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戲遊記丨頤和園裡唱大戲 點亮新常態下的「雲夜遊」

2020-09-30 人民日報人民文旅

9月27日,文化和旅遊部第三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文旅部產業發展司副司長馬峰介紹,疫情期間,數字文旅產業異軍突起、逆勢上揚,雲演藝、雲娛樂、雲直播、雲展覽等新業態蓬勃發展,為文化和旅遊行業復工復產和高質量發展注入持續動力。

就在一天後,一場文旅融合的「雲夜遊」盛宴在頤和園開啟。由人民日報新媒體、人民日報《國家人文歷史》雜誌社、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新浪微博、嗶哩嗶哩主辦,人民創意、人民文旅協辦的2020「頤和園·戲遊記」,匯聚了尚長榮、陳少雲、于魁智、李勝素、遲小秋等二十位國家一級演員,在現存院落尺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廷戲樓——頤和園德和園大戲樓登臺獻藝。連續三晚的大戲,這在頤和園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頤和園 戲遊記」開幕大戲——京劇×歌劇跨界節目《頤和園之夜》

這場由文旅行業頭部平臺、戲曲領域頂級資源聯手打造的文旅盛宴,為正在逐步從疫情恢復的中國旅遊提供了更多可能。景區的「夜遊」,演出的「雲遊」,也許可以打造出別開生面的「雲夜遊」。

往日重現 傳統文化的旅遊場景化

今年是頤和園建園270周年,也是「徽班進京」230周年。這座曾經的皇家園林,也一直與戲曲有著不解之緣。北京市頤和園研究室主任趙曉燕介紹,此次舉辦演出的德和園大戲臺是清代三大戲臺之一,也是京劇發展史上最重要的舞臺之一,見證了京劇發展成熟的歷史軌跡。曾經專為帝王家表演的戲臺,如今已經通過景區開放、通過網絡直播「飛入尋常百姓家」。在某種程度上,如今在這裡表演的藝術家,也是在向譚鑫培、楊小樓等老一代名家致敬。

趙曉燕認為,戲曲是園林意境蘊涵的重要組成。遊人獲得園林意境的信息,不僅通過視覺功能的的感受或者籍助於文字信號的感受,還通過聽覺、嗅覺的感覺。戲曲的「意境美」通過劇目情節、演員的表演、觀眾的欣賞與周邊的園林環境情景交融、鮮明生動,富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在園林的戲樓裡欣賞中國古典傳統戲目,無疑是視覺、聽覺、觸覺的極大享受。

如果單純說戲曲是「文」,景區是「旅」,那麼將戲曲還原到景區之中,則是文旅融合的一次場景化實踐。近年來,國內極具文化底蘊的景區都在利用文化演出豐富夜遊體驗,這其中傳統文化扮演了重要角色。故宮的上元之夜、清明上河園的演出、網師園的夜遊、無錫的古運河風情夜遊節等,都將戲曲元素融入到活動和產品之中。而在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景區、中國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中,由國內最頂尖的戲曲名家呈現的連續三天的大戲,這在中國文旅史上實屬罕見。

上海豫園元宵燈會

前無古人,但並非不能後無來者。戲曲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對於弘揚中華文化、彰顯文化自信發揮著極大作用。在疫後逐步恢復的城市和景區,也需要用一場文化盛宴,讓更多的人感受文化、體驗文化、享受文化,「以文促旅,以旅彰文」。

點亮「雙節」 線上雲夜遊的更多可能

9月30日晚,在京劇大師尚長榮先生的《大賜福》之後,全國人民將迎來期盼已久的中秋+國慶「雙節」假期。據文化和旅遊部的最新數據,第三季度國內旅遊市場已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的七成到九成。可以想見,在馬上到來的8天假期,國內旅遊市場將會迎來一波井噴。此次假期之前的三天大戲,為復甦的國慶長假旅遊「熱了場子」。

