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學日記】聆聽法寶寺的鼓聲 感受阿彌陀佛的慈悲

2021-03-01 佛前一朵花


千年古剎法寶寺的鼓聲,賜予我如此真切的感受和感悟

曾經無數次地在全國各大叢林停留過,也許腳步匆匆,也許心未安寧,對寺院的鼓聲並沒有多少感覺。

唯有這次,在四川成都眉山木魚山蓮峰下,留連忘返隱於鬱郁林木的千年古剎法寶寺,才有了如此真切的感受和感悟。 

或許是初到蜀地的水土不服,或許感懷一路走來風風雨雨的辛苦,來法寶寺沒幾天就開始腹瀉。 

興建於隋朝末年,在唐代時即為眉山名剎的法寶寺

興建於隋朝末年,在唐代時即為眉山名剎的法寶寺還剛開始建設,一切日用設施非常儉樸,從寮房走到廁所,得穿過兩個長長的走廊。儘管午餐不吃,晚餐不吃,晚上還得起來三四次,很折磨人。

 

腹瀉到第四天的凌晨,起來做早課時,腳步和身體都很疲憊、沉重。 

鼓聲就在那一刻在我內心真正響起。 

千年古剎四川眉山法寶寺

穿著海青,站在大雄寶殿時,舉目望去,敲鼓的宗揚法師身形偉岸,兩根鼓槌在他手裡翻飛著,似風聲,似雷聲,似雨聲,似電聲,氣勢磅礴、雷霆萬鈞,而又排山倒海。它像一股暖流向我湧來,讓我為之一振;更像我在孤苦無望時,阿彌陀佛像慈父一般向我伸出援助的手…… 

在鼓聲中,我似乎也看到了自己忙忙碌碌辛苦的一生,呱呱落地的無奈哭喊,青春少女時的憂鬱病苦,人到中年的尋尋覓覓,直到去年12月依止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念佛法門後的安樂、安心…… 

聆聽著鏗鏘有力的鼓聲,漸漸地,我的內心充滿了力量。跟隨在法師們、師兄們的身後,念誦「南無阿彌陀佛」時的步伐也堅定、平穩了許多。眼觀鼻,鼻觀心,收攝身心,一步一個腳印,慢慢地走,用心地念。 

請教了打鼓的師父——宗揚法師,宗揚法師說:打鼓總共打三通鼓。第一通鼓三分鐘左右,一直都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是慢的。第二通鼓呢,比第一種鼓稍微快一點,還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第三通鼓呢比第二通鼓更快,還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宗揚法師說:打鼓要打出「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意義。打鼓的方法是運用兩根鼓槌敲打和摩擦鼓,敲出風、雨、雷、電四種聲音。由於鼓聲很震動,很宏偉,當鼓聲響徹起來的時刻,無論你憂傷也好,煩惱也好,你的心會很攝受…… 

清霄揚浮煙,空林響法鼓

法華經序品曰:「吹大法螺,擊大法鼓。」 

無量壽經上曰:「扣法鼓。吹法螺。執法劍。建法幢。震法雷。曜法電。澍法雨。演法施。常以法音覺諸世。」

據悉,佛教傳入中國後,鼓與鍾一樣成為中國寺院中常見的法器。古代寺院的鼓稱為法鼓,在古詩中時常提及,如謝靈運的《過瞿溪山僧》詩:「清霄揚浮煙,空林響法鼓。」李白的《登瓦官閣》詩:「兩廊振法鼓,四角吟風箏。」

