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開州有條藤椅街,滿街都是手藝人

2020-12-21 慢新聞

昨天正月十五,過了這天,年也算過完了。

賈為友再次收拾行囊,準備遠行。這一次,除了鼓鼓的包裹,他還帶了一把藤椅,說要把這把自己親手編織的藤椅,送給經常照顧自己活路的廣東老闆。

走進開州譚家鎮,藤椅幾乎是每家的標配

「物以稀為貴,更有意義點。藤椅來自家鄉,親自編織,純手工,來不得半點虛假。在外地花錢可能都買不到。」賈為友說。

藤椅一條街

除了飯桌,麻將桌四周也是藤椅配置

賈為友是開州譚家鎮人,在廣東打工已有7年。距離開州城區大約50公裡的譚家鎮,藤椅幾乎是每家每戶的標配。麻將桌、餐桌四座,院壩邊、陽臺上,這樣的藤椅無處不在。

走進譚家鎮場鎮的蒲家灣街,臨街兩旁,門前懸掛著卷著晾曬的草藤,老人三三兩兩,左手固定著椅架,右手拿著藤,嫻熟穿梭。這條不足100米的街,有20多家農戶都在編織藤椅,後來,這條街索性改口叫成了「椅子街」。

作為一種獨特的民間編制技藝,藤編使用青藤為材,質地堅韌、色澤光潤,手感平滑,彈性極佳。用青藤製作的器具,置於寒室不覺其奢,布於華堂不覺其陋,古往今來深受人們喜愛。賈為友深信,送把家鄉的藤椅給人,拿得出手,有格調。

「這兩年,除了椅子街,鎮上其他街巷,也陸陸續續編起藤椅來。」譚家鎮政府工作人員說,譚家人編藤椅,原材料有優勢,基本不需花錢買,竹和藤,山上自然生長。

62歲的老章,藤椅一條街的大戶,大年初二都有不少人打來電話要椅子。

大戶囤竹上萬斤

生命含骨架和肉,一把藤椅也不例外,由兩部分組成,椅架和藤。

房前屋後,堆滿了編制藤椅「骨架」的竹子

這條街上的老藝人們,將白竹和風竹用爐火燒制,製成形式各樣的椅子架,再用山上的藤編織,一把藤椅成型。

章希能今年62歲,他家算是這條街上的大戶。藤椅的框架結構最核心,用材為深山野竹,直徑1釐米至2釐米不等,兩米多長。直直的竹要變成有弧度的椅子架,這種技藝,並不是誰都行。老章算是掌握了「核心科技」,給鄉鄰批發椅架,偶爾接到訂單,也會親自編織。

老章家建了四層樓,如今家裡堆了上萬斤的竹,夠他製作一年的藤椅

走進老章的家,上世紀90年代初建起的四層樓房,大部分空間都有細竹,屋後也放了不少,加起來有上萬斤。「白竹長在山上,自己去砍性價比不高,有人專門去砍了來賣,我每年臘月間買,只有這個季節買最合適,也不生蟲,生蟲了,料就廢了。」老章說。

頂樓,老章開闢了自己的工作間

「站上去隨便踩,爛了算我的」

一根兩米多長的竹,在他手下,不到30秒,鑿出長方形窟窿

家裡的頂樓,老章開闢出來當成了工作室。室內還放有火爐,房裡堆滿了細長的竹子和半成品椅子架。每天早上六點到晚上八點,他幾乎都呆在這裡做活兒。兩米多長的竹,老章能在半小時內將它們製成椅架。

鑿完孔後,需用火燒彎,火候的掌握很重要

「我的椅子不需要一根鐵釘,一滴膠水,牢固得可以在上面站人。」老章說,選擇大小合適的竹子,根據需求鋸成長短不同的段,再通過燻烤,把竹子彎成想要的造型,最後用楠竹釘穿插在一起,就做好了椅子骨架。藤條剔除枝丫,高溫蒸煮,理順纏繞在骨架上。