據相關平臺預測,相較於今年「五一」假期和端午假期,國慶假期全國旅遊人次和旅遊收入均將有大幅增長。與去年國慶假期相比,今年國慶假期的國內旅遊總收入可能恢復至91%左右。在常態化疫情防控的總體形勢下,旅遊活動穩步恢復,在線雲遊雖然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但仍是旅遊目的地保持曝光度、提高影響力的有力武器。

和傳統的演出不同的是,「頤和園 戲遊記」這樣的活動,既能夠把足夠精彩的演出奉獻給觀眾,同時也是對目的地本身的展現;和傳統雲遊不同的是,遊客不只是在通過屏幕感受旅遊,同時還能夠享受到難得一見的視聽盛宴。

河北梆子名家王洪玲、王英會在「頤和園 戲遊記」第一夜表演《大登殿》選段

當然,這樣的「雲夜遊」是否能夠真正起到作用,還是要看產品本身的質量。是否能有頤和園及難得一見的德和園大戲樓「站臺」?是否能有戲曲界「一壁江山」的演出陣容?是否能有平臺和流量的保證?恐怕還需要下一番功夫。

文旅發展大勢下催生的夜遊,疫情影響下逆勢上揚的雲遊,二者完全可以結合而生「雲夜遊」,「頤和園 戲遊記」正是其中翹楚。雖然旅遊永遠是一件需要「身體力行」的事,但當「身未動」的時候,心可以遠。


來源:人民文旅

責任編輯:王昕

本文章版權歸人民日報人民文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版權聲明:【人民日報人民文旅】遵循行業規範,所有轉載稿件均已標註作者及來源,不代表本站觀點;原創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本站觀點;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請勿轉載,獲得轉載授權後請註明作者以及來源為「人民日報人民文旅」,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投稿可能會經過編輯修改或補充。

