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辦公迎生死時刻,出租率下滑,地產巨頭進場布局

2020-12-15 AI財經社

文 | AI財經社 李逗

編輯 | 董雨晴

優客工場上市的這一天,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親自拍攝了一段接近3分鐘的個人solo視頻,用以表達他的狂喜之情。視頻裡的他,時而手舞足蹈,時而雙腳離地彈跳,開心的像個三歲的孩子。

在這個喜慶的日子裡,徐小平不忘談起毛大慶創業早期的故事,「我說大慶,咱們創業吧。我其實是說著玩兒的。創業有風險,大慶需謹慎。但大慶當真了!優客工場,誕生啦。」

故事最早要追溯到2015年2月14號的晚上,毛大慶和幾位基金公司的老友,來到了徐小平家裡。20多天之後,地產圈傳來了一個震驚的消息——毛大慶毅然辭去萬科北京區域執行長一職,投身創業。自此在北京四惠一間狹小的辦公室裡,毛大慶開啟了他的創業徵途。

短短幾年,優客工場從一家初創公司,估值一度攀升至30億美元。如今在資本退潮的背景下曲線上市,市值跌到了只剩4.8億美元。此一時彼一時,毛大慶或許已有體會。

圖/視覺中國

優客工場的未來,並沒有隨著曲線上市變得光明起來。登陸資本市場後,優客工場的股價破發並開始一路下行。根據招股書,過去3年裡其虧損合計超14億元。毛大慶也坦言,今年可謂是優客工場誕生五年來的最艱難時刻。

優客工場並非個例,在聯合辦公的賽道上,大量企業已然倒下。兩年前的價格戰、盲目收房源等無序競爭,讓聯合辦公市場燒起了熊熊烈火。然而,風口過後,只剩下一片狼藉。

自2018年資本退潮後,沉寂了兩年的聯合辦公企業們下一步該走向哪兒?這已是留給整個聯合辦公行業懸而未定的疑問。

這屆共享辦公之死

如果不是優客工場上市的消息,人們幾乎快要忘記了,曾經火爆一時的共享辦公空間。在裝修洋氣的巨大辦公空間內,駐紮著來自各行各業的公司。每到午休時分,不同格子間裡的打工人會湧入公共區域內,打一杯免費的咖啡,攤在舒適的沙發上小憩。

如今再次走入聯合辦公場所,此情此景不復。不僅免費的茶水飲品沒有了,不少辦公區域都空著,甚至面臨被房東趕走的窘境。

把工位租在上海一家名為RICHBOX的聯合辦公空間的張昊就在為這件事發愁。張昊是一家做Lolita服飾的淘寶店主,今年11月底,他突然收到了物業公司的搬家通知。由於該聯合辦公企業未能如期交付租金,物業公司決定清退現有商戶。

圖/視覺中國

實際上,這已經是張昊今年第二次搬工作室了。「今年上半年疫情原因,租的辦公室空了快6個月,賠了十幾萬元,沒錢了換成聯合辦公,現在又要搬家。」

隨著長租公寓爆雷聲響,租戶維權等負面消息層出不窮。張昊一度以為自己也有可能成為維權的一份子。好在和物業公司的協商過程相對順暢,他如約收到了應得的賠償,唯一棘手的問題是,接下來他該搬到哪裡。

回想起五年前,乘著創業大潮與共享經濟概念兩股風,聯合辦公企業曾吸引無數創業者入場。主打共享經濟,以租賃靈活、裝修高檔、價位低廉等優勢吸引一眾租戶。

2015-2018年的三年間,是聯合辦公市場最瘋狂的時間段,其中據騰訊研究院發布的《2016創新創業白皮書》,僅2015年,國內眾創空間數量從50餘家迅速增長至2300多家,增長近46倍。但轉眼到了2018年底,受經濟環境影響,國內投資熱退潮,不盈利的聯合辦公行業進入洗牌階段,市場熱度迅速遇冷。

自2019年開始,大部分聯合辦公企業資金狀況就已吃緊。包括納什空間、氪空間在內的多家聯合辦公頭部企業相繼爆出裁員、欠薪等消息。實際上,自海外共享辦公鼻祖WeWork倒在IPO前夜,資本就喪失了對共享辦公賽道的信心。「WeWork失敗後,基本上國內就沒有公司拿過融資了。」一位業內資深人士表示。

