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千年:藏式藥泥面具的危機與新生故事

2020-12-24 騰訊網

中國西藏網訊 寺院有時會因燒香拜佛引發火災,為避免火災,人們想到了一個不用燒香也能供佛的方法——製作藥泥佛像。公元7世紀,藏式藥泥佛像、面具開始出現。

7月15日,中國藏學研究中心、中國藏學出版社副編審南加才讓在「藏文化傳承與宗教信仰國際視頻學術研討會」上分享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藏式藥泥面具製作技藝」從曾經面臨傳承危機到如今蓬勃發展的故事。

圖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四龍降澤 圖片來源於人民政協網

「在調研時,我們來到道孚縣前進一村的『藥泥面具工作室』。一進門,就聞到了一股濃濃的藏香味,當時以為是藏香。」但隨後發現,其實是藥泥面具散發的芬芳。南加才讓介紹,藥泥面具在製作時會摻入多種名貴藏藥和香料,因而能散發藥香味。人們發現這種香味能提神通竅和驅蟲,藥泥面具因此開始流行。這種工藝得以傳承,形成了以宗教文化內容為主、融合古代藏族和古印度藝術風格的古老傳統手工製作技藝。

圖為南加才讓在研討會上發言 攝影:許娜

南加才讓了解到,製作藥泥面具需要比較高的繪畫基礎,而且規定「傳內不傳外,傳男不傳女」,繼承人的選擇很難。同時,藥泥面具取材於海拔4600米以上雪山的泥土和雪水,需摻入60多種名貴藏藥、80多種寶石、25種香料,原料投資大。諸多困難面前,藥泥面具製作技藝一度瀕臨失傳。但隨著國家各項傳統文化保護措施的落實,如今,藥泥面具得到了良好的發展。

南加才讓介紹,在當地政府扶持下,「四龍降澤藏式藥泥面具技能大師工作室」成立,製作工藝融入現代美術元素,不再局限於宗教用途,品種從原來的10多種,發展到現在的近200種,其中3種還獲得了國家智慧財產權專利。藉助網際網路,面具不僅能夠銷往北京、上海、廣州等各大城市,還遠銷到了韓國、美國、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等國家。

與此同時,手藝的傳承不再局限於家族內部。四龍降澤先後吸收了31名當地農民,讓他們在農暇時間兼職製作藥泥面具。既解決了「傳承難」的問題,也帶動了當地百姓增收脫貧。

四龍降澤如今對藥泥面具的未來充滿了信心:「我們遇到了一個非常好的時代。」南加才讓認為,藏式藥泥面具這一融合了「民族文化、民間工藝文化、宗教文化、醫學文化」的民族傳統手工藝,是我國傳統文化繼承發展中的一個典型代表性案例。大量瀕臨失傳、斷代的傳統手工藝在新時代得以傳承並煥發出新的生命,讓越來越多的人得以了解並感受到藏文化的獨特魅力。(中國西藏網 記者/歐帆 王茜 許娜)

