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入藏40年,守寡31年,為什麼不回大唐呢?

2020-12-10 騰訊網

說起和親,這是中原王朝與周邊王國的一種外交手段,也就是中原會將宗室之女嫁給周邊國家,以換取和平,這種手段一般都用在中原王朝比較弱小的時候,而中原王朝一旦強大,很少用和親這種手段,當然也有些和親是為了能夠長期保持和平,文成公主入藏就是這種情況。

文成公主並不是皇帝的親生女兒,而只是宗室之女,文成公主的名字在史書中也沒有記載,他的父親是誰也並沒有詳細的記載,唐太宗貞觀十四年(640年),太宗李世民封李氏為文成公主,貞觀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成為吐蕃贊普松贊幹布的王后。

松贊幹布能夠迎娶文成公主,那也是費了很大的勁,松贊幹布是吐蕃王朝第33任贊普,實際上是吐蕃王朝立國之君,建立以奴隸制為主的王朝,作為一代明主,松贊幹布大力引進先進的文化,從天竺引進了佛教,還統一度量衡,吐蕃國力強盛,但是松贊幹布還是仰慕中原唐朝的文化。

或許是松贊幹布統一了吐蕃,所以非常的自信,而且他聽說吐谷渾和突殿都迎娶了大唐的公主,他也產生了類似的想法,於是在貞觀八年的時候,派遣使者前往長安,希望與大唐和親,這樣吐蕃就可以加強與唐朝的往來,怎麼說也是有姻親關係的,這樣可以獲得更多政治、貿易方面的利益,但是松贊幹布的運氣不好,他面對的是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一聽是在西部高寒的地方來的國家,因此嚴詞拒絕了。

使者覺得沒把事情辦好,於是就回去報告松贊幹布,說當時求親的時候吐谷渾也在,可能是吐谷渾搗鬼,讓大唐拒絕了我們,松贊幹布也是年輕氣盛,勃然大怒,於是就出兵攻打吐谷渾,先給大唐的小弟一點顏色看看,由於吐谷渾離大唐較遠,而且松贊幹布也是突然出兵,因此,吐谷渾被攻破並且被佔領,順帶還攻打了党項等部。

首次出戰的勝利,讓松贊幹布信心大增,認為自己還是可以跟大唐掰掰手腕,再加上唐太宗沒有同意把公主嫁過來,於是在一番準備以後,出兵大唐的松洲,唐太宗一看,不給松贊幹布一點顏色看看,他都不知道自己姓什麼了。

於是唐太宗派遣吏部尚書侯君集為當彌道行營大總管,右領軍大將軍執失思力為白蘭道行軍總管,左武衛將軍牛進達為闊水道行軍總管,右領軍將軍劉蘭為洮河道行軍總管,率領步兵和騎兵五萬來應對松贊幹布的攻打。左武衛將軍牛進達為先鋒部隊,主力由侯君集率領。

牛進達率領少量先鋒部隊,首先到達與吐蕃軍營對陣的前線,並襲擊吐蕃軍營,雖然先鋒部隊人數不多,但個個是精英,斬獲了一千多吐蕃士兵首級,實際上殺敵數更多,因為牛進達的先鋒部隊人數不多,以攻擊殺敵為主,所以很多首級來不及帶走,這表現出來唐軍強大的戰鬥力。

雖然後侯君集率領大軍主力到達,松贊幹布一看唐軍的氣勢,再加上被牛進達攻擊所表現出戰鬥力的震懾,松贊幹布非常害怕,於是萌生了退意,並且付諸行動,松贊幹布率領吐蕃部隊退出党項、白蘭羌、吐谷渾等地,並派遣使者向大唐請罪,並再次表達了求親的想法,這次唐太宗同意了。

松贊幹布聽說以後,非常的高興,於是派遣其宰相祿東贊致禮,進獻黃金五千兩、以及其他珍寶數百作為聘禮來到大唐迎娶公主,唐太宗便把宗室之女封為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幹布。

松贊幹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今青海瑪多縣境內)迎接文成公主,謁見李道宗,行子婿之禮。之後與公主同返邏些(今拉薩),為公主築城、修建宮室,現在著名的布達拉宮就是松贊幹布為文成公主修建的,而且文成公主在吐蕃的地位很高,松贊幹布封文成公主為吐蕃王后。

