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破人性的人有多可怕?背後謀局、掌控人心、保全性命

2021-01-13 傑說職場

為什麼不同的人在相同的境遇之下,會做出不一樣的決策,最終結果也大相逕庭呢。很大的原因就在於對於人性的認知不夠,不能看懂人性,特別是不能看清楚上層的人性,永遠是後知後覺。

秦朝的王翦善於帶兵打仗,在秦朝統一的過程中,除了最早的韓國沒有參與,剩下的五個國家都參與了,可以說是戰功卓越,位高權重,但是他並沒有和白起一樣,而是獲得了善終,王家子弟也依然獲得重用,究其根本原因就因為他懂人性。

秦始皇二十三年,秦始皇召集開會,商議如何消滅出國,問王翦:你看你要多少人馬才能夠拿下楚國?王翦說:必須要六十萬人馬不可。但沒想到,有人站出來反對:我只要二十萬人馬就足夠了。

秦始皇定睛一看,原來是李信,年輕勇敢,在滅燕的過程中也立下了大功。李信非常肯定地說:滅掉區區楚國,根本不需要60萬人馬。

秦始皇非常高興,選了李信出徵,並說:王將軍老嘍,還是年輕人勇敢。於是就派出李信和蒙武率軍二十萬,南下攻打楚國。

王翦一看自己不被重視,也沒說什麼,立刻告病回家。給秦始皇上書,說自己身體有病了,需要回老家休養,然後就回老家了。

上者驕,安其心以順。——《羅織經》

王翦從秦始皇的意圖就能看出來,不願給60萬的人馬,看起來是徵求意見,但其實,心中早就有了決定。如果這時候,強行跟秦始皇說明,必須要六十萬人馬才能拿下楚國,那就是忤逆上意。

當時,秦國已經攻打下五個國家,就剩下最後一個楚國,秦始皇自然不會放在眼裡,而且有人也正好跳出來,說了只要二十萬人馬,這時候的秦始皇是聽不進去任何話的。最合適的做法,就是不要說話,而且一定要遠走高飛,因為一旦失敗,留在朝堂裡,那就是看秦始皇的笑話。

而且,王翦也能看出來,秦始皇已經有猜忌了,要不然為什麼不用他呢?二十萬人馬,還是有風險的,如果一旦沒有攻打下,會影響統一的計劃。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擔心王翦功勞太大,難以掌控。

李信帶兵出徵之後,一開始很順利,在平輿打敗楚軍,要和蒙恬在城父會師。楚國將領項燕追蹤李信軍隊,三天三夜不歇息,結果攻入李信的軍營,殺死了七名都尉。這是秦始皇在統一過程中少有的巨大失敗。

在得知失敗的消息之後,秦始皇非常後悔,趕往王翦的老家,想要請他出來收拾殘局。

君命難違,王翦也只能答應,但是並沒有鬆口,要求給他六十萬的人馬。秦始皇無可奈何,也只能給他這些兵馬。

在王翦出徵的那一天,秦始皇親自來送行。而王翦在這時候,是趁機跟秦始皇索要良田美宅,《史記》記載: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請美田宅園池甚眾。

秦始皇親口說:老將軍,你放心吧,你都要出發了,還擔心這些財物幹什麼?王翦說:趁著我還有點用,趕緊給子孫弄點田產。秦始皇聽了就哈哈大笑。王翦出發後,到了武關,先後派五批使者回去討封良田,意思就是催促秦始皇,答應我的事情究竟怎麼樣了?啥時候給我財物?

有人看不下去了,跟王翦說:將軍,你要東西也太過分了吧,楚國未滅,就這麼著急。

為上者疑,為下者懼。——《羅織經》

王翦說:現在秦國的全部軍隊都在我的手中,我只有多要田產,打消疑慮,我們才好完成使命。

而且,王翦要的是什麼呢?不是金銀財寶,而是田產,雖然都是財富,但還是有所不同,因為金錢算是軍需品,重點是他在要財物的時候說了這麼一句話,為子孫要的,這就意味著,他的親人是牽掛。而且,他要的越多,秦王也就越高興,認為王翦只不過是一個貪圖富貴的人,對於權位不感興趣。要不然王翦在滅了楚國之後,非常有可能帶上六十萬大軍稱王稱帝。王翦在在消除秦始皇的疑心之後,自己才能安心統帥六十萬的軍隊。