彎到一定弧度,挪開

技術就在纏編上,不同部位鬆緊程度要求各不相同,太緊會把骨架拉變形,太松椅子不牢固,會散架。椅子編好後,剔除藤子的結巴疙瘩和露出的頭子,把椅子打磨光滑、耐看。

不一會兒,四腳架造型輪廓顯現

「來,站上去隨便踩,踩爛了,算我的!」老章是藤編資深手藝人,在他手上,一副椅架成型,不到半小時。他說,上世紀70年代他就在陝西一家藤椅廠編織藤椅。那時候師傅定下了驗貨規矩,手藝精不精,腳上踩著試。這個驗貨習慣,他一直堅持。

提前燒彎的竹條

老章將先前燒彎的竹條安插到四腳

老章說,全程無需其他材料,沒用一顆螺絲釘和鐵釘

藤椅兩部分構造,除了椅架,還有藤條,老章家裡也堆了不少藤條。

藤椅架合不合格,老章說,各人站上去踩,踩爛了算他的。

一天採藤夠她織一年

67歲秦代美也加入了編織大軍,兒孫們上山給她採了178斤藤條,夠她織一年;

除了椅架,藤料編織也很複雜。藤製物件都是純手工製品,藤料的採集十分不易,加工程序相當繁複。

老章說,有人專門採藤來鎮上銷售,10元一斤,一把藤椅需要兩斤多藤。鎮上藤編都是用野生的青藤做原材料,而這種藤往往要在海拔較高的深山密林裡才會生長。

從對面老章家批發架,自己採藤條來織,秦代美兩天能織完一把椅子。

採藤不易,粗加工更不易。採來的青藤要經過蒸煮、乾燥、防黴及多次清洗等工序處理,非常繁瑣。洗淨後,第一道程序是蒸煮;蒸煮過後就要進行第一次清洗;將蒸煮的青藤冷卻後撈出,放在大盆裡使勁搓洗數次,直至藤皮完全褪盡,露出白白的藤筋來。多的時候要換十來次水,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其他人過年都在玩,62歲楊先瓊說,她不會打麻將,也不喜歡鬧熱,所以加班做藤椅。

秦代美67歲,住在老章家對面。她說,椅架到老章家批發,25元一個。藤條則是兒子和孫子開著摩託車到山上採回來。「忙活一天,兒孫等四個壯勞力採了178斤。今年夠她在家織一年。」兒子鍾利財說,之前,母親地裡幹著農活兒,家裡還餵豬,大家擔心老人太勞累,鼓勵讓她放棄農活兒,選擇安全係數較高的藤椅編織。

供不應求的市場

大年初二,還在過年,老章就接到不少定藤椅架的電話。本想多休息幾天,為了趕工,他不得不在大年初七就進入工作狀態。編織的藤椅不愁銷路,藤椅販子隔天來一趟,這一個剛織完就被收走了。所以基本上現買還沒貨。

在譚家鎮,隨處能見到晾曬的藤

過年期間,每天都有人來收椅子,前前後後來了好幾撥人,幾乎都空手而歸。藤椅收購價也在這個時候有個小幅上漲,由原來每把80元漲到90元。

「缺貨又啷個,沒法,人手不夠,差不多都是我們這些老頭老太太在做這個,年輕人做這個養不起家!」老章也並不是一直都在做藤編,再次重操舊業,是三四年前。

「上世紀80年代,挑著藤椅去縣城賣,那天我和媳婦兒賣了一整天,想回去,路途又遠,只好在縣城旅館歇了一晚。折騰兩天,回家分錢不剩,氣得我轉行了,當了磚匠。」前幾年,有人來收藤椅,久違的技藝又派上了用場。於是,老章白天在工地幹活兒,晚上回家編織藤椅來賣。現在年紀大了,專職做起藤編手藝來。

