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爾尺尊公主誰在吐蕃的地位更高?

2021-01-13 網易

  初中歷史就講到,唐朝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幹布,帶去大批嫁妝及更先進的技術,促進了藏地經濟文化的發展,加強了唐朝和吐蕃的友好關係,帶來長久的和平。文成公主也獲得吐蕃百姓的尊重和愛戴,被認為是「綠度母」的化身,在吐蕃地位很高。

  松贊幹布對文成公主更是十分重視,專門為她修築了布達拉宮,吐蕃書籍《賢者喜宴》中還有這樣的字樣「松贊幹布登臨歡慶的寶座,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

  

  但是,近年來突然有一種說法,說文成公主只是松贊幹布的小妾,地位低下,在吐蕃真正尊貴的是松贊幹布的另一個老婆,來自尼泊爾的尺尊公主。說得有鼻子有眼睛,仿佛真像那麼回事兒似的。

  可這根本是空穴來風。真實度較高的敦煌吐蕃文獻、吐蕃金石銘刻、同期唐朝及尼泊爾的史料中,都記載了松贊幹布娶文成公主這件事,卻都沒有松贊幹布娶尺尊公主的記錄,也沒有尺尊公主在吐蕃的事跡。

  還有一位國外藏學家,經過長期的研究,寫了本書名叫《松贊幹布的妻子》,說松贊幹布娶尼泊爾尺尊公主是虛構的。

  

  但是,哪怕尺尊公主真實存在,也的確嫁入吐蕃,她的地位也不可能高過文成公主。原因很簡單,唐朝正處於強盛時期,吐蕃、尼泊爾都向唐朝稱臣納貢。

  大家想一想,大國公主下嫁小國之君,小國之君怎麼敢讓她受委屈?另一個小國公主,又怎麼敢在她面前耀武揚威?

  何況,尺尊公主說是尼泊爾公主,其實出身於尼泊爾境內一個古國尼婆羅,是吐蕃的藩屬,國力連吐蕃都不如,更別說李世民治下的唐朝。

  

  換言之,但凡政治聯姻,夫妻感情如何還是其次,女方在男方家裡過得好不好,主要看娘家的實力。

  娘家實力強盛,姑娘就可在男方家橫著走,實力不行,就只能做小伏低。而以唐朝的實力,文成公主完全可以在吐蕃過得順心如意。吐蕃或尼婆羅,沒人敢惹怒她。

  有一件事情,可以說明當時唐朝、吐蕃、尼婆羅的關係。啥事呢?一人滅一國,單槍匹馬平天竺。

  唐朝有位名叫王玄策的外交官員,於貞觀二十一年奉旨出使天竺,他是正使,一行約有30人。完成任務後,四天竺國王大多派使者帶上禮物,準備與王玄策一起到唐朝朝貢。

  

  但忽然發生了一起意外,中天竺國王尸羅逸多身死,國中大亂,大臣那伏帝阿羅那順趁機篡位,發動所有軍隊以拒王玄策,並把各國朝貢唐朝的財物搶了。王玄策拼死抵抗,逃出天竺。

  遇上這種事兒,正常的反應是不是應該立刻回到唐朝,將此事稟報給皇帝,再由皇帝決定怎麼辦?但王玄策不是這樣處理的。他跑到吐蕃,發文書向吐蕃和尼婆羅徵兵。

  《資治通鑑》上的記載是「玄策脫身宵遁,抵吐蕃西境,以書徵鄰國兵,吐蕃遣精銳千二百人、泥婆國遣七千餘騎赴之。」

  意思是,王玄策徵得吐蕃1200精兵、尼婆羅7000餘騎兵。帶著這些人就把中天竺阿羅那順給平了,整個天竺為之震驚,嚇得隔壁的東天竺國趕緊送來牛馬三萬,以及弓、刀、寶纓絡等物,表示臣服。

  

