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誰人背後無人說」,下句被奉為經典,老實人不妨引以為戒

2020-12-21 葉三說

人心經不起推敲,人情更經不起打磨。人情世故,看起來非常複雜,好似為人處世一大難關,事實上,說來說去也就是那麼一回事,因為生活本就沒有太多新鮮事。

俗語說:「誰人背後無人說」,出自《增廣賢文》,原句是:「誰人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道理雖然淺薄,但細細推敲,足可見人情之冷暖,人性之使然。

一、誰人背後無人說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個人處事圓滑,我們就說:「他是個老江湖了」。「老江湖」是個中性詞,很多時候都像是在誇人,實際上是在暗自警惕,這個人不好惹,手段很多。

陽謀、陰謀,只要有「謀」,就要說、要做,「做」可能很難,「說」終歸是簡單的。一句話說出口,頂多費些口舌,不去論帶來的影響,只是說這個過程,就很簡單。

但老話又說:「禍從口出」、「福禍無門,惟人自召」、「飯可以亂吃,話不能亂講」。古往今來,因為亂說話,而慘遭殺身之禍的人不在少數。

北宋一小吏,負責看管庫銀,為人膽小,這一日從庫銀中偷了一文錢,時值新上任的縣令帶兵巡邏,縣令見小吏慌張,便讓人搜身,結果搜到一文錢。

縣令命人杖責小吏,小吏怒道:「偷一文錢算什麼,你竟然要這樣打我,你有本事就打死我啊」。

縣令聽後大怒,判詞改為:」一日一錢,千日千錢;水滴石穿,繩鋸木斷」,之後下令處死小吏。可見亂說話,真的會有生命危險。

二、被人說者,須知「看淡」

而背後說人是非,則又有不同,總透露著一種陰謀味道。與許多奸臣、賊子類似,朝堂之上不敢明說,怕人報復,私下裡偷偷見皇帝說人是非,說的多了,皇帝信了,難免就有忠臣遭殃。

從古至今,人們對於背後說人者,向來非常厭惡,但若處於局中,作為聽者反而又不這麼想了。

「湊熱鬧」的心態,是很多人的通病。聽人言語,殊不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潛移默化中,自身的改變尤不自知。

但是,只要身居江湖之遠,就不可避免的會面臨「誰人背後無人說」的情況,對於被說者,只要不涉及自身利益,大可隨他去。

鄭人曾經羞辱孔子,對孔子的學生子貢說:「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

子貢將鄭人的原話告知孔子,孔子又是怎麼回復的呢?

孔子淡然笑曰:「形狀,末也。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不僅不在意,反而以此為樂,這才是境界。要真與人計較,反而拉低了自己的檔次。

三、哪個人前不說人

是非,終是因人而起。如何解決是非,便是解決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人類的悲歡離合大多是不相通的,比如窮人無法理解富人,富人亦不會去小瞧窮人。

我們終究是生活在人與人的社會裡,工作、學習、做事都要與人相關。人前說人,是一種常態,但此處的「說人」,明顯帶有一種目的性。

四、「人前說人」,須知「氣量」和「技巧」

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逢陰雲漠漠,驟雨將至,曹操問劉備天下之大,誰可當得起「英雄」二字。

彼時劉備寄人籬下,倘若直接說:曹操您就是英雄,便失了氣節,若說自己是英雄,則又顯得倨傲,若是稍顯野心,恐怕又無法活著離開此地。

可見,「人前說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那麼,劉備是如何答覆的呢?

劉備說了幾個人,分別是淮南袁術、河北袁紹、劉景升、江東孫伯符、益州劉季玉、張秀等,說了這麼多人,就是不提曹操和自己。

結果,曹操自己沒忍住,說道:「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嚇的劉備湯匙都掉了。這裡的「人前說人」,對曹操來說,是試探劉備;對劉備來說,則是保全性命。

毫無疑問,劉備成功了。不提自己和曹操,更讓曹操對其高看一眼,而後人讀三國,又覺得劉備極有氣量,說話很有技巧。

結語

古人說:「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對人、對事需知要變,「誰人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雖有偏見但也不無道理。

