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市場基數大,潛力大,作為一個新進入者,我們要實現差異化的郵輪品牌認知和體驗。因此我們主打的差異化特點,相比其他郵輪產品,我們的郵輪更最適合家庭出遊,我們圍繞家庭乘客的需求做了大量的服務和產品的提升。「地中海郵輪大中華區總裁黃瑞玲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獨家採訪時表示。
日前,地中海郵輪旗下郵輪地中海輝煌號回歸上海母港,開始其2019-2020年在中國母港航季。按照地中海郵輪計劃,上述郵輪共計將執行50個中國母港航次,預計將服務近20萬名遊客。
記者了解到,地中海輝煌號總登記噸位為13.8萬噸,共有1637間客艙,最大載客量為4363人。去年5月,地中海輝煌號首度抵滬,在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母港完成了34個航次,在2019-2020航季,地中海輝煌號再次加碼了在中國的投入,在上海母港之外,還將新增天津、廈門、深圳蛇口等三大出發港口。
「根據我們的『「三步走』」策略,下一步我們將把一艘17.2萬噸、屆時將是亞洲最大的郵輪地中海榮耀號帶到中國。「黃瑞玲說。
過去十年,中國郵輪產業發展快速,這也成為眾多競爭者的目標市場。各大郵輪公司紛紛採取多種措施開拓中國市場,包括「海洋量子」號、「盛世公主」號、「喜悅」號、「輝煌」號等超過10萬噸的大船紛至沓來,還有專門為中國市場訂造的諾唯真「喜悅」號。
根據交通運輸部公布的2018年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統計公報,2018年我國郵輪旅客運輸量250萬人,增長2.7%。2019年一季度,廈門國際郵輪母港接待郵輪32艘次、旅客吞吐量達8.93萬人次,兩項數據同比增長433.33%、283.38% ,創下歷史新高。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海國際郵輪經濟發展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郵輪產業發展報告(2018)》也顯示,中國郵輪市場規模正從高速向高質量發展。調查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母港郵輪靠泊量有下降,但遊客量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主要是由於大型優質郵輪的投放,載客量較大。
政策面上,郵輪經濟也是政府支持的項目之一。比如2018年10月,上海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本市郵輪經濟深化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到2022年初步形成引領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郵輪經濟產業鏈;2017年2月,廣州市政府印發《關於加快廣州國際郵輪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打造國際郵輪全球採購船供配送中心和修造中心,並決定市區兩級財政每年安排郵輪產業發展資金3000萬元支持郵輪產業發展。
不過,隨著高速增長的放緩,市場需求的下滑,國內郵輪市場供需不平衡的矛盾逐漸凸顯。目前,郵輪公司在中國的銷售一般採取包船模式,郵輪銷售基本被國內的旅行社和在線旅行社(OTA)壟斷,一個航次的艙位都會由某一家或幾家旅行社承包下來,然後再轉售給消費者。這種模式可以最大限度發揮郵輪公司和旅行社各自的優勢,在郵輪旅遊市場發展初期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隨著郵輪市場的發展,這種模式開始逐漸顯露出了一些弊端,比如低價甩艙現象頻發、郵輪公司對市場的反應存在一定滯後等問題。
「我們也在不斷優化增加自己的直營銷售渠道力度,讓更多客戶轉化為成我們的忠實粉絲,進而通過更全面的推廣加速和更直接地與消費者直接溝通,進一步增強在搶佔市場上的競爭力。」黃瑞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