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海陸格局的珠峰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中國科學院

2020-12-12 中國科學院

視覺中國供圖

喜馬拉雅山的演化過程(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供圖)

珠穆朗瑪峰的地下結構與地表隆升(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供圖)

  喜馬拉雅山脈是世界上最雄偉高大而又最年輕的山系,它逶迤綿延在青藏高原的南緣,猶如一道巨大的生態安全屏障,守護著我國的西南邊陲。

  屹立於喜馬拉雅山脈中段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因其獨特的自然環境和強烈的構造運動,長期以來備受各方關注。

  珠穆朗瑪峰的形成是印度和歐亞大陸發生強烈碰撞擠壓的產物。在地球的演化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多次大洋關閉以及大陸碰撞,而這裡的碰撞所引起的地表隆起是最顯著的。它塑造了高聳而廣闊的喜馬拉雅山,還引起了全球海陸格局、地形地貌、生物演化和氣候環境的巨大變化。

  我國第三次珠峰高程測量結果公布在即。珠穆朗瑪峰的前世今生究竟是怎樣的?一起來看8000米高峰背後的神秘歷史與美麗風景。

  第三極隆起

  大陸碰撞改變海陸格局

  喜馬拉雅山脈長2500千米,平均海拔約6000米,總面積約40萬平方千米,是高原隆升和大型山地的典型代表。人們通常將青藏高原和南極、北極相提並論,稱為地球的「第三極」。

  作為整個山系的最高地段,珠穆朗瑪峰四周地形十分險峻,氣象環境瞬息萬變。

  1960年,中國登山隊首次從北坡徵服珠峰,揭開了現代青藏高原研究的新篇章。60年來,我國對珠峰進行了三次較為系統的科學考察,提出了青藏高原的板塊構造模型,但以珠峰為代表的喜馬拉雅山脈的隆升過程,還沒有完全建立相關模型。

  2017年,我國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啟動,對珠穆朗瑪峰地區進行了更為系統的多學科綜合考察,詳細給出了大陸碰撞對海陸格局改變、大陸俯衝對高原生長制約等過程的形成機制,揭示了高原隆升對氣候環境的影響,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珠峰的形成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見證了地球演化歷史上滄海桑田的巨變。它包括新特提斯洋的俯衝、印度和歐亞大陸的相互碰撞、印度大陸板塊的深俯衝三個階段。

  在距今約3.6億年前的遠古時期,地球上僅存在兩個超級大陸:一個是位於北半球的勞亞大陸,由現今北美大陸、格陵蘭島及歐亞大陸的北部組成;另一個是位於南半球的岡瓦納大陸,包括今天的南美洲、非洲、印度、澳大利亞、阿拉伯和南極等大陸。珠峰今天的所在地曾經是廣闊的大洋,類似於今天的太平洋。

  當時的喜馬拉雅部分,則位於印度次大陸最北緣。在恐龍稱霸地球的時代(侏羅紀晚期,距今約1.5億年),印度次大陸開始從岡瓦納大陸分離,並持續不斷地向北快速漂移。當它漂移了近1億年後,終於成功「靠岸」,喜馬拉雅部分把先期從岡瓦納大陸分離的羌塘和拉薩地塊緊緊地擠壓在歐亞大陸南部,組成了青藏高原的核心(圖1)。

  經過20年的研究,科學家確認,印度—歐亞大陸的相互碰撞首先發生在喜馬拉雅山中部珠穆朗瑪峰附近,初始碰撞時間約為6500萬年前,此後逐漸向東西兩側擴展,在緬甸和帕米爾一帶的碰撞時間為5500-5000萬年前。這一發現改變了之前關於初始碰撞 「首先在西構造結髮生,而後向東擴展」的認識。

  揭秘深部結構

  大陸俯衝控制高原生長

  高山地貌的形成涉及到很多地球內部的驅動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地下斷層的性質和幾何形態。

  從南到北,喜馬拉雅山脈被出露地表的斷層分為四條不同寬度的構造單元:次喜馬拉雅(海拔1000-1500米的丘陵地帶,氣候溫暖,森林茂密)、低喜馬拉雅(海拔3500-4000米,山巒重疊,青山綠水)、高喜馬拉雅(海拔6000米以上,山壁聳立,冰雪覆蓋)、特提斯喜馬拉雅(海拔4000-5000米,山脈縱橫,降雨稀少)(圖2)。

