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樹:文成公主廟

2021-01-12 騰訊公益

文成公主廟

文成公主廟藏語稱「那巴裡囊則拉康」,受禪古寺和卓瑪邦雜寺管轄,屬藏傳佛教直貢噶舉派寺院。

文成公主廟坐北朝南,背靠嵯峨險峻的巖壁,傍臨清流見底、冽如甘露的青溪,面對灌木滴翠、綠草豐茂、鳥語花香的巴塘山,中間一簡之地,峽谷蜿蜒,礫石遍地。由於白納溝環境幽雅清靜,風景綺麗多姿,氣候溫和宜人,當地群眾把這裡視為玉樹高原上難得的「洞天福地」,又稱其為"大日如來佛堂"。

越過小溪,踏進石壁鎖道、巖石嵌門的寺廟,裡面是一個白粉刷牆,卵石鋪地的小院,廟門旁有一塊不大的石碑,用古藏文簡略地記載修築文成公主廟的原由和大體時間,其中寫道:「為了祝願萬民眾生,赤迭祖贊父子幸福平安,祝願佛教昌盛大,依照佛中年時的容貌和體形,依巖壁雕刻了佛像,修了此廟。」院內左側是手持刀、身披盔甲,體魄雄壯,面目威嚴的武將;右側是身著戎裝,頭戴禪帽的騎虎壯士;影壁小牆上面有飄飄欲飛的騎鶴仙子。小院正面,緊靠巖壁的是三層高的土築石砌的藏式平頂建築。這是這座廟宇唯一的建築--公主廟堂。廟堂雖說不大,但站在狹小的天井裡仰望,廟堂卻顯得雄偉高大,頗為壯觀。公主廟堂設計巧妙,造型奇特,別具一格。廟堂外表共分三層,內部實為一堂,底層是雙開的大門,第二層是巨大的雙扇藏式窗戶,第三層又開一排六扇藏式窗戶。這兩層窗戶平時不能開啟,完全是一種獨出心裁的裝飾。廟宇的窗北和牆壁全部刷成褐紅色,天晴日麗時,遠望廟宇,紅光閃閃,猶如赤霞一片。廟宇頂部的石罅裡,一顆老態龍鐘的古柏樹,挺立在巖崖之上,仿佛是蓋在廟宇上的一把保護傘。

推開廟門,進入堂內,是三間高敞幽深的殿堂,堂前有兩根巨大的方柱直撐廟頂,另有兩根巨柱,支樘著正面浮雕佛像下的蓮花寶座,初來乍到的人們,見如此高大的屆堂,竟由兩要方柱支撐,覺得十分稀奇,其實另有幾根方柱嵌在廟堂的牆壁內看不見罷了。

是一座獨立的藏式平頂建築,分三層,高9.5米,長10.9米,寬10.3米,面積大約為100多平方米。廟內有頂柱十二根,其中頂天柱八根,其餘四根立於石壁之上。廟正中設文成公主坐像一尊,端坐於獅子蓮花座上,從坐像頭部到地面將近8米。坐像兩旁分上下兩層立佛像八尊,高度亦在3米以上,都是在石壁上雕鑿成形,然後施彩,看上去和泥塑佛像無二。

在廟堂正上方的巖壁上,浮雕有九尊巨幅佛像。佛像由兩隻背向伏臥的雪獅馱著,呈蓮花寶座狀。寶座又由兩根粗大的木柱相支撐。蓮花座正中,是一尊高約7.3米的主佛像,佛像頭戴朝冠,兩耳佩有垂至兩腮的金環,身著唐代盛裝,雙手自然交叉,垂放腹前,雙腿盤坐,佛面五官端正、眉目清秀、雙目正視,顯得神態端莊穩重,性情嫻靜慈祥。主佛像頭頂上方刻有梵文六字真言,頭頂後部嵌有象徵「光明普照、佛慧無量」的五彩光環。在主佛像的兩側,各有四尊高約4米的待者,佛像立在小蓮花座上。這八尊待者佛像,個個手持寶物,有的手拿蓮花,有的手持金剛杵,有的手捧牡丹,有的手託寶瓶,有的手端如意寶食碗,有的手握七星上方劍,姿態各異,表象逼真,栩栩如生。在主佛與待佛之間,排列對稱協調、整齊有序,尊卑分明,生動地表現了古代那種主僕之間、師徒之間鮮明的尊卑關係和等級關係,但也不過分降低佛門弟子的身份。整組浮雕佛像,依山就勢,安排巧妙,布局合理,構圖新穎;人物造刑大方、體態豐滿、容貌秀美,形神兼備,立體感很強,加之堂內光線暗淡,香菸嫋嫋,猛看上去,給人一種飄飄欲落之感。佛像兩邊,從上至下雕有三尺寬的藏式花邊圖案,與佛像群渾為一體,整個浮雕充分顯示了古代高超的雕刻藝術水平。