此後,松贊幹布還派遣貴族到大唐學習先進的文化,唐蕃自此結為姻親之好,兩百年間,凡新贊普即位,必請唐天子「冊命」。

文成公主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松贊幹布迎娶文成公主的時候25歲,但是兩人共同生活了9年,松贊幹布就去世了,文成公主和松贊幹布是沒有孩子的,松贊幹布的兒子死的也早,遂由孫芒松芒贊嗣位,大論祿東贊攝政。

此後,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31年,最後因為天花去世,那麼文成公主為什麼不回大唐呢?史書中並沒有對文成公主不回大唐做推測,但是從當時的環境可以做出三點原因推測:

1、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是帶有政治任務的,唐太宗雖然派遣部隊打敗了吐蕃,但是吐蕃在高原上,如果要徵服非常的困難,只能通過震懾,然後在通過和親教化,讓吐蕃心悅誠服地臣服大唐,所以文成公主要把這個政治任務做完,如果松贊幹布一死,文成公主就回大唐,那就顯得對於這次和親太敷衍了。

2、文成公主畢竟是嫁到吐蕃的,而且成了吐蕃的王后,一般和親的公主很少能夠回到中原,極個別的特殊案例除外,按照中原王朝的習俗,嫁出去的姑娘除非被休掉,是不能隨便回來的。

3、文成公主嫁到吐蕃,9年以後已經物是人非了,而她在吐蕃,即使沒有實權,但是地位卻是一直很高的,而回到大唐,她只是一個宗室之女,可能都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還不如待在吐蕃。

不管什麼原因,文成公主為大唐和吐蕃的友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她的功績也會被世人銘記。

