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守寡30年,為何不回「娘家」唐朝?原因感人至深

2021-01-09 方程讀史

公元638年,唐太宗端坐在大殿上,眼神犀利地看著堂下恭敬站著的吐蕃使者祿東贊,身邊隨從帶著數件珍寶,大殿之外還有吐蕃獻給唐太宗的五千兩黃金以及珠寶若干。

祿東贊這次是代表吐蕃贊普松贊幹布前來求親下聘禮的,唐太宗答應了松贊幹布的請求。祿東贊心中十分高興,因為此行實現了松贊幹布多年心願--迎娶大唐公主。

松贊幹布是吐蕃的第33任贊普,從小就有稱霸西域的大志向,父親死於叛亂之中,在十二歲時就已經能夠獨當一面。早在四年前,松贊幹布就想要與唐朝聯姻,迎娶唐朝公主,但是唐太宗李世民拒絕了松贊幹布的請求。

松贊幹布意圖稱霸西域,能夠與唐朝結為姻親是最好的拉攏手段,所以松贊幹布不遺餘力,第二次派出使臣前往大唐長安求親,再次被唐太宗拒絕。

松贊幹布的求親使臣為推脫責任,向松贊幹布奏明是吐谷渾王在中間搗鬼,破壞求親事宜。於是,松贊幹布就以吐谷渾王挑撥離間為名,出兵攻打吐谷渾,戰勝後軍隊直逼唐朝的松州地區,想要以武力迫使唐太宗答應和親。

松贊幹布還是太年輕,唐太宗怎麼會容忍這樣的挑釁行為,派出牛進達將軍率領唐軍迎戰松贊幹布,結果吐蕃軍大敗,松贊幹布趕緊服軟,派出使臣前往長安道歉,同時帶著豐厚的聘禮再次請求迎娶唐朝公主。

唐太宗綜合考量周邊的國際形勢,認為不應與吐蕃關係僵硬,就答應松贊幹布的求親要求。既然是和親,自然要選派公主,天下父親都不願嫁女兒,尤其是遠嫁,唐太宗也是如此。

經過一番尋找,唐太宗決定臨時冊封一位宗室女子為大唐公主,遠嫁吐蕃與松贊幹布和親,而這位女子就是文成公主。

關於文成公主冊封前的記載非常少,僅僅知道她是山東任城人,也正是據此,有人推測文成公主應該是江夏郡王李道宗的女兒,而這位李道宗則是李淵的堂侄子。

公元641年,唐太宗任命江夏王李道宗作為使節護送文成公主遠嫁吐蕃,當時唐太宗為文成公主準備了豐厚的嫁妝,只有嫁妝才能彰顯唐太宗對文成公主的重視,彰顯文成公主非同尋常的地位。

文成公主的嫁妝中除了有大量的金銀珠寶,最為珍貴的是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此外,文成公主還隨行有不少能工巧匠,這些人在將來將會發揮重要作用。

松贊幹布對文成公主非常重視,他帶領大臣一直到柏海迎接,即今天的青海瑪多縣,要知道這裡已經距離拉薩很遠。

松贊幹布上前以子婿大禮拜見唐朝使臣李道宗,史書中明確記載的就是「執子婿之禮甚恭」,這裡到底是說明李道宗是文成公主的父親呢,還是說明使者代表唐太宗,松贊幹布以子婿禮拜見唐太宗呢?個人偏向於後者。

松贊幹布對文成公主寵愛有加,史料記載,松贊幹布親自登上寶座,親手為文成公主加冕,封她做王后,在吐蕃的多種史料中,都將文成公主成為松贊幹布的王后。

松贊幹布在之前還有五位女人,其中數泥婆羅尺尊公主最為高貴,但她仍然沒能超過文成公主在松贊幹布心中的地位。

文成公主雖然僅是宗室之女,但表現出來的雍容大度、賢淑才華讓人敬佩不已,松贊幹布就是文成公主的「小迷弟」。

松贊幹布專門為文成公主修建布達拉宮,整棟建築富麗堂皇、甚是壯觀,內部宮室就有上千間。在布達拉宮的吐蕃遺址後面,現在仍然有松贊幹布、文成公主和祿東贊的彩色塑像。

文成公主不喜歡吐蕃人在臉上畫「彩妝」的習俗,松贊幹布命令吐蕃人禁止在臉上畫奇怪的顏色。在松贊幹布的支持下,文成公主在吐蕃推廣先進的大唐文化和技術,移除很多吐蕃落後的風俗習慣,幫助吐蕃的農業、文化、技術取得很大進步,吐蕃百姓也非常愛戴文成公主。