榮寵非命,謀之而後善。——《羅織經》

公元前223年,王翦率軍滅楚,歸來之後,王翦立刻交出了兵權,還以年邁為由,立刻歸隱,不再進入朝堂。王翦早已經看穿了形勢,在消滅楚國之後,秦國一統天下,自己功高震主,還再無用處,自己如果貪戀權位,保不定會出什麼事情。王翦最終封為武成侯,不但自己得到了善終,而且子孫也得到了秦始皇的重用。

顯達和寵幸不是命裡就有的,而是自己謀劃出來的。

通過這個歷史故事,我們可以看出來,能夠看穿人性,了解人性究竟有多重要?如果王翦看不懂、看不透,那麼後果可想而知。歷史上的胡惟庸、藍玉,就是赤裸裸的教訓。

我們在工作的時候,每天都要和我們的上級打交道,和同事來往。但是,一定要注意,別人給你看到的、給你聽到的,未必是真的,你需要從雲山霧罩的表象中,去找到真正的本質。

為什麼有的人混的好,而有的人卻混得差,更甚至有的人淪為替罪羊、老黃牛?根本原因就在對人性的了解不同。

而《羅織經》,可以說是寫明白了人性,要知道這本書的作者是唐朝酷吏來俊臣,這是第一本酷吏所寫的書,作為一個小人,對於人性肯定有著不一樣的理解。

在混跡職場的時候,如果你能看懂別人的話,從別人的行為中看出背後的東西,那就可以是利於不敗之地了。當你能夠掌握人類最根本的人性,所有人的行為都解釋得通了。看完這本書,你再去看看身邊的人,之前不懂得一些事情,你也會慢慢地品出味道來。