今年3月份,深圳聯合辦公企業「創客驛站」因拖欠三個月、近600萬租金,被業主方單方面解除租賃協議。而後不久,又傳來了funwork上海總部正在走破產流程、杭州項目也將於4月9號關閉的消息。就連曾經宣布要將SOHO 3Q分拆獨立上市的潘石屹,也不得不開始為SOHO3Q尋找新的買主。

至此,這場興起於2015 年的聯合辦公熱潮似乎終將迎來終局。

洗牌、併購、關店、裁員等,聯合辦公企業悉數跌落神壇。「我們平臺上的監測數據推算,出租率最高的時候也就是2018年,能達到全年97.07%出租率,2019年初的時候出租率也是在92%左右,到疫情期間出租率驟降至不到82%。」創富港集團副總裁唐偉說道。如若不是疫情的影響,創富港今年原本計劃的擴張任務是27個項目,但截至目前今年只擴張了19個項目。

從整個聯合辦公行業的數據來看,據《2020年中國辦公行業疫情應對及訴求分析報告》顯示,52.38%的聯合辦公品牌因為客戶減少,業務驟停。

成也創業公司,敗也創業公司

因都被詬病為「二房東」模式,共享辦公曾被拿來與長租公寓類比。只不過,過去兩年多以來,大批聯合辦公企業倒下,尚未引發大規模的商戶維權事件。目前據AI財經社多方了解到,多位因聯合辦公企業撤租不得不搬家的租戶們,也多數收到了正常的租押金賠付。

一位業內資深人士透露,這或許與二者金融模式不同有關。目前聯合辦公企業並未涉及到類似租金貸的金融槓桿模式。「聯合辦公早期也考慮過銀行間的借貸。但後來發現,在借貸方面的處理特別麻煩。因為長租公寓是一個TO C的生意,銀行會願意和個人客戶形成借貸關係。但聯合辦公做的TO B 的活兒,不可能有個人願意以公司之名形成借貸關係。」

圖/視覺中國

但大規模的倒閉潮,難以掩蓋聯合辦公行業的內在問題,有人將其歸因於沒有達到80%的出租標準線,也有人認為其To VC模式,導致WeWork上市遇阻後資本直接掐斷了行業的資金來源。

「實際上,WeWork和疫情只是加劇了公司問題的出現,即使沒有這兩個因素,聯合辦公行業也會出問題,因為根本原因出在了業務模式的問題上。」前述業內人士表示。

得益於靈活性的租賃需求,國內共享辦公空間起步時,初創型客戶明顯佔比更高。聯合辦公通過將整租化為散租的出租形態,成功吸引了不少初創公司,幫助他們解決了早期的高租金成本。

這位業內人士分析,「2015年至2017年那段時間,國內的初創企業數

量非常大,這種小型化的公司,對聯合辦公以工位形式出租的租賃需求非常高。另外,也承接了一部分大企業的新業務租賃需求,比如項目制團隊或者公司部門團隊,將聯合辦公作為他們的一個靈活辦公渠道。以上這些因素,都讓聯合辦公成為一種剛需。」

但也正是這種靈活性,讓聯合辦公企業的運營難度大幅提升,尤其在如何留住用戶上,十分考驗成本和運營實力。「早期聯合辦公客戶的存活率其實非常低,哪怕是籤了一年的租期,沒多過久企業就死掉了。沒人能夠有時間去篩選這個客戶,大家都是能籤一家是一家,但其實很多都是不可持續的。」

即使舉著共享經濟的大旗,聯合辦公不可避免採取傳統的招商思維,通過第三方渠道即中介機構帶來客戶,中介機構招商成了聯合辦公繞不開的環節,但這恰恰成為了當前聯合辦公承受招商壓力的主要原因。

企業想要找到市場上的商戶,往往需要支付給中介公司15%的佣金,但由於聯合辦公類市場靈活性高,獲客成本也就大幅提升。

「由於很多客戶大多只籤半年或者一年,很多中途都斷約,導致聯合辦公企業的佣金即營銷成本一年就不低於15%,此後為了持續獲客,成本還要追加。而通常傳統的二房東,籤約時間會更長,三年之間的租賃期只需要付一年的15%就夠了。」資深從業者張誠說道。

張誠甚至認為早期聯合辦公定價存在原罪。「最早的行業定價,都是行業從業者拍腦袋決定的,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麼定,普遍都是參照傳統辦公行業規則。但是這裡面涉及的問題遠比傳統寫字樓多。」

「比如,寫字樓給到中介公司的佣金是15%。傳統的寫字樓,中介要做的工作非常多,比如裝修、選址、規劃等等。但中介在聯合辦公的專業性是很有限的,裝修、選址都是現成的,給不到多大的作用,那這個高佣金就是虛高的」。