  人們過去普遍認為,隨著印度板塊像推土機一樣向喜馬拉雅下方不斷推進,二者之間的邊界斷裂(主喜馬拉雅逆衝斷裂)在地下均勻地向北傾斜。通過進一步觀測,科學家發現,喜馬拉雅山脈沿著自西到東的弧形走向分布並非是均勻的,在東西方向上,邊界斷裂的形態和物質成分存在著明顯的橫向變化。不過,這些認識還只是基於相當有限的觀測資料。

  在印度—歐亞板塊持續不斷的擠壓過程中,不斷蘊育和爆發著大大小小的地震。科學家通過地震臺站收集信息,逐步揭開了珠峰深部結構的神秘面紗。

  2015年4月25日,在珠峰以西約150千米的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附近發生了8.1級地震,此後餘震活動持續不斷。五年來,科學家在震源區共記錄到了千餘次3.5級以上的餘震。得益於近距離的觀測(以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為主),使人們「看」到了更加清晰的地下深部結構圖像。

  在印度板塊向北俯衝的擠壓作用下,作為邊界斷裂的主喜馬拉雅逆衝斷裂,從南端的平緩斜坡(約5°傾角)向北逐漸過渡到更加陡峭的斜坡(約10°傾角),形成了低喜馬拉雅斜坡構造。擠壓作用所積累的應力在地震中得到了釋放,造成加德滿都盆地附近的地表發生了近1米的抬升。

  不僅如此,隨著俯衝深度的增加,斜坡構造的傾角向北繼續增大,形成了高喜馬拉雅斜坡構造(約15°-40°傾角)。俯衝傾角的增大,加快了板片向下的拖拽速率,促進了高喜馬拉雅的快速隆升。

  這些發現在很大程度上填補了以往觀測的空白。未來的地球物理學研究將解決整個2500米板塊匯聚邊界不同部位的深部結構,以便更好地完善板塊構造理論,揭示未來地震將在何處發生、可能有多大震級。

  迫西風繞流

  高原隆升改變氣候環境

  喜馬拉雅山的隆升始於印度-歐亞板塊碰撞之後,那麼它是如何從汪洋大海到達現今高度的呢?最新研究結果表明,碰撞帶海相地層的消失和陸相地層的出現,意味著喜馬拉雅開始大幅度隆升。

  在4000萬-5000萬年前,珠峰地區已經成為海拔高度接近海平面的陸地,達到約1000米的高度;之後緩慢生長至早中新世,達到約2300米的高度;此後在500萬年內快速隆升,迅速達到了現今高度。

  喜馬拉雅山的高度在短時間內迅速增加並超過了整個青藏高原,這一過程改變了亞洲的地貌格局,塑造了現今南亞季風的氣候模式。

  隆升使高原升入對流層中部,西風發生繞流,並通過「放大」海陸熱力差異,使得亞洲夏季風增強,避免了亞洲東部和南部出現荒漠景觀,成為我國及東南亞地區氣候系統穩定的重要屏障。

  隆升之後的青藏高原發育有面積廣闊的地表冰凍圈,以及十多條大江大河和眾多湖泊,是亞洲大部分地區主要水系的發源地。消融的冰雪從喜馬拉雅山源源不斷地向外流淌,蘊育了古老的中華文明和印度文明。

  隆起的高原對生物圈的演化也有極其重要的影響,為物種的起源、分化與全球擴散創造了條件,使青藏高原成為全球山地物種形成、分化與集散的重要中心之一。

  青藏高原的隆升歷史是聯繫地球深部動力學、地表抬升和氣候變化三者之間耦合關係的紐帶。在這裡,巖石圈、水圈、冰凍圈、大氣圈、生物圈和人類圈相互作用,冰川、雪山、森林、湖泊、寺廟與村莊和諧共處。