《羅織經》在中國權謀裡面僅僅是一小部分,還有其他的謀略大道,明朝張居正《權謀書》,馮道《仕經》等等。這一套書是原文解析,並通過歷史故事進行說明。

學會這一套東西,起碼混跡職場是毫無問題的,如果你感喜歡的話,建議入手一套,慢慢品味。

相關焦點

  • 《天道》:最厲害的人,應該是「謀局者」
    有不少人會謀局,但是要做到「萬物不為我所有」實在太難。當今世界也有一人能做到,那就是日本的經營之聖、兩家世界五百強締造者稻盛和夫,當年日航瀕臨倒閉,他0薪水出任日航CEO,僅一年多時間,就挽救日航於傾倒,扭虧為盈。《道德經》: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故幾於道。
  • 《釜山行》中這幾個細節細思極恐,複雜的是人性,可怕的是人心!
    很多人都非常喜歡看電影,電影是非常受大家喜歡的,韓國電影中有很多都講述的是人性方面。相信大家都看過《釜山行》這部影片,雖然是個恐怖片,影片中的喪屍雖然是讓大家非常害怕,但是有幾個細節更是讓人細思極恐,更明白複雜的是人性,可怕的是人心,大家發現這些細節了嗎?
  • 《釜山行》:最可怕的是人心
    這裡面可怕的不是喪屍,而是人心。《釜山行》也是一個從病毒擴散,活人變成活死人的老套劇情開始的。但和歐美大片不同的是,電影的重點是逃亡過程中不同人物之間的情感變化和探索人性,在喪屍的外形和表現力上則簡化了許多。電影中的主要任務就是,與妻子感情不和的男主和女兒,男友力爆棚的大叔和懷孕的妻子,一對年邁的姐妹花,熱血棒球手和喜歡他的姑娘,自私的中年大叔。
  • 看破人性的人有多可怕?明爭暗鬥,爾虞我詐,讓你冷汗直冒!
    人者多欲,其性尚私。成事享其功,敗事委其過,且聖人弗能逾者,概人之本然也。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人的欲望多種多樣,自私乃人的本性。成功時則享受功勞,失敗時則推託過錯,就連聖人都無法超脫這一點,這大概就是人性的本來面目吧。
  • 珠穆朗瑪峰有多可怕?成為無數攀登者的「墓地」,一點都不冤
    許多人都把它視為人生的目標,每年都有來自世界不同地方的攀登愛好者前往珠穆朗瑪峰的山腳,想要徵服這世界第一高的山峰。不過隨著珠穆朗瑪峰的名氣越來越大,它也漸漸成為了無數攀登者的墓地。到底珠穆朗瑪峰有多可怕?
  • 《釜山行》:人性與喪屍,哪個更可怕?
    《釜山行》這部電影很早就拍了,以前也聽說過這個電影名字,但是我今天才看,因為之前有人說有點恐怖,今天看完我覺得並不……哭了……有關於這個電影,主要讓人明白:危難時刻,人性最可怕,比那一群喪屍還可怕。就是這樣,可怕的不是喪屍,比喪屍更可怕的是人性,世界上不可直視之物之一是太陽,另一個是人心,但這位爸爸可能不是一個好人,但他卻一定是一個好爸爸。有朋友說,有了孩子,酒後不敢開車,危險的事情不敢做,脾氣好了很多,學會了忍一時風平浪靜!
  • 首爾站:災難背後暗藏著什麼?病毒之災,亦是人性之災
    ,隱藏在災難背後的陰暗更是細思極恐。日落後的首爾站,突如其來的病毒讓一露宿者頃刻間變成可怕的喪屍,病毒從首爾站開始迅速傳播,喪屍亂咬人,人變喪屍的無限循環,引發整座城市大規模爆發病毒。看到「乞丐」第一時間想到的大概就是埋汰、晦氣,不想靠近,但是我們忘記了一點,他與我們同樣是有血有肉的人,只不過身份不一樣罷了。難道身份的不同就註定任人宰割,聽天由命?假設有人注意到乞丐的異常,及時送他去治療,興許就能夠早些發現這可怕的病毒,之後一連串的事情就不會發生。
  • 《行屍走肉》裡,可怕的不僅是喪屍,更是人心
    相較於沒有感情為了果腹而攻擊人類的喪屍,相互算計與爭鬥的人類,恐怕要更為可怕。從第一季追到第六季,有一個最大的觀劇感受,那就是如果倖存的的人能夠團結一致,互助互愛,必然會使得生存率大大提升,更有可能消滅喪屍度過危機,重新回到文明社會。喪屍們不會思考,行動遲緩,只要不是數量和地形的絕對劣勢,人基本都可以逃脫和生存。
  • 懂人性的人有多可怕?「扮豬吃老虎」,悄無聲息置對手於死地
    春申君欣喜若狂,盼著那個孩子將來繼承大統,不曾想卻掉入別人的圈套,賠上了一家人的性命。春申君是戰國四公子之一,府裡的門客眾多,最頂峰時多達3000門客,李園就是其中的一個門客。李園來自趙國,這是一個非常懂人性,並善於操縱人性的小人物。剛剛投奔春申君門下不久,他投其所好把自己的妹妹李氏獻給了春申君,而此時恰好李氏剛剛懷上了春申君的孩子,但還不顯懷。
  • 《謀局》根據哪部小說改編的 謀局原著小說內容簡介
    《謀局》定檔9月7日騰訊視頻播出,由張鐸、米咪、史元庭、李佳璇領銜主演,也是一部懸疑刑偵局,並且和隱秘的角落一樣是根據小說改編而來的。那麼《謀局》改編自什麼小說?謀局劇情內容是怎樣的?最普通但卻最讓人費解的疑問,最不合理之處揭示最合理的謎題。  突發惡性案件,工商所員工在旅行途中被綁架,所有人員連同司機在內,全部憑空消失了。在高速監控調查中,看到了這輛商務車駛入監控,卻再沒有看到此車駛出監控。警方把這段高速及周邊尋了個遍,始終找不到車子的半點蹤跡。  有什麼辦法能讓一輛車和整車人集體在高速上消失得無影無蹤?