後繼無人的尷尬

老章展示,除了簡單的造型,他還會編織更有設計感的藤椅,只要客戶描述出來的模樣,他都能編制出來。

上萬斤的白竹,偌大的房間,不斷的訂單,老章加班加點也做不完。不過,家裡就他做這個。妻子癱瘓累不得,編織也不行。在身邊的兒子,原本也想參與,做了一年,果斷放棄了。

「划不來。」兒子章偉,一年前跟著父親學習藤編技藝,可進行了一年,他打了退堂鼓。「手工很耗時,一把椅子,椅架和藤都要四五十元錢的成本,編制好,動作快的一天半,動作慢的兩三天一把。賣80元,只掙了工錢,不如打工做其他。」章偉今年在加油站附近重新找了份工作,每月4000元。「比藤編強。」他感嘆。

「不管幹不幹這行,技藝一定要給我學會。老了失業了,還有個手藝。」這是老章對兒子的要求。同章偉一樣,原本以為藤編火了,銷路暢了,回到這行會有新天地。但藤椅銷路暢旺卻獲利不高,年輕人背負著養家的重擔,不得已選擇了棄藝外出打工。

藤編工藝何去何從

用材純天然,製作純手工,藤編工藝品也越來越受青睞。不過,手工編織藤椅,不賺錢,更面臨後繼無人的尷尬。

譚家鎮相關負責人告訴上遊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譚家鎮周邊,藤和竹都是野生,能就地取材,無需成本,目前該鎮編織藤椅的有100多戶,但幾乎都是各自為陣的小作坊式編織,不成規模。隨著藤椅的暢銷,鎮政府打算成立藤椅編制專業合作社。一把藤椅,收購價80元。即便銷路不愁,為何賺不了多少錢,也不能吸引年輕人?

「如果一件純粹的椅子,粗糙但耐用,頂多算工具,但如果頗有設計感,就能變成工藝品,原本幾十元的價值,變成藝術品後價值翻升。」四川美術學院非遺調研室主任侯波分析,之所以收購價上不去,大部分原因在於藤椅缺乏設計感。她介紹,市場上銷售的手工藝品,能賣上高價的,除了技藝精湛,作品還要有設計感。她建議,除了成立專業合作社,還要吸引相關設計人才,並再次培訓傳統手藝人。

