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西藏
藏式二層小樓改成的民宿,穿著藏族服裝的老阿媽在門口迎接客人。在堆龍德慶區的德吉藏家旅遊民宿村,民宿產業加文化體驗的模式讓整個村子的異地搬遷戶都有了穩定的收入。近幾年,北京通過組團式援建的方式,讓整個堆龍德慶區都有了新的面貌。
北京援藏紀實第三集
藏式民宿成「網紅」
德吉藏家旅遊民宿村距離拉薩市區30公裡,走進村裡,一棟棟奶白色的二層小樓錯落有致的排列,8棟1號院的扎西卓瑪和家人住在一樓,二樓是兩間客房,統一的酒店客房式配置加上藏式風情的裝修,讓民族特色鋪面而來:
村上那邊統一組織說報名,然後我們就報上了,房間上面是空的,平時就沒人住,我家就我們三個,然後就想弄一下,就偶爾有些客人想坐一下,想喝點茶都可以。
扎西卓瑪說,他們家原來住在古榮鎮南巴村,是高海拔的牧區:
我以前在外面打工,家裡在牧區放牛,搬過來之後就在德吉家在上班,一個季度有分紅,加上我的工資分紅,收入比以前多了兩倍。
家門口的工作讓扎西卓瑪有機會照顧孩子和老人,在德吉藏家,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負責運營德吉藏家的公司負責人黃丹說,民宿的發展除了為異地搬遷戶帶來了穩定的工作和不錯的收入,甚至改變了藏族群眾的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
以前像他們這種改造的房子,客人進去住的時候,他們很害羞很害羞,就自己躲在自己的房間裡就不出來了。但是像現在,他們真的就是非常能夠很積極地去接待客人,陸續有一些人以前在我們那上班開始創業,開茶館。
德吉藏家建設分兩期,目前已經有140間客房,2018年運營以來,每天的接待量平均能達到近200人。但來自門頭溝的援藏幹部、堆龍德慶區常務副書記、常務副區長趙巖發現,和旅行團的合作只能保證入住量,但民宿的上下遊產業卻沒有開發出來,今年,北京援藏資金投入950萬,打造旅遊+的項目:
咱們怎麼能讓住的人住下來之後,第二天再待一天,這裡面會實現高端的住宿,比如說親子、情侶、戶外拓展的項目團隊建設這些,包括一些會議培訓和一些開幕式等等。
堆龍德慶區的北京援藏幹部全都來自門頭溝區,德吉藏家也積極向北京這個民宿發展的典型區來取經。黃丹說:
門頭溝那邊我們去年組織員工去了培訓,類似於西點烘焙咖啡,就我們村裡面就組織了一批過去學習了12天接近半個月的樣子。
如今,有了旅遊民宿的帶動,堆龍德慶區的環境有了很大的提升。趙巖說,為了讓這裡的人居環境變得更好,他們把北京的城市管理經驗都借鑑了過來,包括垃圾分類、街道保潔等多個方面:
我們是地處農村地區,我們也按高標準來實施垃圾分類,到今年年底,我們能實現全區所有人口10萬人口全覆蓋,所有類型的單位全覆蓋。
採寫記者:郭雅婧
微信編輯:陸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