而在商戶端,受WeWork影響打造的共享辦公氛圍,卻難以與國內辦公市場相融合。「美國人的社交文化比較強,自由職業的比例比較高,但是中國整體的情況則是,小型的私營企業倒閉的非常厲害不說。一旦團隊超過了7、8個人,都希望有個相對獨立的辦公室。」

那麼,在初創公司客源不穩定下,聯合辦公擁抱中大型公司,是否是一條新出路呢?現實可能要更殘酷。實際上,當一家企業的工位超過4個人之時,聯合辦公企業的低價格就會失去優勢。「在一線城市裡,聯合辦公企業單個工位1個月1500元左右,當然是便宜的,但只要超過4個人,就意味著工位成本高達6000元,而同等價位租傳統的辦公室可以租更大面積。」

地產商來了

在如何擺脫「二房東」詬病的問題上,聯合辦公企業苦苦掙扎多年卻始終未果。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聯合辦公一直寄希望於擺脫單純的賺取租金差的模式。在傳統的辦公空間之外,不少聯合辦公企業還推出了如日常物業管理、投融資撮合、孵化加速、工商稅法外包等增值服務。而後者往往被聯合辦公企業視為轉型的救命稻草。

圖/視覺中國

比如,意識到二房東模式不可持續的優客工場,提出了新的發展重點,即不提供辦公空間,僅向業主輸出品牌、設計、管理和諮詢服務,收取市場和品牌服務費。

2019年以來,優客工場加大了輕資產業務的比重。2019年前9個月,優客工場8.74億元的營收中,二房東模式收入為4.19億元,佔比48%;輕資產模式的收入為4.03億元,佔比46%。而2018年前者佔比為88%,2017年這一佔比更是高達92%。

但對於始終處於虧損狀態的優客工場而言,輕資產模式並不被業內多數人看好。從事聯合辦公企業的業內人士表示,「我們認為輕資產未必有前途,因為這個事情是個悖論,輕資產是拉入第二方,從而實現1加1大於2的效應,但在一方本身盈利還沒解決掉的情況下,輕資產實現不了雙贏。」

除了輕資產的探索之外,不少聯合辦公企業,專注在企業的附加值收入上下功夫,比如,探索社區運營,或者智能化的科技服務。但在摸著石頭過河的狀態下,並沒有企業真正能夠闖關成功。

關鍵問題還在於客戶無法買單,一位聯合辦公的從業人士表示,「這些附加業務的核心問題在於無論是智能化,還是社區,一旦做這個,就意味著有人會為你的隱形附加值買單,但現在的客戶顯然無法分擔,那麼附加值業務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

不過,在聯合辦公企業洗牌之餘,另一邊的巨頭房地產公司開始殺入市場布局。AI財經社了解到,不少頭部地產商們正在悄悄推出聯合辦公品牌,萬科推出了「牛小時」,金茂資本推出辦公空間品牌J SPACE,恒基兆業推出辦公品牌BCos等。

這些項目的共性是均主打高端市場,雖然還是聯合辦公的模式,但這些公司基本上不再對外宣傳聯合辦公的概念,也不再提第三方服務。

與創業型的聯合辦公選手不同,地產公司們大多利用自有物業來試水共享辦公,這也是地產商的最大優勢。

在眾多聯合辦公選手裡,張誠最為看好地產公司的聯合辦公前景,「地產公司的自持物業,相當於革命性的降低成本,基本上沒有租金的壓力,這是創業型的聯合辦公企業比拼不了的巨大優勢。另一方面,地產商定位高端市場,這就意味著他的客戶群體相對優質,有穩定的客源可以支撐。」

但在唐偉看來,資金優勢並不能成為這場比賽的輸贏關鍵,「基於業務差異性,房地產企業不太可能真正地去做精細化的管理,但聯合辦公市場又是一個非常考驗運營能力的領域,需要專業的團隊和運營人員不斷深耕,它和房企天然就有一個邏輯性的差異。」

聯合辦公市場棋至中局時,早期的玩家們已經死了多半,而被空出來的那部分市場需求,正在被巨頭們重新收割。經歷過聯合辦公高低起伏後,張誠再回看如今的市場變化,已經淡然了很多,「這也沒什麼可惜的,只要沒有產生實際經濟效益的公司,肯定會被市場淘汰,早晚的事兒。」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張誠為化名)

