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速放緩「痛點」顯現 中國郵輪產業如何化危為機?

2020-12-17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日前,由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郵輪遊艇分會(CCYIA)、上海海事大學亞洲郵輪學院、中國港口協會郵輪遊艇碼頭分會三家聯合出品的《2017—2018年中國郵輪發展報告》(以下簡稱《郵輪白皮書》)發布。


  報告顯示,從2006年開始,中國郵輪產業體量以平均每年超過45%的速度增長,2017年中國郵輪首次出現了增速放緩的趨勢,其中以華東地區最為明顯。


  發展現狀:產業增長放緩 進入市場調整期


  我國郵輪產業從2006年起步至今,僅用了十年時間就發展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郵輪市場,但在經歷了2013年至2016年的高速增長階段後,問題也隨之而來。


  《郵輪白皮書》數據顯示,2018年1—8月份全國11個郵輪港口(大連、天津、青島、上海、舟山、廈門、深圳、廣州、海口、三亞、溫州)接待出入境郵輪旅客341.155萬人次,增長了5.5%,接待郵輪663個艘次,下降10%。在此期間,全國母港旅客331.271萬人次,增長7.2%,母港艘次619個,下降9%;訪問港旅客9.884萬人次,下降33%,訪問港艘次44個,下降32%。其中母港艘次、訪問港旅客人次以及訪問港艘次均出現下降。


  從數據來看,雖然出入境郵輪旅客人次依然增長,但相比2017年增長8%的增速再次放緩,此外在接待郵輪艘次方面也首次出現下降。根據航次安排計算,2018年中國的郵輪接待遊客總人數將在歷史上首次出現負增長。


  對此,上海港國際客運中心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徐珏慧表示,這將不會是郵輪業的「冰河期」,而是在經過2006—2016年的高速發展後,中國郵輪產業進入從「求規模」向「增效益」轉變的時期,也是從單純的郵輪港口向郵輪產業鏈延伸轉變的時期,標誌著我國郵輪產業進入市場調整的階段。


  「其實,2015年到2017年期間我國郵輪業的快速增長只是銷售模式帶來的虛假繁榮。」徐珏慧說,尤其是2015年前後,中國郵輪市場90%以上的艙位都是實行買斷式包船或大規模切艙銷售,且因為有滿艙率罰金,旅行社會不惜一切代價把船裝滿,這意味著郵輪在出發前就基本鎖定了郵輪艙位銷售的收益和船上的二次消費收入。但這種銷售模式會讓郵輪公司誤以為中國的市場好、收益高,便在郵輪航線的全年布局上把郵輪調往中國來。


  由於郵輪業在進入中國市場初期,國際上普通的分銷模式在中國渠道打開的速度較為緩慢,便慢慢地衍生出了我國獨有的郵輪業包船模式。也正是這種銷售模式可以在短時期內讓我國郵輪業迅速地發展起來,但與此同時也為郵輪市場埋下了隱患。


  「這種銷售模式並不健康。長期以來我們的郵輪產品一直存在低價銷售的現象,由於郵輪公司在包艙買斷的銷售模式下已經把定價權和控艙權讓渡給了旅行社,旅行社不會負責郵輪公司品牌和市場的價值定位,使得在低價拋艙的情況下,郵輪的客源質量越來越差,最終造成郵輪在船上二次消費收益上的降低。與此同時在郵輪航線的快速增長下,旅行社也滿足不了郵輪的高額艙位供給量,隨之而來的就是包船比例開始下降。上海作為郵輪業發展最快的區域,也是問題凸顯最嚴重的區域,因此2017年的增速放緩就是飛速發展後的緩衝期,也是為未來郵輪業在我國更好更快發展的調整期。」徐珏慧說。


  問題剖析:發展尚處在起步階段


  「諾唯真喜悅號」的退出在中國郵輪市場乃至社會上都引起了不小的反響。當初,諾唯真郵輪稱專為中國市場打造,但從進入到離開卻只有不到兩年時間。其實,「諾唯真喜悅號」離開的主要原因是其淨收益水平遠遠低於該公司郵輪船隊的全球平均水平。


  國際郵輪公司服務的是全球郵輪市場,一旦某一區域收益水平不達標(與國際市場的平均水平相比)或者有更高收益的區域,都會做出相應的航線調整。在國內,淨收益水平長期處於較低水平的郵輪企業不僅只有諾唯真郵輪一家。


