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藏式藥泥面具 傳說文成公主「原創」

2020-12-24 瀟湘晨報

在藏區,有種流傳了千年的傳統手工製品——藥泥面具,承載著藏族人的智慧與信仰。因為傳承人少,配方繁雜,藥泥面具一直以來都被一種莊嚴而又神秘的色彩所籠罩。

面具製作以宗教文化內容為主、融合古代藏族和古印度藝術風格,是一門古老的手工技藝。新龍縣的藥泥藏式面具最為獨特和精美,具有不腐爛、不汙染、不脫色、攜帶方便的特點。

據傳,1300多年前,藏王松贊幹布時期,一位老婦去寺廟燒香求平安,一不小心,香火點燃帷幔,引起大火,寺廟被燒光,當地老百姓傷心不已。松贊幹布與文成公主決定重建寺廟。文成公主很聰明,考慮到香火等火源很容易造成寺廟失火,要既能滿足百姓拜佛的心願,又能消災治病,還能用其他方式代替容易造成失火的香火預防火災,便設計出混合名貴藏藥、香料和寶石的藥泥佛像和面具。

製作泥塑的泥土採自海拔4600多米的山上,才能不開裂、不走形、不縮小。將泥土與一定數量和種類的藏藥、香藥以及宗教聖物混合,並將經文裝藏其中,用手工打造的工具塑出面具的造像,再加以礦物質顏料的描繪,最終製成藏式藥泥面具。

