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24日電 題;把大自然的精華變為客人的喜悅---訪中國菜館聘珍樓社長林康弘
作者 張石
在日本與香港,有一家家喻戶曉的中國菜館老字號品牌-聘珍樓。聘珍樓是正宗粵菜的代表,兼具廣東之醇厚,東瀛之鮮美,港澳之精細。聘珍樓除打造了頂級粵菜豪華菜餚,如翠竹之筵、紅梅之筵、吉祥之筵、榮華之筵、鴻運之筵、萬裡之筵和特別套餐大鮑翅之宴、佛跳牆之宴、鴻運乳豬宴外,也提供許多精緻的港式小點,如原只鮮蝦餃、小籠包、蘿蔔糕、糯米雞等精品小吃。
這家有120多年歷史的粵菜老鋪,在日本深受從皇室成員、著名政治家、社會各界名流以及平民百姓的喜愛。
聘珍樓為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取得了如此輝煌的成就,而它的掌門人--聘珍樓的社長林康弘先生又是一個怎麼樣的人物呢?
從「小音樂家」到中國菜館經營者
聘珍樓的創業於1884年。那時,一名姓張的華僑在現在聘珍樓本店所在地開了一家中國菜館,後由叫張茂元的華僑繼承。
這是一個兩層樓的小店鋪,關東大地震時(1923年)店鋪倒塌,後由華僑鮑莊昭、鮑金鉅父子接手再興。聘珍樓在當時日本橫濱的中式館子中,是排在山下町135番地的會芳樓和遠芳樓之後的第三大中國館子,最盛期其營業面積達1000多平方米,可以同時招待200—300名客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日本化作一片焦土,鮑氏父子失去了重振聘珍樓的信心,聘珍樓的經營一天不如一天。當時在中華街經營中國菜館萬珍樓取得成功的華僑龐柱琛(又名林達雄),不忍看著這有著幾十年基業的老鋪從此消失,因此在上世紀50年代把店鋪和土地買了下來,當時只剩下一個有100多平方米營業面積的賣粵式燒烤的小店。龐柱琛接手後,將衰落的聘珍樓變成了經營自己獨創的生碼麵條和單品小菜的小型中國菜館店。
林達雄就是聘珍樓現任社長林康弘的父親。林達雄19歲的時候從中國來日,當時身無一文,經過艱苦努力,後經營中國菜館萬珍樓取得成功。
林康弘1947年生於中華街的萬珍樓,歷盡艱辛的父親在46歲時才結婚,而結婚時林康弘的母親只有17歲。林康弘上面有兩個姐姐一個哥哥,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
父親經營中國菜館取得成功,對中華街的建設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曾積極主導建立橫濱中華街的牌樓等工程。為了表彰他對社區做出的貢獻,1969年2月,他榮獲天皇頒發的勳五等瑞寶章。
在林康弘出生以後,父母親希望為孩子們創造更好的環境,使他們更好地成長,於是在橫濱本牧建了一棟佔地1000多平方米的宅子。
那時家裡的每個成員都有專用的房間,有薔薇花大花園和養了30多隻雞的雞舍,有父親專用的司機和汽車,有寬敞、漂亮的廚房和飯廳。
林康弘的童年時代是幸福的,林康弘曾回憶說∶我在孩提時代是很快樂的,記得過年的時候,家裡做年糕,就是糖年糕,煎著吃,特別好吃喲。還有蘿蔔糕等等。祖母和媽媽在過年的時候特別忙,糖果和蜜柑等堆得象小山一樣,遇到了小孩就用這些好吃的招待他們。我們家的周圍會一下子出現許多小孩,不知都是從哪裡跑出來的。
事業有成,家境殷實的父母對林康弘是慈愛的,但也是嚴格的。在林康弘8歲的時候,林康弘被父母送進了用英語進行教育的美國人學校Saint Joseph International School學習。陌生的學習與語言環境,對幼小的林康弘來說是無疑是一種難以適應的磨練和挑戰。
Saint Joseph International School是小學高中一貫制,在林康弘上中學以後,父親對他說∶錢是通過勞動掙來的,你星期六休息,要是在店裡打工,我發給你工資。於是林康弘就到父親的菜館打工,刷碗端盤,炸雞煮菜,飯店裡裡外外的工作都幹過,也為他日後經營中國菜館打下了基礎。
少年時代的林康弘,正處美國流行文化在日本蔓延的時期,「巖戶景氣」帶來享樂的風潮,可口可樂街上燈紅酒綠,「六本木族」應運而生,Bobby Lewis的《Tossin'''' And Turnin''''》響徹日本……新的時代也喚醒了少年的林康弘青春的浪漫。在他14歲的時候,比他大6歲的哥哥模仿石原裕次郎,買了一把吉他來彈,彈得手痛就放在一邊了。而林康弘卻喜歡上了這把吉他,他越彈越喜歡,水平越來越高,還和幾個朋友組成搖滾樂隊,曾去美軍基地開演唱會。
在林康弘高中二年級的時候,現在已成為日本著名吉他演奏家的寺內武結成「Terry & Blue Jeans」搖滾樂隊,他熱情邀請林康弘加盟。當時林康弘的吉他演奏已經爐火純青,在南關東電子吉他比賽中曾獲得冠軍。
接觸音樂和寺內武的邀請使林康弘萌生了成為音樂家,成為演員的念頭。有一天,他突然對父親說∶他要退學,去當演員。
沒想到一語未落老父早已怒不可遏,一個菸灰缸迎頭砸來。林康弘對大怒的父親說∶想要當演員,上電視,還出名,開好車……
父親更加憤怒了,嚴厲斥責道∶因為這種事情就要退學?真是豈有此理!