對人說人話,對鬼說鬼話,怎麼說,總歸是有根據的,不能亂說,須知今日之因,乃是他日之果,望諸君謹記,老實人不妨引以為戒。

相關焦點

  • 俗語「誰人背後無人說」,下半句才是精華!
    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這樣的道理,在我們周圍充斥著太多太多的信息,我們應該懂得用自己的眼睛和心去看人,而不是通過耳朵去看人,這個簡單的道理古人在很早之前就已經總結出來了,那就是:「誰人背後無人說」。是不是覺得這句俗語還挺現代的,尤其是這種現象在我們生活中普遍存在,我們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成為過別人在背後竊竊私語的對象。
  • 俗語「誰人背後無人說」,下一句道盡人性的「惡」
    導語:俗語「誰人背後無人說」,下一句道盡人性的「惡」在這個大時代中,因為科技的高速發展,導致現在我們能快速地知道天下事,並且能夠在網上發表自己的意見。有一句俗語說得好:誰人背後無人說,這句話說的是誰都有被別人說三道四過,這是人之常情,不過這句俗語的下半句說得更不錯,直接將人性的惡展現的是淋漓盡致「誰人背後不說人」,別人說你的同時,你也會在他人面前對別人品頭論足。
  • 俗語:「誰人背後無人說」,很多人都不知道下半句,直擊人心
    俗語,作為中華民間傳統文化的一脈,是祖祖輩輩的農民百姓們根據自己的日常生活經驗總結而來的。俗語,就像個民間萬花筒,有關於天氣氣象的;有關於人生百態的;有感嘆歲月蹉跎的;還有描寫人性的,就比如說這句「誰人背後無人說」,人們往往只聽說過這句俗語的上半句,而它的下半句更是堪稱經典,直擊人心。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 老話說:「誰人背後無人說」,下半句更心酸,道出了人性和思考
    經過漫長的更新換代,我們生活中充滿了很多俗語,每個人都偶爾會說以一兩句「俗話說的好」「俗話說」來豐富對話內容,這些都是古人們根據當時的社會狀況,生活經驗中總結出來的人生道理,正是因為通俗易懂,意義深刻所以流傳至今。
  • 農村人說「十年河東轉河西」,下半句更經典,每個人都該引以為戒
    農村人說「十年河東轉河西」,下半句更經典,每個人都該引以為戒小時候在農村和爺爺奶奶生活的時候,我特別喜歡和鄉下的鄰居們聚在一起,聽他們嘮嗑,從他們的口中我可以知道周圍發生的新鮮事情,時不時還可以從他們口中聽到一些有趣的俗語。
  • 「誰人背後不說人,誰人背後無人說」,講述了什麼道理?值得一看
    俗語和文人墨客書寫的唐詩宋詞不一樣,俗語的語言比較直白,不像唐詩宋詞那樣有內涵,因為俗語是直接來源於人們的日常生活,是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流傳開來的。俗語反映著人們的生活,也指導著人們的應該如何生活。今天,我們來給大家說一說俗語「誰人背後不說人,誰人背後無人說」。這句話說的是什麼意思?它又能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
  • 古代俗語: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下半句更經典,年輕人不妨一看
    古代俗語: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下半句更經典,年輕人不妨一看當我們給水杯盛水時,都不會將水杯盛滿,會留一部分空間出來,這樣水就不會溢出來,端杯子的時候也不會擔心開水撒在手上燙傷了,而月亮也是如此,當月亮特別圓的時候,就很容易出現月蝕,用一句俗語來概括就是
  • 俗語:「誰人背後無人說,」後半句才是精華,老祖宗的處世之道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講的也是人們對醜事樂此不彼議論的現象,不過要是事情不夠明朗,只是有一些關於這個人醜事的風聲,左鄰右舍更樂於背後議論,通常背後嚼舌根,讓許多人非常痛恨
  • 農村俗語說:「氣大不養家」,指的啥意思?氣盛的人不妨引以為戒
    農村俗語說:「氣大不養家」,指的啥意思?氣盛的人不妨引以為戒人們常說衝動是魔鬼,就是人在突發情況的時候常常會因為憤怒做出一些平時不會做出的舉動。「憤怒」除了外界條件的誘導,其實跟人本身的性格也有很大關係。有的人性格沉穩,在遇到某些突發事件的時候就會比平時性格衝動的時候更加冷靜。平時火急火燎的人在遇到一些小事情的時候就很容易激動,「一點就著」就是說這樣的人。老祖宗們有句話叫:氣大不養家。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火氣大的人對家庭不好。
  • 俗語:「君子之交淡如水」,下句才是精華,老實人值得一看!
    我們常說交朋友要交君子,和君子交往,不用勾心鬥角,不用那麼虛偽,也沒有那麼累。小人則不一樣,小人心眼多,一不小心就給你下套,我們要處處提防,關鍵他們還很會偽裝,不知道什麼時候把我們賣了,還在給他們數錢呢。因此古人留下一句俗語:「君子之交淡如水」,下句才是精華,老實人值得一看!