相關焦點

  • 神奇藏式藥泥面具 傳說文成公主「原創」
    在藏區,有種流傳了千年的傳統手工製品——藥泥面具,承載著藏族人的智慧與信仰。因為傳承人少,配方繁雜,藥泥面具一直以來都被一種莊嚴而又神秘的色彩所籠罩。面具製作以宗教文化內容為主、融合古代藏族和古印度藝術風格,是一門古老的手工技藝。
  • 千年運河煥新生採訪活動聚焦三大主題
    由交通運輸部主辦的「千年運河煥新生」主題採訪活動目前正在火熱進行中千年運河煥新生7月5日,「千年運河煥新生」主題採訪活動啟動座談會在江蘇鎮江召開。為深入挖掘大運河航運文化價值、經濟價值及生態價值,掀起保護傳承利用大運河文化的輿論熱潮,交通運輸部將「千年運河煥新生」主題採訪活動列為今年的重大主題宣傳活動。據了解,此次採訪活動將延續到7月底,採訪團將溯運河而上,深入寧波、湖州、蘇州、揚州、淮安、徐州、濟寧、通州等地進行採訪。
  • 西安瑰寶:千年大雁塔 講述絲路傳承故事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西安瑰寶:千年大雁塔講述絲路傳承故事 來源:西安網 時間:2020-04-19 22:41 字號:
  • 「非遺傳承」廣西桂林:萬年智慧與千年窯火的新生
    陶雛器的出現,觸及了甑皮巖陶器起源的脈搏,最終促成陶器的產生,而其使用的「雙料混煉」是萬年前人類智慧的結晶,是廣西區域制陶最基本的特徵與核心,桂州窯此基礎之上發展而來,更是傳承了萬年桂陶的精髓。歷史文物。桂州窯作為桂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始燒於南朝盛於隋唐,因唐和北宋時期桂林稱桂州而得名。
  • 敦煌傳承千年曲子戲 搭臺唱民間故事
    敦煌傳承千年曲子戲 搭臺唱民間故事 2018-03-02 15:3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翟璐     2月底至3月初,為傳承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敦煌曲子戲
  • 與「捨得的客人」翻開「老酒故事書」,對話釀酒千年傳承
    今天就讓我們跟隨「捨得的客人」的腳步,一起翻開捨得的「老酒故事書」,對話千年的釀酒傳承吧!✧ 傳承千年的釀酒技藝在沱牌捨得文化旅遊區,平均工齡25年的釀酒師傅們不僅需要把控成千上萬個釀酒細節、精益求精,並且傳、幫、帶口傳心授,將有1300多年歷史的釀酒秘籍——《太禾曲經》和千年國家級非遺技藝傳承下去。
  • 傳承千年,陝菜如何「突圍」?
    經過千年的飲食文化積澱,陝菜體系中包羅萬象,由民間菜、市肆菜、宮廷官府菜、民族菜、寺院菜構成,分為關中、陝北、陝南三個地方風味。翻開陝菜菜譜,你會發現熱菜、涼菜菜品足有800多個,面點小吃品種在1000個左右。
  • 勁牌持正堂:用行動詮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
    作為華夏兒女,綿延五千年的中華文化是我們共同的驕傲。其中,中醫藥學者、中醫藥文化、中醫藥精神以其獨具匠心的東方魅力吸引著國人,驚豔著世界。如何更好地"傳承中醫藥文化",勁牌持正堂用自己的行動做出了回答。續寫本草傳奇種植、採收、炮製,一代代中藥人的辛勤付出和堅守傳承,博大精深的中華醫藥由此而生。
  • 朵女郎品牌聯名千年敦煌IP,傳承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之美
    10月23日晚,朵女郎3.0《三式而立》新品發布會於廈門隆重舉辦,現場朵女郎品牌與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千年敦煌專項基金舉行了戰略籤約儀式並達成合作。未來,千年敦煌將賦能朵女郎品牌發展,朵女郎品牌將傳承敦煌傳統文化,強強聯手為大眾呈現更非凡更動人的獨具中國傳統文化的產品,將民族文化弘揚出去。
  • 千年傳承的哈尼藥浴
    千年傳承的哈尼藥浴
  • 河南最「怪」的塔:遼式塔身、藏式塔剎,倒立千年卻不倒
    在安陽,提起文峰塔,幾乎是無人不知,距今已有著上千年的歷史了,位於河南省安陽市文峰南街2號天寧寺內在八個方位的門窗上,是八幅高浮雕佛傳故事,有三身佛、釋伽佛說法像、太子降生圖、釋伽佛雪山苦行修定像、觀音菩薩與善財龍女像、佛為天人說法像、飛天以及波斯慝王及王后侍佛聞法像。
  • 傳承千年歷史,潤澤肌膚,美白潔面,試看永和公主藻豆方
    下面為您介紹一箋有著千年歷史的洗面方劑:永和公主藻豆方。永和公主藻豆方出自北宋年間的著名醫典《太平聖惠方》,這本醫書集宋代以前醫學之大成,對中國醫藥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在當時家喻戶曉,而且遠傳至國外。永和公主是唐德宗的女兒。
  • 傳承千年的年糕,養活25代京都人,秘密竟在共享的理念裡!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5月日本宣布「緊急狀態」延長時,有網友提到「千年年糕店也因此閉門歇業」。這家名叫一文字屋和助,也叫一和年糕的年糕店是日本最古老的和果子企業,歷史幾乎與京都古城一樣悠久,並且在超越千年的傳承中只經營年糕,從未改變。
  • 嶽飛飲潭水而歡,古村擁機遇而活——歡潭村傳承「五義」煥新生
    兩年多來,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總要求,以爭創省級樣板為目標,優化美麗環境、發展美麗經濟、傳承美麗人文,歡潭終於迎來了「破繭而出」的嬗變。千年古村歡潭,浙江「美麗鄉村」的代表(圖片來源:蕭山網)南宋嶽飛在此飲潭水,故名「歡潭」南宋古都看杭州,南宋古村看歡潭。
  • 在西雙版納觀瀾一片樹葉刻寫千年的歷史故事
    景洪-橄欖壩29.7公裡,僅僅是這短短的29.7公裡的路程裡,我有幸觀瀾了一場長達千年刻在一片樹葉上的歷史故事,位於橄欖壩傣族園曼將村,也是目前西雙版納保留最完善的貝葉經非遺文化傳承村寨。曼將佛寺處便種有貝葉樹,這便是貝葉經的葉片來源,往貝葉樹後走會就能看見貝葉經製作技藝保護傳習館,傳習館雖坐落於傣族園景區內,卻絲毫沒有任何商業化,架子上擺滿的經文就能看見時間的傳承變化
  • 平潭敖東鎮大福村:傳承革命精神 漁村蝶變新生
    傳承革命精神 漁村蝶變新生敖東鎮大福村盤活紅色資源和旅遊資源,走出鄉村振興新路敖東鎮大福村是革命老區基點村。近日,記者走進大福村,發現這個曾經的小漁村處處煥發新氣象,村民建起了靚麗的小洋樓,每條村道都是寬闊的水泥路,村中的荒田改造成小公園……這一切,源於村民傳承革命精神,敢於拼搏,通過盤活紅色資源和旅遊資源,讓大福村煥發出新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