  • 韓國電影《新世界》:暴力美學背後,是對人性最深層的解讀
    一、通過暴力美學展現不一樣的人物內心與人性思考暴力美學一詞起源於美國,卻是在香港發展成熟的,代表人物有香港的吳宇森、日本的北野武、美國的昆汀·塔倫蒂諾等。雖然最終丁青還是因傷勢過重死了,但電梯中的這段打鬥直看的人血脈噴張,給觀眾帶來強烈的感官刺激,也讓丁青成為了觀眾心目中永遠的「電梯之神」。這些經典的暴力場面,並不是為了暴力而暴力,而是為了給觀眾展現暴力美學背後所隱藏的創作者們關於人性的思考。
  • 《惡意》:東野圭吾,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鬼神,而是人心
    《惡意》:東野圭吾,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鬼神,而是人心第一次讀《惡意》是在一個盛夏的下午,細細閱讀至一半時後背竟生起一層細細密密的冷汗,手臂上也冒起雞皮疙瘩,甚至會時不時神經質一般地看看身後,仿佛背後有一雙眼睛冷冷地盯著我。
  • 《釜山行》:比喪屍更可怕的是人心
    明明是一場人與喪屍之間的生死時速,可《釜山行》裡更多的卻是人心的可怕。劇情簡介:證券公司基金管理人石宇(孔侑 飾)光鮮精幹,卻也是個重利輕義之徒。妻子為此與之決裂,女兒秀安(金秀安 飾)則對如此自私的父親越來越失望,決定前往釜山和母親生活。
  • 懂人性的人有多可怕?不顯山不露水,卻已悄然置對手於死地!
    《孫子兵法》謀攻篇說過:「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就是說打仗的時候,最高明的打法是不戰而屈人之兵。沒有發生戰爭和流血事件,就讓敵人投降了,這多牛呀。很顯然能打這樣仗的人,才是高手。
  • 「金常務:比惡魔更可怕的,是人性的黑暗」|《釜山行》
    看完影片之後的你,如果只看得了喪屍的可怕,那我就還拿大嘴巴子照顧你了,導演這麼「費盡心機」的把人性的善與惡表現得淋漓盡致,你都視而不見嗎?可能有人要問了,金常務是誰?證據三:在車廂失守後,先是騙乘務員外面安全,讓他先出去,然後把乘務員推向喪屍當墊背,只為了保全自己險中逃生證據四:為了自保,強行犧牲棒球妹子,導致棒球妹妹被喪屍咬了(這一段,棒球男最後心甘情願的讓自己死在愛的人的口中。
  • 《釜山行》可怕的是喪屍還是人性?
    而與此同時,當他們坐上列車的時候,有一個不速之客讓他們陷入了恐慌。通往釜山的遙遙旅途布滿殺機,在列車上,大家看到了城市發生了許多事情,雖然政府極力洗白,卻無法掩蓋喪屍肆虐的事實。當列車即將關門的時候,一名旅客衝上了列車,然後她很快屍變,並對目光所及之處的健康人開始了感染,一旦讓它咬到的人,則會傷口迅速糜爛,病變成喪屍。
  • 《白鹿原》刻畫人性,比瘟疫更可怕的是人心叵測、愚昧無知
    01故事中不僅有作家對那個時代,社會黑暗層面的揭露,也有作家對人物形象背後,人性的深刻批判。讓我讀後更加深切地體會到,擁有知識和文化對一個人的重要性,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擔當精神更是難能可貴。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所以分析《白鹿原》中的人物,也需要有辯證的態度。本文就《白鹿原》中人性的刻畫做點粗淺的分析,僅供參考。
  • 《釜山行》在災難面前,喪屍和人哪一個可怕呢?
    本文原創侵權必究《釜山行》在災難面前,喪屍和人哪一個可怕呢?記得當時小編看釜山行的時候,其實這部劇並不恐怖,而恐怖的是人性,男主從最開始的以自我為中心的表現,也讓我感到寒心,小編覺得這都表現得還好,劇中把自私自利誇大的那個大叔才是最大的反派,最讓我們恨得咬牙啟齒,想讓他分分鐘被喪屍咬死,他的各種做法真的表現了大多數人的表現,在災難面前只想保全自己,這就是人性。
  • 俗語「誰人背後無人說」,下句被奉為經典,老實人不妨引以為戒
    人心經不起推敲,人情更經不起打磨。人情世故,看起來非常複雜,好似為人處世一大難關,事實上,說來說去也就是那麼一回事,因為生活本就沒有太多新鮮事。俗語說:「誰人背後無人說」,出自《增廣賢文》,原句是:「誰人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道理雖然淺薄,但細細推敲,足可見人情之冷暖,人性之使然。
  • 這個世界,比鬼怪更可怕的,是人心!-西南密室之王人魅深度測評
    伸手不見五指的宅子裡面,貌似有個人影在裡屋子裡面若隱若現,看著牆壁上面的顯眼的奇怪符號。你們疑慮重重,從踏入這所破敗宅院開始,你們就好像正在逐漸走向尋找事件背後真相的徵程。不管是村委會的費強會計冷眼旁觀,還是自己的閨蜜王琴琴嫉妒生恨,或者是自己的丈夫程對自己的柏始亂終棄,或者是護士張麗有那麼一絲絲良心,我想任何一個環節有個人發聲,都可以阻止李文的悲劇。而比起李文那悲慘的命運,人心難道不是更可怕,人狠起來,連鬼怪都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