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的故事,親切的交融,玉樹尋訪文成公主廟

2021-01-12 西部風貌

文:上沙沃

圖:來源網絡

青海省的玉樹藏族自治州,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部,是"三江之源",也是聞名於世的藏族歌舞之鄉。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許多馳名中外的冰川雪山、溪水河流和眾多的文化遺產,也正是這些造就了玉樹古老而神異的文化寶藏。有1300多年歷史的文成公主廟就修建在這裡,它已被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倘若有緣駕臨玉樹,會觸手可及玉樹的獨特美景,如若不親自去一趟文成公主廟,就很難了解玉樹悠久的歷史文化」。文成公主廟,別名"加薩公主廟",又稱大日如來佛堂,相傳系藏族群眾為紀念文成公主而建,是唐蕃古道的重要文化遺存之一。

文成公主是唐太宗宗室女,唐貞觀十五年(641)與吐蕃松贊幹布聯姻。文成公主一行從長安出發,途經西寧,翻日月山,長途跋涉到達拉薩。據傳,玉樹的白納溝是文成公主進藏途中停留時間最長的一個地方。這裡的藏族首領和群眾曾為她舉行隆重的歡迎儀式,文成公主深受感動,決定多住些日子,並教給當地群眾耕作、紡織技術。

文成公主離開這裡進入拉薩後,藏族群眾便依據公主的畫像,在石壁上造像,以示懷念,遂又建廟。1300多年來,這兒一年四季香火從不間斷,酥油燈晝夜常明,前來朝拜的藏漢群眾也絡繹不絕,親如一家。此廟已經成為藏漢團結的象徵,成為信徒們頂禮膜拜的佛堂,香火繚繞,經久不衰。

自玉樹州州府結古鎮出發,溯歡騰不息的巴塘河而上,來到河道坦蕩的白邊草灘,涉水過河,進入一條奇峰對峙,峭壁聳立,灌木蒼翠,青溪潺潺的白納溝,就會看見一座褐紅色的精巧玲瓏、幽靜雅致的古老寺廟,像一幅精美的浮雕,依山就勢地鑲嵌在溝口的懸崖峭壁下。

廟宇坐北朝南,背靠嵯峨險峻的巖壁,傍臨清澈見底的小溪,面對灌木滴翠、綠草豐茂、鳥語花香的巴塘山。中間一箭之地,峽谷蜿蜒,礫石遍地,環境清靜幽雅,風景絢麗多姿,氣候溫和宜人,當地藏族群眾把這裡視為玉樹高原上的"洞天福地"。

在廟堂正上方的巖壁下,浮雕有九尊巨幅佛像。蓮花座正中,是一尊高約7.3米的主佛像。佛像頭戴朝冠,兩耳佩有垂至兩腮的金環,身著唐代盛裝,雙手自然交叉,垂放腹前,雙腿盤坐。佛面五官端正,眉目清秀,雙目正視,顯得神態端莊穩重,性情嫻靜慈祥。在主佛像的兩側,各有四尊高約4米的侍者佛像立在小蓮花座上。均雕刻精堪,造型渾樸生動,神態端莊,反映了唐代雕刻工藝的高超水平。廟內兩側牆壁上有兩個活佛畫像,雕像對面壁上亦有繪著竹筍、石榴、棉花、寶鏡和饅頭的壁畫,記錄了當年文成公主教當地藏族人民耕作與紡織的場景。

相傳,文成公主與松贊幹布會面之後,一路上翻過雄偉崇宏的巴顏喀拉山,跨過激流滾滾的通天河之後,來到玉樹境內的白納溝。文成公主為自己的一行人馬能夠平安地通過天然屏障巴顏喀拉山和亙古天塹通天河而高興,她以為這是神仙幫助的結果。自小信佛的公主,為了表達對神仙的虔誠,親自率領工匠,在白納溝的巖壁上刻下了數十尊佛像和許多佛塔。

文成公主的這一行動,大大感動了巴顏喀拉山的山神和通天河中的龍王。路上擺滿金盆銀鼎,燃起堆堆桑煙,山神率領千禽百獸夾道歡迎。山下,龍王搭篷設帳,殺牛宰羊,備酒供飲,迎候公主。席間,百名龍女輕歌曼舞,為她助興。溝口,諸首領、眾僧侶和無數群眾跪立拜迎,就像迎接神仙下凡一般。

至今在當地藏族群眾中流傳著文成公主路過這裡的動人情景。在這裡,當地藏族頭領和群眾為公主舉行了她進入吐蕃地界以來第一次極為隆重熱烈的歡迎儀式,文成公主見藏族人民如此好客熱情,深受感動。為了感謝和報答當地藏族人民,文成公主決定在此多住些日子,向藏族群眾傳播中原地區漢族人民的文化。