受到斥責的林康弘從此斷了當演員的念頭,他雖然有時會反抗父親,但是在內心深處總是相信父親,覺得他說的總是對的。而和他一起組織搖滾樂隊的夥伴們,後來組成了風靡一時的專業搖滾樂隊「The Golden Cups」,其演唱的歌曲「長發少女」在日本流行很長時間。
1967年,林康弘在Saint Joseph International School畢業後考入上智大學國際系。那時正是日本學生運動高潮期,想學習的學生也難以安靜下來學習。林康弘當時一心向學,對學生運動不感興趣,因此在1969年赴美求學,入美國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Fresno做插班生,學習商業管理。
林康弘說∶父親本來是反對他去美國的,父親說∶父母在,不遠遊,認為他去美國是不孝。
在美國的三年裡,他只花了家裡3000美元,其餘的開銷,包括生活費和學費,都是自己打工掙的。掃便所、端盤子、送報紙、塗油漆,什麼活都幹過,但是呼吸著美國自由的空氣,和朋友一起在美國揮灑著青春的激情,使他感到很快樂。
1972年,林康弘在美國大學畢業後,正要考取研究生,繼續深造的時候,忽然傳來父親危篤的消息,他急忙趕回日本,可是父親病了三個月後,又奇蹟般地恢復了健康。
林康弘也沒有了再回美國的心思和力氣,按照父親的意思在聘珍樓裡做了三個月的代理店長。他在美國學的是市場學,但在中國菜館只能做些非常瑣碎的工作,算算僱員的工資,再裝裝工資袋等等,他對中國菜館的工作完全不感興趣,經常遲到,在他第三次遲到的時候,父親對他說∶我把你開除了!
在1972年到1973年,無法適應菜館工作的林康弘,又先後在日本的理經Electronics和Shulton Toiletries Inc公司就職,從事IT工作,可以說,這個時期是林康弘人生的仿徨期。他不情願把自己的人生交給父親費盡了一生心血的事業,他有自己的理想,雕梁畫柱的橫濱中華街對他來說顯得逼仄,小小的中國菜館,無法容納年輕的林康弘更加宏大的理想。
父親對自己付出了一生心血的兩家中國菜館――萬珍樓和聘珍樓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而當時萬珍樓已經很成功,聘珍樓不過還是一家只有萬珍樓五分之一大小的大眾小吃店。萬珍樓已由林康弘的哥哥林兼正經營。父親殷切地希望林康弘能接過聘珍樓,並讓它更加繁榮,更加昌盛。他經常用充滿期待的眼神,凝視著聘珍樓,凝視著林康弘。
也許是不忍讓父親失望,林康弘於1975年回到了聘珍樓就任聘珍樓社長,一年以後,83歲的父親去世了,而當時聘珍樓的經營狀態已經落到了谷底,林康弘的心境,也落到了谷底。
責無旁貸的使命面前沒有選擇
父親去世後,就任聘珍樓社長的林康弘已經沒有選擇的餘地,沒有人會接過老父的囑託,沒有人會為他挺起經營上搖搖欲墜的聘珍樓,他已責無旁貸,只有背水一戰。
林康弘經過痛苦的思索,終於下定了決心,讓父親的事業傳下去,讓聘珍樓得到新生、壯大。
在談到這段經歷時,林康弘對作者說∶人有時候能夠選擇自己的人生,有時候無法選擇自己的人生,有的人能夠選擇自己的人生,有的人無法選擇自己的人生,但是如果對於無法迴避的人生盡全力去做,在全力去做的時候對自己的工作產生興趣,工作水平也會不斷提高。如果一味地討厭這個工作,那就不會對工作產生興趣,自己的人生也會變得很不幸。既然選擇的問題已經結束,就只能對自己所不得不面對的工作產生興趣。命運好的人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工作,那就要好好地珍惜自己的選擇。對於不是自己選擇又不可迴避的工作,剩下的道路只有竭盡全力,在努力中產生興趣,並喜歡上這種工作。一味地討厭,人生就會變得很漫長。因此在別無選擇的時候,首先考慮的應該是如何喜歡上這個工作,找到自己所面臨的工作的好的一面。無論什麼樣的事情,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有純真也有虛偽,而我們要發現必須面對的事物的好的一面,並使自己成為這個領域的冠軍。優衣庫的社長柳井正說過∶要培養和磨練自己的特長。我認為這就是要在自己的工作中對自己進行再發現,讓自己的才能在工作中得到最大的發揮。
