吸毒情況。被呈報的整體吸毒人數較去年同期下跌4%,但青少年吸毒人數有所上升。藥物濫用資料中央檔案室的數字顯示,今年首三季被呈報的整體吸毒人數較去年同期下降,然而有關數字可能受到疫情影響,呈報機構接觸到的吸毒者人數可能有所減少。首三季被呈報的整體吸毒人數較去年同期下降4%(由4729人下降至4526人),而被呈報的21歲以下吸毒人數則上升10%(由353人上升至390人)。
  • 飲食糟糕、不做運動、吸毒、無保護性行為……西班牙青少年問題大
    西班牙兒科醫生協會(AEP)以是否會照顧好自己,對青少年進行了調查。▲新聞報導。(圖片來自《西班牙人報》網站截圖)《西班牙人報》報導,在接受調查的青少年中,只有一半的人說他們每天或幾乎每天都吃水果,而21%的人甚至不進行一個小時的日常鍛鍊。
  • 省公安廳:七成人因好奇吸毒 大麻在荷蘭非"合法"
    大麻在荷蘭並不是合法的。據介紹,不同於其他大多數國家採用的「司法懲治」為導向的禁毒模式(以美國為代表,包括我國在內),荷蘭的毒品政策經歷了變遷之後最終形成了「公共衛生」為導向的禁毒政策。所謂的荷蘭大麻 「合法」,大部分人存在認識誤區。荷蘭禁毒模式最著名的特徵:「咖啡館體制」荷蘭的禁毒模式下產生的最著名的制度便是咖啡館體制,即政府批准咖啡館合法地出售允許個人使用的哈希什和大麻。
  • 男子吸毒產生幻覺把妻子當女魔頭 提菜刀追殺
    ,長期吸食會使人精神疲憊、萎靡不振甚至死亡……」6月24日,青島市禁毒委、青島市公安局聯合舉辦「6.26」國際禁毒日禁毒宣傳活動,活動現場,禁毒民警拿出真實案例,為市民講解吸毒的危害性,提醒市民遠離毒品。
  • 臺灣16歲少女遭餵毒被迫賣淫:我的世界只有床
    據臺灣媒體報導,「我的世界怎麼變成只有一張床,書櫃不是書,都是保險套!」新北市16歲少女疑遭施忠信集團餵毒成癮,被迫下海賣淫賺錢買毒。前晚她和其他8名少女被警方救出時,精神恍惚地向警方陳述一年多來的悲慘遭遇。
  • 毒品代替生日蛋糕 澳門5青少年擬開毒派對(圖)
    (圖片來源:澳門日報)   中新網4月25日電 據澳門日報報導,澳門青少年涉毒品問題有泛濫跡象,司警日前再查獲2宗分別涉及未成年人的販毒案。其中5名青少年男女(包括2名未成年人)擬為毒品生日會作準備,在內地購買超過40克「K仔」返澳,準備在生日派對上「大宴好友」,被司警及時揭發,一網成擒。
  • 演員拍吸毒戲份,吸的到底是什麼?不是麵粉也不是奶粉,原來是它
    比如人民幣用的其實不是真的人民幣,而鏡頭中吸毒的場景當然也不是真正的毒品。近些年,國內也拍了很多禁毒大片,比如說《湄公河行動》《門徒》還有《毒戰》,這些都是劇情逼真並且評分高的電影。而演員在電影中吸毒時,到底吸的是什麼?不是麵粉也不是奶粉,原來是這種東西!
