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僅有一艘新船來華 母港郵輪量縮水近四成 航線單一 包船運營制約市場發展
難有回頭客 國內郵輪運力首下滑
來源:法制晚報
法制晚報訊(記者 王思思) 5月18日,作為首次來到中國新船地中海輝煌號在上海首航,正式開啟了2018年航海季。自2006年歌詩達郵輪進入中國以來就打開了國人度假旅行的一扇新的大門,十餘年來其增速迅猛,但是2017年開始郵輪市場增速放緩,到了今年更甚之,來華新船僅有地中海輝煌號一艘。記者深入了解發現,航線單一、中國包船模式等問題是制約國內市場發展的主要原因,對此,業內人士認為,中國的郵輪旅遊正從規模化轉向品質化,而無論是郵輪公司還是政府相關部門,也正在積極探索一條更加健康持久的郵輪之路。
市場
僅一艘新船來華
郵輪市場「縮水」
記者整理了各大郵輪公司公布的2018年航海計劃後看到,今年全年國內母港郵輪布局僅為11艘,而去年為18艘,縮水38%,不僅如此,全年運營的郵輪也從去年的5艘減少到了2艘,即上海母港的皇家量子號和歌詩達賽琳娜號。在新船方面,去年有諾唯真喜悅號和盛世公主號來到中國,而今年僅有地中海輝煌號1艘。無論是市場容量還是新增量,今年都不敵去年。
2006年,首艘歌詩達郵輪進入中國,給中國的遊客增添的一種新的出遊方式,也正式打開了中國母港的郵輪時代。在十餘年的郵輪發展中,中國郵輪旅遊客流量已經連續十年增長速度在40%-50%或以上。
據《2017-2018中國郵輪港口發展年度研究》顯示,從2006年中國母港郵輪市場開始,截至2017年全年,中國郵輪港口接待郵輪總量達到5807艘次,接待出入境遊客量達到1813.54 萬人次。根據中交協郵輪遊艇分會統計,2017年中國共接待郵輪1181艘次,同比增長17%,郵輪乘客近248萬,同比增長8%。但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受地緣政治等各方面因素影響,包括上海在內的中國郵輪市場增速已開始放緩;而2018年,中國郵輪運力預計將首次出現下滑。
而在今年上半年,中國第一家本土豪 華郵輪公司天海郵輪則宣布,其旗下新世紀號將於2018年5月27日於上海港開啟告別感恩航季,8月29日,新世紀號將迎來最後一個航次,前往日本福岡,直至9月2日結束在中國市場的運營。
原因
航線單一 少有「回頭客」
導致市場增速放緩的原因是多樣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航線問題。
記者了解到,在中國的對外郵輪航線中,日、韓作為旅遊目的地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從2006年至今中國郵輪出境95%以上都是日、韓的城市。但日、韓郵輪航線很容易受到中日、中韓政治關係影響,一旦出現國際關係的變動,將對中國郵輪市場的發展帶來十分嚴重的後果。
以天津母港和上海母港為例,目前市場上大部分的產品集中在4晚、5晚、6晚的航線日韓,儘管郵輪公司在停靠點上做出了諸多改變,但仍然無法滿足中國遊客的旅行需求。比如郵輪公司將日本停靠的港口已經從最初的福岡、長崎、鹿兒島三大港口擴大到了下關市、佐世保市、八代市、熊本、境港市、舞鶴市……並且有的日本港口還可以下船住宿一天。雖然港口增加了許多,但是旅遊資源依然比較單一。 嘉年華集團中國區主席陳然峰認為,目前遊客對郵輪產品的不滿意之處,主要集中在岸上遊。
航線單一,停靠點也單一直接導致了讓郵輪幾乎沒有什麼「回頭客」。
包船運營 品質難保障
除了上述原因,包船的運營模式也讓其在品質上受到影響。
據記者了解,國內的遊輪大多數是旅行社包船的經營模式,即一艘郵輪讓一家很有實力的旅行社以優惠的價格「包下」所有艙位。其或者自行消化船票或者分銷給別的旅行社一些艙位。