藏式藥泥面具的配方比例非常重要。比例得當、開缸之後,香氣四溢,香味所及之處,消除病菌,淨化空氣。

製作一個藥泥面具至少要用12天時間。藥泥製作採用的是無模製作工藝,對於有經驗的匠人來說,可以直接用藥泥捏制不同的面具雛形。藥泥面具捏製成雛形後,要用一種叫做代萬的特殊工具打磨成型,各種型號的木質工具在匠人手上隨意舞蹈,一團藥泥也漸漸地成為一個護法神面具。(四川日報記者 遊飛 整理)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傳承千年:藏式藥泥面具的危機與新生故事
    中國西藏網訊 寺院有時會因燒香拜佛引發火災,為避免火災,人們想到了一個不用燒香也能供佛的方法——製作藥泥佛像。公元7世紀,藏式藥泥佛像、面具開始出現。 7月15日,中國藏學研究中心、中國藏學出版社副編審南加才讓在「藏文化傳承與宗教信仰國際視頻學術研討會」上分享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藏式藥泥面具製作技藝」從曾經面臨傳承危機到如今蓬勃發展的故事。
  • 青藏高原的明珠(24)—玉樹文成公主廟
    這座建築是文成公主紀念館。藏式建築的文成公主廟緊貼百丈懸崖廟中央供奉著大日如來佛像,該廟是一座既有唐代藝術風格又有藏式平頂建築特點的古式建築。文成公主走後,遠近的僧侶和善男信女,紛紛來勒巴溝觀看,膜拜,很多人還信照公主的做法,在巖崖上鑿刻佛像和經文,久而久之,使勒巴溝的大部分巖石和石頭都被人們刻上佛像和經文。以後,人們傳說,由於文成公主的神奇造化和功德,勒巴溝所有的巖石峭壁和大小石頭神一般地出現了釋迦牟尼的如意化身和各種佛像、經文,有些佛像、經文肉眼凡胎無法辨認, 所以,當地群眾不敢輕易動用這裡的石頭。
  • 玉樹:文成公主廟
    文成公主廟文成公主廟藏語稱「那巴裡囊則拉康」,受禪古寺和卓瑪邦雜寺管轄,屬藏傳佛教直貢噶舉派寺院。小院正面,緊靠巖壁的是三層高的土築石砌的藏式平頂建築。這是這座廟宇唯一的建築--公主廟堂。廟堂雖說不大,但站在狹小的天井裡仰望,廟堂卻顯得雄偉高大,頗為壯觀。公主廟堂設計巧妙,造型奇特,別具一格。廟堂外表共分三層,內部實為一堂,底層是雙開的大門,第二層是巨大的雙扇藏式窗戶,第三層又開一排六扇藏式窗戶。這兩層窗戶平時不能開啟,完全是一種獨出心裁的裝飾。
  • 玉樹—1300多年香火不斷的—文成公主廟
    越野.自駕.西部.藏區(13) 中午到達玉樹市結古大道的川味王酒店吃午飯,下午二點半出發去文成公主廟。 文成公主廟別名「沙薩公主廟」,位於玉樹縣結古鎮東南25公裡的貝納溝,這是一條大峽谷 藏式建築的文成公主廟緊貼百丈懸崖,風景幽靜,金光閃閃的屋頂光芒四射。廟四周所有的懸崖和面積較大的石頭上都刻著數不清的藏經。
  • 回望文成公主的美麗傳說
    合家歡看「最美的大涼山」 回望文成公主的美麗傳說 唐蕃古道精品文物聯展再現文成公主美麗傳說  唐王朝和吐蕃王朝,早已消失在亙遠的煙雲中,但它們在中國西部演繹的波瀾壯闊的歷史劇幕,依然迴響千年,鐫刻在中華民族的記憶之中。
  • 甘孜州塔公寺,康巴藏民朝拜聖地,因文成公主而建
    塔公寺是甘孜州著名的薩迦派(花教)寺廟,距今有1000多年的歷史,據說是當年文成公主進藏與松贊幹布完婚時塔公寺在川西藏區非常有名,在藏傳佛教中地位很高,廬殿內供奉著塔公寺的鎮寺之寶,一座當年由文成公主入藏時,隨身攜帶的一尊釋迦牟尼
  • 甘孜州塔公寺,康巴藏民朝拜聖地,因文成公主而建
    塔公寺是甘孜州著名的薩迦派(花教)寺廟,距今有1000多年的歷史,據說是當年文成公主進藏與松贊幹布完婚時 塔公寺在川西藏區非常有名,在藏傳佛教中地位很高,廬殿內供奉著塔公寺的鎮寺之寶,一座當年由文成公主入藏時
  • 拉薩大昭寺,文成公主帶的佛像你一定不能錯過
    大昭寺又名「覺康」(藏語意為佛殿),是西藏現存吐蕃時期的建築,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結構建築,開創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廟市局規式傳說大昭寺寺址最早是一片湖,松贊幹布曾在此湖邊向尺尊公主許諾,隨戒指所落之處修建佛殿,孰料戒指恰好落人湖內,湖面頓時遍布光網,光網之中顯現出一座九級白塔。於是,一場以千隻白山羊馱土建寺的浩蕩工程開始了。
  • 文成公主實景劇,聆聽背後的故事
    文成公主實景劇場坐落於拉薩河畔慈覺林(原次角林)中國西藏文化旅遊創意園,《文成公主》盛大恢宏的藏式群舞、原生態傳統歌曲。鍋莊舞、打阿嘎、藏戲,以及各種獨具藏族特色的歡慶舞蹈,精彩紛呈,堪稱一部藏文化的「活字典」。
  • 文成公主廟:藏漢友好的歷史見證