在文成公主的影響下,松贊幹布更加喜愛大唐文化,他主動帶頭穿絲綢衣物,改變吐蕃傳統穿氈裘的習慣。松贊幹布在吐蕃貴族中選拔機靈的孩童,將他們送到長安國學讀書,回到吐蕃後傳播唐朝文化。

公元649年,開創大唐盛世的唐太宗永遠閉上雙眼,松贊幹布派出使臣專門前往長安弔祭,同時向唐高宗李治上表表示支持大唐新君。唐高宗李治將松贊幹布冊封為王,並且把他的石像陳列在唐太宗昭陵之前,表示褒獎。

公元650年,年僅34歲的松贊幹布突然去世。而此時,文成公主與松贊幹布結婚只有九年,25歲的文成公主並沒有選擇回到唐朝,而是繼續留下,這是為什麼呢?

最重要的原因是松贊幹布給予文成公主的愛,雖然只有短短九年時間,但這裡留下文成公主難忘且不願捨棄的回憶,她難以割捨。

其次,文成公主心中裝有國家,既有大唐娘家,也有吐蕃夫家。當時松贊幹布突然去世,因其子英年早逝,所以是孫子芒松芒贊繼承大統,文成公主害怕年幼君王遭到奸人唆使,與大唐為敵,將松贊幹布時期建立的友好往來毀於一旦。

兵者,國之大事,任何戰爭給雙方留下的都是永遠的傷痛。文成公主心中同時裝著兩個最愛的家。

最後,文成公主知道回大唐娘家並非自己的歸宿。在歷史上,和親的公主很多,但是回到娘家的卻很少,少數能夠回到娘家的公主都是有皇帝特殊的恩惠照顧,文成公主選擇繼續為吐蕃百姓傳播大唐文化。