在包船模式下,郵輪公司把責任推給了郵輪代理,銷售的風險由郵輪公司轉移到國內旅行社身上,旅行社背負巨大的銷售壓力。
從目前中國郵輪容量來看,載客量在2000-4000人的郵輪成為主力。比如皇家加勒比旗下海洋贊禮號最大載客量為4834人,海洋量子號為4160人,而海洋航行者號為3114人,歌詩達旗下郵輪賽琳娜號和幸運號最大載客量也在3000人以上。而最新的這艘地中海輝煌號最大載客量也達到了4363人。郵輪航海季平均每周發一班,就意味著每周得讓4000多客人上船,這確實對市場的壓力巨大。
在產品缺乏差異性的前提下,會出現郵輪價格一降再降以及旅行社低價甩單的情況。而成本固定,收入減少的前提下,旅行社也降低了郵輪在餐飲、服務、配套等方面的品質,導致遊客體驗感不佳。比如岸上遊覽購物時間過長、自費項目過多等等。
記者了解到,包船模式是從2010年之後開始在中國開始時興起來的。日韓兩個目的地,在最近幾年不斷簡化郵輪客人的入境手續,去年,日本對中國郵輪客人實行了免籤登陸。
然而,在供給量劇增甚至超出短時期內的需求的時候,包船模式的弊病逐步顯現——價格戰。
業內普遍認為,低價的包船是不健康的模式,未來或將退出中國市場。
轉型
開發「目的地」
提高遊客體驗
業內人士表示,中國的郵輪旅遊也正從規模化轉向品質化,即不再過於強調旅客接待量上的快速增長,而是在郵輪旅遊產品品質提升上努力。而作為目前中國郵輪接待量最大的母港,上海市旅遊局局長徐未晚曾表示,目前上海已經開始試點郵輪公司只售船票的服務,遊客購買了船票,就和郵輪公司之間達成了「合約」,將對郵輪產品本身的質量起到一定約束作用。另外,其與國家旅遊局合作制訂中的中國郵輪旅遊產品標準,也將進一步對市場起到規範效果。
據記者了解,嘉年華旗下的歌詩達郵輪也已開始嘗試更多模式,除包船外,大切艙、小切艙、直銷等都已開始,與旅行社之間的合作也開始試行國際通用的佣金制度,這對提升郵輪品質和客戶體驗都大有益處。
此外,對於郵輪目的地的開發也是未來發展方向。「港口建好了,但若沒有合適航線,遊客無處可去還是不行。」業內人士表示,中國郵輪市場離不開中日韓「黃金三角」航線,其他長航線發展受制於當下的休假制度,難度較大。業內有聲音認為,郵輪目的地建設必須要走出去,這有助於提升中國影響力。
國內一些企業已開始參與東南亞地區的港口建設,若能同時結合旅遊目的地打造,既可方便中國遊客,也能吸引當地遊客來中國。
背景
國外中高階層人士最愛
郵輪在國外已經有100多年歷史。20世紀初,由於飛機技術還不成熟,一些人開始登上郵輪漂洋過海,郵輪旅遊開始發展。目前,郵輪仍是歐美國家非常喜歡的度假方式之一,其更適合於中老年人以及追求享受的中高階層人士。
而在亞洲,乘坐郵輪是舒適、豐富的休閒旅行,還能避免更換酒店、轉機、轉車所帶來的舟車勞頓,最受攜帶長者或兒童的「家庭式」遊客。
文/記者 王思思
2018年入華郵輪
及停靠母港的時間
郵輪名稱 母港時間
諾唯真喜悅號 5、6月天津 其他月份上海
皇家量子號 全年上海
廣告
盛世公主號 1、2月上海 7、8月上海
歌詩達賽琳娜 全年上海
地中海輝煌號 5月上海首航 7月、8月底—10月上海
天海新世紀號 1—4月上海 4月15—5月27日廈門、
上海 10月8日—11月底臺灣
皇家贊禮號 6—10月天津
歌詩達幸運號 1—10月天津
歌詩達大西洋(4.940, 0.11, 2.28%)號 10—11月廈門
星夢世界夢 1—3月廣州
皇家海洋航行者 7月深圳
2006年—2017年
我國郵輪市場情況
中國郵輪港口接待郵輪總量達到5807艘次
接待出入境遊客量達到1813.54 萬人次
其中接待母港郵輪3720艘次,母港郵輪接待客源741.41萬人次
接待訪問港郵輪2087艘次,接待國外遊客 125.36 萬人次
數據來源:《2017-2018中國郵輪港口發展年度研究》
責任編輯:陳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