法鼓一般設在法堂內,左鍾右鼓,方丈上堂說法時鳴鐘擊鼓。法堂內的鼓有兩隻,放置在東北角的稱為「法鼓」,而放置在西北角的稱為「茶鼓」。

鼓雖然不像鍾那樣氣派、壯觀、美感和富有傳奇色彩,但鼓的應用比鍾更頻繁。方丈上堂、小參、普說、入室,茶、齋之時、普請、換更均需擊鼓。

「驚醒世間名利客,喚回苦海夢迷人」。

由此可見,佛門不僅把鼓聲作為實施佛教禮儀的重要法器,而且還在鼓聲中注入了「警醒世人的沉迷之心」佛教內涵。

普潤千般草,吟風一樣輕

虔誠祈願一切眾生都能遠離痛苦和疾病。

祈願華夏大地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祈願自己能夠永恆地停留在法寶寺,在這個由智隨法師引領的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古風、飽含佛教精神內涵、滿足時代需要的佛教清淨聖地、淨土學修道場裡燻修、磨鍊、成長……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阿彌陀佛的慈悲,幾人能明白?
    因是念故,見阿彌陀佛。既見佛已,即從啟問:當行何法,得生彼國?爾時阿彌陀佛語是菩薩言:欲來生我國者,常念我名莫有休息,如是得來生我國土。淤泥生:跋陀和,即是《無量壽經》中的賢護菩薩,娑婆世界的一位菩薩,同釋迦牟尼佛降生印度,示現為在家居士。賢護菩薩聽聞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他修念佛三昧見到了佛,於是問阿彌陀佛,當修行何種方法,往生極樂世界呢?
  • 修學旅行第4天:水上巴士與淺草,修學日記也重要
    晚上6點到家,休息過後,我們開始寫遊學日記啦。老師修改完日記,就可以加入遊戲大軍了。所謂修學,既是修,也有學。經歷了白天旅途中的「修」,以及晚上的思考,形成文字,便能成為我們的「學」。在接下來的行程中,我們也會堅持每天寫日語修學日記,在提高日語能力的同時,總結回憶,感受旅途。
  • 慧淨上人丨觀音菩薩代表阿彌陀佛的慈悲
    「以無緣慈,攝諸眾生」,要以無緣的大慈悲來普遍救度十方眾生。佛心的本體、本質是什麼?就是慈悲。離開了慈悲,離開了慈悲的大愛,就沒有佛心。所以佛的身心細胞都充滿了慈悲,要佛不慈悲那是不可能的。慈悲有「眾生緣慈、法緣慈、無緣慈」,到了「無緣慈」就是最超越的、最平等的、不講條件的,所以這一段經文最能顯露出阿彌陀佛是以無緣慈,普遍救度十方眾生。有關淨土宗是救度的法門,不只在淨土的經典裡有這樣內涵的說明,即使在其他的經典裡也有說明菩薩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就是為了救度眾生。
  • 修學淨土法門,念阿彌陀佛時,發音不標準怎麼辦?
    佛教中的修行方法很多,專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法門屬於淨土法門。淨土法門是非常殊勝的法門,可謂「三根普被,利鈍兼收」,適合各種根器的佛弟子修學。其他法門依靠自己的力量修行,要證得佛果非常困難。淨土法門不只是依靠自己的力量,還有其他的力量,有阿彌陀佛的願力攝受,有十方諸佛護念的力量。就像我們坐了一條大船,可以不費力氣地到達彼岸。
  • 念「阿彌陀佛」聖號,牢記這3點,功德更圓滿!
    「阿彌陀佛」與其左右兩位脅侍「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合稱「西方三聖」,共同接引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佛教淨土宗專修,專修此念佛法門,善信若能一心不亂執持名號,臨命終時即可得阿彌陀佛及諸聖眾慈悲接引,離苦得樂。《佛說阿彌陀經》中有詳細記載,大家可以自行了解。