  除此之外,中國母港郵輪產品自身也存在缺陷。首先是航線問題,從沿海港口始發的郵輪航線可以停靠的目的地選擇並不多,加之受到消費者假期和票價承受能力的限制,郵輪公司在布局上更傾向於安排4—6天的航線,因此實際操作中90%以上郵輪航線為日韓航線。


  另外,在郵輪船票與出境岸上遊打包銷售的情況下,遊客個性化的岸上遊需求常常無法得到滿足,同時,目前岸上遊的質量也不高。這是導致郵輪旅遊滿意度嚴重下降的原因之一。


  「在國外,有90%的人在坐過一次郵輪後還會再去,如換一條航線、換一條船,郵輪的復購率非常高。而國內郵輪復購率只有8%—10%。」徐珏慧介紹。


  此外,在《郵輪白皮書》中還提到,由於缺乏郵輪港口經營管理經驗以及國內郵輪旅遊市場成熟度偏低等因素,目前國內各郵輪港口的經營管理效率仍然處在較低水平,郵輪港口的運營管理亟待提升。


  例如,在郵輪產業發達的地區,遊客消耗在出入境、通關手續的時間十分短暫。但如果在接靠郵輪的過程中,港口與郵輪公司協調不當,就會出現遊客早於行李下船的情況,使得大量的遊客集聚在行李房等待,造成一定的混亂。


  不僅如此,遊客在登船過程中,常常要經過大量人為設計的蛇形通道,在狹小空間內排隊,影響了遊客體驗。徐珏慧表示,就我國目前的服務流程來看,還需做一定的優化,包括簡化出入境手續、加強各檢查單位間的合作,乃至調整相關的政策制度。


  更重要的是,中國特色的郵輪分銷模式在推動中國郵輪2014—2015年間快速的增長的同時,其負面影響也逐漸顯現——


  虛假繁榮釋放錯誤信號,導致供應量相比渠道而言過大。包船、切艙使得郵輪公司收益得到保障,郵輪公司總部以此為決策依據不斷增加供應量,而買斷艙位的旅行社銷售能力和渠道體系又無力支撐快速增長的供給,導致郵輪產品價格不斷走低。


  郵輪公司讓渡了對郵輪產品的定價權和庫存控制權,從而無法真正掌握市場。在整個銷售過程中,郵輪公司不再直接公布價格,也無法真正管控最終端的銷售價格,更無法了解艙位實時銷售情況。


  郵輪公司與終端消費者的聯繫被割裂。郵輪公司無法精準提供符合中國遊客需求的產品及服務,進一步拉低了旅客對郵輪產品的評價和期望值。


  徐珏慧表示,中國郵輪市場最核心和最關鍵的問題都集中在郵輪業的銷售渠道上,其他的問題都是由於銷售渠道而衍生出的「併發症」,只要解決了渠道問題,那麼我國的郵輪市場恢復起來還是很快的。


  趨勢分析:產業孕育新走向


  近期,交通運輸部等10部門印發的《關於促進我國郵輪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到2035年,我國郵輪市場將成為全球最具活力市場之一,郵輪自主設計建造和郵輪船隊發展取得顯著突破,體系完善、效率顯著的郵輪產業鏈基本形成,郵輪經濟規模不斷擴大,對城市轉型、產業升級、經濟發展和人民消費的支撐力和保障作用顯著增強。


  徐珏慧表示,要真正引導中國郵輪市場健康發展,讓郵輪產業真正起到拉動區域經濟的作用,當務之急是要最大程度上擴大銷售渠道,打通市場需求與供應之間的瓶頸。而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明確定位郵輪船票的性質,讓更多能「賣郵輪」、願意「賣郵輪」的代理商加入。


  此舉旨在讓郵輪公司在市場中起到一定的主導作用,對郵輪市場的銷售體系、價格體系有直接的控制,而不能完全散落在旅行社手上,更不能讓旅行社繼續對整個市場進行操控。


  「健康的分銷渠道體系應該是『主動脈』強勁和『毛細血管』豐富的體系。具有出境資質的大型旅行社是『主動脈』,他們可以繼續包船,也可以大規模切艙,發揮批發商、出境組團服務供應商的作用。各類船票代理商、銷售商是『毛細血管』,『毛細血管』一定要多、要密、要遍布各地。他們最大的優勢就是貼近客戶、有需求,有效做到拓寬郵輪產品分銷渠道,引導市場健康發展。」徐珏慧說。