此外,廟堂內東西牆壁上有兩組大型壁畫,畫面內容主要是當時文成公主進藏路過白納溝時,當地藏族頭人和群眾如何隆歡迎的動人情景。

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時,白納溝是她途中停留時間最長的地方,她曾親自製定佛像的尺寸、格局和圖案,率工匠、世人在溝內的懸崖峭壁上浮雕鑿刻了各種佛像、大小佛塔和重要經文等數十處。廟宇內的九尊佛像據說就是當時遺留下的古蹟。當時,文成公主還親筆在佛像右側的巖石壁上,用漢字楷寫了16行頌詞,古藏文的發明者吞米桑布扎在左側寫了18行「尕恰」(即說明),可惜這些珍貴的漢藏刻文手跡,大都被風雨剝蝕得殘缺不全,難以辨認了。公主還給當地藏族同胞傳授了開荒種田、織布、釀酒、歌舞等技藝。

據考證,文成公主廟是金城公主重新修建的。公元710年,唐中宗景龍四年,唐蕃第二次聯姻,金城公主嫁藏王赤德祖贊。途經此地時,見這寄託文成公主心願,精心雕刻的佛像受到風雨剝蝕,乃令侍從工匠和當地匠人一起修蓋廟宇,並對佛像進行加工粉飾,賜名為「文成公主廟」。踏進廟門,走廊左側是手持刀械,面容威嚴的武士,右側是身空武功服,頭戴八角帽的騎虎壯士,映壁小牆則是飄然欲飛的騎鶴仙子。一座外表三層實為一層藏式建築,底層大門幽謐古雅,中層窗欞交錯典樸,頂層則收進廟牆,直抵巖石,並一排六扇天窗。殿內三間經堂,高敞幽深,堂前兩根一尺見方的木柱直撐廟頂,另有兩根木柱支撐著正面主佛像下的蓮花寶座。而另外幾根主柱卻都鑲嵌在廟牆之內。這些建築既有藏傳佛教寺院的神韻,又有唐朝宮庭的風格,實為古代藏漢建築藝術之精華。

