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逆襲日本!日韓博弈或為中美貿易戰縮影?

2020-12-25 觀點

作者:螳螂 來源:開盤叮叮

2020年,是風起雲湧的一年,除了疫情之外,中美貿易戰就是國際局勢的絕對主題。

在主角整裝待發之前,日韓則先來了一場貿易戰預演。

在日韓貿易戰中,作為弱勢方的韓國成功逆襲日本,這對於同樣處於弱勢方的我們,又有什麼啟示呢?

日韓矛盾根源

韓國是一個熱愛反覆橫跳的國家。

世界上絕大多數正常國家,都有著短期內朝野上下一致認同的外交方略。

比如美國,短期內製裁咱們是兩黨的共識,也川普連任與否無關。比如日本,美國大叔永遠是我爸爸。

韓國不是。

當右派上臺時,那就是親日、親美、反朝鮮,比如樸槿惠。

換左派登場時,就變成反日、反美、親朝鮮,比如文在寅。

現在,是文在寅執政,自然就要對日本動手。

動手,當然就要拿對面沒法還嘴的歷史問題說事。

日韓的歷史問題,就像是一個月經問題,沒事就要拿出來說一說。

韓國譴責日本當年侵略,要求對慰安婦進行賠償。

日本不道歉、不認帳,但積極賠錢,希望花錢買個清淨。

這樣的套路,本來大家都習慣了。跟友誼賽踢默契球似的,一人進一個,皆大歡喜。

然而在去年7月,默契被打破了。

文在寅史無前例地將當年侵韓的歷史責任聚焦在幾家日本公司之上,然後以此為由,凍結這些公司的在韓資產。

這顯然是扯淡。

這些日本公司當年固然有在韓強徵勞工之罪行,然而是個人都知道,如果背後沒有日本政府的支持,一家普通公司無論如何做不了這事。

或者我們進一步說,如果這些公司倒閉了,難道日本就沒有侵略罪行了嗎?

顯然,文在寅這麼搞,那就是有意要把事情鬧大。

當然了,文在寅恐怕也有借刀殺人、以此打擊韓國財閥之意。不過這就涉及韓國內部的政治鬥爭,這裡不再贅述。

總之,韓國出於政治原因,率先打破外交默契。

好比日本韓國出去吃飯,日本作勢搶著要買單,結果韓國真就屁股沾椅子坐等日本付錢。

那日本當然就不高興了:你又不是我的美國爸爸,你憑什麼欺負我?

於是,不願意買單的日本,直接把桌子掀了。

韓國反敗為勝

我們知道,半導體是韓國最最核心的產業。

沒了半導體,韓國還能不能維持在發達國家行列都是兩說。

而韓國半導體原料,則嚴重依賴日本供給。

沒了日本的原材料供應,韓國最大的企業如三星、SK、LG等都將大受影響。

打個簡單的比方,就是韓國賣雞蛋羹,日本給韓國提供雞蛋。以前大家琴瑟和諧,有錢一起賺。

現在,日本把雞蛋給你斷了,看你怎麼做雞蛋羹。

是不是有點美國卡我們晶片的味道了?

當時所有人都認為,韓國不得不向日本求饒。甚至有媒體預測,韓國可能會請美國出面調停,而文在寅可能得跟他的前任們一樣得從青瓦臺搬家到監獄。

可萬萬沒想到,大半年過去了,韓國竟然挺住了。

過去,韓國也有提供相關原材料的企業。

只是它們提供的原材料既不如日本的好,還賣得比日本貴,於是自然門可羅雀。

比如日本的純度可以達到12N,也就99.999999999999%,小數點後面12個9,韓國只能達到10N。

但現在沒法子,現在日本不賣了,那就只好自己來。

在政府扶持,三星支援下,韓國的替代品有了巨大的進步。

雖然仍然比不了日本,也不太划算,但湊合湊合也能用了。

而從長期看,韓國還可以進一步降低成本,徹底替換日本的供應鏈。

於是,韓國半導體工業協會表示:「即使限制恢復到過去的水平,我們也不要了。」

文在寅則發言調侃:感謝安倍先生對韓國半導體行業做出的貢獻。

反過來,倒是日本自己扛不住了。

本來以為只是制裁一下韓國,回頭韓國慫了咱們利潤更大。

現在,韓國要永久減少進口了,那日本的企業當然就坐不住了。

因為韓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製造國,你不賣給它又能賣給誰去?