相關焦點

  • 文成公主入藏40年,為何寧願為松贊幹布守寡30餘年而不回唐朝
    不僅下令禁止了文成公主不喜歡的赭面習俗,還專門為她修築了著名的布達拉宮。文成公主溫柔賢惠而且又多才多藝,與松贊幹布感情也一直十分深厚。身為漢人,文成公主起初是不習慣藏地的風俗習慣以及衣食住行的,可她為了大唐和吐蕃的和平,更是為了心愛的松贊幹布,著實堅持下來了,在促進漢藏民族的文化交流和經濟互通等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 文成公主入藏40年,為何寧願為松贊幹布守寡30餘年而不回唐朝
    不僅下令禁止了文成公主不喜歡的赭面習俗,還專門為她修築了著名的布達拉宮。文成公主溫柔賢惠而且又多才多藝,與松贊幹布感情也一直十分深厚。身為漢人,文成公主起初是不習慣藏地的風俗習慣以及衣食住行的,可她為了大唐和吐蕃的和平,更是為了心愛的松贊幹布,著實堅持下來了,在促進漢藏民族的文化交流和經濟互通等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 文成公主入藏後真實境遇:地位平庸 守寡31年(圖)
    文成公主的一生相當不幸,她在遙遠的番邦生活了40年,卻守了31年的寡,大半的青春韶華都埋沒在了雪域高原。 史書皆言文成公主下嫁松贊幹布,是大唐王朝的特別恩典,顯示了中原文明威服四夷的風範。歷史果真如此嗎?
  • 文成公主:嫁松贊幹布9年,守寡31年,晚年真的靠裝瘋賣傻苟活嗎
    那麼,文成公主嫁松贊幹布9年,守寡31年,晚年真的靠裝瘋賣傻苟活嗎?這事,其實分兩部分來看:第一部分,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幹布後守寡31年是真實存在的。文成公主與松贊幹布真正生活確實只有九年,此後松贊幹布去世後,文成公主沒再改嫁,直到她去世,仍在藏生活前後有31年。因此,文成公主守寡31年,按歷史記載是真實的。第二部分,文成公主晚年真的靠裝瘋賣傻苟活嗎?
  • 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幹布後守寡31年,晚年為何要靠裝瘋賣傻苟活?
    松贊幹布去世之後,文成公主在西藏獨自守寡31年,根據史料記載,這位公主,晚年竟靠裝瘋賣傻苟活,為何會出現如此的一個情況呢? 首先我們了解一下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幹布的歷史背景,在公元638年,唐太宗剛當了12年的皇上,唐朝整體處於一種歌舞昇平的狀態。
  • 文成公主守寡30年,為何不回「娘家」唐朝?原因感人至深
    松贊幹布對文成公主非常重視,他帶領大臣一直到柏海迎接,即今天的青海瑪多縣,要知道這裡已經距離拉薩很遠。松贊幹布上前以子婿大禮拜見唐朝使臣李道宗,史書中明確記載的就是「執子婿之禮甚恭」,這裡到底是說明李道宗是文成公主的父親呢,還是說明使者代表唐太宗,松贊幹布以子婿禮拜見唐太宗呢?個人偏向於後者。
  • 陶生侃大唐之六:文成公主入藏
    你好,《陶生侃大唐》又開始啦。話說,唐朝初年,在西藏高原上,崛起了一個強大的部族政權——吐蕃。公元638年,雙方爆發了松州(今天四川阿壩一帶)之戰。戰後,松贊幹布派大相祿東贊前去長安,再次向唐朝求婚。 祿東贊向李世民提出:「請賜一位公主嫁給松贊幹布,否則,我就住在長安不走了」。
  • 布達拉宮的由來,與文成公主入藏,有什麼關係
    布達拉宮的由來,與文成公主入藏,有什麼關係文/布達拉宮,位於中國西藏首府拉薩,而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所興建。641年,唐太宗出於安撫邊境、民族團結和樹立宗主國地位的目的,就從李氏宗親中選了文成公主,賜婚松贊幹布,並派江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吐蕃使者護送公主入藏。松贊幹布在柏海(今青海瑪多)親自迎接,謁見李道宗,行子婿之禮。
  • 入藏和親的文成公主,丈夫松贊幹布去世後,她的結局如何?
    永隆元年,文成公主因為疾病去世。公主去世後,吐蕃以崇高禮儀下葬公主,同時還為公主修廟祭祀——這種傳統一直延續至今,可見公主的地位。從文成公主入藏後的地位、財富及權力來講,文成公主地位崇高,擁有很多財富,在除軍國大事意外的日常事務、特別是宗教事務中,也擁有比較大的權力。
  • 文成公主靠「裝瘋賣傻」才能活下去?其實她已經「守寡」30多年
