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黃在學校每天就想著打遊戲,後來不想念書了,整天去網吧玩,錢用完之後,又去別人家裡偷東西,最後被警察叔叔抓起來了……」6日,在朝陽社區內的社區文化宣傳牆前,張阿姨帶著3歲的小孫子陽陽一字一句地讀著,陽陽被生動有趣的漫畫形式吸引,似懂非懂地和奶奶說:「不能偷別人的東西」。
今年以來,我市不少社區充分利用社區圍牆、單元樓道等陣地,以漫畫、彩繪等形式,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統文化和禮儀、身邊的道德模範等,傳播正能量,引領新風尚。除了朝陽社區的法治漫畫文化牆,還有天津路社區的紅色文化牆、富強社區的文明禮儀文化牆、馬莊社區的孝文化牆……這些文化牆不僅圖文並茂,美觀大方,而且內涵豐富,通俗易懂,成為了我市各個社區內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融媒體記者 潘曉曄 趙懿 伍樹燕 朱昭卓 劉曉蘭
天津路社區的「紅色牆」: 讓黨史深入民心
「媽媽,毛主席是誰啊?」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揚起小臉問媽媽。「毛主席是一個非常偉大的人,可以說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我們現在的新中國,你看我們的人民幣上就有他老人家的頭像。」媽媽彎下腰對孩子說。這是6日發生在清浦街道天津路社區「紅色文化牆」前的一個畫面。去年十九大期間,社區在轄區的一道長牆上繪製了36幅紅色主題宣傳畫,簡明扼要地展示了中國共產黨光輝的黨建和黨史內容。
「三灣改編」、「古田會議」、「遵義會議」、「瓦窯堡會議」……「中共一大」一直到「中共十九大」,用36面文化牆展示了屬於中國共產黨和全中國的歷史性時刻。「當初有這個想法,是受十九大召開的喜悅氛圍的影響,也是我們社區黨建工作的一個創意。」天津路社區黨委書記劉建山說,社區黨課不應該局限於室內,也不應該僅僅局限在一群黨員之中。這項工作應該走出去,應該在最大程度內輻射到更多的人。
盛世名門小區的李同學告訴記者,這些都在歷史課本上學過,而每次出小區門看見畫在牆上的這些畫面,忍不住在心底一遍遍複述起來。
富強社區的「傳統牆」 把禮儀根植人心
一位街坊端著一盤梨,另一位街坊端著一盤蘋果,雙方互贈水果,下面配上文字「鄰裡和睦,共鑄有愛淮安」,勾勒出了鄰裡之間和諧相處的畫面。
在柳樹灣街道富強社區內的富強菜場西側,有一面長達兩百多米的牆上畫滿了這樣的文明禮儀畫,有「公正廉潔,秉公執法」、「腳下留青,愛護他人勞動」、「服務社會、關愛老人」等不同主題,每個主題都是一幅畫加上一些文字說明。
「這些畫畫得真不錯,主題也好,每次路過都會看看,天天看,現在這些內容都已經熟記於心了。」富強社區居民劉大姐說。
「這些文明禮儀畫是淮陰師範學院美術學院的大學生去年三四月份用手繪的方式畫上去的,這一年多來,宣傳效果非常好」。富強社區工作人員介紹說。
記者繼續往前走,走到富強社區的桃源路,也有一面兩百米長的牆,牆上的文明宣傳畫粉刷一新,看起來是最近剛做好的,「文明出行,從你我做起」、「勤勞友善、團結互助」、「弘揚正義、傳遞愛心」幾個字旁邊,配有與傳統文化有關的故事,如「孔融讓梨」、「鋤禾日當午」、「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等故事或典故,文字與圖畫交相輝映,傳遞出濃濃的傳統文化價值觀念,讓人過目難忘。
