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文成公主生活的怎樣?遠嫁吐蕃40年,卻遭冷落31年

2020-12-11 讀史閒談

大家都知道,李淵建立唐朝之後,周邊遊牧民族對中原政權虎視眈眈,為了更好的緩和中央王朝與周邊遊牧部落的關係,唐朝統治者想出了一種卓有成效的方法,這便是我們大家熟知的和親政策。據史料記載,唐太宗李世民將本宗族遠支一名女子封為文成公主,遠嫁西藏和親。自此以後,唐朝和吐蕃世代友好,吐蕃人民親切的稱唐朝為自己的父母,唐朝百姓也是安居樂業,免遭戰亂之苦,這一切都歸功於文成公主的犧牲。史書是後代人書寫的,又怎麼能體會到文成公主的心酸和苦楚呢?即使是科技發達的現在,我們尚且要藉助相關設施來擺脫高原反應,更不用說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即使我們現在也不一定可以承受住高原惡劣的環境,更何況她是一個貴族公主呢?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文成公主生活的怎樣?其實從敦煌壁畫中,我們發現,文成公主的生活並不是中原記載的那樣美滿幸福。文成公主自入藏以來,多年無子,和風光無限,高高在上的正宮娘娘相比,她的生活簡直就是天差地別。她遠嫁吐蕃40年,卻遭冷落31年,面對皚皚白雪,度日如年,年華易逝,青春不再。此外,年老體衰的松贊幹布又能保護她多久呢?松贊幹布本就風流,又沒有中原的禮儀限制,妻妾本就無數,對他來說多一位公主,只是臉上有光而已,又怎麼會真心照顧關心。而且松贊幹布為迎娶尼泊爾公主,竟不惜耗費巨資籌辦大昭寺,將陪嫁品釋迦牟尼像安置其中。遙想文成公主入藏那年,松贊幹布僅用小昭寺來安放文成公主帶來的佛像。差距可見一斑,讓人心寒。

據後代史書記載,文成公主的陪嫁品十分豐富,攜帶了大量的金銀財寶,還有不少關於農業生產和文學作品的書籍,甚至還有從中原帶來的能人巧匠。但從壁畫中看,其實當時的吐蕃人對這些不屑一顧,認為這是收買人的把戲,因而他們在接受的同時,心裡並非那樣感激唐王朝。在那個時代,文成公主的生活究竟如何,我們就不得而知了。也許是唐王朝要顧及臉面,才會如此說吧。

筆者認為,自古皇家多無情,即使是真正的公主又如何,最終還是成為權力的犧牲品。也正是因為有了這類女性的犧牲,中國古代才少些許戰亂,才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實現了民族融合。不過在明朝,卻始終堅持「不和親。不割地,不賠款,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雖然掙得了氣節,但卻損耗了大量國力,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還是相當不划算的。