  最終王玄策帶著俘獲的阿羅那順及妻兒老小,及俘虜的男女一萬二千人、牛馬二萬餘到長安獻俘。因為唐朝沒出兵,一切全是王玄策運作的,便有了「一人滅一國」這種說法。

  這樣的功勞,在現代看來是很大的,但對於當時的唐朝來說,天竺根本不是強大的對手,打敗了也沒什麼值得誇讚的,因而王玄策只被封為朝散大夫,在歷史上也沒什麼名氣。

  這裡有個細節值得注意,並非高官的王玄策敢去吐蕃徵兵,還真的徵到了,這說明什麼?說明那時的唐朝官員及吐蕃統治者,都認可唐朝能夠徵調吐蕃之兵。

  一個國家,可以徵另一個國家的兵,兩國主從關係可想而知。

  李世民徵高麗回朝時,松贊幹布特意遣使奉上金鵝並奉表稱敬,表中很是讚美了一番李世民,最後說「臣謹冶黃金為鵝以獻。」

  

  至於尼婆羅,還在這條生態鏈的下一級,不是唐朝的臣,而是吐蕃的。為什麼王玄策徵兵時尼婆羅出的兵比吐蕃還多?當然是因為吐蕃的要求。

  文成公主雖然不是李世民的親女兒,只是宗室之女。但在吐蕃,她的身份就是唐朝公主,代表著唐朝的臉面。

  綜上所述,很難想像尺尊公主的地位會比文成公主高,肯定是文成公主更高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爾尺尊公主在吐蕃,誰的地位更高?
    起初唐朝和吐蕃雙方各有勝負,但很快,雙方意識到了各自的不足——吐蕃地廣人稀、民少國窮,能做到的,僅僅是騷擾唐朝邊境,無力滅亡唐朝,而大唐也忌憚青藏高原的高海拔,無力對吐蕃進行毀滅性打擊。於是雙方展開和談,唐太宗也同意將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幹布——為此,還有名畫《步輦圖》描繪吐蕃使臣向唐太宗請婚的場景。
  • 作為松贊幹布的妻子,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爾尺尊公主誰地位更高?
    作為松贊幹布妻子,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爾尺尊公主誰的地位更高?文成公主,唐朝宗室女,漢族。吐蕃尊稱甲木薩(藏語中「甲」的意思是「漢」,「木」的意思是「女」,「薩」的意思為神仙)。貞觀十五年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成為吐蕃贊普松贊幹布的王后。
  • 在西藏,文成公主與尼泊爾尺尊公主誰的地位更高
    扎西指著松贊幹布身後的兩尊女性塑像問我,「你猜這兩尊塑像,哪一個是文成公主?」我說「那肯定是緊挨著藏王身後這個穿金色衣服的」扎西搖了搖頭「這個是尼泊爾的尺尊公主,後面那個穿綠色衣服的才是文成公主。」接著扎西跟我講述了藏族人關於松贊幹布時期布達拉宮、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的歷史。
  • 文成公主真的是妾嗎,她與尺尊公主誰的地位高?
    文成公主與吐蕃和親大家都知道,但是文成公主並不是松贊幹布的第一個妻子,在此之前,松贊幹布已經娶了尼婆羅的尺尊公主,所以就有人說,文成公主嫁過去後是妾,那麼文成公主真的是妾嗎,她在吐蕃的真實地位如何?與尺尊公主誰的地位高?
  • 小昭寺路上,訴說著不為人知的文成公主的故事
    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之間的友誼有了很大的發展,由於文成公主的博學多能,對吐蕃國的開化影響很大,不但鞏固了唐朝的西陲邊防,更把漢民族的文化傳播到西藏,西藏的經濟、文化等各方面也藉由大唐文化的營養得以長足發展。永徽元年,松贊幹布逝世,文成公主繼續在吐蕃生活達30年,致力於加強唐朝和吐蕃的友好關係。她熱愛藏族同胞,深受百姓愛戴。