相關焦點

  • 「旅遊推薦」玉樹文成公主廟,玉樹高原上的「洞天福地」
    玉樹文成公主廟,始建於唐代,相傳系唐代藏民為紀念文成公主而建,已有1300多年歷史,是唐蕃古道的重要文化遺存之一。文成公主廟,別名又叫「沙薩公主廟」,位於玉樹縣結古鎮東南25公裡的貝納溝。這是一條大峽谷,兩邊的山脈不見邊際,矗立在青藏高原的藍天下,山上松柏如畫、山下小河如詩。
  • 遠古的故事,親切的交融,玉樹尋訪文成公主廟
    文:上沙沃圖:來源網絡青海省的玉樹藏族自治州,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部,是"三江之源",也是聞名於世的藏族歌舞之鄉。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許多馳名中外的冰川雪山、溪水河流和眾多的文化遺產,也正是這些造就了玉樹古老而神異的文化寶藏。有1300多年歷史的文成公主廟就修建在這裡,它已被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 青海玉樹,歷史悠久的文成公主廟,廟內供奉的為何不是文成公主?
    青海的玉樹藏族自治州,地處平均海撥37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東南部,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許多馳名中外的冰川雪山、溪水河流和眾多的文化遺產,也正是這些造就了玉樹古老而神異的文化寶藏。在玉樹城區東南紅21公裡處,有一座千年古廟,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據說唐朝的文成公主和金成公主都曾踏著這條古道進藏,是唐朝與吐蕃王朝聯誼的必經之路。
  • 遠古的故事,親切的交融,玉樹尋訪文成公主廟
    文:上沙沃圖:來源網絡青海省的玉樹藏族自治州,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部,是"三江之源",也是聞名於世的藏族歌舞之鄉。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許多馳名中外的冰川雪山、溪水河流和眾多的文化遺產,也正是這些造就了玉樹古老而神異的文化寶藏。有1300多年歷史的文成公主廟就修建在這裡,它已被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 佛教:文成公主和文成公主廟
    目前青海省的玉樹藏族自治州仍存一座始建於唐代的文成公主廟,也稱為大日如來佛堂,是藏傳佛教前弘期在長江流域留下的重要遺蹟。公元7世紀30年代,藏王松贊幹布統一西藏各部,建立吐蕃王朝。在今天長江之畔的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權縣巴塘鄉白納溝的位置,松贊幹布和他的新娘受到了當地人民熱情的歡迎,於是在此駐留了一個月才繼續前進。傳說是因為公主被民眾的熱情所感動,於是決定在這裡教授他們中原的耕作和紡織技術,這使玉樹成為了文成公主赴拉薩途中停留時間最長的地方。這或許也可以算松贊幹布和文成公主度過的蜜月吧。
  • 青藏高原的明珠(24)—玉樹文成公主廟
    車子開出勒巴溝,前面就是文成公主廟。一般按照正常線路走的話,是從文成公主廟這邊進勒巴溝,但我這幾次都是反向進勒巴溝,從勒巴溝出來再去文成公主廟。這座建築是文成公主紀念館。相傳,文成公主與松贊幹布在扎陵湖會面之後,一路上翻過雄偉崇宏的巴顏喀拉山,跨過了激流滾滾的通天河之後,來到玉樹境內的勒巴溝。文成公主為自己的一行人馬能夠平安地通過天然屏障巴顏喀拉山和亙古天塹通天河而高興,她以為這是神仙幫助的結果,自小信佛的公主,為了表達對神仙的虔誠,親自率領工匠,在勒巴溝的巖壁上刻下了數十尊佛像和許多佛塔,這就是剛才我們進勒巴溝想要看的那些巖畫。
  • 新家園新風貌新玉樹實錄:從瑪尼石堆到文成公主廟
    玉樹災後重建全面啟動以來,黨和政府共投資7020萬元用於修復新寨瑪尼堆,這也是玉樹災後文化遺產四個「國寶」中開工最早、完工最快的項目。  玉樹災後重建文物搶救工作組組長索昂拉毛告訴記者,新寨瑪尼堆修復包括瑪尼牆本體的修繕、附屬文物和主體文物修繕,以及周邊環境整治三部分,工程自2010年6月開工,2012年順利完工並對外開放使用。
  • 新家園新風貌新玉樹實錄:從瑪尼石堆到文成公主廟
    玉樹災後重建全面啟動以來,黨和政府共投資7020萬元用於修復新寨瑪尼堆,這也是玉樹災後文化遺產四個「國寶」中開工最早、完工最快的項目。  玉樹災後重建文物搶救工作組組長索昂拉毛告訴記者,新寨瑪尼堆修復包括瑪尼牆本體的修繕、附屬文物和主體文物修繕,以及周邊環境整治三部分,工程自2010年6月開工,2012年順利完工並對外開放使用。
  • 玉樹—1300多年香火不斷的—文成公主廟
    越野.自駕.西部.藏區(13) 中午到達玉樹市結古大道的川味王酒店吃午飯,下午二點半出發去文成公主廟。 文成公主廟別名「沙薩公主廟」,位於玉樹縣結古鎮東南25公裡的貝納溝,這是一條大峽谷 藏式建築的文成公主廟緊貼百丈懸崖,風景幽靜,金光閃閃的屋頂光芒四射。廟四周所有的懸崖和面積較大的石頭上都刻著數不清的藏經。