相關焦點

  • 文成公主和親吐蕃,9年後松贊幹布去世,獨居30年,患天花去世
    文成公主是歷史上著名的和親公主,為大唐和吐蕃之間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但很多人並不知道的是,就她個人來說,她的一生是很悽苦的,不遠千裡背井離鄉遠嫁吐蕃,她和松贊幹布的婚姻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僅僅過了九年,松贊幹布就去世了,之後文成公主在吐蕃開始了獨居生活。
  • 文成公主入藏40年,守寡31年,為什麼不回大唐呢?
    ,唐太宗貞觀十四年(640年),太宗李世民封李氏為文成公主,貞觀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成為吐蕃贊普松贊幹布的王后。 文成公主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松贊幹布迎娶文成公主的時候25歲,但是兩人共同生活了9年,松贊幹布就去世了,文成公主和松贊幹布是沒有孩子的,松贊幹布的兒子死的也早,遂由孫芒松芒贊嗣位,大論祿東贊攝政。
  • 文成公主入藏後的真實生活是怎樣的?別被電視劇騙了,比你想的慘
    文成公主,李唐遠支宗室女,在貞觀十四年的時候被唐太宗李世民封為了文成公主。而作為公主,文成公主的命運似乎並不像一般公主那麼幸運。她在貞觀十五年的時候就被遠嫁到了吐蕃,成為了吐蕃贊普松贊幹布的王后。雖然史書中都說,文成公主下嫁松贊幹布,是大唐對吐蕃的特別恩典,而事實卻並不如此,文成公主入藏後的真實生活待遇,也並不好,甚至可以說是十分的不幸。影視截圖貞觀八年,吐蕃的松贊幹布派遣使來到了長安,希望與大唐和親,由此加強兩方政治與貿易等方面的往來。但吐蕃地處蠻夷之地,大唐王朝如此興盛,唐太宗根本沒把吐蕃當回事,毅然拒絕了和親的請求。
  • 金城公主:遠嫁吐蕃,雖不如文成公主名氣大,但為兩國邦交盡了力
    說到金城公主,大家可能還有印象,就是被寫進初中課本,但名氣不如文成公主的那位,之所以把她也算作李顯的女兒,是因為她算是名義上被李顯夫婦收養了,一直養在宮裡長大的。此時李顯的女兒們都已經嫁出去了,再加上又不能真將自己的女兒遠嫁,既是捨不得,也多少有種外邦人配不上大唐真正的金枝玉葉,侄女、外甥女封的公主嫁過去已是你們的福分的意思在裡面。當時的情況可能就是需要和吐蕃和親,而且養在宮裡的李奴奴也12歲了,條件也正好合適,所以就選定了她。
  • 遠嫁入藏的文成公主竟是假公主?
    它落於中國西藏自治區的首府拉薩市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宮殿、城堡和寺院於一體的宏偉建築。距今已有1300年的歷史。據史料記載,當時紅山內外有三重圍城,松贊幹布和文成公主宮殿之間有一道銀銅合制的橋相連。布達拉宮東門外還有松贊幹布的跑馬場。
  • 松贊幹布去世後,文成公主還孤獨生活了30年,她為何不回唐朝
    松贊幹布去世以後,文成公主還在吐蕃孤獨地生活了30年的時光,後來因為患天花病去世。如果不是遇到天花,文成公主可能還會生活更長的時間。樹高千丈,葉落歸根。一個人年邁的時候,肯定是希望回到自己故鄉的。而且唐朝也有和親公主回來的情況。比如唐憲宗的女兒太和公主遠嫁回鶻,20年後就回到了唐朝。
  • 歷史上聰慧的文成公主,為何晚年要靠裝瘋才能活命?原因令人心疼
    眾所周知,我國歷史上的每一個朝代幾乎都經歷過崛起,強大和衰退。正所謂打江山容易,守江山卻很難,尤其是中國疆土如此之遼闊,邊疆地區又經常有動亂發生。特別是強大的匈奴,令中國每一個朝代都非常的忌憚。以致於漢朝多次將公主和親到匈奴,希望保邊疆之安穩,著名的昭君出塞就發生於漢朝時期,但這也無形之中長了匈奴人的氣勢。
  • 文成公主吐蕃和親,皇帝幫她選擇了終身,歷史幫她決定了情感走向
    記得很小的時候,家裡有一本小人書,內容就是文成公主和親的事情。配圖說明唐太宗李世民和獨孤皇后要將最寵愛的閨女文成公主遠嫁吐蕃,非常傷心,老兩口摟著綺年玉貌的公主唏噓。到了當時大唐和吐蕃交界的地方,我清楚記得叫做日月山。一路上都在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文成公主取出鏡子,一把寶鏡,可以看到她爹唐太宗和她媽獨孤皇后在家情景的寶鏡,類似於我們今天的視頻聊天。爹媽正在家中為遠嫁的閨女傷心不已。文成公主,小人書上偉大的文成公主潸然淚下,賦詩一首,前兩句我一點也不記得了,後兩句我記得很清楚:一把思鄉淚,揮成日月山。
  • 十六歲遠嫁的文成公主給兩國帶來了什麼,僅僅只是兩百年的和平嗎
    #楊紫文成公主#相信大家很多人都知道關於文成公主的故事,從我們小的時候,剛開始了解唐朝歷史的時候,聽到的唐代具有傳奇色彩的女性一個是武則天,另一個就是文成公主,武則天的故事無需再講,對於文成公主,我們所了解的就是這位公主很漂亮,從長安遠嫁到吐蕃,嫁給了松贊幹布,這次和親成功地維持了唐朝和吐蕃的和平狀態
  • 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