相關焦點

  • 傳統文化的旅遊場景 「頤和園·戲遊記」唱響「雙節」
    燈光下的德和園大戲樓為響應國內常態化疫情防控要求,加之全球疫情催生演藝形態發生的新變化,9月28日-30日每晚19:30開始的大戲以線上傳播形式,通過人民日報客戶端、新浪微博、嗶哩嗶哩等平臺進行網絡直播,實現「雲過節」「雲看戲」的獨特體驗,充分發揮中央媒體和世界文化遺產的「聲量」「流量」優勢,運用富有創造性的、年輕態的形式打造具有影響力的傳統節俗
  • 【北京*頤和園遊記】
            北京時間10月8日3時55分,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寒露」,也染黃了頤和園的深秋。     看頤和園上下,一米陽光,婷婷的滴落在露珠上,淡黃的葉兒,青了許多,嫩綠的枝頭兒,也蔥翠了起來,茂密的草兒卻顯得深黃起來了。
  • 遊記——頤和園
    一直記憶中被燒得是圓明園(The Old Summer Palace),竟忘了頤和園(The Summer Palace)也不能倖免遇難。這建築四面雕滿了佛,每一位都細緻到表情。真正下了山,往西是長廊,妥妥的七百多米,是世界上最長的畫廊,夏天來會更好看吧。
  • 在頤和園與特展之間「穿越」 「後臺」鏡頭下的頤和園
    9月25日下午3點到5點,北青-北京頭條「後臺」文化直播對展覽進行了現場「雲導賞」。頤和園副園長秦雷為代表的專家團隊在直播中對頤和園的歷史與文物進行了詳細的講解,介紹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消失的仙山群閣——治鏡閣在頤和園西北部水域的中心,矗立著一座圓形島嶼,該島孤懸湖心,碧水環繞,島上林木蓊鬱,野鳥翔集,遠看頗有些原始荒蠻的氣象。由於其神秘難及,往往令人浮想聯翩,島上枝條匝密,殘磚斷石散落,行至島中心,得見兩重高大厚重的夯土牆殘跡,顯示出這裡定然曾有過一座瑰偉的人工興築。
  • 北京海澱區頤和園旅遊景點遊記心得
    頤和園建於1750,於1764竣工。它最初被稱為青衣花園,它佔地面積290萬平方米,約佔水面的3/4,它最初是清朝皇帝的宮殿和花園。它以昆明湖、萬壽山為依託,以杭州西湖風景為依託,借鑑了江南園林的一些設計手法和意境,這個花園也是現在保存最完整的皇宮和皇家花園。
  • 頤和園裡「浙江街」開街,浙江發放5億元旅遊消費券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鹹亨酒店、西湖斷橋、泰順木偶、越劇《梁祝》……這些知名的浙江元素,今天(9月23日)出現在北京頤和園昆明湖畔的一條「浙江街」上。觀眾在昆明湖畔觀看越劇《梁祝》表演。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詩畫浙江文旅周(杭州日)暨2020浙江(北京)旅遊交易會開幕式今天在北京頤和園舉行。這是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的重要活動之一,線上線下同時舉行,展期共三天。為了讓遊客更好地體驗大運河文化帶的風情,活動現場還發布了浙江運河旅遊主題線路。在清朝,頤和園是以世界遺產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建成的。
  • 頤和園與北京青年報「後臺」連續三天直播:五一雲暢遊 尋脈頤和園
    一般遊客難以進入的殿堂裡究竟隱藏著什麼?作為全國最知名園林之一的頤和園,銜接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和大運河文化帶,承載著太多塵封的歷史、經典的文化以及待解的謎團。今年的五一勞動節小長假,頤和園與北京青年報聯手打造北青「後臺」文化直播欄目特別期「五一雲暢遊·尋脈頤和園」,為您全面解封頤和園那悠遠的歷史。
  • 圓明園、頤和園遊記
    頤和園頤和園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也是國家重點旅遊景點。園區主要由萬壽山、昆明湖兩大風景區組成,其中水域面積約佔四分之三。湖山之間,有亭、臺、樓、閣、宮殿、寺觀、佛塔、水榭、遊廊、長堤、石橋、石舫等100多處富有民族特色的古典建築,全國最長的遊廊——長廊,把遠山近水連成一體,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 《我在頤和園等你》打造文化綜藝新標杆
    發布會眾嘉賓點亮儀式  作為中國保存最完整的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的頤和園擁有270年的悠久歷史,因其獨特重要的文化地位與珍貴的館藏文物,成為除故宮外我國最著名的「皇家歷史IP」之一。