  • 茗山法師:慈悲濟世日行一善 親身感受十大效驗
    「慈悲主義」的意義,就是以慈悲心為一切思想行動的中心指導者,換句話說,就是把我一切思想行動使符合併依歸於慈悲之道。 我少小時隨母在家庭中,早晚常常拜佛念佛:「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由此種下了「慈悲」的種子。十九歲出家後,在小廟上晚殿,總要念懺悔文:「大慈大悲利眾生,大喜大舍濟含識。」又聽人說:「佛教是大慈大悲救人救世的宗教。」由此才相信「慈悲」是可寶貴的東西。
  • 願仗慈悲手,提攜共西行 ——寧波慧日禪寺舉行阿彌陀佛聖誕法會
    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微妙不可思議。所以《妙法蓮華經》和阿彌陀佛在本身的意趣上完全一體。《法華經》是天台宗的核心經典。師公悟公上人一生誦法華、修法華,更不遺餘力推廣講解。上人一生累計誦《法華經》近五千部。我們在上人誕辰九十九周年之際誦持這部經典,就是對上人最好的供養與紀念。上人一生教學天台,行歸淨土。《佛說無量壽經》就是導歸極樂最殊勝的經典。
  • 中臺禪寺美國亞特蘭大分院法寶寺舉辦浴佛法會
    亞特蘭大中臺山法寶寺住持見藪法師帶領信眾浴佛 (圖:葉國超)法寶寺舉辦浴佛儀式,很多洋人也前往參加 (圖:葉國超)信眾在法寶寺住持見藪法師帶領下,首先恭誦經文,接著舉行浴佛儀式,會後並有豐盛的齋飯與信眾結緣。 見藪法師在法會上以中英文開示表示,釋迦牟尼佛的母親在他生之前,夢見吉祥的白象進入母胎;出生王子身分的釋迦牟尼佛,最後離開皇宮,走入人間,為了解脫人世間的痛苦,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悟出佛道來,並開始廣傳佛法。
  • 恭迎阿彌陀佛聖誕,瞻仰分享功德無量無邊……
    值此殊勝的日子,宜廣行善事,誠心念誦阿彌陀佛名號,修十善業,積功累德,以此功德回向宿世父母, 六親眷屬,歷代宗親,冤親債主,出離六道,往生極樂;現世者福慧雙修、智慧增長、家庭幸福 、六時吉祥!祈願世界和平、國泰民安、正法久住、高僧大德長久住世!
  • 「南無阿彌陀佛」的真正含義,你知道嗎?
    不論是在一些影視劇中,還是在寺院裡,我們最常聽到的一句話便是「南無阿彌陀佛」,為什麼要念「阿彌陀佛」,而不念其他佛的名號呢?「南無」又是什麼意思呢?本篇文章,小編就來為您解讀「南無阿彌陀佛」的真實含義。首先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佛教裡的阿彌陀佛。
  • 《東林大佛》記錄片 | 阿彌陀佛聖像建成記
    東林大佛,建於廬山東林寺淨土苑,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帶有寶蓋的阿彌陀佛聖像。 廬山東林寺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了,始建於東晉時期,開山祖師是慧遠大師。慧遠大師是當時南方的佛教領袖,他帶領123位高賢信願念佛,求生極樂淨土。高賢們往生淨土的瑞相,證明了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真實存在,為後人修學淨土法門奠定了堅實的信心。
  • 稱念阿彌陀佛的10種功德利益,你知道哪些?
    除稱念佛號外這些方法也能植福因為阿彌陀佛具備無限慈悲和智慧,所以大家見面就彼此以「南無阿彌陀佛」,或者「阿彌陀佛」相互問候。除了稱誦佛號外,以下這些也是培植福報的絕佳選擇:1、去孤兒院、養老院、福利院送去溫暖,慰問貧困傷殘者,給他們送去阿彌陀佛的光明和祝福。2、放生護生。眾生平等,都有佛性。隨緣放生,培養慈悲心。3、吃素奉齋。