本文由《財經天下》周刊旗下帳號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濟南恒隆廣場出租率再次下滑 二樓商鋪空置最嚴重
    近日,恒隆集團發布半年報顯示,濟南恒隆廣場出租率再次下滑,與內地其他恒隆廣場同步。不過,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濟南恒隆出租率比兩年前強多了。7月30日,記者多方採訪了解到,濟南第一批開業的城市綜合體,的確在「觸底反彈」。
  • 辦公室工位也可以「共享」了!大企業加速進駐 「共享辦公」路在何方?
    深圳德海資本總經理張波:現在的融資金額融資的次數越來越少,說明這個行業已經進入到了一個規範化成熟化比拼運營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和專業化的分工能力的時候,其實對行業整個來講是一個比較良性的循環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9月底,中國共享辦公平臺數超過300家,布局網點數超6000
  • 聯手八大地產「巨頭」,大家樂(00341)加速內地布局
    公司 聯手八大地產「巨頭」,大家樂(00341)加速內地布局 2019年7月11日 19:53:18
  • 普洛斯被收購了 巨頭角逐物流地產
    普洛斯宣布被萬科參與的中國財團以790億元天價收購了,這是中國物流地產格局的巨變時刻。但行業瞬息萬變,這並非結局。普洛斯被收購後,南山控股(002314.SZ)遭遇投資者追問:重組深基地B(200053.SZ)進展如何,但管理層並無正面的回答。值得一提的是,普洛斯還是深基地的第二大股東,對其持股近20%。
  • 好租入選《網際網路周刊》TOP20榜單 分發優勢助力共享辦公
    其中,優客工場是國內首個聯合辦公獨角獸,最新估值超過120億元,氪空間、WeWork、納什空間在中國市場也持有巨大運營面積,牢牢站穩第一梯隊。儘管當前聯合辦公整體市場份額僅在1%左右,但其80%乃至90%以上的平均出租率遠超傳統寫字樓,且租金上行明顯,伴隨「模式創新」的品牌效應也更為突出。
  • 太古地產一季度銷售額下跌嚴重,三裡屯太古裡同比下滑46.6%
    5月8日,太古地產發布2020年一季度運營數據。零售物業方面,無論是香港還是內地的物業零售銷售額都遭遇了不同程度下滑(除頤堤港外),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為香港太古廣場購物商場下降48.3%。此外,位於內地的物業(除頤堤港外)的出租率都遭遇了小幅度的下滑,而位於香港的零售物業則保持了去年末的出租率。報告期內,香港太古廣場購物商場和香港太古城中心的租用率均為100%,零售銷售額分別同比下降48.3%和20.5%,香港東薈城名店倉租用率為99%,零售銷售額同比下降33.6%。
  • Kwork定義共享辦公新形態
    共享熱潮在共享熱潮的今天,共享辦公已不再是一個新穎的詞彙,其源自英文Co-Working
  • 共享住宿巨頭愛彼迎逆勢上市,「幕後推手」是誰?未來怎麼玩?
    老牌共享住宿巨頭愛彼迎(Airbnb)終於在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實現上市夢。近日,愛彼迎登陸納斯達克,發行股價為68美元。截至上市當天下午4點收盤,愛彼迎股價大漲112.81%至每股144.71美元,總市值達865億美元。
  • 再迎巨頭入局 大型商企爭相布局咖啡店
    再迎巨頭入局  珂菲·諾咖啡在北京CBD商圈萬達廣場北側悄然開業。雖然門店一層區域面積不大,但二層堂食區十分寬敞。從室內布局來看,珂菲·諾與星巴克、COSTA等歐美系咖啡的商務風格類似,但桌椅形式較為多樣,並設有手衝吧檯,在細節上也不乏綠植、壁畫、裝飾等布置。產品方面,咖啡不是惟一飲品,還有紅茶、普洱等茶類飲品。
  • 大型商場嚴重過剩 商業地產遭遇生死劫
    「大型商場眾多,嚴重供過於求」——老牌零售巨頭大商股份(600694.SH)近日在修訂後的年度報告中如此描述瀋陽地區的商業競爭環境。 其實商場供過於求的不光是瀋陽,遭遇壓力的也不僅僅是大商股份。經歷過去幾年的持續下滑之後,實體零售已經紅海變血海,進入殘酷的下半場廝殺。一些尚未完成轉型的公司,正經歷著更嚴重的「生死劫難」。即便是那些已經處在轉型中的巨頭,也不得不面臨日益嚴峻的形勢。