  • 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幹布,只成了他的小妾?恐怕大唐不答應吧!
    關於文成公主在松贊幹布身邊到底是個什麼地位,是妻還是妾,這就要好好分析一下了。松贊幹布的女人,有記錄的共有五人,除了文成公主外,還有尼婆羅(今尼泊爾)尺尊公主、芒妃墀嘉、象雄妃勒託曼和木雅茹妃嘉姆增。後三位地位比較低下,基本屬於妾,沒有什麼爭議,關鍵就是文成公主與尺尊公主誰大誰小。尺尊公主是尼婆羅國王之女,尼婆羅位於吐蕃南部,松贊幹布一統西藏,建立奴隸制吐蕃王國後,可能是為了加強與南亞佛教國家的聯繫,娶了尺尊公主。
  • 文成公主不是第一妻子,但松贊幹布用行動表達對大唐的敬畏
    松贊幹布也想娶唐朝公主,但是被唐朝拒絕了,因為吐谷渾從中作梗。松贊幹布便舉兵大敗吐谷渾後,進攻四川松潘地區,嘗到了唐軍的厲害。而後退出土谷渾,松贊幹布派遣使官帶5000兩黃金和等值的物品(約合2020年的20億人民幣)向唐朝提親,以當時唐朝的軍事實力,可以滅掉吐蕃。因此,此時的松贊幹布重禮求娶唐朝公主是為和親,作為唐朝附屬國。
  • 文成公主嫁與松贊幹布幸福麼?
    松贊幹布(617年——650年),吐蕃國的第三十三任贊普,任內統一了西藏地區各部族,成為吐蕃王朝事實上的開國之君。由於吐蕃和唐朝之間微妙的關係,松贊幹布派遣使者向大唐提請聯姻,被李唐婉言回絕。氣急敗壞的松贊幹布,藉口唐朝的屬國吐谷渾從中作梗,率領大軍入侵吐谷渾,被唐軍擊退。
  • 松贊幹布去世,留下文成公主一個人,她為何守寡30年都不回唐朝?
    而這種命運,幾乎是漢代和親公主共同的遭遇。相比於漢代,唐代的和親公主們的境況可能更加人性化。唐朝規定,一旦和親公主的丈夫去世,只要公主們願意,朝廷會將她們接回家鄉,這些返回家鄉的公主們,在當時被稱為「歸宗女」。但並不是所有的和親公主都會選擇這樣一條路,比如唐太宗時期和親吐蕃的文成公主。
  • 松贊幹布和文成公主的關係到底怎麼樣?
    松贊幹布一直仰慕大唐,所以向唐太宗請求和親,太宗皇帝沒有答應,所以松贊幹布還對唐用兵,可惜實力相差懸殊,吐蕃戰敗,松贊幹布向大唐謝罪,太宗皇帝則同意了和親,不過他捨不得自己的女兒,在宗室中找了一個女孩子封為公主前往吐蕃和親,這個公主就是文成公主。文成公主當時剛剛十六歲,她的父親究竟是誰正史裡沒有記載,不過大家猜測應該是江夏郡王李道宗。
  • 文成公主,其實只是一個政治犧牲品的可憐女子
    今天來聊一聊,歷史課本中渲染的轟轟烈烈的文成公主。我們中學歷史課的時候,N多的知識點要記,其中用很重的篇幅去宣揚,松贊幹布為了愛情數次向唐太宗求娶文成公主。最後被松贊幹布的真情所打動,唐朝政府便答應了要求。
  • 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後,真實的生活是什麼樣的?過得簡直太慘了!
    話說在唐代的時候,在我國的西北部有一個名叫吐蕃的少數民族,這個少數民族發展到公元七世紀的時候,有一個首領叫做松贊幹布。我想大家對這個名字並不陌生,他主動要求迎娶大唐的公主作為自己的妻子,努力的去學習漢文化,他的這種精神和誠意打動了唐朝的皇帝,最終就把文成公主嫁給了松贊幹布!當然這只是一個歷史的結果,那麼其實我們都知道一件事情結果往往顯得不是那麼十分的重要,最美麗的東西都是在過程裡面。
  • 入藏和親的文成公主,丈夫松贊幹布去世後,她的結局如何?
    文成公主進藏,是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和親。其實當時的唐朝十分的強大,根本不屑用和親的方式,去解決問題。中間到底出現了什麼事情,讓唐朝妥協,把文成公主嫁給了松贊幹布。吐蕃成立的時候,正是唐朝最為繁盛的時期,「貞觀之治」讓周圍的國家,都知道了大唐的繁榮程度,他們十分敬仰中原地區的文化和經濟。
  • 文成公主吐蕃和親,皇帝幫她選擇了終身,歷史幫她決定了情感走向