公元680年,文成公主不幸患上天花去世,吐蕃為文成公主舉行了盛大葬禮,唐朝也派出使臣前來弔祭。文成公主守寡留居吐蕃三十載,她的胸懷和精神值得每位中國人敬仰。

相關焦點

  • 松贊幹布去世,留下文成公主一個人,她為何守寡30年都不回唐朝?
    而這種命運,幾乎是漢代和親公主共同的遭遇。相比於漢代,唐代的和親公主們的境況可能更加人性化。唐朝規定,一旦和親公主的丈夫去世,只要公主們願意,朝廷會將她們接回家鄉,這些返回家鄉的公主們,在當時被稱為「歸宗女」。但並不是所有的和親公主都會選擇這樣一條路,比如唐太宗時期和親吐蕃的文成公主。
  • 文成公主入藏40年,為何寧願為松贊幹布守寡30餘年而不回唐朝
    一般只在中原王朝比較弱小時才會動用,但也有例外,即使中原王朝強大起來,也會利用和親來維護與周邊國家的友好關係,文成公主遠嫁入藏就是這種情況。貞觀八年(634),吐蕃松贊幹布曾派使者到大唐,請求迎娶唐朝公主。唐太宗認為自己的女兒們尊貴何苦嫁到西部高原地區,便拒絕了他的請求。四年後,松贊幹布以為是其他國家從中作祟,便出兵擊敗了吐谷渾和党項等國家,直逼唐朝長安。
  • 松贊幹布去世後,文成公主還孤獨生活了30年,她為何不回唐朝
    松贊幹布去世以後,文成公主還在吐蕃孤獨地生活了30年的時光,後來因為患天花病去世。如果不是遇到天花,文成公主可能還會生活更長的時間。樹高千丈,葉落歸根。一個人年邁的時候,肯定是希望回到自己故鄉的。而且唐朝也有和親公主回來的情況。比如唐憲宗的女兒太和公主遠嫁回鶻,20年後就回到了唐朝。
  • 文成公主入藏40年,守寡31年,為什麼不回大唐呢?
    ,唐太宗貞觀十四年(640年),太宗李世民封李氏為文成公主,貞觀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成為吐蕃贊普松贊幹布的王后。 文成公主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松贊幹布迎娶文成公主的時候25歲,但是兩人共同生活了9年,松贊幹布就去世了,文成公主和松贊幹布是沒有孩子的,松贊幹布的兒子死的也早,遂由孫芒松芒贊嗣位,大論祿東贊攝政。
  • 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爾尺尊公主誰在吐蕃的地位更高?
    初中歷史就講到,唐朝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幹布,帶去大批嫁妝及更先進的技術,促進了藏地經濟文化的發展,加強了唐朝和吐蕃的友好關係,帶來長久的和平。文成公主也獲得吐蕃百姓的尊重和愛戴,被認為是「綠度母」的化身,在吐蕃地位很高。
  • 松贊幹布死後,沒兒女的文成公主為何依然在西藏生活30年?
    此刻距離吐蕃有千裡之遙的唐朝長安也處在經濟繁華時期,國家在李世民的管理下,鄰近國家都想同唐朝建立關係。松贊幹布也想和唐建立友好關係,他覺得如果和唐聯姻,不論政治還是經濟方面的經驗都值得自己借鑑。公元634年松贊幹布帶著虔誠之心派使者到大唐求親,不過這次請求被大唐拒絕了。信使回來後告訴松贊幹布為何會被拒絕,原因在於吐谷渾沒有起到好作用。松贊幹布得知情況後發兵討伐吐谷渾,戰爭持續了數年。
  • 歷史上聰慧的文成公主,為何晚年要靠裝瘋才能活命?原因令人心疼
    以致於漢朝多次將公主和親到匈奴,希望保邊疆之安穩,著名的昭君出塞就發生於漢朝時期,但這也無形之中長了匈奴人的氣勢。不過,難道歷史上只有一個漢朝不斷的將公主送出去和親嗎?其實大不然。因為南北朝時期,唐朝,隋朝等多個朝代,其實都將公主送出去和親過。幾遍是萬朝來疆的唐朝看起來是非常強大的,但是唐朝竟然有多達19位公主都承擔了和親的責任。不過,唐朝的公主卻不一定都是真正的公主。
  • 松贊幹布死後,文成公主無兒女,在西藏的30年歲月是怎麼度過的?
    和親的是文成公主,此人不是皇帝親生女兒,而是郡王李道宗的女兒。公元641年,李世民讓李道宗帶隊送親。當隊伍到達河源地區的時候,松贊幹布已經在等著了。見到道宗後,松贊幹布行了子婿之禮。從這一點就能看出來,吐蕃對唐朝很重視,松贊幹布對這位公主也非常重視。
  • 作為松贊幹布的妻子,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爾尺尊公主誰地位更高?
    作為松贊幹布妻子,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爾尺尊公主誰的地位更高?文成公主,唐朝宗室女,漢族。吐蕃尊稱甲木薩(藏語中「甲」的意思是「漢」,「木」的意思是「女」,「薩」的意思為神仙)。貞觀十五年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成為吐蕃贊普松贊幹布的王后。