認識了自己所在的處境,想通了事理,林康弘就全力以赴了。
當時日本正處於經濟高度成長期,經過1959年至1960年的巖戶景氣以後,日本在1964年成功地舉辦了第18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帶動了日本經濟的起飛,又經過1965年到1970年的伊邪那岐景氣,日本於1970年成功地舉辦了大阪世界博覽會。這一盛會象徵著日本高度經濟成長的完成。從此,日本無論在經濟上和社會生活上,都開始與西方先進國家比翼齊飛。
當時的聘珍樓基本是面向庶民的簡單的食堂一樣的飯店,所有的品種難以超出日本一般的中國菜的範圍。林康弘苦思冥想,希望開闢一條中國菜的新路。
隨著日本經濟的起飛,西方式的速食連鎖店也如雨後春筍般地發展起來。林康弘開始模仿當時日本的速食連鎖店Skylark的經營方法,希望實現速食連鎖店式的中心廚房,實行效率化、標準化、無人化。但是這種嘗試失敗了,他的飯店越來越不受歡迎,營業額也越來越下降。
挫折使林康弘開始重新思索中國菜的本質和出路。林康弘說:在日本的經營者中,有的人善於計算,精打細算;有的人善於交際,能創造廣泛的人際關係網,而我善於什麼呢?我想我比較善於吃。於是我就不論日式、中式、洋式,吃遍我所能去的飯店,看看人家是否比我們店做得好吃,研究人家為什麼好吃,為什麼有人氣?
林康弘還走遍臺灣和香港的餐館,去體驗中國菜的真髓。
在不斷的摸索和研究中,林康弘漸漸領悟了中國菜的真諦。
中國傳統文化主張「醫食同源」,《內經》對食療有非常卓越的理論,如「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這可稱為最早的食療原則。
在不斷的實踐和思索中,林康弘對此有了深刻的體驗,他說:現代的速食連鎖店的宗旨就是刺激人們去多吃,吃飽了還想吃。儘量找最便宜的材料,儘量用最便捷的烹調方法、最少的時間進行烹調,而中國菜強調,菜餚和健康是統一的,吃著好吃,吃完了有利於健康,這才是中國菜餚的真髓。菜餚烹調是將大自然本來具有的美味,變成人的喜悅的行為。
在這樣的原則的基礎上,林康弘總結出了他經營中國菜館的原則。
1、安全。廚師的首要責任,是提供安全的商品。不能保證安全的廚師,沒有烹調的資格。儘量利用、吟味自然食材本來具有的美味進行烹調,不使用一切化學添加物和多餘的佐料。
2、清潔。完全的清潔是所有烹調工作的前提條件,所有的工作都從完全的清潔開始,清潔是對安全最有效的保證。
3、食材。鑑別食材的好壞是廚師的第一條件,對於食材的選定必須用充分的時間,進行嚴格的選擇。需全部使用天然食材,讓客人通過食材體驗到季節的嬗變,廚師需嚴格管理食材的新鮮度。
4、烹調。完成的菜餚需熱菜熱出,冷菜冷出,微妙的溫度,與菜餚的味覺緊緊相聯。廚師絕對不可把自己覺得不好吃的東西端給客人。
5、擺設與組合。菜餚的擺設和組合,需使客人感覺到美味嘉餚的無限魅力與誘惑,要把大自然惠及予人的原有的美味最大限度地表現出來。
6、時機。菜餚需在客人最想品嘗的時候提供。
7、菜單。菜單要提供客人百食不厭的豐富的內容,並在食前為客人提供豐富而充滿幸福感的想像空間。
8、意見。對於客人提出的意見,應當立刻給予對應與答覆,客人的意見是非常重要的信息財產,要在客人的意見中,得到有意義的改善的機會。
9、利潤。以提供安全美味的菜餚,為客人帶來喜悅為條件,聘珍樓也充滿感謝,堂堂正正地從客人那裡得到利潤。
10、目標。
要使每個來店的客人,希望帶著自己所珍重的人再次來到這裡。
要使預約的客人,懷著喜悅的心情等待著來店那天的到來。
要使每個來店的客人,懷著自豪的心情,向別人談起自己來店的體驗。
