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印度虎媽比「雞血」?中國虎媽弱爆了-虎嗅網

2020-12-24 虎嗅APP




從哈裡斯的履歷來看,她屢次打破美國玻璃天花頂,創造了多個第一:


  • 加州第一位當選為地方檢察官的黑人女性;


  • 加州第一位成為司法部長的女性;


  • 加州第一位印度裔參議員;


  • 美國第一位南亞裔女參議員;


  • 美國第一位女性、非裔、亞裔副總統。


這位被稱為「女版歐巴馬」的黑人混血,被單親媽媽撫養長大的移民後代,從政壇小角色到閃閃發光的副總統,她是如何做到的?


在多次媒體採訪中,哈裡斯本人給出了答案——「母親是我最喜歡的超級英雄,她是我的導師和嚮導,是我做一切的原因。」 


「女版歐巴馬」背後的單親虎媽


母親夏瑪拉是哈裡斯一生中最感恩的人。


她曾深情表白母親:「世上沒有什麼頭銜或榮譽,能比得上我是夏瑪拉·戈帕蘭·哈裡斯的女兒更讓我珍視。」


她還一直說,是母親塑造了自己。也是母親教會了她何為自我,何為勇氣,何為堅韌。


夏瑪拉在印度出生,她的父親戈帕蘭是印度最高種姓婆羅門,生來血統高貴,他參加過印度獨立運動,後來成為印度高級外交官。


大學畢業後,19歲的夏瑪拉放棄了印度養尊處優的生活,轉而申請去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攻讀在當時不被印度人理解、接受的營養和內分泌學博士學位。


念完博士後,夏瑪拉並沒有回印度接受包辦婚姻,反而跟在民權運動中認識的牙買加學生唐納德·哈裡斯相愛、結婚了。


夏瑪拉一直追隨內心,堅持自我,她對女兒說:「不要讓別人告訴你,你該成為哪一種人,而是你來告訴他們,你要成為怎樣的人。」「不要讓任何人擺布你。」


在哈裡斯七歲的時候,夏瑪拉跟丈夫唐納德提出了離婚,開始獨立養育兩個女兒。


一個離婚的亞裔單親媽媽帶著兩個女兒,在種族歧視盛行的美國,日子並不好過。夏瑪拉外表看似柔弱,實則內心無比堅強,她告誡女兒:「這事太難」 絕不能成為藉口。


為了給兩個女兒做好榜樣,為了把她們培養成自信、驕傲的黑人女性,離婚後的夏瑪拉將重心投放在事業上,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美國傑出的乳癌研究科學家和社會活動家。


哈裡斯以有這樣的母親而驕傲,她說:「母親是科學界極少數有色人種的女性之一,她告訴我接受良好教育,及勤奮工作的重要性,並相信我有能力糾正錯誤。」


有這樣出色的母親做榜樣,哈裡斯註定也不是尋常人——拜登曾稱讚哈裡斯是「為小人物毫無畏懼鬥爭的勇士」,歐巴馬更是大力稱讚她「才華橫溢、全心投入、堅韌不拔」。


這樣來看,哈裡斯身上敢拼敢闖、勇敢堅毅的精神,離不開母親夏瑪拉潛移默化的薰陶。


在母親的言傳身教下,哈裡斯還學會了為自己而「戰」。


哈裡斯曾在社交平臺上追憶母親:「母親很矮,但她的指揮力很高,她機智、勇敢,有敏銳的幽默感和無盡的知識。她的力量使她為某事而戰,從未被嚇倒。」


哈裡斯10歲的時候,她和妹妹一起抗議兒童不能在草坪上玩耍的規定,直至公寓管理員專門闢出一塊供孩子們玩耍的場地。


如今,哈裡斯如母親期望的那樣成長為「自信、驕傲的黑人女性」,她也衝破種族歧視的屏障,終於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性副總統。她所有的一切,都源於這位永遠激勵女兒勇往無前、給予女兒一股內在力量的媽媽!