  (作者:白玲,系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

相關焦點

  • 珠峰新「身高」會怎麼變?先來看看改變海陸格局的它,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
    它塑造了高聳而廣闊的喜馬拉雅山,還引起了全球海陸格局、地形地貌、生物演化和氣候環境的巨大變化。我國第三次珠峰高程測量結果公布在即。珠穆朗瑪峰的前世今生究竟是怎樣的?一起來看8000米高峰背後的神秘歷史與美麗風景。
  • 珠峰「新身高」和珠峰冰川的「前世今生」
    遠眺珠峰 中國自然資源報首席記者 王少勇 攝2020年5月底,2020珠峰高程測量完成了外業測量任務,自然資源部大地測量數據處理中心承擔高程數據處理任務。(記者 王少勇)珠峰冰川的「前世今生」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所處地區,由於氣候寒冷,多年積雪堆積形成自然冰體,這些冰體以錯落分布的高峰為中心,整體呈輻射狀分布,形成了中緯度地區特有的山地冰川。
  • 前世的姻緣,今生會有怎樣的結果
    有的人與我們萍水相逢過後便相忘於時光的流逝而有的人一生都與我們纏繞甚至成為相濡以沫的伴侶如果非要從世俗的角度分析那麼肯定是前世緣分的一種延續否則不會平白無故的兩個人相遇夫妻的姻緣到底是如何安排的?月下老人為什麼要給這兩個人系紅線?
  • 今生的夫妻是前世情人,今生的情人是前世夫妻:善待每一份相遇!
    作者:胡楊映月情人之所以對你柔情似水,之所以是浪漫溫柔的代名詞,之所以讓你感覺愛得百轉柔腸,之所以讓你刻骨銘心,是因為你們是前世的夫妻。今生之所以尋你而來,只因為前世的一份緣還沒有盡,所以今生來續前緣,是來還債的。
  • 從「開放」到「分裂」:網際網路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
    原標題:從「開放」到「分裂」:網際網路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1989年3月11日,「網際網路之父」蒂姆·伯納斯·李發明了如今家喻戶曉的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他沒有為這項發明申請任何專利,正如他為這項技術所設計的美好願景:它將促進全人類平等交流、共同合作以解決社會面臨的問題。
  • 佛語:前世因,今生緣
    人生所有的遇見都是緣分,前世因,今生才能緣聚,有緣的人才能彼此相遇,無緣的人即使相逢多次也註定無緣相守。這一生你究竟會遇見誰,又會有怎樣的結局其實早就命中注定了,人生的所有關係都是因緣和合的結果,有緣才會相逢!
  • 珠峰冰川的「前世今生」
    在珠穆朗瑪峰7800米的位置上的西庫姆冰鬥就是珠峰上「頗有名氣」的冰蝕地貌。平緩、寬廣的西庫姆冰鬥是登山隊員從東南坡登珠峰的首選上山路,但其中巨大的裂縫也為登山隊員增加不少阻礙。當冰鬥後壁不斷後退,由多個冰鬥包圍的山峰會形成尖金字塔形的山峰,即為角峰。珠穆朗瑪峰本身就是一座高出雪蝕冰鬥底部達300米的角峰。
  • 天河城和正佳廣場的前世今生
    天河城和正佳廣場的前世今生天河城和正佳廣場的前世今生 剛聽到「正佳廣場準備明年1月15日開業」的消息沒多久,又聽聞這只不過是正佳開業前準備做的一場秀——搞一場大型論壇的日子。沒有去核實,心想倘是真的也很正常嘛,幾百米外的天河城,當年不也是把開業時間從1995年元旦連推了四回,捱到來年春節前夕2月9日才打開了「城門」?
  • 【掌柜遊記】前世今生裡的黃龍
  • 你前世欠了多少情債?前世姻緣註定今生的相遇,宿世情深該如何把握?
    前世你對我有恩,今生我便以身相許 如果雙方前世有恩情,今生相會便能喜結良緣,這樣的夫妻緣,報恩的一方能夠為了對方無怨無悔的奉獻,最能美滿幸福。
  • 根據土星宮位看前世今生