    記得很小的時候,家裡有一本小人書,內容就是文成公主和親的事情。配圖說明唐太宗李世民和獨孤皇后要將最寵愛的閨女文成公主遠嫁吐蕃,非常傷心,老兩口摟著綺年玉貌的公主唏噓。到了當時大唐和吐蕃交界的地方,我清楚記得叫做日月山。一路上都在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文成公主取出鏡子,一把寶鏡,可以看到她爹唐太宗和她媽獨孤皇后在家情景的寶鏡,類似於我們今天的視頻聊天。爹媽正在家中為遠嫁的閨女傷心不已。文成公主,小人書上偉大的文成公主潸然淚下,賦詩一首,前兩句我一點也不記得了,後兩句我記得很清楚:一把思鄉淚,揮成日月山。
  • 西藏拉薩小昭寺——是文成公主設計的!
    位於八廓街北約500米處,坐西朝東,由庭院、神殿、門樓、屋面金頂和內外轉經迴廊組成。供奉尼泊爾公主帶來的釋迦牟尼8歲等身像。小昭刮小昭寺位於拉薩市的東北部,八廓街往北500米處,與大昭寺相隔儀1000米。
  • 文成公主在藏區生活如何?這才是實際,沒有我們想的這麼苦!
    正式因為有了這種說法,所以有不少人在這種說法的影響下就會認為文成公主嫁過去肯定就會受苦。並且,在文成公主嫁過去之前,就有一個尺尊公主了。而當時松贊幹布為了娶這個尺尊公主給她修建了紅山宮殿,這個宮殿在文成公主到來之前就已經修建好了,所以就會有人認為文成公主的地位不高了。
  • 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幹布過得怎麼樣?沒想到還不如一個尼泊爾的公主
    哈嘍大家好,小編又和各位小可愛們見面了。很多人都知道文成公主去西藏和親,在那裡,公主過得好嗎?本期小可愛們就和小編一起走進西藏,了解文成公主的生活,希望大家可以喜歡。眾所周知,在古代,公主和皇子都有自己所要承擔的責任,並不像平民百姓的孩子那樣生活自由。
  • 文成公主進藏背後真實境遇,才明白「童話」裡都是騙人的!不得不...
    文成公主進藏背後真實境遇,才明白「童話」裡都是騙人的!不得不裝瘋賣傻! 史書記載:貞觀15年,文成公主為了政治和平,遠嫁吐蕃贊普松贊幹布,將中原的食物、珠寶、文化傳播到西藏,促進了漢、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從此以後,唐蕃兩國世代交好,文成公主也成為歷史上最幸福的和親公主。
  • 匈奴強大,王昭君遠嫁和親可以理解;唐朝那麼強,為何和吐蕃和親
    和親是一種有效對付遊牧民族的做法,歷史上最有名的和親,莫過於漢朝的王昭君和唐朝的文成公主。王昭君遠嫁匈奴可以理解,畢竟匈奴可是很強大的。但文成公主嫁給的是吐蕃王朝,唐朝不是很強嗎?怎麼會怕吐蕃呢?尼婆羅國就是現在的尼泊爾,現在的尼泊爾看起來比較落後,不過當時的尼婆羅國,可是佛教興盛、文明發達,是一個有文化的國家。唐朝不用說了,那時可是天可汗唐太宗在位,是世界的No.1啊!一個邊陲的王國,竟然想娶這兩個國家的公主,不是在做夢吧?
  • 文成公主入藏後的真實生活是怎樣的?別被電視劇騙了,比你想的慘
    文成公主,李唐遠支宗室女,在貞觀十四年的時候被唐太宗李世民封為了文成公主。而作為公主,文成公主的命運似乎並不像一般公主那麼幸運。她在貞觀十五年的時候就被遠嫁到了吐蕃,成為了吐蕃贊普松贊幹布的王后。進攻了藩屬還不夠,又開始向大唐進攻,揚言若是唐朝不送出公主就要強擄。這舉動將唐太宗惹惱,直接調集了大量軍隊到邊境,只可惜敗給了吐蕃,之後松贊幹布也還是繼續騷擾著大唐邊境。公元640年10月,松贊幹布再一次派遣使去長安求親,並以此為條件與大唐議和。雖然唐太宗內心還是拒絕,但看著每次交戰都失敗,情勢逼人,無奈只能答應,將文成公主送入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