文成公主在白納溝住下以後,曾親率工匠、藝人在溝內的懸崖峭壁上浮雕鑿刻了各種佛像、大小佛塔和重要經文等數十處。廟宇內的九尊佛像據說就是當時遺留下的古蹟。當時,文成公主還親筆在佛像右側的巖石壁上,用漢字楷寫了十六行頌詞,古藏文的發明者吞米桑布扎在左側寫了十八行"尕恰"(即說明),可惜這些珍貴的手跡,大都被風雨剝蝕得殘缺不全,難以辨認了。

文成公主走後,遠近的僧侶和善男信女,紛紛來白納溝觀看,膜拜,很多人照公主的做法,在巖崖上鑿刻佛像和經文,久而久之,使白納溝的大部分巖石和石頭都被人們刻上佛像和經文。人們傳說,由於文成公主的神奇造化和功德,白納溝所有的巖石峭壁和大小石頭神州般地出現了釋迦牟尼的如意化身和各種佛像、經文。有些佛像、經文肉眼凡胎無法辨認,所以,當地群眾不敢輕易動用這裡的石頭。

在白納溝,文成公主通過自己的身傳言教,幫助當地藏族人民學會駕牛開荒,耕耘播種,學會了壘石砌牆,伐木蓋房,學會了紡紗織毯,鑿石打磨,唱歌跳舞等。雖然這裡距結古鎮約20公裡,大地震時廟堂主體建築卻沒有什麼損壞。文成公主廟雖然不大,但那滿山滿谷的經幡在顯示出藏民們對這位白度母化身的崇敬之情。

如今的文成公主廟裡,九尊佛像依然金碧輝煌。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九尊佛像均身著豔麗的唐朝服飾,看起來十分親切,人們眼中十分熟悉的佛像,在文成公主廟裡卻呈現出別樣的風貌。一千多年歷史的文成公主廟,自顯的九尊佛像至今完好,建造成迷!

迄今,在白納溝對面的山坡上還有公主當年教人們開荒種地的田埂。因此,在當地藏族人民的心目中,文成公主是天上的菩薩娘娘,公主遺留下來的物件是珍貴的聖物,想盡辦法加以保護。這也是我國在青藏高原上保留唐朝時期罕見的、極為珍貴石刻瑰寶。

種種說法,在外人看來可能有點不實際、不科學,但本地的人們對公主的恭順與敬慕,樂意去相信。雖然這九尊佛像的建造成謎,不管是人工勾勒的,還是天然閃現出來的,這個祠廟年月已久,時代履歷過各類天然劫難,到如今卻沒有的破損,幾乎無缺如初,也實屬可貴了!

