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都進藏了,為何大唐和吐蕃還打了179場仗?

2020-12-11 歷史研習社

文|佳文

文成公主進藏嫁給松贊幹布一向被視為民族團結的典型。但有心人會發現文成公主和親後,唐朝和吐蕃之間的衝突依然持續不斷。有人粗略估計過在201年間就打了179次仗,這一切究竟是為什麼呢?

在許多年前,美國研究中國邊疆問題的著名專家歐文.拉鐵摩爾曾經注意到吐蕃擴張的特點,指出由於藏區地域遼闊,以山南地區部落為核心統一的吐蕃(其核心是雅隆部)實際上面臨著內部分離的巨大壓力。

7世紀初,囊日論贊之子松贊幹布以武力降服古代羌人蘇毗(今西藏北部及青海西南部)、羊同(今西藏北部)諸部,將首邑遷至邏些(今拉薩)。雖然藏區在名義上大部統一在松贊幹布政權之下,但拉薩東北部邊緣地區的羌人部族蘇毗等部其實對邏些的歸附性依舊不強。

聰明的吐蕃人想出了讓邊遠地區羌人、藏人部族作為擴張的急先鋒,戰利品歸他們所有的策略。如此一來,鄰近吐谷渾、党項羌的被徵服者,轉身就成為了吐蕃政權擴張的急先鋒。

拉鐵摩爾的研究告訴我們吐蕃政權其實是比較鬆散的,藉助對邊遠地區部族發動戰爭掠奪的允許,拉薩一帶的政權得以鞏固和從中獲取利益。

於是我們看到了670年,吐蕃滅吐谷渾,又侵入西域;675年唐控制西域,687年-689年吐蕃再佔西域。為什麼吐蕃用兵的重心指向東北方向和唐朝,就是因為距離最遠、離心力最強的恰恰是那些今天青海、西藏北部新歸附的部族。藉助他們的兵力,輔以拉薩後方的物資,吐蕃大軍得以馳騁河西、安西北庭乃至隴山以西。

以上所說的只是吐蕃擴張的第一個層面的原因,也就是為了內部政權的整合與利益最大化。但吐蕃之所以熱衷與唐朝作戰,一大原因是為了獲取先進的技術與勞動力。文成公主進藏雖然帶去了不少匠人,但畢竟有所保留,於是依靠戰爭掠奪也就成為吐蕃發展自己文明、提升技術水平的重要渠道。

掠奪工匠和勞動力也是遊牧民族的傳統,從吐蕃人到後來的南詔、党項人、蒙古人,都沿襲了這一古老的風尚。掠奪來的工匠等勞動力被按照部落規模從新分配,負責修建各種建築(如寺廟、橋梁、堡壘等)。另外一些人則成為吐蕃貴族的奴隸,負責放牧、種植與各種雜役。

不同族群之間的衝突往往是為了土地與生存空間的角逐,即便文成公主、金城公主進藏也無法改變遊牧部族擴張掠奪的傳統。在7-8世紀的青藏高原,氣候比今日要溼潤得多,能夠養活的人口也要多於今天,這樣多餘的人口在生存壓力驅動下就開始了向內地遷徙的進程,於是川西、滇西、甘南、河西等地都湧入了大量的吐蕃部族。

也有人會提出質疑,認為往南、往西也可以獲取人力和其他資源。但當時西部的大食也在崛起,吐蕃曾經與大食在中亞角逐但不佔上風;南部的印度、南詔地形複雜,且為熱帶,不適宜擅長山地高原作戰的精銳吐蕃騎兵。綜合來看,只有往東、向北擴張最符合吐蕃的戰略利益。

二百多年間的數百次衝突,實際上反映出了吐蕃對外擴張的迫切性,這也是一個民族初步具備國家形態後自我發展的一種途徑。縱然文成公主入藏能帶來一時安寧,但難以滿足高原上眾多部落的利益,最終釀成激烈的戰爭。

參考資料:

1、《西藏自治區簡史》

2、《中國歷代戰爭史》,中信出版社

3、《中國的亞洲內陸邊疆》,(美)拉鐵摩爾

相關焦點

  • 文成公主進藏,給吐蕃帶去多少漢族先進的文化技術?
    在我國西藏拉薩市的布達拉宮和大昭寺內,至今仍供奉著吐蕃贊普(吐蕃對王的稱呼)松贊幹布和大唐文成公主的塑像。1300多年來,西藏仍廣泛流傳著許多有關文成公主的優美傳說。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很早就在我國青藏高原過著農耕和遊牧的生活。
  • 文成公主進藏背後真實境遇,才明白「童話」裡都是騙人的!不得不...
    文成公主進藏背後真實境遇,才明白「童話」裡都是騙人的!不得不裝瘋賣傻! 史書記載:貞觀15年,文成公主為了政治和平,遠嫁吐蕃贊普松贊幹布,將中原的食物、珠寶、文化傳播到西藏,促進了漢、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從此以後,唐蕃兩國世代交好,文成公主也成為歷史上最幸福的和親公主。
  • 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
    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文成公主作為歷史中頗有盛名的一位公主,最為出名的事跡就是進藏。文成公主名李雁兒,並非是李世民的親生女兒,而是唐太宗李世民宗室女,是在被派去和親時封的公主稱號。甚至連遠在天邊的吐蕃,都派使者前來拜訪。當時的吐蕃贊普名叫松贊幹布,是藏族人心中的英雄。他能文能武,是個不可多得之才。他年僅13歲的時候就精通射箭,騎馬等各項武藝。不僅如此,他還喜歡寫詩,喜愛民歌,受到了很多吐蕃人的愛戴。他的父親死去時也曾經發生了一場叛亂,許多有賊心的吐蕃貴族都想把他拉下馬來,好讓自己登上那無比尊貴的位置。
  • 文成公主進藏為藏區帶來了很多先進的技術文化
    ,"文成公主進藏"對於當時來說不僅促進了青藏地區的文化發展,而且還為了後來中國共產黨統一西藏起到了很大的一個積極的推進作用。為和大唐和親做出的努力大家都知道在唐代最繁華的時期就是"貞觀之治",在這期間唐朝的國力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強盛,各個國家紛紛派使臣等前來覲見,當然吐蕃王國也不例外。
  • 重走文成公主進藏路,我們將會遇見什麼?|中國自駕地理
    位於青藏高原腹地的那曲草原,圖byVIP會員·張翔只不過在當時進藏比登天都難,因此,遠離大唐盛世的送親隊伍不畏艱險地順應山川地勢,在山的缺口與河的津渡中硬生生開闢出一條進藏路線,這就是後來的唐竺古道。現在的青藏交通路線很大一部分都還沿著唐竺古道的走向。
  • 文成公主:做個發揚文化的外交家,豈不樂哉
    在這方面最為我們大家所熟悉的,則有美豔動人的王昭君和機智聰慧的文成公主。自古以來,和親人無數,為何只有文成公主留下了千古美名呢?這是因為除了背靠大唐這個強大國家的支持外,她自己還有著別具一格的人格魅力!
  • 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爾尺尊公主在吐蕃,誰的地位更高?
    起初唐朝和吐蕃雙方各有勝負,但很快,雙方意識到了各自的不足——吐蕃地廣人稀、民少國窮,能做到的,僅僅是騷擾唐朝邊境,無力滅亡唐朝,而大唐也忌憚青藏高原的高海拔,無力對吐蕃進行毀滅性打擊。於是雙方展開和談,唐太宗也同意將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幹布——為此,還有名畫《步輦圖》描繪吐蕃使臣向唐太宗請婚的場景。
  • 文成公主和親吐蕃,9年後松贊幹布去世,獨居30年,患天花去世
    文成公主是歷史上著名的和親公主,為大唐和吐蕃之間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但很多人並不知道的是,就她個人來說,她的一生是很悽苦的,不遠千裡背井離鄉遠嫁吐蕃,她和松贊幹布的婚姻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僅僅過了九年,松贊幹布就去世了,之後文成公主在吐蕃開始了獨居生活。
  • 《文成公主》:千年故事的千場演出
    1300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下嫁吐蕃,途中在次角林紮營休息,並將身旁的山頭命名為寶瓶山。對面的紅山上,松贊幹布為迎娶文成公主修建了布達拉宮。20日晚上,《文成公主》第七季在次角林村上演,可容納近4000人的劇場座無虛席。伴隨著時而舒緩時而高亢的歌曲,金碧輝煌的唐朝大明宮現於眼前,時光回溯到千年前的長安城。帶著豐厚聘禮,吐蕃求親使者祿東贊前來朝見唐太宗的過程依稀再現。
  • 在西藏,文成公主與尼泊爾尺尊公主誰的地位更高