  例如,美國作為典型的郵輪消費國,年郵輪旅客人數超過1100萬,有超過2萬家旅行社代理直接與郵輪公司籤約,為其售賣船票。而中國市場卻僅有200—300家籤約旅行代理,支撐著250萬人/年的郵輪市場。我們需要更多的船票代理緩解供應快速增長與分銷不暢之間的矛盾,逐步引導郵輪市場回歸健康發展的軌道。


  徐珏慧認為,打造東北亞郵輪樞紐港,吸引境外郵輪旅客入境旅遊也是必不可少的舉措之一。打通世界市場、拓展客源範圍,這是為郵輪提供源源不竭動力的根本。境外旅客對郵輪港口當地經濟意義重大,因此更應加大力度培育郵輪入境旅遊市場。


  「外籍郵輪旅客一般有兩個來源,第一是中高端訪問港郵輪帶來的入境旅客,這當中還包括訪問港換乘操作,帶來的是雙倍客流;第二是通過其他交通工具到郵輪母港登船的外籍旅客。兩種模式都與郵輪港口功能、港口城市綜合實力以及旅遊資源的全球影響力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需要充分整合有效資源,加大旅遊目的地的推廣,以吸引更多的外籍郵輪旅客入境旅遊。」徐珏慧說。


  以上海為例,在已經確立了郵輪母港核心地位的情況下,還要朝著郵輪樞紐港的目標繼續努力。樞紐港是郵輪旅客及郵輪船舶的集散中心,針對郵輪船舶,具備母港的綜合功能,而針對郵輪旅客,面向的是更廣闊的市場。


  建設郵輪樞紐港,還需要有發達的空運體系、便利的籤證政策、豐富的旅遊資源以及高標準的旅遊服務水平作為支撐。樞紐港的功能體現在更多的訪問港旅客換乘,以及境外遊客在母港旅客總數中有更高的比例。樞紐港的經濟貢獻還在於通過旅遊集散實現旅遊交通、購物、住宿、餐飲等多領域的影響。定位為東北亞地區郵輪樞紐港,將進一步推動郵輪經濟高質量發展。


  還有一個現象值得關注。徐珏慧介紹,以往,很多沿海城市將建設郵輪母港作為區域經濟的拉動點之一,存在很多投資性衝動,對全國性的整體規劃考慮不足,對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消費能力、市場潛力、旅遊資源等方面的考量不足,造成了大量郵輪港口資源的閒置,郵輪靠泊量也處於較低的水平。


  「這就需要國家層面對郵輪港口建設有統一的規劃,國際郵輪城的發展不能獨立於城市的整體規劃之外,同時,還要在各個港口間之間開展『互為母港』合作,這是我們接下來希望呼籲的一件事。」徐珏慧表示,港口間形成合作,進行多港掛靠的政策就能夠用起來;政策在實施上給予郵輪公司多一點便利性,郵輪公司就有意願去開發形成一個母港多港掛靠的航線。如此,郵輪公司之間能更好地形成「互為母港」的合作,在推動郵輪業發展的過程中,也為港口的興盛繁榮奠定良好的基礎。(記者 魏鋆依)


