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種草喜馬拉雅紀錄片(三):「共築小康」

2020-12-06 央廣網

甜甜糯糯的「艾瑪土豆」

吃在嘴裡,美在心裡

開墾一片荒灘,種植一片草地

不僅讓這方土地重獲生命力

更讓參與者獲得了更好的收入,也獲得了更富足更美好的生活

南木林,在藏語裡是「勝利」的意思。西藏日喀則南木林縣藝術團的姑娘小夥兒們跳起的藏族民間傳統舞蹈熱巴舞,它所要表達的正是歡慶勝利、慶祝豐收、祈願吉祥。豪邁熱情的音樂、奔放歡快的鼓聲,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高原的熱情,也讓我們體會到了收穫的喜悅。在「種草喜馬拉雅」公益行動的第四年,我在海拔近4000米的現場,親眼目睹了從荒漠中破沙而出的這片百方平方米的綠色草原。 

置身於這一大片幾乎望不到盡頭的綠麥草中,忍不住要伸手去觸摸它。綠麥草很像江南地區所種植的水稻,只是比水稻纖細、高直,在草尖部,也長著草穗兒。每年5月初種下,在充沛雨水的滋養下,不出3個月,就能長到了半人高。草尖的一粒粒穗兒,也清晰可見。那麼,種下這一大片草,到底為了什麼呢?事實上,不僅是種了草的這100萬平方米的沙地得到了回報,參與種草的貧困牧民們也都得到了回報。  

種植的綠麥草可以作為牛羊的飼料,賣給牧區的牧人,增加收入來源。在艾瑪鄉,跟當地藏民作了充分的溝通。經過南木林縣政府的推薦,找到了貧困的藏民一起做種植、養護與收割。以去年為例,在南木林縣種了100萬平方米的綠麥草,為當地增加了300多萬的收入,解決了一些藏民的貧困問題。  

春天播灑種子,五個月後,它會長到1.5至2米。這期間它能防風固沙。到了十月底十一月初,它會被收割,成為當地牧民的收成,一方面是牛羊等牲畜的飼料,另一方面也可改善生計收入。所以「種草」不止於改善環境,還做到了「精準扶貧」。 

輪作倒茬,是勤勞智慧的農民在與大自然長年「合作」積累出來的經驗,意思是在同一塊地上,在一定年限內,有順序地輪換種植不同作物的種植方式,這樣做可以調節土壤養分,減輕病蟲危害,也可以抑制田間雜草。南木林縣艾瑪鄉的藏民們,在沙地上種一年草,土壤得到了改良,就可以轉種兩年土豆。「艾瑪土豆」在當地不僅是糧食,更是重要的經濟作物。艾瑪鄉素來有「土豆之鄉」的美譽,這裡產出的土豆可以銷往整個西藏地區。我們這次隨隊來到藏區公益草場,也有幸吃到了自然堂去年種植綠麥草的沙地上經過換茬長出來的「艾瑪土豆」。

甜甜糯糯的「艾瑪土豆」,吃在嘴裡,美在心裡。開墾一片荒灘,種植一片草地,不僅讓這方土地重獲生命力,更讓參與者獲得了更好的收入,也獲得了更富足更美好的生活。2019年底,西藏62.8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74個貧困縣(區)全部摘帽。

日喀則市林草局楊喜林局長在採訪中說道:「通過活動的開展,讓我們的家鄉更美了,讓我們的家鄉更綠了,同時也讓我們的家鄉更富了。」

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的相關人士表示:「 『種草喜馬拉雅』項目帶給西藏的,不僅是牧草,還有『促進』。促進了民營企業與社會組織、政府間的合作交流,促進了政府與老百姓間的融合,同時,還把社會組織想到做的事從源頭到末端聯繫了起來,他們的初心在,希望更多企業像伽藍一樣加入到高原保護的行為中來,共同去呵護這片聖潔的高原、雪山、湖泊和那裡熱情好客的藏族同胞。我們希望它發展得更好,杯水車薪、意義重大。我們願意與這樣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共同努力,攜手把生態環境保護好。」

上海市優秀志願者陳涓玲博士在採訪中說道:「取之於自然,回饋於自然。這是一個負責任的品牌應該履行的社會責任。我們就希望至少能夠堅持10年,來做這個可持續項目。未來會有更多的公益投入。」

「守護世界上最後一方淨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便是自然堂的使命。第四季「種草喜馬拉雅」公益行動圓滿結束了,每一位踏上這座高原,親手播灑下草種的人,終將帶著對這片草原,這方聖地的愛與牽掛繼續前行。種草養地、種草養畜、林草間作、沙固水聚,將取自於喜馬拉雅山脈的天然原料,以另一種方式持續地回饋,這是一家達濟天下的民營企業最溫柔的善意與最持久的魅力。