  • 文成公主為何不在《步輦圖》上?閻立本巧畫漢藏通婚
    唐朝時期漢藏關係史上發生了一個大事件——文成公主遠嫁吐蕃王松贊幹布文成公主這一嫁唐蕃之間的友誼有了很大的發展不但鞏固了唐朝的西陲邊防更把漢民族的文化傳播到西藏西藏藉由大唐文化的營養得以長足發展
  • 松贊幹布去世後,無子嗣的文成公主,是怎麼在西藏待了30年的?
    信使只得失望地返回,並向松贊幹布解釋原因。大多數吐谷之王都在裡面說三道四。松贊幹布很不高興。他們就調兵遣將,攻佔吐谷和唐朝邊境。這場戰爭持續了很長時間,直到唐朝發動了突襲行動,松贊幹布才收場。640年,松贊幹布又派人到唐朝求婚。儘管不是很願意,李世民為了邊境的統一,還是答應了這樁婚事。命令將文成公主與松贊幹布封為皇后。
  • 文成公主在藏區生活如何?這才是實際,沒有我們想的這麼苦!
    在當年,松藏幹部去世以後,文成公主就開始守寡了,而且她守了將近三十年,但是神火併沒有傳言中的那麼悽苦。但是為什麼會傳出這樣的說法呢?其實是有原因的:在當時,有不少人說文成公主是松贊幹布用軍隊威脅李世民,所以李世民不得已才把文成公主嫁過去的。
  • 陶生侃大唐之六:文成公主入藏
    話說,唐朝初年,在西藏高原上,崛起了一個強大的部族政權——吐蕃。 636年,19歲的吐蕃首領松贊幹布統一了西藏高原,通過一系列改革,使吐蕃成為一個強國。 俗話說得好,「一山不容二虎」,強大的吐蕃恰好碰上了處在上升期的唐朝。今天的寧夏、甘肅等地,成了雙方爭奪的地區。當地的吐谷渾、党項等部族已經歸附唐朝。吐蕃攻佔了吐谷渾的大片土地,然後向唐朝求婚。
  • 文成公主入藏後真實境遇:地位平庸 守寡31年(圖)
    文成公主的一生相當不幸,她在遙遠的番邦生活了40年,卻守了31年的寡,大半的青春韶華都埋沒在了雪域高原。 史書皆言文成公主下嫁松贊幹布,是大唐王朝的特別恩典,顯示了中原文明威服四夷的風範。歷史果真如此嗎?
  • 文成公主不是第一妻子,但松贊幹布用行動表達對大唐的敬畏
    公元633年,松贊幹布娶了蒙薩妃(來自吐蕃貴族,為唯一一個為松贊幹布生子的妃子)。唐帝-李世民公元638年,松贊幹布仰仗唐朝的貞觀盛事,見吐谷渾(小國,位於青海南部,唐朝的附屬國)娶了唐朝公主。松贊幹布也想娶唐朝公主,但是被唐朝拒絕了,因為吐谷渾從中作梗。
  • 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爾尺尊公主在吐蕃,誰的地位更高?
    直到唐代初年,吐蕃和唐朝,才有了頻繁而全面的接觸。唐朝初年,吐蕃大讚普松贊幹布統一青藏高原,久聞中原繁華、大唐強盛的松贊幹布派遣使臣向唐太宗請婚——請求唐太宗能將宗室之女嫁給松贊幹布。起初太宗皇帝對松贊幹布的請求嗤之以鼻,果斷拒絕了松贊幹布的請求。這讓松贊幹布惱恨不已,決心給大唐點顏色看看。於是吐蕃開始騷擾唐蕃邊境,和唐軍發生衝突。
  • 入藏和親的文成公主,丈夫松贊幹布去世後,她的結局如何?
    在娶文成公主之前,松贊幹布的覺蒙是尼泊爾的尺尊公主。松贊幹布還有三個老婆,分別是芒妃墀嘉、象雄妃勒託曼、木雅茹妃嘉姆增,文成公主是他的第五個妃子。文成公主忘不了太宗皇帝要她幫助藏民、和好唐蕃的囑咐,忘不了松贊幹布對她傳播先進文明、造福吐蕃人民的希望,更重要的是,她已經愛上了西藏這塊神奇的土地,她捨棄不了愛戴她的淳厚樸實的吐蕃人民。她毅然決定留下來。幫助藏地發展生產,匡助佛法。
  • 文成公主沒有子嗣?松贊幹布和文成公主聯姻非佳話,而是悲劇
    文成公主入藏遠嫁吐蕃,成了兩國和平的代表。但是,你知道嗎,但凡歷史上為了和親而犧牲自己愛情的人,最終都只會成為政治的犧牲品,最後並不會幸福,文成公主就是這樣一個女子,在遠嫁吐蕃以後的十幾年,松贊幹布就與世長辭,晚年裝瘋賣傻,只是想擺脫這種政治高壓罷了。
  • 歷史上聰慧的文成公主,為何晚年要靠裝瘋活命?真相令人心疼
    不過唐朝時期就要顯得莊重很多,和親公主雖不是皇帝的真正女兒,卻也是李唐家宗室之女,文成公主就是這麼被挑選出來的。 唐太宗時期,唐朝空前強大,但是位於今西藏高原地區的吐蕃王朝也不弱。他們的國王松贊幹布因為羨慕中原文化,屢次提出和親的請求,誰知唐太宗都「不屑一顧」。松贊幹布惱羞成怒,決定展示一下國威,於公元638年舉兵來犯唐國邊境。
  • 歷史的神明——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是李世民在世時的公主,貞觀15年,唐太宗將李氏封為文成公主讓她下嫁吐蕃,他並不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親生女兒,而是唐朝宗室女,她在下嫁吐蕃的時候,為吐蕃貢獻了非常多的文化交流,她死後被吐蕃譽為從天上來的神明,這也是我國歷史上第1個擁有佛身的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