  • 揭KTV冰妹:陪人吸毒1次賺上千 心肝等器官患病
    這裡有一組觸目驚心的統計數據:在我國現有的234.5萬名吸毒人員中,35歲以下的青少年比例高達62.4%,其中1.8%的人員不滿18歲。2015年至2016年5月,全國檢察機關批准逮捕毒品犯罪189313人、起訴217503人。  國家禁毒委發布的《2015年中國毒品形勢報告》指出,我國的毒情表現出青少年濫用合成毒品及吸毒人員低齡化兩大特點。
  • 酒井法子被曝吸毒家醜形象盡毀 時隔16年開個唱
    她昨日在東京舉行出道30周年紀念演唱會,由於這是她相隔16年後再度開演唱會,吸引了不少中國等亞洲樂迷專誠飛到當地支持,1200個座位全告爆滿,連其17歲兒子都有捧場。  胡東8月18日,在網傳了幾天之後,北京警方確認柯震東與房祖名因涉嫌吸毒被抓獲,警方在其住所內搜到100多克大麻。「龍太子」房祖名小時候留著蘑菇頭很乖巧的樣子,誰想長大後也不是個省油的燈啊。
  • 廣西吸毒村民房似碉堡 最小吸毒者僅12歲(圖)
    2014年,公安部通緝七名毒販,其中有2人就是藤縣太平鎮的。6月16日,廣西藤縣公安局出動警力,一舉搗毀太平鎮2個村子中的製毒制槍窩點。警方:有沒有吸毒?犯罪嫌疑人:有吸毒。警方:吸什麼毒?犯罪嫌疑人:冰毒。警方:吸多長時間了?犯罪嫌疑人:有兩年了。黎德萍:這次行動我們總共抓獲了5名犯罪嫌疑人,主要是涉嫌涉槍,故意傷害,還有搗毀了一個制槍窩點。繳獲槍枝13支,其中5支是半成品,搗毀了一個製毒窩點,繳獲疑似冰毒1公斤。
  • 演員在電影中吸毒時,到底吸的是什麼?其實並不是麵粉,漲姿勢了
    比如人民幣並不是真的人民幣,而那些吸毒的人吸的也並不是毒品。演員們在電影中吸毒的時候,當然吸的不是真的,但是他們有沒有在私底下磨練演技小編那就不得而知了。如果是簡單的毒品交易鏡頭,只是放在桌上或者拿在手裡看一眼,對道具師來說完全是小菜一碟,澱粉、麵粉、奶粉、甚至粉筆灰都可以代替了,但有需要吸到鼻腔裡的鏡頭,顯然澱粉和粉筆灰肯定就不行了,這時候就有可能使用奶粉,如果是遇上乳糖不耐正的演員,就會改用糖粉代替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過這種經歷尤其是在做飯的時候,如果不小心吸入了麵粉就會嗆得咳嗽
  • 花季之殤 他們為何走上吸毒道路?——新華社記者探訪未成年戒毒人員
    根據國家禁毒委發布的報告,截至2015年底,全國共有吸毒人員234.5萬人,其中35歲以下的人員佔6成以上,不滿18歲的未成年人4.3萬人。吸毒人員為何呈現低齡化?花季少年為何走上吸毒道路,國際禁毒日前夕,記者走進漳州強制戒毒所,採訪了未成年吸毒人員。
  • 廣州六百警力突查KTV續 發現有青少年吸毒(圖)
    (視頻截圖)  歌哥KTV有青少年吸毒  ■「六百警力突查歌哥KTV」追蹤  市禁毒辦昨日通報該KTV涉毒情況,近期公布處理結果  新快報訊(記者 李國輝 通訊員 穗禁辦)本月6日凌晨,廣州警方出動特警
  • 方舟子談大麻:大麻是有害毒品 與其吸大麻不如吃巧克力
    近日,因柯震東、房祖名等明星藝人吸毒被抓,網際網路上掀起了一股討論大麻是否有害的風潮。因吸食冰毒被抓後又被釋放出來的編劇寧財神曾表示,「完全不後悔」自己曾做過吸毒這樣的事情,而且他認為,吸毒這種違法行為和負面形象,不會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造成影響。寧財神言辭之間顯示出來的態度放蕩不羈,這讓央視《焦點訪談》點名批評了他的這種錯誤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