上遊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 周小平 文/圖

相關焦點

  • 開州譚家有條「椅子街」住的都是「手藝人」
    由於藤椅素雅、輕便、涼爽,而且透氣性強、柔韌性佳,近年來又漸漸走進人們的生活,這門老手藝也再次煥發生機。  在譚家鎮場鎮上,有一條街本叫「蒲家灣街」,但在當地人口中,它有一個更為熟知的名字——「椅子街」。這條街上住著很多手藝人,他們將白竹和風竹用爐火燒制,製成形式各樣的椅子架,再用山上的草藤編織藤椅。近日,記者前往進行了採訪。
  • 重慶開州獨特方言——「么子」
    在重慶話裡,「什麼」一般都被說成「啥子」。重慶市幅員面積約8.24萬平方公裡,下轄38個區縣,地域廣、行政單元多,這就意味著,有一些方言必然有差異。「么子」的說法不僅局限於開州,在全國多個地方都有類似的說法,比如在河南信陽、湖北、湖南、江西九江一帶等等,都是「什麼」的意思。而在重慶巫山,和開州類似,他們喜歡說「麼擬」。
  • 重慶開州的這條河,叫浦裡河還是普裡河?
    重慶市開州區最大的河流是小江(又稱澎溪河),主要由三條較大河流匯集而成,即東河(小江正源)、南河與浦裡河。習慣了浦裡片區、浦裡新區等叫法,對於這個陌生的稱呼,而且連「三點水」都沒有的字,很多人覺得,這是不是一個錯別字!
  • 重慶開州有啥子耍事?這份景點攻略收藏起!
    開州4條特色線路(重慶市文旅委發布)線路1:漢豐湖水上歡樂遊重慶主城—開州舉子園—風雨廊橋—漢豐湖溼地公園—水上運動基地—返程線路2:劉帥精神研學遊重慶主城—劉伯承同志故居—開州博物館—軍神廣場—劉伯承同志紀念館—開州故城—開州舉子園—返程
  • 重慶開州臨江鎮的「堵」,該如何治?
    最近重慶開州臨江鎮在進行城鎮環境整治,鎮上農貿市場外面的違建棚子被拆除,變成了人行道,街道一下子亮堂了很多,受到了大家的點讚。因為雨汙分流作業,臨江鎮臨宣路封閉,這幾個月臨江鎮上的主幹道就只有大興街了。這條一公裡多的街道,交通狀況並不理想,前幾天路過大興街,坐在車上硬是花了十多分鐘才把這條街給「走」完。
  • 衛星上看重慶開州臨江鎮:開州最大的鎮,有很多棟高樓
    其中在南河中、下遊分界處,孕育出了開州城鎮規模最大的鎮——臨江鎮。 (高速公路互通) 臨江鎮位於開州城區西南十來公裡處,交通較為便利,渝(重慶)巫(山)路和臨(江)宣(漢)路在鎮區交匯。
  • 開州這條高鐵招標了!招標了!招標了!
    小編最近真的是閒得無聊翻看網上各種新聞突然看到了這條重磅信息渝西高鐵重慶段用地預審及規劃選址公開招標了項目概況重慶境內約268公裡,其中:重慶經達州至安康的西通道約189公裡,萬州經開州至大進的東通道約79公裡,重慶境內總投資約669億。西線車站設置為:重慶西、北碚北、慶華、廣安東、渠縣東(南)、大竹、達州南、宣漢南、樊噲、明通、城口、嵐皋、安康西。
  • 破舊不堪一條街,滿街都是小姐姐,鄭州海灘街竟成網紅街?
    有人戲謔:破舊不堪一條街,滿街都是小姐姐。但也有不少人感覺有些懵,海灘街到底是什麼樣一條街?為什麼會突然爆紅?今天咱們就一起嘮叨嘮叨。海灘街在鄭州市豐樂路附近,歸屬金水區,是一道古老的小街,一道海灘街,半部金水史,可見海灘街的悠久。
  • 重慶記憶——厚慈街,曾經南紀門第一街
    老巷子沉澱了一個城市的靈魂和性格,重慶也不例外,在錯落古老的深巷中,我們可以窺見的是——獨屬於重慶的影像。對於老街,重慶人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在重慶人眼裡,老街不僅僅是一道風景,重慶老街更像一臺時光機,把過去和現在連接在了一起!
  • 行業整合資源共享—重慶開州、貴州赤水組團考察重慶木門及定製企業
    2020年12月15日-16日,重慶開州、貴州赤水組團共55人,先後考察了重慶長壽園區的創藝(中木)木門、木一閣定製、渝華線條、韓拓科技、沙坪垻區青木關工業園區的梵美蘭卡定製、大足園區尚鼎(固豪)木門、海安木門、什木坊木門、恆濤建材。
  • 重慶珍檔丨從重慶開州走出的兩江總督:曾力阻慈禧太后重修圓明園
    我的家鄉是重慶開州。開州位於重慶的東北部,有著悠久、漫長的人文歷史。東漢建安二十一年(216年),開州置漢豐縣,寓「漢土豐盛」之意。開州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走出了許多俊傑英才。其中,就有在清朝晚期做過兩江總督的李宗羲。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李宗羲的事情。