  • 一切皆是因緣和合,一心稱念皈命阿彌陀佛,通身靠倒阿彌陀佛
    2021-01-12 14:02:49 來源: 九零後在家學佛修行記 舉報   心裡只有一念阿彌陀佛
  • 南通:如皋白蒲法寶寺巨蟒傳說
    法寶寺法寶寺法寶寺如皋白蒲鎮上的法寶寺,原名聖教寺,建於唐朝太和二年,後不幸遭火。到宋至和元年(一○五四年)在原址重建,規模恢宏,被列為維揚八大叢林之一。相傳奠基時從地下掘得白龜一隻,獻於朝廷,皇帝賜名「法寶禪寺」。
  • 【一句佛號】眼見色,阿彌陀佛;耳聞聲,阿彌陀佛;鼻嗅香,阿彌陀佛;口嘗味,阿彌陀佛,全是阿彌陀佛!
    用什麼方法修?無量無邊的方法,眼見色修清淨,耳聞聲修清淨,鼻聞香修清淨,口嘗味修清淨。怎麼才叫清淨?不被境界所染就叫清淨。這個境界會讓我們生煩惱就不清淨,境界讓我們生智慧就清淨。賢首國師教給我們四德,在《還源觀》上講的四德,第一德「隨緣妙用」。
  • 文殊菩薩問佛:一行三昧法門,應該如何修學?
    照慣例,修學一個法門之前,先讚嘆一下修學這個法門的功德,可以大家更有修學的動力。修學一行三昧法門有什麼功德利益呢?佛在《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中說:「復有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修是三昧者,亦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念「阿彌陀佛」時,心中牢記這2個字,福德無量!
    「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無數億, 化菩薩眾亦無邊;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鹹令登彼岸」,提起阿彌陀佛,最先想到的應是阿彌陀佛的無量慈悲,堪稱「世間大慈悲父」。
  • 佛教:「南無阿彌陀佛」究竟是什麼意思?不要再愚痴了!
    提起「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大字,大家應該都不陌生。這六個字是佛教專用語,被佛教淨土宗奉為「六字大洪名」,誠心恭敬念誦「南無阿彌陀佛」名號,臨命終時可得阿彌陀佛與諸聖眾接引,往生西方極樂淨土。「南無阿彌陀佛」合起來就是皈依世間的一切大覺悟者。阿彌陀佛相好光明,一心不亂恭敬執持「阿彌陀佛」名號,願離苦得樂,內心光明無限。我們熟知的「觀世音菩薩」除了是阿彌陀佛的左脅侍,還是阿彌陀佛的徒弟。因觀世音菩薩在過去無量劫修行時,曾被阿彌陀佛救度,自此觀世音菩薩「佛頂頂佛」,將阿彌陀佛奉為自己的老師,時刻頭頂阿彌陀佛佛像,以不忘師恩,不退轉菩提心。
  • 無論你造什麼樣的罪業,這一句阿彌陀佛都能把它消除
    時時刻刻叮嚀我們、勸導我們,慈悲到極處,不厭其煩提醒我們。眾罪消滅,無始劫以來生生世世,無論造什麼樣的罪業,這一句阿彌陀佛都能把它消除。這一句阿彌陀佛能幫助你往生,生到極樂世界等於成佛了。不能見這個就學這個,見那個學那個,那你就亂了,你就把極樂世界放棄了。佔察懺法是給誰講的?不是給念佛人講的,不是給要求生淨土人講的,他們不想修淨土,也不想往生極樂世界,修那個好,幫助你懺罪。要知道,念阿彌陀佛,聲聲都懺無始的業障,這個法子多好!
  • 【灤縣人文】遷義莊村碑與法寶寺古碑
    自嘉慶年間立莊開始,村人就有了修廟的打算。道光二十年,購置了6分土地,作為廟基;7年以後的道光二十六年又打官井一眼,供全村用水,廟仍未修成;又過了9年,鹹豐六年(1856年)才起工修廟、鑄鐘、塑畫神像。從醞釀修廟到廟宇落成,前後歷經三代皇帝,數十年的時間,可見當時歲月的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