相關焦點

  • 遠古的故事,親切的交融,玉樹尋訪文成公主廟
    文:上沙沃圖:來源網絡青海省的玉樹藏族自治州,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部,是"三江之源",也是聞名於世的藏族歌舞之鄉。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許多馳名中外的冰川雪山、溪水河流和眾多的文化遺產,也正是這些造就了玉樹古老而神異的文化寶藏。有1300多年歷史的文成公主廟就修建在這裡,它已被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 青海玉樹,歷史悠久的文成公主廟,廟內供奉的為何不是文成公主?
    青海的玉樹藏族自治州,地處平均海撥37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東南部,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許多馳名中外的冰川雪山、溪水河流和眾多的文化遺產,也正是這些造就了玉樹古老而神異的文化寶藏。在玉樹城區東南紅21公裡處,有一座千年古廟,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據說唐朝的文成公主和金成公主都曾踏著這條古道進藏,是唐朝與吐蕃王朝聯誼的必經之路。
  • 玉樹:文成公主廟
    文成公主廟文成公主廟藏語稱「那巴裡囊則拉康」,受禪古寺和卓瑪邦雜寺管轄,屬藏傳佛教直貢噶舉派寺院。文成公主廟坐北朝南,背靠嵯峨險峻的巖壁,傍臨清流見底、冽如甘露的青溪,面對灌木滴翠、綠草豐茂、鳥語花香的巴塘山,中間一簡之地,峽谷蜿蜒,礫石遍地。由於白納溝環境幽雅清靜,風景綺麗多姿,氣候溫和宜人,當地群眾把這裡視為玉樹高原上難得的「洞天福地」,又稱其為"大日如來佛堂"。
  • 「旅遊推薦」玉樹文成公主廟,玉樹高原上的「洞天福地」
    玉樹文成公主廟,始建於唐代,相傳系唐代藏民為紀念文成公主而建,已有1300多年歷史,是唐蕃古道的重要文化遺存之一。文成公主廟,別名又叫「沙薩公主廟」,位於玉樹縣結古鎮東南25公裡的貝納溝。這是一條大峽谷,兩邊的山脈不見邊際,矗立在青藏高原的藍天下,山上松柏如畫、山下小河如詩。
  • 佛教:文成公主和文成公主廟
    目前青海省的玉樹藏族自治州仍存一座始建於唐代的文成公主廟,也稱為大日如來佛堂,是藏傳佛教前弘期在長江流域留下的重要遺蹟。公元7世紀30年代,藏王松贊幹布統一西藏各部,建立吐蕃王朝。在今天長江之畔的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權縣巴塘鄉白納溝的位置,松贊幹布和他的新娘受到了當地人民熱情的歡迎,於是在此駐留了一個月才繼續前進。傳說是因為公主被民眾的熱情所感動,於是決定在這裡教授他們中原的耕作和紡織技術,這使玉樹成為了文成公主赴拉薩途中停留時間最長的地方。這或許也可以算松贊幹布和文成公主度過的蜜月吧。
  • 青藏高原的明珠(24)—玉樹文成公主廟
    車子開出勒巴溝,前面就是文成公主廟。一般按照正常線路走的話,是從文成公主廟這邊進勒巴溝,但我這幾次都是反向進勒巴溝,從勒巴溝出來再去文成公主廟。這座建築是文成公主紀念館。相傳,文成公主與松贊幹布在扎陵湖會面之後,一路上翻過雄偉崇宏的巴顏喀拉山,跨過了激流滾滾的通天河之後,來到玉樹境內的勒巴溝。文成公主為自己的一行人馬能夠平安地通過天然屏障巴顏喀拉山和亙古天塹通天河而高興,她以為這是神仙幫助的結果,自小信佛的公主,為了表達對神仙的虔誠,親自率領工匠,在勒巴溝的巖壁上刻下了數十尊佛像和許多佛塔,這就是剛才我們進勒巴溝想要看的那些巖畫。
  • 新家園新風貌新玉樹實錄:從瑪尼石堆到文成公主廟
    玉樹災後重建全面啟動以來,黨和政府共投資7020萬元用於修復新寨瑪尼堆,這也是玉樹災後文化遺產四個「國寶」中開工最早、完工最快的項目。  玉樹災後重建文物搶救工作組組長索昂拉毛告訴記者,新寨瑪尼堆修復包括瑪尼牆本體的修繕、附屬文物和主體文物修繕,以及周邊環境整治三部分,工程自2010年6月開工,2012年順利完工並對外開放使用。
  • 新家園新風貌新玉樹實錄:從瑪尼石堆到文成公主廟
    玉樹災後重建全面啟動以來,黨和政府共投資7020萬元用於修復新寨瑪尼堆,這也是玉樹災後文化遺產四個「國寶」中開工最早、完工最快的項目。  玉樹災後重建文物搶救工作組組長索昂拉毛告訴記者,新寨瑪尼堆修復包括瑪尼牆本體的修繕、附屬文物和主體文物修繕,以及周邊環境整治三部分,工程自2010年6月開工,2012年順利完工並對外開放使用。
  • 玉樹—1300多年香火不斷的—文成公主廟
    越野.自駕.西部.藏區(13) 中午到達玉樹市結古大道的川味王酒店吃午飯,下午二點半出發去文成公主廟。 文成公主廟別名「沙薩公主廟」,位於玉樹縣結古鎮東南25公裡的貝納溝,這是一條大峽谷 藏式建築的文成公主廟緊貼百丈懸崖,風景幽靜,金光閃閃的屋頂光芒四射。廟四周所有的懸崖和面積較大的石頭上都刻著數不清的藏經。
  • 那些年我去過的寺院(24)玉樹文成公主廟