在採寫這部紀錄片的最後,我們特別高興地得知:據相關監測數據表明,2019年西藏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總體保持穩定,西藏仍是世界上生態環境最佳地區之一。

相關焦點

  • 聆聽|種草喜馬拉雅紀錄片(二):「高原戰沙」
    聆聽|種草喜馬拉雅紀錄片(二):「高原戰沙」 2020-08-19 10:34:00來源:央廣網
  • 聆聽|種草喜馬拉雅紀錄片(一):「緣起喜馬拉雅」
    自然堂「種草喜馬拉雅」公益活動發起人陳涓玲博士走遍了西藏許多地方,她表示在藏區的南木林荒灘地比較多,氣候的變化使得青藏高原受影響最大,氣候溫度升高1攝氏度,冰川雪山就會融化幾十米甚至上百米。正如他們所說,很多人朝聖的詩與遠方,還有許多被忽略的荒蕪與蒼涼。今年,央廣網記者決定跟自然堂團隊一起,踏上這次「發現與保護」的公益之旅。
  • 聆聽|種草喜馬拉雅紀錄片(一):「緣起喜馬拉雅」
    自然堂「種草喜馬拉雅」公益活動發起人陳涓玲博士走遍了西藏許多地方,她表示在藏區的南木林荒灘地比較多,氣候的變化使得青藏高原受影響最大,氣候溫度升高1攝氏度,冰川雪山就會融化幾十米甚至上百米。正如他們所說,很多人朝聖的詩與遠方,還有許多被忽略的荒蕪與蒼涼。
  • 聆聽|種草喜馬拉雅紀錄片(二):「高原戰沙」
    而對於自然堂「種草喜馬拉雅」公益團隊來說,克服高反,僅僅是第一步。後面他們要面對的,才是這一公益項目成敗的關鍵。那就是:大片的荒灘與沙地,究竟該怎麼變成綠洲呢?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在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感召下,2016年,國民美妝領軍品牌自然堂,積極與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攜手,共同成立「自然堂喜馬拉雅環保公益基金」,並從2017年開始實施「種草喜馬拉雅」公益項目。
  • 種草喜馬拉雅 自然堂品牌之美四度綻放「第三極」
    也正是因為自然堂與喜馬拉雅的特殊關係,「種草喜馬拉雅」將精準扶貧和環境保護與自然堂品牌公益緊緊結合在了一起。陳涓玲博士表示,自然堂希望通過「公益+環保」的模式,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貢獻,同時也致力於喜馬拉雅環境保護。
  • 紀錄片《跨越喜馬拉雅》播出
    為更好展現新時代西藏新成就新面貌,講好中國夢西藏故事,記錄西藏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展示西藏作為面向南亞開放重要通道建設成就,經自治區政府批准,由自治區商務廳牽頭,攜手北京發現之旅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精心策劃、拍攝的三集紀錄片《跨越喜馬拉雅》於12月14日起,每晚19:23在CCTV
  • 《#種草喜馬拉雅#公益行動白皮書》:持續守護雪域生態
    但這不僅僅是一場在雲端的想像和嚮往,而是「種草喜馬拉雅」公益行動催生的巨大變化——神秘的雪域高原從高寒貧瘠的荒漠變成了一片真實的綠洲,喜馬拉雅成了名副其實的「希望的地標」,這正是自然堂致力打造的公益藍圖實景。
  • 「地球第三極」,湧動著跨越喜馬拉雅的活力 ——評三集紀錄片...
    近日,在習近平總書記對尼泊爾歷史性訪問一周年之際,三集紀錄片《跨越喜馬拉雅》正式在央視推出,引發了熱烈反響。紀錄片聚焦貿易交流的「西藏故事」,講述面向南亞開放重要通道建設的重要意義。本片由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集團)聯合出品,西藏自治區商務廳、北京發現之旅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合製作。
  • 青春商院 | 百年逐夢奔小康,華夏共築新輝煌——商學院舉辦2020...
    2020·商學院百年逐夢奔小康華夏共築新輝煌秋季學期主題大型團日活動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凝心聚力築根基,全面小康當可期;雙百宏圖當可現,夢圓華夏譜新篇。為了提高同學思想政治意識,將國家發展與個人追求相結合,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我院於12月15日下午在雁山校區圖書館報告廳舉行了2020年秋季學期主題大型團日活動,學生會指導老師劉筱丹、岑甜甜,2020級輔導員雷麗欽、胡嘉議老師出席了本次活動。
  • 青春商院 | 百年逐夢奔小康,華夏共築新輝煌——桂林理工大學商...
    2020·商學院百年逐夢奔小康華夏共築新輝煌秋季學期主題大型團日活動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凝心聚力築根基,全面小康當可期;雙百宏圖當可現,夢圓華夏譜新篇。為了提高同學思想政治意識,將國家發展與個人追求相結合,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我院於12月15日下午在雁山校區圖書館報告廳舉行了2020年秋季學期主題大型團日活動,學生會指導老師劉筱丹、岑甜甜,2020級輔導員雷麗欽、胡嘉議老師出席了本次活動。
