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an 和S 女士身上有著諸多相同點,他們都是從高中畢業後就選擇澳洲留學、入讀的都是澳洲八大名校、都有著會計專業的學習經歷以及跨專業申請的經歷、回國後也都有過2 次工作經驗……畢竟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啟德教育2019 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講述了他們不同的人生軌跡。
高中畢業後就選擇澳洲留學
Ryan 是一個比較戀家的北京男孩,高中畢業後就選擇出國留學,主要是想去親身感受一下國外的學術氛圍、給自己的未來搭建一個更好的平臺,也希望擺脫對家人的依賴,通過國外的學習生活經歷鍛鍊自己的外語交流、以及生活自理能力。這一出去,就是多年。他本科在阿德萊德大學讀的市場專業,之後跨專業申請了同校的會計專業,並順利拿到了碩士文憑。
S 女士則是一個自信灑脫、有主見的北京女孩,因為不想在國內念大學,她毅然選擇了去澳洲雪梨大學留學,本科學習會計專業,研究生跨專業申請到商業分析。商業分析這個專業以商科為前提,以數理編程的方法為手段,以數據分析為企業優化決策。這是一個要求非常綜合的專業,主要學習的課程如應用數學、計算機、風險管理、運籌學等,課程以就業為導向,最終應用於實際的商業之中。
澳洲留下來不容易,回國尋求更好發展
Ryan 在2016年初就拿到了澳洲的永久居民籤證(Australian Permanent Resident,簡稱P.R.),他個人很喜歡澳洲的自然環境,也很欣賞澳洲當地人的素質水平,對於能夠留在澳洲工作他也做了一番努力和嘗試。
Ryan 畢業之後,讀了一個職業年的課程。該課程在面試技巧和本地職場文化學習方面對他有很大幫助,他提及,「對於大部分留學生來講,可能正式工作的面試經驗很少,這是個非常好的訓練和補充,讓我在實際面試過程中會非常有針對性地去回答面試人員的問題,也知道如何去展現自己的優勢。」
對於該課程的價格和所帶來的價值,Ryan 也進行了一番評價,「我記得當時報名的學費還很高,覺得性價比沒有很高。現在據說價格幾乎腰斬,感覺這樣的話還是值得大家去上一上的。」
結束課程學習之後,Ryan 在阿德找工作的過程並不是很順利,「工作要不就是平臺不好,要不就是非本專業的工作」。工作上沒有很稱心如意的,再加上在海外身邊的朋友不是很多,所以Ryan 沒有考慮長期在澳洲生活,而是決定回國就業。對於S 女士來說,她選擇回國的主要原因,也是因為澳洲移民困難,很難留下來。
海歸回國後職業發展潛力大,求職越來越好
2017 年回國後,Ryan 感覺回國工作相比較澳洲來說,整體是順利的。由於對於國內求職環境不甚了解,他第一次求職比較倉促。雖然第一份工作面試很順利,入職後他也得到了公司合伙人的青睞和重視,正如他所說,「老闆對我很器重,基本所裡好的項目全都帶著我去做,當然要求和期望值也和其他員工不同。我覺得合伙人和經理都會對留學生有一定的期望,希望能成為以後的管理層,所以會有一些著重培養的傾向,但是也要看平臺的大小和個人的能力。」但是由於工作平臺相對較低並且未來發展空間有限,他選擇了跳槽。
對於工作的選擇,薪資和工作平臺是他最為看重的。他清楚地認識到,能力與天賦能決定自己能達到的上限,但所處的平臺決定了起步的下限。很多時候,平臺與平臺之間的巨大差距,就足以抹掉個人的天賦和中間所有的努力。做審計這個行業他的目標是去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或者國內一些大型事務所的國際部。
通過2 個月的求職準備,在克服種種求職困難之後,憑藉優秀的工作業績和個人表現,他通過內推的方式順利進入內資排名前兩名的會計師事務所。雖然事務所這個行業一上來的薪資水平並不高,但隨著就業平臺和崗位的變化,Ryan 對於未來的薪資有著很好的期待。