    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文成公主作為歷史中頗有盛名的一位公主,最為出名的事跡就是進藏。文成公主名李雁兒,並非是李世民的親生女兒,而是唐太宗李世民宗室女,是在被派去和親時封的公主稱號。公元641年,24歲的文成公主在江夏王李道宗的護送下前往遙遠的吐蕃和親,唐太宗李世民為了彌補文成公主遠嫁的辛苦,給她準備了十分豐厚的嫁妝。不僅有許多金銀財寶,綾羅綢緞。還有許多蔬菜和穀物的種子。除此之外,還帶了大批的關於醫學、農學、天文地理等各個方面的書籍前往吐蕃。
  • 文成公主入藏後真實境遇:地位平庸 守寡31年(圖)
    文成公主的一生相當不幸,她在遙遠的番邦生活了40年,卻守了31年的寡,大半的青春韶華都埋沒在了雪域高原。 史書皆言文成公主下嫁松贊幹布,是大唐王朝的特別恩典,顯示了中原文明威服四夷的風範。歷史果真如此嗎?
  • 文成公主進藏背後真實境遇,才明白「童話」裡都是騙人的!不得不...
    文成公主進藏背後真實境遇,才明白「童話」裡都是騙人的!不得不裝瘋賣傻! 史書記載:貞觀15年,文成公主為了政治和平,遠嫁吐蕃贊普松贊幹布,將中原的食物、珠寶、文化傳播到西藏,促進了漢、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從此以後,唐蕃兩國世代交好,文成公主也成為歷史上最幸福的和親公主。
  • 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後,真實的生活是什麼樣的?過得簡直太慘了!
    我國是一個歷史很悠久的國家,經歷了上千年的文化到現在已經有快速的發展,並且這漫長的時間裡湧現出很多傑出的人和許多感動的故事,古人們也用他們的智慧和技術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無價的財富,我們正是通過這些宏偉的宮殿和物件才能了解到古人們的生活,才能知道皇宮裡面有怎樣的故事。
  • 文成公主廟:藏漢友好的歷史見證
    已有1300多年歷史的文成公主廟就建在這裡,它已被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300多年來,這裡一年四季香火不斷,酥油燈晝夜常明,前來朝拜的藏漢群眾絡繹不絕,親如一家。文成公主與貝納溝唐貞觀十四年(640年),吐蕃(西藏舊稱)贊普(「君主」之意)松贊幹布遣大相祿東贊至長安(今西安),獻金5000兩,珍玩數百,向唐朝請婚。
  • 文成公主入藏40年,為何寧願為松贊幹布守寡30餘年而不回唐朝
    一般只在中原王朝比較弱小時才會動用,但也有例外,即使中原王朝強大起來,也會利用和親來維護與周邊國家的友好關係,文成公主遠嫁入藏就是這種情況。貞觀八年(634),吐蕃松贊幹布曾派使者到大唐,請求迎娶唐朝公主。唐太宗認為自己的女兒們尊貴何苦嫁到西部高原地區,便拒絕了他的請求。四年後,松贊幹布以為是其他國家從中作祟,便出兵擊敗了吐谷渾和党項等國家,直逼唐朝長安。
  • 日月山:文成公主流淚思鄉的地方
    日月山作為青海比較出名的景點之一,不是在於它自身的景色多麼的絢麗多彩,而是與當年的歷史文化色彩有染。相傳在唐朝時期,為了大唐與吐蕃兩國友好。唐太宗不得不將他心愛的女兒文成公主遠嫁到吐蕃國,以示兩國友好。
  • 文成公主沒有子嗣?松贊幹布和文成公主聯姻非佳話,而是悲劇
    文成公主入藏遠嫁吐蕃,成了兩國和平的代表。但是,你知道嗎,但凡歷史上為了和親而犧牲自己愛情的人,最終都只會成為政治的犧牲品,最後並不會幸福,文成公主就是這樣一個女子,在遠嫁吐蕃以後的十幾年,松贊幹布就與世長辭,晚年裝瘋賣傻,只是想擺脫這種政治高壓罷了。
  • 文成公主守寡30年,為何不回「娘家」唐朝?原因感人至深
    公元638年,唐太宗端坐在大殿上,眼神犀利地看著堂下恭敬站著的吐蕃使者祿東贊,身邊隨從帶著數件珍寶,大殿之外還有吐蕃獻給唐太宗的五千兩黃金以及珠寶若干。祿東贊這次是代表吐蕃贊普松贊幹布前來求親下聘禮的,唐太宗答應了松贊幹布的請求。祿東贊心中十分高興,因為此行實現了松贊幹布多年心願--迎娶大唐公主。
  • 歷史上聰慧的文成公主,為何晚年要靠裝瘋活命?真相令人心疼
    在漢人的典籍中,文成公主受到了吐蕃國熱烈的歡迎。松贊幹布還為她修建了布達拉宮,又因為松贊幹布崇尚漢文化,所以他平時的生活習慣都按照文成公主的習慣更改了。文成公主不喜歡吐蕃的赭面習俗,松贊幹布就下令全國禁止赭面。
  • 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爾尺尊公主誰在吐蕃的地位更高?
    初中歷史就講到,唐朝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幹布,帶去大批嫁妝及更先進的技術,促進了藏地經濟文化的發展,加強了唐朝和吐蕃的友好關係,帶來長久的和平。文成公主也獲得吐蕃百姓的尊重和愛戴,被認為是「綠度母」的化身,在吐蕃地位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