  • 以自然之名,種草喜馬拉雅
    甚至有研究者預測:到2100年,喜馬拉雅地區的冰川將有1/2消融。可自然和水土的危機讓牧場萎縮,讓耕地荒蕪,喜馬拉雅兒女的生存空間正在被日漸壓縮。 自然堂的明星產品冰肌水的原料,正源自於日喀則海拔5128米的曲登尼瑪冰川上而選擇綠麥草進行種植,首先是因為這種最高可以長至兩三米高的飼草畝產極高
  • 攀登喜馬拉雅,紀錄片《Everest VR》登陸Oculus TV
    例如,很少有人能夠親眼睹見喜馬拉雅,更何況登頂山峰。但藉助VR紀錄片三部曲《Everest VR: Journey to the Top of the World》,一切都成為了可能。這個作品目前已經登陸Oculus TV,而你可以將三集內容保存至自己的內容庫中,並隨時通過Quest進行欣賞。項目的靈感來自於著名登山者烏裡·斯特克。
  • 當喜馬拉雅淪為垃圾場,人類最後淨土正在消亡
    在高分紀錄片《珠峰清道夫》中,就記錄了一位偉大的夏爾巴人——納姆加爾。納姆加爾高大、強壯,會說英語,如果去做登山嚮導,一定是被高薪聘請的最搶手人選。但他卻選擇了替人類「贖罪」。在紀錄片的開頭,是納姆加爾的一段自述:大地母親,我們來到這裡不是為了徵服,而是為了服務。
  • 稻城縣開展2020年「決勝收官戰共築小康路」扶貧日募捐活動
    在第七個國家扶貧日到來之際,稻城縣開展了2020年「決勝收官戰、共築小康路」扶貧日募捐活動,大家攜起手來,獻出愛心,為脫貧攻堅工作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各單位、企業和個人依次排隊進行募捐,一份份匯聚著愛心的善款被投入捐款箱。
  • 六集政論片《小康》暨百集紀錄片《小康...
    2020年11月28日,中國社科院原副院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會長朱佳木(右三),國防大學原副政委、中將李殿仁(右二),中央檔案館原館長、國家檔案局原局長楊冬權(左三),《求是》雜誌社原社長高明光(中),全國政協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秘書長張星星(左二),河北省政協原副主席、黨組副書記趙文鶴(右一)共同啟動六集政論片《小康》暨百集紀錄片《小康中國》開機儀式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共築慈善中國夢
    陳昌智副委員長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幫助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與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小康,始終牽動著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的心。的理念,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為實現人民群眾共同富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砥礪前行。
  • 上海·青海兩省市職工拉麵技能競賽在滬舉行拉麵飄香 共築小康
    12月6日,由上海市總工會、青海省總工會共同主辦的「拉麵飄香共築小康」滬青職工拉麵技能競賽在上海舉行。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黨組成員閻京華,青海省委常委、省總工會主席、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兼)馬吉孝,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莫負春出席。
  • 大型紀錄片《小康路上》11月28日至12月6日與您相約
    《小康路上》視頻截圖◎星沙時報編輯部當一個日子被賦予了新的內涵,時間就有了新的意義。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
  • 自然堂攜手天貓雙11點亮全球地標 國貨之美綻放喜馬拉雅
    2020年10月,自然堂再次攜手天貓挑戰全球高度 -- 點亮「喜馬拉雅」。自然堂,源於東方神秘的喜馬拉雅山脈。地球上強大的生命力都孕育在嚴酷的極地之中。喜馬拉雅是地球的第三極,那裡有純淨的冰川水,有強大抗氧能力的雪地植物,有遠古能量的礦物質,有萬千色彩和自然氣息,有神秘而悠久的文化。這一切都是自然堂創造美的靈感源泉。
  • 貴陽市「十三五」時期成就巡禮:搬進新天地 共築小康夢
    強機制 結對子 共築行動」穩人心易地扶貧搬遷徹底改變了搬遷群眾的居住條件,但離開祖祖輩輩生活的家鄉來到一個全新的生活環境,巨大的反差,帶來了適應問題、生計問題以及就醫就學等問題。抓載體 促融入 共築和諧新風尚安置點搬遷群眾大多來自不同地方,原來的生活環境不同、民族不同、風俗習慣迥異。如何讓搬遷群眾實現農民向市民的身份轉變、快速融入新環境是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