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的王昭君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為漢族與少數民族的和諧相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在唐朝,同樣也有一位公主,為漢藏兩族的民族團結做出過極大的貢獻,她就是文成公主。
唐太宗時期,周邊的小國家經常與唐朝發生戰爭,很多國家因為實力弱,只能對唐朝俯首稱臣,用和親的方式來換取國家的安定。因此,很多國家都會派使者來唐朝求親。
吐蕃也是一個比較強大的部落,當時的吐蕃王是松贊幹布,派使者祿東贊帶著隊伍拿著黃金和珍寶,踏上了去長安的求親之路。
祿東贊到長安求親時,別國還有很多使者前來求親。唐太宗便出了五道題,哪國使者能夠全部回答,就與哪國和親。
第一題:把一根細絲線,穿過一顆有九曲孔道的明珠。祿東贊把絲線綁在螞蟻身上,讓螞蟻爬進明珠,等螞蟻爬出來時就串好了。第二題:把一百匹母馬和一百匹小馬放在一起,辨認出母馬和小馬的母女關係。祿東贊把母馬和小馬分開關了一天,不給食物和水。第二天把它們放在一起後,小馬紛紛去找自己的母親吃奶,以此確認母子關係。
祿東贊過五關斬六將,回答對了所有題目。雖然這些傳說可能都不太真實,但卻能從側面反映出祿東贊的超凡智慧,以及吐蕃人民嚮往和平的願望。
祿東贊通過所有考驗後,唐太宗履行自己的承諾,從皇族中挑選出一位美麗善良的公主,封為文成公主,將她許配給松贊幹布。
文成公主進藏後,與松贊幹布感情極深,兩人一同治理吐蕃。文成公主還給藏族人民宣講漢文化,為漢藏兩族的民族團結做出巨大貢獻。藏族人民十分愛戴她,時至今日,西藏大昭寺和布達拉宮還供奉著二人的塑像,可見二人在西藏人民心中崇高的地位。
(本文由全網傳媒原創,歡迎關注!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