    文成公主廟又稱大日如來佛堂,始建於唐代,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位於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結古鎮巴塘鄉貝納溝內,距結古鎮20公裡,距西寧838公裡。山不在高,有廟則靈
  • 走進文成公主廟 經幡浩瀚如海 景象蔚為壯觀
    文成公主廟別名「沙薩公主廟」,位於玉樹縣結古鎮東南25公裡的貝納溝,這是一條大峽谷,兩邊的山脈矗立在青藏高原的藍天下不見邊際,山上松柏如畫、山下小河如詩。相傳系唐代藏民為紀念文成公主而建。它位於青海省的玉樹藏族自治州,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部的「三江之源」,始建於唐代有1300多年歷史,藏式建築的文成公主廟緊貼百丈懸崖,風景幽靜,金光閃閃的屋頂光芒四射。廟四周所有的懸崖和面積較大的石頭上都刻著數不清的藏經。這裡也是唐蕃古道的重要文化遺存之一。1300多年來,這兒都是一年四季香火從不間斷,酥油燈晝夜常明,前來朝拜的藏漢群眾也絡繹不絕親如一家。
  • 文成公主廟:藏漢友好的歷史見證
    青海省的玉樹藏族自治州,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部,是我國的「三江之源」,也是聞名於世的藏族歌舞之鄉。已有1300多年歷史的文成公主廟就建在這裡,它已被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300多年來,這裡一年四季香火不斷,酥油燈晝夜常明,前來朝拜的藏漢群眾絡繹不絕,親如一家。
  • 探訪玉樹千年文成公主廟:經幡浩蕩 香客不絕
    中新社玉樹4月12日電 題:探訪玉樹千年文成公主廟:經幡浩蕩 香客不絕  中新社記者 馮志軍  從青海玉樹城區結古鎮出發,向東南行約20公裡,便進入一條被當地人稱為「貝納溝」的峽谷,谷內有溪水流出,陣陣鳥鳴使得山谷幽深莫測。
  • 青海玉樹旅遊文成公主廟在哪裡,旅遊攻略,門票
    說起文成公主,想必大家肯定都不會陌生的,還記得在上中學的時候歷史裡就有一課是講文成公主進藏的歷史,想起當年文成公主踏上西去的路時,心裡是有多孤獨多悲壯啊。而今在青海玉樹有座文成公主廟就建於此。文成公主廟文成公主廟別名「沙薩公主廟」又稱大日如來佛堂,位於玉樹縣結古鎮東南25公裡的貝納溝,從可選擇包車前往,車費50元左右。
  • 遊覽玉樹結古寺,文成公主廟,走進西藏小瑞士類烏齊
    房車重走中國路,我有一路故事連載29:結古寺,文成公主廟,類烏齊2020年9月12日星期六線路:玉樹——烏然村距離走出玉樹沒有多遠就有路牌指示前往文成公主廟,一定不要錯過。走進山谷,山的兩面就都飄舞著經幡在文成公主廟山門口正在修建這一組更加雄偉的廟宇群,金碧輝煌
  • 玉樹景點之六——勒巴溝-文成公主廟景區
    勒巴溝-文成公主廟景區景點簡介:    勒巴溝-文成公主廟景區為唐蕃古道上具有標誌性歷史遺蹟,景區內摩崖石刻歷史久遠距今約1300年的歷史,較為著名的有《藏王與公主禮佛圖》《天龍八部圖》。:玉樹縣巴塘鄉老葉村勒巴社 ,鐵力角村冰達社  郵政編碼:815000  電話:0976-8822404  停車場信息:勒巴溝口勒巴村具有較大面積停車場,公主廟前有500平方米的停車場  季節特色:氣候溫和,冬季白雪皚皚,夏季綠意蔥蔥植被茂盛 交通信息:    交通資訊:勒巴溝距結古鎮約28公裡,公主廟距結古鎮約
  • 實拍玉樹千年文成公主廟:經幡浩瀚如海
    圖為鳥瞰文成公主廟。 劉佔昆 攝圖為俯視文成公主廟。 黎曉剛 攝圖為文成公主廟背後的陡壁上掛滿了五彩經幡。 文振效 攝圖為文成公主廟周邊的峽谷被層層五彩經幡包裹。 太良平 攝圖為文成公主廟周邊浩瀚如海的經幡。
  • 蒙寧青行(五)文成公主的眼淚
    文成公主進藏,準確路線應該是從西安到西寧,然後轉向南往瑪多,通過巴拉喀顏山口到玉樹,再南下到囊謙,經丁青到的拉薩如果說因為文成公主思念母親而對鏡思親,鏡破成山,河水倒流這樣傷感美麗的傳說揣測離鄉不知前方為何的公主的離愁,其實是在這裡,文成公主才深切感受到這和親的悲涼,後人附會說了這一段心疼她的傳說。
  • 深度遊玉樹·探路之旅:18張圖簡述玉樹有哪些必去的大眾景點
    受玉樹文旅局邀請,老邁狼親自出馬,帶上攝影師一皓和編輯菜頭奔赴玉樹,和玉樹最強旅遊機構雪豹團隊一起以自駕的形式探尋那些藏在玉樹,又鮮為人知的大美風光和人文故事。(當代山觀景臺眺望新玉樹)玉樹,很美很神奇,這裡同時孕育出長江、黃河、瀾滄江的三江源頭,還有結古寺、嘉那瑪尼石經城、當卡寺、通天河、文成公主廟等旅遊景點。
  • 日月山與文成公主
    日月山並不高大,但腳下的路卻是當年的唐蕃古道,文成公主遠赴西藏與吐蕃和親,就是在這裡泣別大唐。極度傷感、極度失望的文成公主把寶鏡扔向大地,寶鏡摔成了兩半,化成了兩座小山,後人便把南邊的叫日山,北邊叫月山,日月山成為了文成公主與大唐帝國最後訣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