印度牛娃正在攻佔美國


在探究哈裡斯母親夏瑪拉教育秘訣之前,先不得不說說美國印度裔牛娃們。哈裡斯是美國二代移民,她的父母是分別來自印度和牙買加的精英群體。過往無數個案例說明,精英家庭更容易出現牛娃,哈裡斯的經歷再次驗證了這個論斷。


正如我們看到的那樣,除了哈裡斯,更多印度牛娃早已攻佔了美國各行各業,從紐約到洛杉磯,越來越多的印度裔在美國發光發熱。


媒體報導:印度裔將攻佔矽谷


最先被攻佔的是頂尖科技公司,在矽谷,印度裔高管、CEO比比皆是。


根據《財富》雜誌的統計:世界500強公司中,有30%的CEO是印度裔。


矽谷三大IT公司,除了蘋果,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和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都是印度裔。


在Adobe、諾基亞和百事可樂等世界500強公司,也能頻繁看到印度裔CEO的身影。



印度裔還在學界、商界和政界全面開花:哈佛大學、芝加哥大學、西北大學、紐約大學商學院院長都是印度裔;印度裔運營著美國超過一半的賓館、酒店、Subway以及知名快捷連鎖超市7-11;哈裡斯所取得的政治成就,讓所有人看到了印度裔在商業領域以外的可能性……


這些印度裔在美國職場步步高升,也讓他們的收入超越猶太人,成為美國收入最高的外來族裔:印度裔家庭中線收入超過了10萬美元,將近全美平均水平的兩倍。而美國全體移民的家庭中線收入僅有4萬多美元。


美國印度裔正在以一種群體性崛起的態勢,登上了美國各行業的尖子塔頂端。


美國移民局給出了極高的評價:美國印度裔成為最有活力、高收入、專業、融入主流社會的族群,是最矚目和先進的社群代表之一。


更不可思議的是,從1960年代開始,他們只用了一代人的時間就到達這個高度。


這不得不讓我們開始思考:華人和印度人同為美國的兩個亞裔大戶,有著相似背景和學業職業軌跡,為什麼印度人更加成功?


表現上看原因很多,比如印度人得天獨厚的語言優勢,他們不僅能言善辯,而且整個群體高度團結,再加上西化的思維方式,使他們能夠快速適應美國環境。


再往深層挖掘,印度裔能夠在短短幾十年快速融入美國,跟所有能夠突破社會階層、實現向上進階的孩子一樣,最大的根源在父母塑造的家庭環境和提供的家庭教育。


印度虎媽雞血起來,中國虎媽都顫抖


在美國,有三種知名的虎媽:猶太媽媽、中國媽媽,以及快速崛起的印度媽媽。


印度媽媽堪稱虎媽中的戰鬥機,她們雞血起來,比中國虎媽有過之而不及。哈裡斯的母親夏瑪拉就來自一個熱衷於「雞娃」的印度精英種族——泰米爾婆羅門。當年為了讓夏瑪拉去美國留學,她的父親幾乎花掉了自己全部退休儲蓄。


印度牛娃能夠在美國矽谷成為不容小覷的力量,而且是從做技術到做管理的全面鋪開,離不開印度虎媽下狠手抓教育的雞娃方式,也離不開印度虎媽對孩子數理和信息技術的重視,以及對孩子領導天賦和社交能力的挖掘。


下面來看看印度虎媽們的硬核雞娃方式吧!


傾家蕩產搶佔優質教育資源


印度是出名的民風彪悍,在孩子教育上也是如此,比如搶學區房的時候。


相比中國虎媽排隊搶號、上百萬/千萬買個老破小、全家擠在一室一廳相比,印度虎媽的瘋狂行為更令人驚嘆。



印度電影《起跑線》中,女兒米婭到了上學的年齡,中產階級拉吉夫婦有兩個選擇:


  • 公立學校,學費只要50元;


  • 私立學校學費要6萬元,而且只接受附近的孩子。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拉吉夫婦決定傾家蕩產在富人聚集區買房。


然而排名第一的學校還要求父母接受各種考核,除了學歷、職業等硬性指標,父母的談吐、衣著品味等等也納入了考核標準。


這對中產階級的夫婦覺得父母也需要訓練,於是他們開始了一系列假裝上流人士的怪異行為,結果洋相百出。



被名校拒絕後,他們又為拿到貧困生20%的教育資格而裝扮成窮人住進貧民窟——沒有自來水,沒有抽水馬桶,每天排隊領劣等大米,街道屎尿橫流,傳染疾病肆虐,老鼠和伊蚊在房間裡竄來竄去……用生命在為孩子搶佔資源。



