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雲南省麗江市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通過脫貧攻堅等各項工作推進,少數民族群眾生產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加快,進一步增進了各族群眾民生福祉,開創了新時代麗江市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的新局面。
堅持發展 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園 在雲南省麗江市寧蒗縣易地扶貧搬遷進城安置三期項目幸福家園,獨具民族特色的樓房整齊林立,教育、醫療、養老等服務設施齊全,老人們在院壩裡休閒,小孩在球場上嬉戲,從高寒山區搬遷來的1506戶貧困戶在這裡開啟了新生活。
一直生活在寧蒗縣西布河鄉西布河村的劉阿牛,2019年底搬進了幸福家園。從衣食無著到如今的幸福生活,劉阿牛說:「國家的好政策讓我和家人住進了新房,日子越過越好。」
近年來,雲南省麗江市聚焦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著力改善各族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讓各族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
2019年,雲南省麗江市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9%,增速全省排名第5位,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底的19.16%降至2019年底的1.01%。目前,麗江市250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玉龍縣、永勝縣脫貧摘帽,寧蒗縣已達到貧困縣退出標準,擬退出貧困縣序列,傈僳族、普米族已實現整族脫貧。
五級聯創 共繪民族團結進步「同心圓」雲南省麗江市民族宗教事務局副局長楊建勳介紹,近年來,麗江市積極探索,逐步形成了「眾創、群創、特創、主創、共創」五級聯創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麗江樣板」。
據了解,雲南省麗江市堅持以村組為「因子」,圍繞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村組)和示範戶推進「眾創」;以村社為「單元」,圍繞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等工作推進「群創」;以15個民族鄉為「陣地」,緊緊抓住「十縣百鄉千村萬戶示範創建工程」、加強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保護等推進「特創」;堅持以縣(區)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10+N」進責任單位作為創建「戰場」,著力打造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推進「主創」;同時,麗江市堅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與文明城市、環境保護模範城市、禁毒示範城市等創建工作相融相促,推進「共創」。
此外,雲南省麗江市還積極打造了一批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領頭雁」,不斷鞏固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主渠道、主陣地。截至目前,麗江市已湧現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11個、模範個人11名,省級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30個、模範個人40名。
弘揚民族文化 編織民族團結紐帶在雲南麗江,各民族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近年來,麗江市積極推動各民族文化的傳承保護和創新交融,促進各民族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協調發展,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同時,雲南省麗江市把民族節慶活動作為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重要舞臺,以民族服飾巡展、民族歌舞展演、民族特色美食展示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促進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引導各族群眾和睦相處,親如一家,共創美好生活。
每年的火把節是雲南省麗江市古城區大研街道義尚社區文林村最熱鬧的時候,這一天,文林村各族群眾身著民族盛裝,與遊客匯聚一堂,同吃長街宴、同跳民族舞、共品納西族特色美食,感受民族文化魅力。現在,文林村的「花雨東林」納西族火把節已經成為獨具民族特色的品牌節慶之一。
隨著文化旅遊業的發展,文林村充分挖掘傳統民族文化,組建了102人的樂舞協會,開設了「納西古樂」「白沙細樂」「熱美磋」等文化傳承點,大力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並通過開展火把節、三多節等節慶活動,促進各民族文化交流。
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現在,雲南省麗江市各鄉村呈現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生態優美的新面貌,民族團結進步之花在玉龍雪山下常開長盛。(來源:新華網)
【來源:麗江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