    根據土星宮位看前世今生你想知道你前世的人生嗎?土星掌管命運,我們可以從中窺知一二。你何不利用這些訊息,解讀分析,進而豐富你今世的人生。今生的你個性上一反前世,耐心相當好。  第二類型者,土星二宮  前世的你,豐衣足食,生活無慮,偶爾奢侈一時,悠遊度日,倒不成問題。但是,長久下來,縱使有金山銀山,也有用盡的一日。老年之後經濟狀況就很不好了。縱便想重新修正,奈何時光不再。這一份感慨延續到今生。
  • 《尋找前世之旅》第一章 前世今生
    沿著青色的石板路一直走,經過一片綠色的竹林,再往左拐,就能看見一座二層樓的中式建築,黑瓦紅牆,雕花圍欄,正中的牌匾上寫著幾個龍飛鳳舞的大字:前世今生。  前世今生,這是一座茶館的名字,也是我——葉隱,一位19歲女孩工作的地方。在以飲茶為風的這座城市,這樣的茶館多不勝數。茶館自然是做生意的地方,但是除了茶,我們還做別的生意,一門特別的生意,一門和前世今生有關的生意。
  • 前世的恩,今生的愛
    前世今生是多少人念及的事情了。佛曾經說過,萬物皆有靈性,萬物皆可成佛,萬物皆有因果,萬物皆有輪迴。因因果果,果果因因,種善因必得善果,種惡因必得惡報。萬法皆可空,唯有因果不空。正是因為前世有恩情,種下了善因,今生才會有愛情,收穫了善果。有些愛可以踏破紅塵,忘川秋水,只因為愛上了就不會後悔。有些愛可以一生一世一次一次的輪迴,只因為不管東南西北都要在一起。有些愛一段一段一絲一絲的是非,只因為讓有情人永遠不分離。
  • 揭秘八寶山的「前世今生」
    關於八寶山有很多傳聞,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八寶山的「前世今生」。墓區有三個,墓地安放格局遵循生前的政治級別而定。從起初公墓陵園的建立開始,八寶山自然而成地形成了一種按照不同級別所排列的墓地與骨灰堂格局。直至周恩來去世要求不留骨灰後,這一情況才有所緩和。
  • 佛教:前世業障太多,今生會有這2大「痕跡」,你身上有嗎?
    當一個人在生活當中遭遇了不順心的事情時,特別是在,遇到了一些無法改變的遺憾時,又或者是一些自己不能夠逾越過去的困難的時候,就很容易對自己產生一種懷疑。這時候他們會認為自己的前途一片渺茫,會覺得自己的前途黯淡無光,而且這時候自己不知道該如何走出這個困境。就好比如佛經上所提到過的:"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
  • 佛說:今生的遇見,皆是前世的債
    前世的緣,今世的劫,何去何從,山水不相逢佛說:所有的遇見,皆是前世的緣每個人的,前世今生的盡頭,都要度過忘川河,穿過奈何橋,再喝孟婆湯,喝下了孟婆湯,是與前世告別,消除所有的記憶,在慌亂中,打入了來世,帶著前世太多的執念。
  • 烏金木家具的前世今生
    那會有什麼樣的前世今生呢?先來說說烏金木家具的前世。烏金木的前身是大斑馬木,烏金木家具的前世是斑馬木家具。了解了烏金木家具的前世,再來說說烏金木家具的今生。烏金木沙發看過文章的朋友對於烏金木和烏金木家具的前世今生,會有一種什麼樣的感悟呢?
  • 來看天津火車站的前世今生
    它們的前世、今生,你都知道嗎? ●今生● 我們現在看到的天津站,就是2008年改擴建後的天津站了,功能齊全,高效、便捷、智能化。
  • 深埋海底1億年微生物復甦,「地球主人」微生物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
    那麼,微生物的前世今生有著怎樣的故事?人類發現最古老的微生物,來自38億年前距今約46億年前,地球誕生。但那時的地球荒涼無趣,沒有生命存在,直到這一天——微生物的出現。「地球上的第一個細胞,就是微生物。」
  • 勐煥王宮的前世今生
    古勐煥王宮端莊典雅 氣勢恢弘勐煥王宮即勐煥王居住的地方,規模宏大,形象壯麗,端莊典雅,格局嚴謹在芒市,王宮經常依託城市而存在,以中軸對稱規整嚴謹的城市格局。勐煥王宮在芒市中的地位顯而易見。勐煥王宮屬南亞傣王宮的建築風格,有著深厚的歷史民族文化內涵。在芒市,作為彰顯勐煥國王權利的文化象徵,與傣族村落和亞熱帶的大自然景色構成和諧統一的優美風光,傳奇而迷離。勐煥王宮作為其中的典範,」鶴立雞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