    接著扎西跟我講述了藏族人關於松贊幹布時期布達拉宮、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的歷史。643年在布達拉宮迎娶了尼泊爾的尺尊公主和大唐的文成公主。尺尊公主進藏時攜帶了一尊釋迦摩尼八歲等身金佛像,為供奉這尊金像松贊幹布修建了大昭寺;後來,文成公主進藏時攜帶了一尊釋迦摩尼十二歲等身金佛像,為供奉這尊金像鬆散幹布修建了小昭寺。松贊幹布死後,吐蕃逐漸改變了親唐政策,開始與大唐交惡,相互之間戰爭不斷。
  • 四川阿壩冷門古城,恢宏典雅遊客少來,文成公主進藏從此經過
    這座古城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松潘縣,是唐代的邊陲重鎮,漢藏文化交匯處,出了松州城不遠就是藏文化區了,當年文成公主遠嫁吐蕃就經過這裡長安求婚示好,李世民為了穩定邊疆,經過綜合考慮之後,將文成公主許給松贊幹布做老婆。
  • 文成公主吐蕃和親,皇帝幫她選擇了終身,歷史幫她決定了情感走向
    記得很小的時候,家裡有一本小人書,內容就是文成公主和親的事情。配圖說明唐太宗李世民和獨孤皇后要將最寵愛的閨女文成公主遠嫁吐蕃,非常傷心,老兩口摟著綺年玉貌的公主唏噓。到了當時大唐和吐蕃交界的地方,我清楚記得叫做日月山。一路上都在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文成公主取出鏡子,一把寶鏡,可以看到她爹唐太宗和她媽獨孤皇后在家情景的寶鏡,類似於我們今天的視頻聊天。爹媽正在家中為遠嫁的閨女傷心不已。文成公主,小人書上偉大的文成公主潸然淚下,賦詩一首,前兩句我一點也不記得了,後兩句我記得很清楚:一把思鄉淚,揮成日月山。
  • 入藏和親的文成公主,丈夫松贊幹布去世後,她的結局如何?
    文成公主進藏,是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和親。其實當時的唐朝十分的強大,根本不屑用和親的方式,去解決問題。中間到底出現了什麼事情,讓唐朝妥協,把文成公主嫁給了松贊幹布。吐蕃成立的時候,正是唐朝最為繁盛的時期,「貞觀之治」讓周圍的國家,都知道了大唐的繁榮程度,他們十分敬仰中原地區的文化和經濟。
  • 【西藏文化集】國家寶藏追溯的文成公主,竟影響了西藏1380年!
    直至今日,在西藏八大藏戲中仍有一出為《文成公主》,在西藏博物館中還收藏有文成公主進藏所攜帶的木質三十六弦豎琴、木質蒙皮龍頭三弦琴、木質蒙皮唐琵琶等。  《舊唐書·吐蕃傳》中記載,松贊幹布稱:「當為公主築一城,以誇示後代」,為布達拉宮修築來歷之一。
  • 陶生侃大唐之六:文成公主入藏
    首先是確定了嫁妝的種類和數量,畢竟這代表著娘家的臉面。她親自挑選嫁妝,除了大量金銀、綢緞、布匹、珍寶外,還有好多書籍,以及耐寒抗旱的植物的種子,準備到吐蕃去嘗試種植。 然後是明確行程和禮儀,沿途安排修建行宮,以便公主在中途歇一歇。文成公主還多次召見祿東贊,對吐蕃的物產、風土人情等進行了解。
  • 文成公主進藏前,唐蕃古道就已經存在,將唐朝和天竺聯繫
    換句話說,每年的唐蕃古道上,都至少有一隊使者在艱難前行。當兩國密切接觸時,使節們幾乎是連軸轉。但在這條古道上,商品、技術和文化的流動更為頻繁。正因如此,藏文化才會充滿大量漢文化的特色,並使漢藏文化變得密不可分。
  • 文成公主沒有子嗣?松贊幹布和文成公主聯姻非佳話,而是悲劇
    文成公主入藏遠嫁吐蕃,成了兩國和平的代表。但是,你知道嗎,但凡歷史上為了和親而犧牲自己愛情的人,最終都只會成為政治的犧牲品,最後並不會幸福,文成公主就是這樣一個女子,在遠嫁吐蕃以後的十幾年,松贊幹布就與世長辭,晚年裝瘋賣傻,只是想擺脫這種政治高壓罷了。
  • 松贊幹布和文成公主的關係到底怎麼樣?
    松贊幹布一直仰慕大唐,所以向唐太宗請求和親,太宗皇帝沒有答應,所以松贊幹布還對唐用兵,可惜實力相差懸殊,吐蕃戰敗,松贊幹布向大唐謝罪,太宗皇帝則同意了和親,不過他捨不得自己的女兒,在宗室中找了一個女孩子封為公主前往吐蕃和親,這個公主就是文成公主。文成公主當時剛剛十六歲,她的父親究竟是誰正史裡沒有記載,不過大家猜測應該是江夏郡王李道宗。
  • 文成公主入藏40年,守寡31年,為什麼不回大唐呢?
    松贊幹布能夠迎娶文成公主,那也是費了很大的勁,松贊幹布是吐蕃王朝第33任贊普,實際上是吐蕃王朝立國之君,建立以奴隸制為主的王朝,作為一代明主,松贊幹布大力引進先進的文化,從天竺引進了佛教,還統一度量衡,吐蕃國力強盛,但是松贊幹布還是仰慕中原唐朝的文化。
  • 十六歲遠嫁的文成公主給兩國帶來了什麼,僅僅只是兩百年的和平嗎
    #楊紫文成公主#相信大家很多人都知道關於文成公主的故事,從我們小的時候,剛開始了解唐朝歷史的時候,聽到的唐代具有傳奇色彩的女性一個是武則天,另一個就是文成公主,武則天的故事無需再講,對於文成公主,我們所了解的就是這位公主很漂亮,從長安遠嫁到吐蕃,嫁給了松贊幹布,這次和親成功地維持了唐朝和吐蕃的和平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