電影有一定誇張成分,但印度媽媽在給孩子挑好學區這件事上的用心是真實的。


跟中國一樣,美國的好學區非常搶手,爭奪的大多數都是華人和印度人。


曾有美國地產商感嘆,全美的好學區都讓印度人佔了。他就曾遇到過,好學區一個班級20人,有18個是印度孩子。


傾盡全力培養未來的工程師


《紐約時報》曾經報導:很長一段時間裡,日本媽媽瘋狂學習印度的數學教育,不僅爭相購買《印度數學極限訓練》《印度人不為人知的秘密》,還把孩子送到東京的印度學校。


可見印度數學教育的厲害。


而對於印度媽媽來說,工程師是孩子未來最理想的職業,於是她們會理所當然地以培育孩子成為工程師為目標。


印度家長還會教導孩子,再複雜的計算都有辦法使用心算完成。中國孩子背誦的是九九乘法表,而印度父母會要求孩子背雙位數乘法表。


當其他國家孩子玩樂高的時候,印度孩子玩的就是由許多心算方法和花招組合而成的快問快答遊戲,家長要求孩子儘可能用最簡單的方式計算,然後儘快給出答案。


印度孩子從小透過數字遊戲學習心算,他們變得非常擅長處理數字;印度孩子不斷接受思考訓練,他們養成了思考「要怎麼做」的習慣。


以上都是造就印度軟體大國優勢,以及印度牛娃在北美科技領域叱吒風雲的原因之一。


一擲千金就為孩子「交個朋友」


印度人特別愛參加社團活動,表現欲也很強。他們願意把時間貢獻出來組織活動,比如組織童子軍活動、鼓勵孩子自己創業等。


所以,印度媽媽極其擅長營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利用環境優勢幫助孩子學到最好。


到了美國,印度媽媽也會帶著孩子參加各類社交活動,甚至一擲千金,只為了孩子能夠交到朋友,以便在必要之時互相提攜、抱團發展。


一位臺商太太說:她的孩子收過最奢華的生日趴回禮,就是印度裔家庭送給每個孩子的一部iPhone手機。


更不可思議的是,一位印度老闆會為了高中女兒的印度舞表演會,包下一個劇院,不惜重金的從印度請來多位音樂演奏者。


這樣「一擲千金」交朋友的效果怎麼樣呢?


一個在美國的華人朋友說過一件事:


我們幾個家長帶著孩子們去參加機器人大賽,在周邊所有孩子裡,這幾個孩子語言能力和創新能力都是拔尖的。到了比賽場地才發現,從組織者到志願者,從主持人到裁判,無一例外都印度人,最後獲獎的孩子也都是印度人。


印度人愛「抱團」,愛社交,愛辯論,這些民族習慣也就培養出了孩子高效的領導能力和溝通能力,以及擅長交換想法和相互指導等。


這也是印度人在更多領域,包括職場上成功的重要原因。


對於孩子教育的重視,並不是印度富人的專利,窮人更需要通過教育來翻身的機會。


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裡,印度收入微薄的家庭,寧可節衣縮食也會供孩子上資源好、學費貴、入學要求高的私立學校。



在等級觀念根深蒂固的印度,底層人民急需打破階級固化,實現「向上走」;精英群體需要強烈為自己證明,保持現在已有的身份;而掙脫原先等級束縛的新精英,則迫切需要鞏固他們得來不易的成功。


顯然,雞娃是最穩妥的方式。


從這一點看,我們也許能窺探出美國印度虎媽如此打雞血,印度牛娃拼命努力的原因——沒有退路,唯有背水一戰。


最後用希拉蕊在演講中的一句話結尾:


永遠都不要質疑你自己的價值和能力,你配得上每一個幫助你追逐和實現夢想的機會。


相關焦點

  • 「虎媽虎爸」的打罵式教育真的管用嗎?你支持虎爸虎媽的教育嘛!
    在中國,孩子是整個家庭的中心,《虎媽貓爸》這樣一個典型的中國式家庭中,所有動物家長几乎都在圍繞兔妞一個人轉,孩子承載了整個家庭的希望。 虎媽貓爸在寵溺和管教孩子的同時,也施與了孩子太多壓力,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一段經典的話: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
  • 7年後,那個在美國引發軒然大波的中國虎媽和孩子們現在怎樣了
    自從越來越多的中國移民來到美國,中國虎媽式嚴苛的教育方式便成了美國一個熱議的話題。  曾在美國引起軒然大波的虎媽蔡美兒,她的教育成功了嗎?  昔日大唱反調的美國媒體如今怎麼說?  今天就來為大家扒一扒虎媽當年的故事和精彩後續。
  • 「虎媽貓爸」與「貓媽虎爸」,哪種家庭孩子更有出息:差距明顯
    雖說媽媽強勢點,更加有利於家庭和睦,更有利於孩子成長,但凡事應該有個度,不能一味態度強硬,也要適當考慮孩子和奶爸的感受。我有這樣一個閨蜜,把老公和兒子管教得服服帖帖的,簡直就是叫他們往東,就沒人往西走的哪種。一次孩子犯錯了,寶爸和兒子一起被罰跪,事後閨蜜認為很正常。
  • 7年後,那個在美國引發軒然大波的中國虎媽和她的孩子們現在怎麼樣了?
    自從越來越多的中國移民來到美國,中國虎媽式嚴苛的教育方式便成了美國一個熱議的話題。曾在美國引起軒然大波的虎媽蔡美兒,她的教育成功了嗎?昔日大唱反調的美國媒體如今怎麼說?今天就來為大家扒一扒虎媽當年的故事和精彩後續。
  • 褚栓忠出演《虎媽貓爸》 遭虎媽趙薇圍追堵截
    褚栓忠出演《虎媽貓爸》  搜狐娛樂訊 近日,由新麗傳媒出品,導演姚曉峰執導,實力派演員褚栓忠、趙薇、佟大為、潘虹、韓童生等主演的都市家庭輕喜劇《虎媽貓爸》強勢登陸東方衛視、天津衛視,開播以來熱度持續走高。
  • 中國式虎媽是怎樣煉成的
    因為她屬虎,所以自稱「虎媽」,另一個意思則是她像老虎一樣強悍。的確,這本書第一頁便列出「虎媽家規」:不準在朋友家過夜、不準打電動、不準選擇自己想要的課外活動、不準拿低於A的成績等等。美國家長被虎媽嚇呆了。他們不敢相信有人能對孩子如此「沒人性」,讓孩子過著那麼枯燥的生活,而且還對她們施以極度的壓力、過高的要求。
  • 熱詞:「虎媽」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今天我們要分享的表達是「虎媽」,很多朋友直接想到的兩個詞語是「tiger mom」, 沒錯,其實「虎媽」的正確英文表達就是:tiger mom 虎媽A:Jessica isn't allowed
  • 「虎爸虎媽」與「人牆父母」,這2種父母的教育方式惹爭議
    2015年,中國出了一部電視劇,叫做《虎媽貓爸》,由趙薇和佟大為領銜主演。趙薇飾演的「虎媽」畢勝男是個十分嚴格強勢的母親,對孩子要求極高;而佟大為飾演的「貓爸」羅素則處處順著女兒,對孩子呵護有加。這部劇播出後,網上關於「虎媽」式的育兒方式產生激烈的討論。
  • 嚴格虎爸和虎媽,孩子通通成才!這種教育到底好不好
    虎爸虎媽這兩個人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因為自己格外嚴苛的教育理念,這兩個人在家長中名聲頗大。而且他們分別把自己的孩子統統送上了哈佛和清華,都是自己所在國家排名第一的學校。虎爸和虎媽的教育方式直接對大家進行了衝擊,有的人認為讓孩子嚴於律己,從每點小事上進行研課的要求是孩子成才的必要條件,也有的人認為這樣打壓了孩子的天性,很可能投機不成蝕把米,讓孩子的心裡狀況出現很大的問題。因為教育成功,而且頗具聲譽開創了這一系列嚴格教育先河的虎媽更是出版了專屬於自己個人的教育書籍。
  • 那些「虎爸、虎媽」們,現在都怎麼樣了?
    她以自己的育兒經驗寫有一本書自傳體性質的書《虎媽戰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2011年8月,該書發表時,蔡美兒在《華爾街日報》頭條上刊登出「為什麼中國媽媽更優秀」的文章介紹她的書。