與Ryan一樣,S 女士回國時也經歷過一段求職迷茫期。她曾經抱著「試一試,看一看」的想法面試了多家企業,並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明確自己的求職意向。經過比較之後,她更喜歡外企的工作氛圍,並且希望能到大的公司工作。她同樣認為工作平臺很重要,大公司能有機會接觸到核心業務,並學習到很多東西。
在外人看來,S 女士有著澳洲八大名校海歸碩士的光環,但她對自己的價值保持著冷靜理性的認知。考慮到留學回國的人數很多,她認為自己求職時並沒有特別明顯的優勢。面對國內求職市場「真金白銀」的考驗,她絲毫沒有驕傲自滿或者眼高手低,而是踏實認真地進行求職準備。S 女士先去滙豐銀行工作了一段時間,因為不喜歡這份工作,她跳槽進入四大之一的德勤會計師事務所。
四大在人才招聘上,除了個別的部門和崗位,如與精算、金融風險相關的部門可能更傾向招收數學專業的學生以外,四大在招聘上一般不限專業要求。相比於專業和教育背景,四大更看重申請人的綜合素質以及個人潛力。S女士憑藉著較強的個人綜合素質在眾多求職者中脫穎而出,順利入職四大。
會計留學生的求職優勢,求職困惑有哪些
相比於國內的求職者,Ryan 總結自己求職的優勢主要在於語言和工作綜合能力兩方面。語言優勢毋庸置疑,工作綜合能力主要體現在他的自我規劃能力和自律性更強,以及與客戶、同事和上級領導的溝通上更加大方自信。
當然他認為海歸求職也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比如在本地資源的數量以及對國內職場文化的熟悉度上,他並不佔優。Ryan 坦誠雖然對於國內的一些職場文化他並不喜歡,但他也是能夠比較快融入的。另外,由於他從事審計方面的工作,國內的會計準則和澳洲的存在一定的差異,且國內的一些會計專用術語較為複雜,相較於國內畢業生而言,他在會計專業知識的切換上面和細節方面對於中國會計準則的理解是要弱於國內畢業生的,會需要額外的時間去學習。不過在他看來,自己在海外留學中所鍛鍊出的較強適應力,能幫助自己儘快勝任工作崗位要求。
對於求職中遇到的問題,S 女士提到了令她頭疼的幾個方面,一個是國內經濟不景氣,自己專業相關的崗位招聘人數並不多,競爭非常激烈;另一個是學校擴招國際學生,畢業生質量參差不齊,導致國內部分僱主對於學校的認可度有所降低;還有就是與國內學生相比,自己缺少相關的實習經驗;除此以外,她感覺國內明確需要英語能力的崗位不是很多,而且日常工作中用到英語的地方也不是很多,「即使在外企,同事平時交流用的是中文,大多數時間是用不到英文的。」她如此說道。
相比國外工作經驗,本土事務所工作經驗對於求職更有幫助
工作經驗的積累是保障成功就業的法寶。Ryan 和S女士也都認可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要注重積累工作經驗,通過實習來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拓展人際關係。但對於國外工作經驗對於國內求職的重要性,Ryan 有著自己的理解。以往大家的認知是,擁有一定社會閱歷和海外工作經歷的留學生回國後會更快找到滿意的工作。對於此,Ryan 卻有著不同的看法。他認為,相比國外的工作經驗,國內的事務所可能更認可本土的工作經驗。
他有過3個月在澳洲本地的實習工作經驗,主要從事助理會計的工作,是和他研究生的專業是相關的。主要工作內容是日常記帳、梳理公司會計制度和其他管理制度、生成報告以及一些其他的辦公室工作,偶爾也會承接一些小的項目,比如給公司找一個新的包裝供應商。在他看來,對於想要留在澳洲本地發展的留學生,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能夠切實體驗到本地的工作氛圍和人文環境。
至於這份經歷對於回國找工作的幫助,他說道:「實話實說,我沒覺得沒有很大幫助,可能我這個實習的地方規模也不大,在國內也沒什麼知名度。」考慮到國內外會計準則的差異,以及實際操作方法的不同,他建議有意回國找工作的學生可以提早規劃並儘早接觸國內事務所的相關工作,以便為找到理想的工作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