  轉自:中國水運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相關焦點

  • 增速回落 痛點顯現 郵輪經濟進入調整期
    原標題:增速回落 痛點顯現 郵輪經濟進入調整期大船化、智能化、信息化給郵輪市場帶來哪些新變化?經過數年的「高增長」,郵輪經濟的下一個十年將呈現怎樣的樣貌?中國成為全球第二的郵輪市場,上海母港躍居亞洲第一、全球第四。進入2017年,這一快速的增長態勢出現回落跡象,出入境郵輪旅客人次還是有所提升,但增速將有所減緩。未來十年,中國郵輪經濟將呈現怎樣的發展態勢,一張數據圖譜為郵輪經濟走向把脈。
  • 郵輪增速放緩 華南市場緣何逆勢上揚
    (原標題:郵輪增速放緩 華南市場緣何逆勢上揚) 在全國郵輪市場整體增速放緩的情況下
  • 中國郵輪產業走過「黃金十年」下個十年如何走?
    1、郵輪市場增速放緩吳淞口的這番忙碌源於中國郵輪產業的發展。雖然出入境旅客量依舊保持增長,但隨著遊客人次增速的放緩,首家中國本土豪華郵輪公司天海郵輪合資公司的關閉,公主郵輪「藍寶石公主號」、皇家加勒比「海洋水手號」、歌詩達郵輪「維多利亞號」等暫別中國市場,中國郵輪產業是否已駛入「冰河期」的疑問慢慢浮出水面。
  • 化危為機 全力推動文化旅遊產業復甦
    但是,在當前疫情尚未結束,國外疫情持續蔓延的大背景下,文化旅遊產業的復甦發展面臨巨大挑戰,困難重重。文化旅遊產業是一個跨行業的朝陽產業, 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發展文化旅遊,既能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又能促進就業,滿足人們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在當前特殊時期,推動文化旅遊產業復甦發展,極為重要。
  • 「雙循環發展新格局下中國郵輪產業高質量發展」成果發布會暨學術...
    近日,「發展新格局下中國郵輪產業高質量發展」成果發布會暨學術研討會在上海社會科學院淮海中路院部及臨港新片區分別召開。  在成果發布會上,上海組合港管委會辦公室主任徐國毅指出長三角郵輪港口集群發展也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皇家加勒比高級副總裁、亞洲區主席劉淄楠表示郵輪公司要不斷以最大最好最新最安全的船讓中國遊客有更美好的體驗,並認為郵輪產業發展十五年來是以外循環帶動了內循環。
  • 中國郵輪產業加快構建完整產業鏈實現高質量發展
    中國郵輪產業努力化危為機,收購外國優質郵輪和郵輪公司,完善郵輪的設計、建造和運營,推動區域郵輪產業一體化發展。郵輪作為和平使者、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在推進海洋經濟合作、共建和平南海方面將發揮獨特的作用。我們應抓住RCEP籤署契機,率先在15個成員國間形成區域郵輪產業推進機制,加強郵輪旅遊相關的政策與法律協同,推動RCEP儘快落地。
  • 市場增速放緩,亞洲最大郵輪將來華「護駕」
    日前,地中海郵輪旗下郵輪地中海輝煌號回歸上海母港,開始其2019-2020年在中國母港航季。按照地中海郵輪計劃,上述郵輪共計將執行50個中國母港航次,預計將服務近20萬名遊客。記者了解到,地中海輝煌號總登記噸位為13.8萬噸,共有1637間客艙,最大載客量為4363人。
  • 「鼓浪嶼」號郵輪廈門成功啟航
    上海海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程爵浩也認為,從需求側看,隨著社會城鎮化進程的推進,休閒度假成為不少人的生活必需品,而這其中,慢生活方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推崇,人們對於郵輪旅遊的接受度、需求量將日益增長;從供給側看,近年來,我國郵輪港口接待條件快速提升,郵輪產業高端裝備製造能力逐步積累,為壯大郵輪市場夯實了基礎。與此同時,中國郵輪產業發展過程中的諸多難點和痛點也逐步顯現。
  • 新疆企業「化危為機」謀發展
    面對疫情影響,新疆企業靈活應對市場需求變化,化危為機,加快發展。這兩天,位於阜康市的新疆高地食品有限公司接到了今年以來的最大一筆訂單,與新疆哦吼耶烤包子餐飲連鎖品牌籤下了價值1500萬元的產品合作協議。公司總經理劉振亮說:「每天保證餐飲企業的半成品加工,烤包子的銷售量每天是在2萬到4萬個,業務上我們不但沒有受到影響,而且有了很大的提升。」
  • ...公司如何化危為機 訪中國人民大學信託與基金研究所執行所長邢成
    中國人民大學信託與基金研究所執行所長邢成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信託公司能否化危為機應對挑戰,將成為各信託公司2020年走出困境的關鍵。  《金融時報》記者:就目前情況看,哪些信託業務受到較大衝擊?   邢成:我們首先關注的是資本市場業務。2月3日,A股開市後,三大股指受挫,多股跌停。