  • 當年火遍全球的「虎媽」,如今教出來的孩子怎麼樣了?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導語"虎媽"這個稱呼在一段時間特別流行,指的就是對孩子教育特別嚴厲的母親,孩子的生活軌跡都是按照她的安排走,虎媽的做法對孩子真的好嗎當年火遍全球的"虎媽"如今教出來的孩子怎麼樣了?案例有本書叫《虎媽戰歌》應該有許多人看過,這本書就是講了"虎媽"華裔蔡美兒對兩個女兒嚴厲的教育方式。她給兩個女兒的要求是學習成績必須是全A,只能得第一,第二是根本不可以的,如果沒有的第一,蔡美兒就會讓女兒罰做20張試卷,對於學習方面完全不會放鬆。
  • 世界知名的三個虎媽教育出的孩子怎麼樣了?比起形式,方式更重要
    這三個有名的虎媽,她們的孩子現在怎麼樣了第一位虎媽蔡美兒是否記得那個因《虎媽戰歌》這本書引起激烈爭議的虎媽蔡美兒?第二位虎媽全惠星這是一位在美韓兩國都享有盛譽的母親,韓國媽媽全惠星,在她的虎媽式教育下,六名子女如今皆畢業於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兩個兒子擔任副部長級職務,被譽為"震撼華盛頓特區的第二代韓裔權力精英兄弟";同時也是美國教育部"亞裔美國人家庭教育研究對象"。
  • 港媒稱中國虎媽虎爸讓孩子學編程:人工智慧時代基本技能
    參考消息網12月27日報導 港媒稱,STEM教育創始於美國,但是在中國日益流行,隨國家推動中國在全世界從大數據到人工智慧的技術行業佔據統治地位,中國的「虎爸虎媽」不惜重金為子女在計算機技術上提供一個良好的開端。
  • 虎媽狼爸登場hold不住
    過去這一年,前有美國「虎媽」,後有中國「狼爸」,二者都信奉「棍棒教育」,都用高壓、嚴厲得近乎殘酷的教育方式,「逼子成才」。他們的做法引發了巨大爭議,但孩子考進名校和取得的優異成績,也成為他們自負的資本。無論你是否贊同「虎媽」、「狼爸」的理念與方法,他們的故事都提醒每一個拉著孩子奮力拼搏的父母思考:今天,我們究竟該如何做家長?
  • 《虎媽貓爸》虎媽趙薇很強勢,貓爸佟大為對女兒比較溫柔!
    ,講真的,女主的這種虎媽式的教育,她的方法有點太過了,孩子都快讓她逼瘋了,有必要嗎,自己的童年就不快樂,為什麼要讓孩子也如此的痛苦呢,希望廣大觀眾能吸取教訓,正確的對待孩子的成長問題!《虎媽貓爸》聚焦教育問題,「虎媽」畢勝男很強勢,對孩子要求極高,「貓爸」羅素對女兒則十分順從,經常聯合女兒騙媽媽,夫妻二人在教育上產生了分歧,再加上羅素前女友唐琳的加入,讓夫妻二人產生了更多的摩擦。
  • 金庸的教育信條:要想孩子成才,必須虎媽虎爸!
    國人教育流行虎媽虎爸的教育方式,相信嚴師才會出高徒,在金庸武俠世界中,好像也是如此。像楊康、慕容復等出身在豪門世家中,雖然從小衣食無缺,但過度安逸的環境,卻使得兩人抗壓性不足,造就後來悲劇的命運。相對的郭靖、喬峰等則都有著惡劣的童年經驗,在苦難與磨難中成長,最後發展為一代大俠。
  • 美國虎媽名震一時,如今近十年過去了,她的女兒們怎麼樣了
    ①家庭教育氛圍良好的家庭培育出來的孩子不會太差②相反家庭氛圍較差的家庭培育出來的孩子很有可能會在性格或者其他方面有缺陷美國虎媽名震一時,如今近十年過去了,她的女兒們怎麼樣了十年前,美國有一位虎媽名震一時,這是一位華裔媽媽,她在美國用中國的教育方式來教育自己的兩個女兒
  • 9年前華人虎媽的教育方式受追捧,如今咋樣了?結局讓人失望了
    結局讓人失望了 華裔虎媽蔡美兒,移民二代,在崇尚自由的美國,用嚴厲的中國式教育把兩個女兒培養進了哈佛大學,9年前她寫了一本關於如何教育孩子的書籍《虎媽戰歌》,出版後突破百萬銷量,引起了全世界對於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討論。
  • 小老虎追著虎媽尾巴咬,虎媽直接一個轉身,小老虎的反應太萌了!
    小老虎追著虎媽尾巴咬,虎媽直接一個轉身,小老虎的反應太萌了!再兇猛的動物也有呆萌的一面,尤其是可愛的幼崽,老虎媽媽正打算躺在地上睡覺,此時的小老虎正在央求著自己的母親和自己玩耍。
  • 齊齊哈爾龍沙動植物園:虎媽再產五虎崽
    據龍沙動植物園動管部曹經理介紹,野生東北虎一年繁育一次,一次2-4胎,但虎媽「沙沙」和虎爸「龍龍」,加上本次的5胞胎(2隻雌性、3隻雄性),兩年多時間共繁育了19隻虎仔。目前,飼養員已靜心為虎媽準備好了月子食譜,包括精牛肉、鮮牛肝、雞蛋、牛奶、多種維生素等不下千元的月子飯,以保證母虎奶水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