朝陽社區的「漫畫牆」: 讓法制通俗易懂
在柳樹灣街道朝陽社區的文化牆上,常常會有一些通俗有趣的漫畫,宣傳文明禮儀和法律知識。
在一幅《文明養犬倡議書》的宣傳畫上,有幾隻萌萌噠的小狗,告訴社區居民養狗的注意事項,並配上一個16行的「口訣」:「家有寵物樂陶陶,養好犬兒責任到;辦證登記不可少,不忘定期打疫苗……」用通俗有趣的方式向社區居民宣傳了關於養狗的注意事項。
朝陽社區的張阿姨對這些文化牆很熟悉,她常常帶著小孫子外出散步,把這些有趣的漫畫讀給他聽,像是講故事一樣,「他很喜歡聽這些」。
據朝陽社區的工作人員介紹,每一到兩周社區就會更換牆上的宣傳內容,這些內容簡單明了,通俗易懂,生動有趣,「這樣才能讓社區居民想來看、能看懂,更能轉化為日常生活的良好習慣」。
人民路社區的「幸福牆」: 追求美觀的自覺
每天,68歲的王阿姨出門時,都會注意到自家樓道裡有一幅「家庭和睦」的彩繪,這讓她感覺暖洋洋的。這是長西街道人民路社區10月份剛畫上去的。這幅展現一家三口和諧幸福畫面的圖畫,正是王阿姨一家的生活寫照。「家務活、接送孫女的事基本上都由我包了,就是想給他們年輕人減輕負擔。」王阿姨說,她跟進門逾十年的兒媳處得很好,兒媳對她也很孝順,逢年過節都會拉著她上街、買禮物,「一家人相處,就是要和氣、不計較。」
王阿姨家所在的公園北路49號樓,已經有23年的樓齡了。「樓道牆壁早就老化脫落,因為是開放式老小區缺乏管理,以前樓道裡堆放了各種廢舊物品。」一位老住戶說道。9月底,人民路社區對亂堆放的樓道進行了集中清理,同時,將老化髒舊的牆壁進行翻新和粉刷。「考慮到宣傳社區和諧文明的氛圍,尤其是弘揚倡導各種家庭美德,我們在翻新的牆壁上繪製了五幅生動靚麗的彩繪。」人民路社區黨委書記卞海榮說。
別具一格的社區文化牆不僅美化了環境、宣傳了文明新風,還對居民樓樓道的整潔起了作用。「以前樓道裡破舊髒亂,居民覺得往裡面塞點雜物沒什麼,有種『爛肉招蒼蠅』的感覺。」卞海榮說,自從繪製了文化牆以後,大家都不在樓道裡亂堆放了,就算是下雨天,大家也都自覺地把電動車停得整整齊齊。
營中社區的「善舉牆」: 激發向善的力量
「他在街上住了三十多年,不僅樂於助人,還很熱心社區事務,我們打算把他的事跡在小區裡展示出來。」7日上午,在淮陰區前進小區,營中社區書記朱建國指著樓道牆上正在製作的噴繪介紹道。據了解,這些噴繪是一周前剛剛開始動工的,目前已經畫好了框架,只要再填入插圖和文字就完成了。
記者觀察到,有一面尚未改造的老牆,遍布髒兮兮的印子,宣傳欄破損且搖搖欲墜,觀感很差。而新牆面被粉刷得煥然一新,「經過噴繪圖案的裝飾後會更漂亮」。朱建國說,根據以往的經驗,懸掛的宣傳板很容易損壞,而且不夠生動,「通過社區裡喜愛書畫的老居民的介紹,我們找了一些專業畫手,用很低的成本在牆面上噴繪,可以保持三年不損壞。」
除了文明禮儀與核心價值觀之外,營中社區還將居民身邊的事例作為宣傳素材繪於牆上。「善行義舉榜和傳承好家風的案例,都是在居民代表會議上,大家踴躍提出、反覆討論的,他們能反映本社區的民風,也可以鼓勵大家學習正能量。」朱建國解釋道。
新村社區的「好人牆」: 講述身邊的感動
如果你從健康東路走過,在清江浦中學到萬達廣場的那一段道路邊,一面長長的圍牆一定能吸引你的注意,白牆黑字,勾著紅色的邊框,配以雅致的手繪圖案,講述了一個個清江浦好人感動人心的故事。這就是淮海街道新村社區去年12月精心打造的一段「好人牆」。