  • 頤和園「雲」遊秘籍,躺著也能賞美景~
    在這個戰「疫」的特殊時期景區關停,聚會取消長期宅家難免枯燥莫煩~小印帶著「雲」遊秘籍來啦!這次是線上遊覽頤和園讓你躺著也能賞美景、聽講解、看視頻快來一起雲遊頤和園感受傳統園林的魅力「 春湖落日水拖藍,天影樓臺上下涵,十裡青山行畫裡,雙飛百鳥似江南。
  • 《光陰裡的老北京》丨頤和園團城湖探秘
    南水北調工程起點為湖北省丹江口水庫,終點為北京頤和園團城湖。大名鼎鼎的頤和園廣為人知,團城湖在頤和園的什麼地方?頤和園團城湖為何成為南水北調的終點? 「團城湖」本為「圓城湖」 團城湖位於頤和園昆明湖西堤西側,泛稱「西南湖」,因湖心島上曾有一座城池形建築而俗稱「團城湖」。其實這座建築史稱「治鏡閣」,《日下舊聞考》中記為「圓城」:「暢觀堂西北湖中為圓城,為門四,其上為治鏡閣」。
  • 足不出戶 「雲遊」天下 頤和園動物園旅遊平臺上網
    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全國景區景點暫時關閉,許多地方推出了內容多樣的「雲遊」體驗,在等待戶外出遊的日子裡,人們可足不出戶飽覽美景,虛擬旅行、VR賞景、網絡看展……北京頤和園近日推出了「線上頤和園」項目,人們打開「頤和園」微信公眾號,選擇「帶你遊」,
  • 周日頤和園遊記
    北京最近不是陰天就是下雨,預報周日晴天,於是來到頤和園。頤和園應為北京皇家公園之首,從其保存的完整和景觀設計而言。今天早上有薄霧,看西堤真有點江南水鄉的味道;到9-10點鐘霧散去,藍天白雲顯現,遠處的西山和寶塔清晰可見。
  • 曉蓮鏡頭下的頤和園
    一進頤和園西門,曉蓮就「燃」起來了!咔咔咔——相機的快門聲與她的腳步聲交錯著落在寂靜的晨曦裡,反襯出大自然的沉寂。「快點兒,我們要儘快到鏡橋去,再晚就趕不上日出了!」我空著手,跌跌撞撞地跟在「全副武裝」的曉蓮身後,往西堤小跑。
  • 「竹葉青酒+頤和園」兩大文化IP,《我在頤和園等你》驚豔來襲
    北京衛視再度發力,新晉文化類綜藝《我在頤和園等你》於近期開播。 《我在頤和園等你》作為一檔全新的文化類節目,罕見得實現了首播收視率就破1的高收視率,再次創造了近年來文化類大型節目的收視高峰,它把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皇家園林與全新綜藝模式破壁結合,為觀眾呈現耳目一新的「頤」式美學和新時代下的「頤」式生活主張。
  • 頤和園270年,從頭閱
    伴隨著頤和園文物特展的開幕,北京青年報「後臺」文化直播欄目也以「見所未見|頤和園270年,從頭閱」為主題進行了全網的「雲直播」,不僅展示了頤和園的文物,同時帶領觀眾在頤和園與特展之間「穿越」,尋找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 《我在頤和園等你》開播 詳解頤和園「三最」地標
    幹事張國立、鄭爽、尹正與更夫敖子逸合照「頤和園C位」有何特別之處?「世界最長畫廊」藏著哪些文化典故?繡漪橋為何被稱作「仙境門戶」?7月3日(周五)21:01,由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北京廣播電視臺、華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共同出品、春田影視製作的全新園林文化類戶外綜藝《我在頤和園等你》將在萬眾期待下迎來首播。
  • 「慈禧式」遊頤和園
    ​慈禧太后一生有三大愛好權力、梳頭和賞花「雲想衣裳花想容」愛美之心人皆有更何況是如慈禧一般的美女了慈禧太后去頤和園賞花拍照偏愛水路~京城還專門形成了一道風景——慈禧水道 >去頤和園遊山玩水一番吧~ 進入昆明湖皇家園林頤和園就到咯~
  • 白雲惹閒情——北京頤和園 靜亂之間 美自天然
    淺淺淡淡的雲飄蕩在天空,雖然不是最美的,但景色卻乾淨透亮!好天氣不能辜負,我又跑到頤和園來賞美景啦!遊覽線路:北宮門進園,穿蘇州街,到山頂西行,下到後河,奔耕織圖景區,遊覽西湖、昆明湖,從昆明湖東路到東門出園,一路美景不斷。溫馨提示:美圖多多喲!請耐心觀看。琉璃耀日生白雲惹閒情籽落瓦簷縫雨潤樹一叢——閒情。
  • 頤和園一日遊
    這是近代王國維《頤和園詞》節選。寫了頤和園的修建、賜名、概略介紹了其中景致和方位。「春湖落日水拖藍,天影樓臺山下涵;十裡青山行畫裡,雙飛百鳥似江南。」這是頤和園的楹聯。春和景明,碧水如藍,雜花生樹,群鶯亂飛,仿佛江南,給人一種在畫卷中行走的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