    太宗許嫁宗女文成公主。貞觀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在唐送親使江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吐蕃迎親專使祿東贊的伴隨下,出長安前往吐蕃。松贊幹布在扎陵湖邊(今青海瑪多縣境內)親自迎接,謁見道宗,行子婿之禮。之後,攜文成公主同返邏些(今拉薩)。唐永徽元年(650年),松贊幹布去世後,文成公主一直居住在吐蕃。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一直備受尊崇。她熱愛藏族同胞,深受百姓愛戴。
  • 文成公主罕為人知的側面—風水師
    "贊蒙文成公主由噶爾東贊域松迎至吐蕃之地,此後六年,赤松贊贊普升遐,與贊蒙文成公主同居三年耳。"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前弘時期的文獻中,文成公主的記載都是簡略而重大,就類似於中國編年體史書一樣,記事簡略,只有寥寥數字,並且沒涉及風水。
  • 傳說被文成公主稱為「坡上的村莊」,這個「坡」上是高山草甸
    這裡就是傳說被文成公主稱為「坡上的村莊」扎西崗民俗村,而我們從村子裡走出來以後,便來到了這個高山草甸上。兩側青山由低往高分別由灌木叢和茂密的雲杉和松樹組成「魯朗林海」。中間的草甸中,溪流蜿蜒,泉水潺潺,草坪上野花怒放盛開;雲霧、林海、田疇、牧場、流水、人家、牛羊……鑄就了魯朗牧場的世外桃源,這塊高山草甸成為經典。
  • 舞劇《文成公主》今晚上演
    本報訊(記者李紅豔)作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全軍優秀劇(節)目展演劇目,由蘭州軍區戰鬥文工團和西安電視臺聯合製作的大型原創舞劇《文成公主》將於7月7日、8日晚在保利劇院上演。《文成公主》總編導由楊威擔綱,她曾擔任2008年北京帕運會開幕式副總導演。青年舞蹈家秦熙、史月分別飾演文成公主和松贊幹布。
  • 「旅遊推薦」玉樹文成公主廟,玉樹高原上的「洞天福地」
    玉樹文成公主廟,始建於唐代,相傳系唐代藏民為紀念文成公主而建,已有1300多年歷史,是唐蕃古道的重要文化遺存之一。文成公主是唐太宗宗室女,唐貞觀十五年(641)與吐蕃松贊幹布聯姻。文成公主一行從長安出發,途經西寧,翻日月山,長途跋涉到達拉薩。據傳,玉樹縣的貝納溝是文成公主進藏途中停留時間最長的一個地方。
  • 日月山:文成公主流淚思鄉的地方
    唐太宗不得不將他心愛的女兒文成公主遠嫁到吐蕃國,以示兩國友好。由於從鹹陽城到吐蕃上萬裡路,走了幾個月才到青海這裡的日月山,文成公主由於思念家鄉子民和自己遠嫁的地方如此之遙遠覺得自己以後不會再有機會回國了,也許終身老死在他鄉。此時此刻,文成公主踏上了日月山的最高峰對著家鄉的方向失聲痛哭。這個時候觀音菩薩化作一位得道高僧為文成公主指點之後,就堅強而順利的到達吐蕃國。就是這樣的傳說讓日月山聞名天下了。
  • 遠古的故事,親切的交融,玉樹尋訪文成公主廟
    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許多馳名中外的冰川雪山、溪水河流和眾多的文化遺產,也正是這些造就了玉樹古老而神異的文化寶藏。有1300多年歷史的文成公主廟就修建在這裡,它已被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倘若有緣駕臨玉樹,會觸手可及玉樹的獨特美景,如若不親自去一趟文成公主廟,就很難了解玉樹悠久的歷史文化」。
  • 蒙寧青行(五)文成公主的眼淚
    這條線路是如此的遙遠與辛苦,過了西寧以後漸漸上升的海拔與荒涼,從這裡正式踏入青藏高原,青海湖也是青藏高原邊緣離內陸最近的高原湖泊,也可以說,從此以後,文成公主便真的離開了生她養她的大唐土地,也可能有身體因高原帶來的不適加重了身體與精神雙重層面的傷感,在這裡,於是留下了那個美麗的關於鏡破為山的傳說。
  • 西藏首部大型實景劇《文成公主》在拉薩上演
    新華網拉薩8月2日電(記者劉洪明、普布扎西)溫婉智慧的文成公主
  • 小昭寺路上,訴說著不為人知的文成公主的故事
    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之間的友誼有了很大的發展,由於文成公主的博學多能,對吐蕃國的開化影響很大,不但鞏固了唐朝的西陲邊防,更把漢民族的文化傳播到西藏,西藏的經濟、文化等各方面也藉由大唐文化的營養得以長足發展。永徽元年,松贊幹布逝世,文成公主繼續在吐蕃生活達30年,致力於加強唐朝和吐蕃的友好關係。她熱愛藏族同胞,深受百姓愛戴。
  • 文成公主進藏,功勞堪比昭君,吐蕃派了一個聰明的使者
    而在唐朝,同樣也有一位公主,為漢藏兩族的民族團結做出過極大的貢獻,她就是文成公主。唐太宗時期,周邊的小國家經常與唐朝發生戰爭,很多國家因為實力弱,只能對唐朝俯首稱臣,用和親的方式來換取國家的安定。因此,很多國家都會派使者來唐朝求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