「這裡是社區拆遷待建的工地,我們就利用這片圍牆將2017年的30位『清江浦好人』和10位『最美清江浦人』的故事以簡練的文字形式繪於牆上。」新村社區書記陳勇介紹,這面「好人牆」講述的都是老百姓身邊鮮活的好人好事,很有感染力。「你看,餘虹大家都很熟悉,他是一名普通的裝修工人,但是在2017年的一家飯店煤氣爆炸事故中,不顧個人安危,參與救援,央視等媒體都對他進行了報導。」陳勇告訴記者,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這面牆處於交通要道,與清江浦中學、承德路小學毗鄰,可以讓更多的市民看到這些好人的義舉,讓他們的故事感染更多的人。「今後,我們還將進一步完善『好人牆』,把更多榜樣的故事展示出來。」陳勇說。
馬莊社區的「孝親牆」: 讓大家學習有方向
7日上午10點,記者走進南京路小區,一個約2米高的巨大的「孝」字首先映入眼帘,「孝感動天」、「臥冰求鯉」、「行傭供母」、「哭竹生筍」……一個個「二十四孝」故事繪於小區的牆上,簡單易懂的文字、引人注目的彩色圖畫,讓這面文化牆深受居民喜愛,也成為了社區文明創建的一道靚麗風景。
「過去,因為養老問題,社區居民家庭矛盾時有發生,2012年開始,我們開展了孝文化建設,精心繪製了和孝文化相關的文化牆,經過幾年的積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馬莊社區書記孫躍光介紹,南京路小區裡既有彩繪牆,又有宣傳畫,還有木質浮雕,用多種表現形式,突出傳統家庭美德規範、新「二十四」孝、文明法制等內容。社區還結合建設孝文化長廊、定期舉辦孝文化節、評選「孝親敬老」模範、發動居民講述身邊的孝老故事,讓孝文化自然地流入每個人的心田,弘揚了孝親新風,使大家學有方向、追有目標、做有楷模。「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些模範典型的事跡感動和教育著群眾,哪家的媳婦、兒子孝順了,大家看他們的眼光都不一樣。」孫躍光深有感觸地說,「如果把家庭看成是一棵棵小樹,那麼社區就是由這些小樹組成的一片森林。只有每棵小樹枝繁葉茂,整片森林才會鬱鬱蔥蔥、生機勃勃。」
南港社區的「約束牆」: 把「十不準」內化成價值觀
連日來,前進路教師公寓的西圍牆外,總有不少居民駐足圍觀。走近一看,原來是長達百米的鮮豔彩繪,「這周剛剛畫好的,我早晚出來溜達,都會和老伴看很久,畫得好,內容也好!」7日上午,小區居民王阿姨笑著對記者說。
前進路教師公寓是個老小區,體量小,設施陳舊。今年以來,所有樓棟牆面被粉刷一新,淮安市民文明行為「十不準」和「我們的價值觀」也被搬上了樓棟西側牆。「雖然是約束型的條目,但用漫畫的形式圖文並茂地描述了『十不準』對應的行為,生動又形象,讓人更容易接受。」小區居民趙先生說,孩泡了子每天上學路過時,都會學上一兩條。
在「十不準」彩繪牆的對面,小區約百米長的圍牆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為「我們的價值觀」,福娃、蓮花等元素,讓整面牆更具傳統韻味,也成為吸引人的亮點。
南港社區書記費自力介紹,社區把「十不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繪畫的形式送到居民家門口,融入日常生活,就是讓居民在耳濡目染中,將這些知識外化於行、內化於心。近年來,南港社區還在教師公寓小區裡建設了「好人畫廊」,讓正能量、真善美的價值觀通過豐富多樣的載體,與老百姓生活緊密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