  • 方糖小鎮叫板要在共享辦公領域做全國第一
    人民網北京11月14日電 (徐倩)在北京、上海同時推出四家新門店,共享辦公服務商似乎在向行業宣布,即將發起一場「競爭戰役」。 方糖小鎮聯合創始人楊學濤宣布:「明年將開設新網點60家,在網點數、面積、工位數等多項指標上做到全國第一。」
  • 共享充電寶再迎巨頭,血海廝殺誰主沉浮?
    今年4月,美團共享充電寶成立專門團隊,由此前美團的收單業務團隊轉崗過來,開始大規模招募美團充電寶團隊,布局其共享充電寶商業版圖。過去幾年,共享充電寶從最初被炮轟甚至被視為笑柄,到受到各機構的熱捧,再到如今洗牌後的「三電一獸」格局,經歷了高速起落。隨著小電科技上市,美團的殺入,行業或再起波瀾。
  • 從房產中介到共享辦公與共享廚房:二房東模式的共享經濟是否成立?
    2019年2月獲得由老虎基金領投的5000萬美元C輪融資,目前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四個城市均有布局,最新消息顯示其深圳業務已撤場,杭州業務也不見起色。熊貓星廚成立的2016年,共享經濟正烈火烹油,繁花似錦。那一年,「共享家族」最知名的「出行組」風頭最盛:冠軍滴滴收購了Uber中國完成網約車「大一統」,摩拜與ofo帶領赤橙黃綠各類共享單車登上舞臺。
  • 商業地產Airbnb——共享經濟下的商業地產新模式
    模式:Airbnb+聯合辦公然而「網約車」只是比較突出和被人們熟知的例子,並非共享經濟的全部,共享經濟可以滲入到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而在辦公領域,你也一定知道「聯合辦公」,企業以工位、小時等「零租」方式,租下辦公場地,為了降低辦公室租賃成本而進行共享辦公空間的辦公模式,來自不同公司的個人在聯合辦公空間中共同工作。在特別設計和安排的辦公空間中共享辦公環境,彼此獨立完成各自項目。在中國,「聯合辦公」作為一種新的運營模式,已開始被地產公司視為物業轉型、降低空置率的又一法寶。
  • 首旅如家攜手優客工場雙巨頭開啟創享辦公空間新模式
    上海2017年10月25日電 /美通社/ -- 10月17日,首旅如家酒店集團與共享辦公品牌優客工場舉辦籤約儀式。雙方的合作將有機會迅速覆蓋全國380餘個城市,3400多個布點,建成全球較大的單一市場內共享辦公網絡。以磨唄咖啡為入口的「身邊的辦公室」將移動共享辦公運用到更加靈活多樣的場景之中。
  • 應書嶺、秦奮、潘瑞聯手打造Kwork,定義共享辦公新形態
    上海2018年8月9日電 /美通社/ -- 在共享熱潮的今天,共享辦公已不再是一個新穎的詞彙,其源自英文 Co-Working Space,指來自不同公司的個人在共享辦公空間中共同工作,以降低辦公室使用成本而進行空間共享的一種辦公模式。
  • 大酒店第三季度的香港半島酒店出租率僅為26%
    大酒店第三季度的香港半島酒店出租率僅為26% 2020
  • 出租率90%,春秋唐草大阪關西機場酒店是如何做到的?
    國際上,共享住宿巨頭Airbnb不斷加碼,國內,攜程、同程旅遊、途家等動作頻頻,但無論是Airbnb,還是攜程、途家的布局,都還停留在初始階段,而早在2010年便進軍日本的春秋集團則已進入深耕階段。純正的日式服務,隨處可見的時尚和科技元素,使得春秋唐草大阪關西酒店機場酒店甫一問世便受到極大追捧,開業半年來,出租率超過
  • 凱德上海共享辦公開業 北京環球影城預算增至65億美元
    凱德集團共享辦公品牌「凱德·C?」試點項目上海國正中心開業   5月7日上午,凱德集團共享辦公品牌上海國正中心C3共享辦公空間開業典禮在上海舉行,這體現了凱德在探索創新業態中的一個方向。   據了解,作為凱德的全新品牌,凱德·C?即為CapitaLand Communities Cooperation。
  • 優客工場「曲線」上市 毛大慶開創共享辦公第一股|2020樓市大事記
    本期關注:優客工場上市時間:2020年11月24日事件回顧:共享辦公行業第一股——優客工場上市11月24日,優客工場通過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即特殊目的收購公司)正式在納斯達克敲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