    其實不是這些都是真的,松贊幹布和文成公主在結婚之後應該是非常恩愛的,但是為什麼還有人記載讓文成公主守寡了31年,還讓他在晚年靠著裝瘋賣傻才能度日呢? 而剩下那些污衊文成公主的人,是因為討厭松贊幹布的做法,因為當時有許多人不希望松贊幹布到唐朝迎娶唐朝的公主,來做自己的老婆,也不希望對唐朝稱臣,所以文成公主極其的厭惡,編撰了許多的書來造了文成公主,這些書中無非是對文成公主的污衊。
  • 松贊幹布去世,留下文成公主一個人,她為何守寡30年都不回唐朝?
    文成公主的丈夫松贊幹布,在迎娶她之後的第九個年頭就去世了,然而直到30多年後文成公主離世,她都一直居住在吐蕃,並沒有返回到唐朝。後世的人們,往往將文成公主的選擇視為她偉大情懷的證據,認為她肩負著彌合大唐與吐蕃矛盾的重任,所以在松贊幹布死後,她才選擇繼續留在吐蕃。
  • 文成公主入藏和親後,生活幸福地位尊貴?真實的情況卻讓後人憤怒
    每年都有很多人去西藏旅遊,有的人在那裡體會到了純淨脫俗的感覺,有的人則被那裡的布達拉宮吸引著,布達拉宮裡面的景象和外表完全不一樣。裡面有數不清的黃金和珠寶。而這些珠寶很多都是當地的藏民們自己自覺供奉進去的,因為藏民比較淳樸,而且他們也感念文成公主的貢獻。
  • 歷史上真實的文成公主生活的怎樣?遠嫁吐蕃40年,卻遭冷落31年
    據史料記載,唐太宗李世民將本宗族遠支一名女子封為文成公主,遠嫁西藏和親。自此以後,唐朝和吐蕃世代友好,吐蕃人民親切的稱唐朝為自己的父母,唐朝百姓也是安居樂業,免遭戰亂之苦,這一切都歸功於文成公主的犧牲。史書是後代人書寫的,又怎麼能體會到文成公主的心酸和苦楚呢?即使是科技發達的現在,我們尚且要藉助相關設施來擺脫高原反應,更不用說一千多年前的唐朝。
  • 歷史上真實的文成公主生活的怎樣?遠嫁吐蕃40年,卻遭冷落31年
    據史料記載,唐太宗李世民將本宗族遠支一名女子封為文成公主,遠嫁西藏和親。自此以後,唐朝和吐蕃世代友好,吐蕃人民親切的稱唐朝為自己的父母,唐朝百姓也是安居樂業,免遭戰亂之苦,這一切都歸功於文成公主的犧牲。史書是後代人書寫的,又怎麼能體會到文成公主的心酸和苦楚呢?即使是科技發達的現在,我們尚且要藉助相關設施來擺脫高原反應,更不用說一千多年前的唐朝。
  • 入藏和親的文成公主,丈夫松贊幹布去世後,她的結局如何?
    永隆元年,文成公主因為疾病去世。公主去世後,吐蕃以崇高禮儀下葬公主,同時還為公主修廟祭祀——這種傳統一直延續至今,可見公主的地位。從文成公主入藏後的地位、財富及權力來講,文成公主地位崇高,擁有很多財富,在除軍國大事意外的日常事務、特別是宗教事務中,也擁有比較大的權力。
  • 文成公主沒有子嗣?松贊幹布和文成公主聯姻非佳話,而是悲劇
    文成公主入藏遠嫁吐蕃,成了兩國和平的代表。但是,你知道嗎,但凡歷史上為了和親而犧牲自己愛情的人,最終都只會成為政治的犧牲品,最後並不會幸福,文成公主就是這樣一個女子,在遠嫁吐蕃以後的十幾年,松贊幹布就與世長辭,晚年裝瘋賣傻,只是想擺脫這種政治高壓罷了。
  • 遠嫁入藏的文成公主竟是假公主?
    那麼,對於這個宏偉壯觀的建築物,你是否有欲望了解它背後的故事呢?接下來就跟隨詣想君的步伐,一起來探索這個神秘的建築物吧。公元640年,松贊幹布派遣使者祿東贊前往長安,想求娶一位美麗賢惠的大唐公主。而當時天竺、大食、仲格薩爾以及霍爾王等同時也派了使者求婚。唐太宗非常為難,便給使者設立了6重難關,闖關成功才能完成使命為自己的國君求得公主。
  • 文成公主為何不在《步輦圖》上?閻立本巧畫漢藏通婚
    唐朝時期漢藏關係史上發生了一個大事件——文成公主遠嫁吐蕃王松贊幹布文成公主這一嫁唐蕃之間的友誼有了很大的發展不但鞏固了唐朝的西陲邊防更把漢民族的文化傳播到西藏西藏藉由大唐文化的營養得以長足發展
  • 松贊幹布去世,留下文成公主一個人,她為何守寡30年都不回唐朝?
    文成公主的丈夫松贊幹布,在迎娶她之後的第九個年頭就去世了,然而直到30多年後文成公主離世,她都一直居住在吐蕃,並沒有返回到唐朝。後世的人們,往往將文成公主的選擇視為她偉大情懷的證據,認為她肩負著彌合大唐與吐蕃矛盾的重任,所以在松贊幹布死後,她才選擇繼續留在吐蕃。
  • 文成公主入藏和親後,生活幸福地位尊貴?真實的情況卻讓後人憤怒
    每年都有很多人去西藏旅遊,有的人在那裡體會到了純淨脫俗的感覺,有的人則被那裡的布達拉宮吸引著,布達拉宮裡面的景象和外表完全不一樣。裡面有數不清的黃金和珠寶。而這些珠寶很多都是當地的藏民們自己自覺供奉進去的,因為藏民比較淳樸,而且他們也感念文成公主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