總之,要為所有來店的人創造幸福的感覺。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林康弘在不斷地探索和實踐中體驗到∶中國菜是廚師對自然之美味與精華的濃縮與再發現,它合於陰陽之道,季節之美,日月之華,虛實之樞,是人自然互動互補,相攝相攜的精神的凝聚。它雖然以商業的形式表現出來,但它的本質是誠信、奉獻與創造幸福。
聘珍樓的飛速發展
在經濟起飛之後的日本,消費觀念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對菜餚的要求,也漸漸開始從需求與溫飽型向高級與豪華型轉換,而林康弘新的經營理念,正好和這種經濟背景相輔相成,使聘珍樓得到了飛躍的發展。
首先,位於橫濱中華街的聘珍樓本店完成了小型店向豪華中國菜館的轉換。緊接著在1978年2月,聘珍樓吉祥寺開張、10月,池袋陽光聘珍樓、1980年3月,日比谷聘珍樓、1981年7月,浦和聘珍樓、1982年10月,澀谷聘珍樓、1988年6月,南麻布聘珍樓、1988年11月,吉祥寺聘珍樓新館等分店陸續先後開張。聘珍樓成了日本家喻戶曉的中國菜館的象徵。歷屆總理大臣,幾乎都到聘珍樓就過餐,日本政要也經常到聘珍樓舉行聚會等。
1988年,香港當地法人聘珍樓香港有限公司成立,這是日本的中國菜館首次在香港落地開花。在開始的兩年裡,會聚中國東南西北高級菜繫於一堂的香港,對日本的中國菜館沒有熱情,而經過了數年苦戰,聘珍樓成了香港有代表性的粵菜名店之一,確立了聘珍樓以質量和服務著稱的高級中國粵菜的地位。
目前聘珍樓在香港的店鋪有銅鑼灣時代廣場聘珍樓、觀塘聘珍樓、金鐘名都酒樓、鑽石山聘珍樓、中環聘珍樓。這些分店都處於交通往來十分便捷,地鐵就能到達的鬧市,因此店內經常處於貴客盈門的狀態。聘珍樓在泰國曼谷也有一家分店。
在日本,聘珍樓除東京周圍有分店以外,也在地方城市設有分店。2006年,聘珍樓在大阪的繁華區梅田車站附近的希爾頓廣場開店,面積超過300坪,僅次於中華街本店。
除經營正宗粵菜以外,聘珍樓依託自己多年的菜餚開發實踐和「醫食同源」的理念,還生產中華系列調味料、杏仁豆腐素、健康食品燕窩、瓶裝飲料有以聘珍茶寮命名的普洱茶、春令茶、夏令茶等系列中國茶飲料。
2009年11月13日,首屆「中國粵菜峰會」在中國廣州舉行,聘珍樓社長林康弘在本屆峰會上榮獲「推動粵菜全球發展功勳人物」稱號,成為這次盛會唯一一名海外僑界的代表。聘珍樓已經成為中國粵菜的世界品牌。
成功的事業和私人生活
林康弘在事業上經過苦戰取得了成功,但感情生活上卻充滿了波折。
幾經婚姻的挫折後,1990年,日本人氣料理漫畫《美味饞鬼》的原作家雁屋哲對林康弘進行採訪,聘珍樓也在該漫畫中登場。對採訪進行編輯的女編輯和林康弘一見鍾情,並在1990年結婚。
像尋找中國菜的真諦一樣,林康弘在婚姻上也終於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使他有了一種「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的感覺。現在的妻子不僅在生活上對林康弘體貼入微,而且在事業上也是他的好幫手,她經常站在顧客的觀點上對聘珍樓的商品提出意見與批評,林康弘非常欣賞她的眼力和見識。2000年以後,林夫人作為「聘珍樓經理夫人」經常在媒體登場,作為「溫柔的妻子和女強人完美地統一」的形象,受到日本女性們的憧憬。
林康弘和現在的妻子有兩個孩子,經過幾次婚姻,林康弘共有六個孩子,他們儘管母親不同,但是彼此關係融洽,互敬互愛。林康弘雖然婚姻歷盡坎坷,但是看著孩子們在友愛中成長,他的心裡也充滿了欣慰。
現在,林康弘已經64歲了,但是他還像年輕時候一樣,充滿了挑戰精神。他在無法選擇的人生中選擇並發現了自己的職責與信念,並發揚光大了父親留下的聘珍樓,更重要的是他創造了古老而嶄新的聘珍樓理念∶將大自然的恩惠與精華變成客人的喜悅,並為此奉獻出全部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