  • 那些年我去過的寺院(24)玉樹文成公主廟
    文成公主廟又稱大日如來佛堂,始建於唐代,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位於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結古鎮巴塘鄉貝納溝內,距結古鎮20公裡,距西寧838公裡。山不在高,有廟則靈
  • 走進文成公主廟 經幡浩瀚如海 景象蔚為壯觀
    文成公主廟別名「沙薩公主廟」,位於玉樹縣結古鎮東南25公裡的貝納溝,這是一條大峽谷,兩邊的山脈矗立在青藏高原的藍天下不見邊際,山上松柏如畫、山下小河如詩。相傳系唐代藏民為紀念文成公主而建。它位於青海省的玉樹藏族自治州,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部的「三江之源」,始建於唐代有1300多年歷史,藏式建築的文成公主廟緊貼百丈懸崖,風景幽靜,金光閃閃的屋頂光芒四射。廟四周所有的懸崖和面積較大的石頭上都刻著數不清的藏經。這裡也是唐蕃古道的重要文化遺存之一。1300多年來,這兒都是一年四季香火從不間斷,酥油燈晝夜常明,前來朝拜的藏漢群眾也絡繹不絕親如一家。
  • 文成公主廟:藏漢友好的歷史見證
    青海省的玉樹藏族自治州,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部,是我國的「三江之源」,也是聞名於世的藏族歌舞之鄉。已有1300多年歷史的文成公主廟就建在這裡,它已被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300多年來,這裡一年四季香火不斷,酥油燈晝夜常明,前來朝拜的藏漢群眾絡繹不絕,親如一家。
  • 探訪玉樹千年文成公主廟:經幡浩蕩 香客不絕
    中新社玉樹4月12日電 題:探訪玉樹千年文成公主廟:經幡浩蕩 香客不絕  中新社記者 馮志軍  從青海玉樹城區結古鎮出發,向東南行約20公裡,便進入一條被當地人稱為「貝納溝」的峽谷,谷內有溪水流出,陣陣鳥鳴使得山谷幽深莫測。
  • 青海玉樹旅遊文成公主廟在哪裡,旅遊攻略,門票
    說起文成公主,想必大家肯定都不會陌生的,還記得在上中學的時候歷史裡就有一課是講文成公主進藏的歷史,想起當年文成公主踏上西去的路時,心裡是有多孤獨多悲壯啊。而今在青海玉樹有座文成公主廟就建於此。文成公主廟文成公主廟別名「沙薩公主廟」又稱大日如來佛堂,位於玉樹縣結古鎮東南25公裡的貝納溝,從可選擇包車前往,車費50元左右。
  • 玉樹景點之六——勒巴溝-文成公主廟景區
    勒巴溝-文成公主廟景區景點簡介:    勒巴溝-文成公主廟景區為唐蕃古道上具有標誌性歷史遺蹟,景區內摩崖石刻歷史久遠距今約1300年的歷史,較為著名的有《藏王與公主禮佛圖》《天龍八部圖》。:玉樹縣巴塘鄉老葉村勒巴社 ,鐵力角村冰達社  郵政編碼:815000  電話:0976-8822404  停車場信息:勒巴溝口勒巴村具有較大面積停車場,公主廟前有500平方米的停車場  季節特色:氣候溫和,冬季白雪皚皚,夏季綠意蔥蔥植被茂盛 交通信息:    交通資訊:勒巴溝距結古鎮約28公裡,公主廟距結古鎮約
  • 遊覽玉樹結古寺,文成公主廟,走進西藏小瑞士類烏齊
    房車重走中國路,我有一路故事連載29:結古寺,文成公主廟,類烏齊2020年9月12日星期六線路:玉樹——烏然村距離走出玉樹沒有多遠就有路牌指示前往文成公主廟,一定不要錯過。走進山谷,山的兩面就都飄舞著經幡在文成公主廟山門口正在修建這一組更加雄偉的廟宇群,金碧輝煌
  • 實拍玉樹千年文成公主廟:經幡浩瀚如海
    圖為鳥瞰文成公主廟。 劉佔昆 攝圖為俯視文成公主廟。 黎曉剛 攝圖為文成公主廟背後的陡壁上掛滿了五彩經幡。 文振效 攝圖為文成公主廟周邊的峽谷被層層五彩經幡包裹。 太良平 攝圖為文成公主廟周邊浩瀚如海的經幡。
  • 蒙寧青行(五)文成公主的眼淚
    文成公主進藏,準確路線應該是從西安到西寧,然後轉向南往瑪多,通過巴拉喀顏山口到玉樹,再南下到囊謙,經丁青到的拉薩如果說因為文成公主思念母親而對鏡思親,鏡破成山,河水倒流這樣傷感美麗的傳說揣測離鄉不知前方為何的公主的離愁,其實是在這裡,文成公主才深切感受到這和親的悲涼,後人附會說了這一段心疼她的傳說。
  • 深度遊玉樹·探路之旅:18張圖簡述玉樹有哪些必去的大眾景點
    (當代山觀景臺眺望新玉樹)玉樹,很美很神奇,這裡同時孕育出長江、黃河、瀾滄江的三江源頭,還有結古寺、嘉那瑪尼石經城、當卡寺、通天河、文成公主廟等旅遊景點。玉樹抗震救災紀念館,圖by《中國自駕地理》文成公主是史上最強援藏幹部,當地藏民專門為她修建了一座廟。
  • 日月山與文成公主
    日月山並不高大,但腳下的路卻是當年的唐蕃古道,文成公主遠赴西藏與吐蕃和親,就是在這裡泣別大唐。極度傷感、極度失望的文成公主把寶鏡扔向大地,寶鏡摔成了兩半,化成了兩座小山,後人便把南邊的叫日山,北邊叫月山,日月山成為了文成公主與大唐帝國最後訣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