  • 網際網路能為郵輪產業帶來什麼?中國郵輪產業走向何方?
    自2006年國際郵輪公司首次進入國內市場,中國郵輪產業這條大船便正式「鳴笛起航」,從市場培育到加速滲透、爆發增長,再到當前的加快調整,這段「航程」上,既生機勃勃,充滿機遇,又始終面臨著挑戰。  如何應對中國郵輪行業的痛點?網際網路能為郵輪產業帶來什麼?
  • 郵輪業迎機遇 「盈利難」成痛點
    分析人士表示,目前我國郵輪產業既面臨消費升級、人口結構變遷及政策推動所帶來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需解決產品同質化、郵輪消費觀不成熟、包船模式下分銷商盈利難的「痛點」。????郵輪消費興起剛乘坐海洋贊禮號郵輪前往日韓旅遊回到北京的任小二對記者表示:「郵輪給我的感覺就像移動的五星級賓館,對這次旅行,我父母非常滿意。」
  • 2018年中國郵輪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 市場整體下降,2019年將...
    2018年我國郵輪行業進入「寒冬」在經歷了遊客量增速持續性放緩後,我國郵輪行業在2018年旅客量最終還是步入下降通道,整個行業也進入「寒冬」。2018年我國接待郵輪數量和郵輪旅客量雙雙下滑,這也是國內郵輪市場自2006年以來出入境旅客人數首次下降。
  • 深晚報導|深圳音樂家吳志強新作《化危為機》,唱出中華民族的勤勞...
    近日,深圳市龍崗區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吳志強作曲,詞曲作家黃平波作詞,歌手戰慧妍演唱的新歌《化危為機》上線。" 瑞香木生病了,結痂變沉香;蚌蛤兒受傷了,結珠閃銀光 ……" 形象的比喻,動人的旋律,唱出 " 攢了五千年的勤勞和智慧,又一次迸發同心同德光芒 "。
  • 郵輪綠皮書:2019中國郵輪產業發展
    《中國郵輪產業發展報告(2019)》是由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海國際郵輪經濟研究中心組織國內外郵輪業界著名專家學者,根據全球及中國郵輪產業發展形勢編寫的年度研究報告,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皮書系列」的重要組成部分。
  • 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郵輪產業仍有兩大發展主旋律
    供圖 攝報告顯示市場優化調整和產業鏈構建是2019年中國郵輪產業兩大發展主旋律 中新網上海9月19日電 (記者 繆璐)第八屆上海郵輪遊艇旅遊節19日晚間在滬開幕,會上發布的《2019中國郵輪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郵輪產業仍將繼續圍繞市場的優化調整和產業鏈構建這兩大主旋律走進
  • 瞭望:中國經濟的發展邏輯沒有變 正化危為機破浪前行
    經濟環境乍暖還寒,疫情防控不容絲毫鬆懈,經濟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如何確保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如期實現?疫情衝擊並沒有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穩中向好的趨勢和前景,反而使中國因快速穩住疫情防控局面而創造了難得的機遇,抓住戰略機會,深化改革開放,中國將迎來更大的躍升空間。
  • 泰國下調利率以應對經濟增速放緩風險
    新華網曼谷5月29日電(記者常天童 明大軍)泰國央行29日作出將政策利率下調0.25%的決定,以應對經濟增速放緩風險,維持經濟增長。
  • 嘉年華與中方成立合資郵輪公司 本土郵輪產業迎發展利好
    中國首艘大型郵輪建造項目將在上海啟動。北京商報記者獲悉,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與嘉年華集團、義大利芬坎蒂尼集團正式籤訂了「2+4艘」 Vista級13.55萬噸大型郵輪建造合同,標誌著中國首艘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大型郵輪開始實質性的設計建造。
  • 中國郵輪旅遊產業能否再現新的「黃金十年」?
    國家文化和旅遊部近日正式批覆上海創建中國首個郵輪旅遊發展示範區,這一舉措旨在進一步凸顯上海在中國郵輪產業發展中的龍頭示範效應,推升中國郵輪旅遊產業政策創新和發展格局的迭代升級。 8月6日,「海洋光譜號」「盛世公主號」和「地中海輝煌號」三艘豪華郵輪同靠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當天上下船遊客達2.76萬人次。目前,上海郵輪母港已經成為全球最為繁忙的郵輪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