  • 重慶開州鐵橋鎮,是如何成為區內較大鎮的?
    重慶市開州區有5個鄉鎮擁有高中,其中江裡片區佔了三個,即臨江、鐵橋和中和。能有高中的鄉鎮,從側面能反映出該鎮的綜合實力,今天就來簡單說說鐵橋鎮,這個鎮是如何成為開州較大鎮的?開州「母親河」之一的南河,給河流兩岸留下了衝積平壩,鐵橋鎮就是其中之一。
  • 重慶開州有一個「大海」,曾是一個鄉,如今是竹溪鎮下轄村
    地名,網絡百科解釋為「給定了特定空間位置上的自然或人文地理實體的固有名稱」, 地名數量數不勝數,其中有很多有趣的地名, 今天進入重慶開州,這裡有「大海」。說到大海,當然要考慮沙灘和波浪等大海洋要素, 重慶開州這個大海,好像和大大海沒什麼聯繫,大海原來是一個鄉,1953年從臨東鄉(已併入臨江鎮)分開設置大海鄉,被稱為當地的「大海溪」,1956年,大海鄉取消了對長嶺鄉(現在是臨江鎮)的合併, 1962年,消失的大大海再次登上歷史舞臺,在公社化時期設立了大海公社。
  •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開州分館掛牌,共同譜寫文物保護工作新篇章
    12月4日下午,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副館長與開州博物館館長分別代表雙方籤定了總分館合作共建協議書,並向開州博物館授予了「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開州分館」牌。區政府副區長楊玉書出席了授牌儀式。
  • 重慶開州臨江鎮:5個社區變7個,數量居開州鄉鎮之首
    近期,筆者看到了重慶開州臨江鎮區劃調整的一條消息——撤銷萬安村、洪星村分別設立萬安社區、洪星社區,社區管轄範圍、便民服務中心地址不變,村民小組變更為居民小組。在此之前,臨江鎮一共有5個社區,即正街、川主、東嶽、興隆、青和,社區數量和開州另外一個大鎮長沙鎮持平。
  • 重慶特產傳說(200)|開州糖畫:一勺糖漿,畫出甜甜的童年記憶!
    在我們的腦海中,糖畫是許多人兒時不能抹去的美好回憶,手藝人把糖漿像變魔法一樣幻化成了一個個神奇的形象,凝固的糖汁形成了神奇的圖畫,令人拍案叫絕!相傳,糖畫是唐代文學家陳子昂所創,曾廣泛流傳於巴山蜀水之間。
  • 重慶開州臨江鎮交通如何破局?環城路、到浦裡的快速路
    (臨江場鎮衛星圖)重慶市開州區第一大鎮是臨江鎮(不要提趙家,趙家是街道,是城區一部分),該鎮交通在開州來說算是便利的,有高速公路通過,並設置有出入口,省道和國道交匯,讓臨江成為江裡片區的交通樞紐。(示意圖,並非規劃圖)這三條主幹道的車流是比較大的,尤其是大興街。
  • 【雙曬】帥鄉帥湖 開心開州
    十全十美「十大碗」、包容沸騰「大混蒸」、有情有愛「老親娘包面」等美食令人垂涎欲滴;穿花納錦「開州漢繡」、清香細滑「南門紅糖」、唇齒留香「紫水豆乾」、回味甘醇「巴渠茶」、自然馨香「香綢扇」、甘之如飴「冰薄月餅」等特色文旅產品讓您收穫滿滿。四時盛景,水秀山青,萬物雋永,開心開州。
  • 重慶有68條美食街!好吃街地圖來了,你品嘗過幾個
    ,這也不難怪「美食」成為重慶的一張名片。今(15)日,重慶市規劃局、重慶市地理信息中心推出《重慶好吃街地圖》,整理了全市68條好吃街,吃貨們可以好好收藏啦!重慶的好吃街眾多,從城市中心的解放碑到大巴山深處的城口縣,從「東方瑞士」的仙女山到樸素大方的昌州古城,每個區縣都有著人們深愛的好吃街。好吃街上的油鹽醬醋茶,調的是天下諸態;酸甜苦辣鹹,品的是人生百味。
  • 重慶開州新增一家4A級旅遊景區,位於紫水鄉
    日前,重慶文化旅遊委員會網站發布公告:經相關區縣景評委初評推薦,重慶市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按程序組織評定,多家景區達到了國家4A級旅遊景區標準,擬評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現予以公示。這些景區就包括了開州區的龍頭嘴森林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