  • 古代俗語:「不見棺材不落淚」,下句才是重點,可惜十人九不知
    古代俗語:「不見棺材不落淚」,下句才是重點,可惜十人九不知說到農村俗語,相信大家應該都不會覺得陌生。農村俗語可以稱得上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縮影,大到人們的衣冠文物,還有人們的衣食住行,這些在俗語中都有所體現。
  • 誰人背後無人說!
    誰人背後無人說!古語有云,「誰人背後無人說,誰人背後不說人」一個善於見風使舵喜歡嚼舌根以說別人壞話為樂的市井小人那天在大街與人激烈爭吵。吃瓜群眾也過去圍觀了,有的人抱著看熱鬧的心情好奇八卦吵架的原因,有的人則是解恨地認為壞女人活該。吃瓜群眾各自抱著不同的心圍觀完又各自散去。並沒有人真正關心這小人發生了什麼事。
  • 古人說:「貪酒不顧人,貪色不顧身」,其實下句更經典,戳中人性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古人說的很多話,蘊含著多少智慧,流傳至今的很多話現在依然能夠為現代人指點迷津。比如「貪酒不顧人,貪色不顧身」這句話就是古人對我們的告誡,這句俗語被收錄到了明代著名文學家馮夢龍的著作《智囊全集》中,而且這句俗語並不是完整的句子,它還有下句「貪財不顧親」。下面讓我給大家解釋一下這一整句俗語的意思。
  • 俗語:「千年的王八萬年龜」,下半句才最經典,道盡人性!
    俗語似乎顯得更為接地氣些,一般不像是那些詩句和名言警句一樣被史書記載下來,而是通過口耳相傳的方式,它的來源一般是人們根據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今天這句俗語聽起來有些不一樣,俗語:「千年的王八萬年龜」,下半句才最經典,道盡人性!很多人都對俗語不以為然,認為這不符合自己的文化素養。
  • 俗語:朋友妻,不可欺,下一句其實更經典,很多人都不知道!
    俗語:朋友妻,不可欺,下一句其實更經典,很多人都不知道!要說起俗語,很多喜愛歷史的看管都十分熟悉了。俗語在民間的用處可是不小,最常見的就是老人經常用俗語來解釋天氣。民間俗語最早就是古人總結而來,俗語不像成語聽起來文縐縐,字義深奧難以理解;俗語多數都是朗朗上口,字面意思簡單易懂,上下句之前往往並不對應。因此也有不少的學者認為,俗語最早是沒有多少文化的老人總結而來。但不可否認的是,俗語發展到今天,其意義可謂是十分久遠。簡單字面的背後,往往隱藏著做人的大道理。在農村,俗語都是一輩輩人總結流傳下來的。
  • 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下半句更經典,古人經驗之談
    雖然說想要長生是一件很難實現的事情,但是通過養生的方法,同樣可以延長我們的壽命。其中,「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就道盡了一個長壽的秘訣,下面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03其實,這句俗語後面還有一句「少食壯火,自取其禍」,這句話很好理解,主要是說年少時候如果食用補品太多的話,往往會有很多的禍害。
  •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句才是經典,領悟的人離成功不遠!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句才是經典,領悟的人離成功不遠!
  • 俗語:三更莫戀色,半夜不貪食,要引以為戒
    導語:俗語:三更莫戀色,半夜不貪食,要引以為戒中華民族經歷了5000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先輩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瑰寶,民間俗語就是其中之一,這是古之勞動人民根據自己的經歷總結出來的經驗,滋養著每一代的中華兒女。
  • 俗語「此地無銀三百兩」,下半句是什麼?搞笑背後值得人深思!
    說到俗語文化,我們實在熟悉不過的了,要是不會說幾句俗語可就丟人了。要說俗語是怎麼得來,大部分來自於兒時長輩們的日常交流之中,直到長大後才知道其中的深刻含義,才明白原來有些俗語聽起來雖然很好笑,卻深深教導著我們為人和處事的方法。
  • 誰人背後不說人,誰人背後無人說
    誰人背後不說人,誰人背後無人說?似乎,我們總是喜歡以自己的想法來衡量別人的做法;同樣,別人總是習慣用他們的觀點去評判我們的行為。別管他人的指點是對是錯,不管我們的議論是真是假,我敢肯定的是:每個人都在背後說過別人,每個人的背後都被別人說過!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認識的人多了,聽到的話也就多了。我時常會聽到別人在我面前對我褒獎有加,也經常會知道他人在我背後對我詆毀誹謗。看似冷漠的一個人,可能本質卻很友善;貌似忠良的一個人,也許內心會很奸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