比如Stella Chemifa的產能直接跌了30%,利潤掉了18%,而隨著韓日「脫鉤」,這樣的下滑趨勢還可能繼續加速。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韓國進口日本製造業原材料比例為16%,同比下降接近10%。

於是,日本只好趕緊認慫,客客氣氣地說,那要不給你們恢復供應唄?

至此,日韓貿易戰以韓國逆襲告終。

中美貿易戰預演

日韓貿易戰,相當程度上就是如今中美貿易戰的縮影。

日本卡半導體原材料的做法與美國卡咱們晶片技術如出一轍。

事實上,美國一直有聲音反對對中國進行技術封鎖。

倒不是「親中」,而是他們認為,這種技術封鎖本質上是在扶植對手的相關產業,是一種短期雙方受損,長期對方利好的愚蠢戰略。

為什麼呢?

因為市場經濟的本質,就是資本逐利。

資本無國界,資本永不眠。

為什麼我國扶持了這麼多年的晶片一直都扶持不起來?

因為從企業的角度說,直接買國外的成品最划算。

市場經濟下,你也不能綁架企業非得買你國產又貴又不好用的玩意兒。

因此,如果不是川普搞封鎖,可能中國的晶片產業永遠也發展不起來。

而現在,當你對華封鎖晶片出口,本質上其實是在給國內的晶片企業做補貼。

日本試圖封鎖韓國的半導體原材料,結果反而斷了自家企業的財路。偷雞不成蝕把米,賠了夫人又折兵。

也因此,高盛的分析師一直呼籲,要用「市場的手段」去打擊對手,而不是站在市場經濟的對立面。

當然,這也有前提,那就是韓國爭氣,自己想辦法解決了這個問題。

要是解決不了呢?沒準三星什麼都會垮。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孟老夫子早就說過這個道理了。

過去,美國還曾限制對華出口晶片刻蝕機。

而到了2015年,對刻蝕機的出口限制則完全放開。

為什麼呢?因為我國的刻蝕機技術在2014年提升到了國際一流的水準。

這時再限制對華出口,那就是跟自家企業過不去了。

所以,當我們自己的水平到達世界頂尖水準之時,一切的制裁、打壓那都是花架子。

美國對咱們封鎖技術固然不是好事,但本質上,這也給了我們一個迎頭趕上的機會。

而能否把握住這個機會,就要看我們如何應對了。

相關焦點

  • 明察秋毫|關於日韓貿易戰,你需要關注的事——日韓貿易戰一年後...
    在日韓貿易戰進入白熱化的一年後,韓國再次向日本發起「主動攻擊」,這是否意味著日韓兩國將會爆發新一輪外交和經濟戰?是否又會給東北亞關係帶來新的變化?不妨在思考上述問題前回顧日韓貿易戰開戰一年內發生了什麼。
  • 中美貿易戰是一場沒有贏家的「負和博弈」
    》白皮書,從美國挑起對華經貿摩擦損害兩國和全球利益,美國在中美經貿磋商中出爾反爾、不講誠信,中國始終堅持平等、互利、誠信的磋商立場三個方面陳述和控訴了美國偏離中美經貿談判和合作軌道給雙方和世界經濟帶來的損害,並明確地給出了中國對待雙邊磋商的態度與立場。
  • 從三星會長去世到日韓貿易戰:日本殖民遺產如何影響韓國經濟
    以李健熙為代表的韓國經濟界與日本想切卻又無法切斷的關係背後有著更為深刻和複雜的歷史原因。它們不僅在微觀上左右了單個企業的成長,更在宏觀上以包括「日韓貿易戰」在內的各種形式對國際關係產生了不可忽略的影響。
  • 不要去日本、不要買日貨!日本狂打貿易戰,韓國社會反日情緒爆發
    從今年7月以來,日本政府屢屢加強對韓國的出口管制,由於日本是韓國電子業的主要原料與機器來源國,此舉對韓國半導體等科技產業造成莫大壓力。不過日韓進入貿易戰以來,韓國政府的反應稍嫌溫和和遲緩,就連日本政府8月2日決定將韓國移出"安全白名單",青瓦臺第一時間也只是表示"深感遺憾"、"會組成應急項目小組"。其實韓國社會早就咽不下這口氣,包括抵制日貨在內的反日運動,已在賣場與網絡上蔓延開來。日韓貿易戰、韓國反日情緒高漲。
  • 日韓貿易戰:地方航線停飛 釜山暫停對日行政交流
    原標題:日韓貿易戰:地方航線停飛 釜山暫停對日行政交流   中新網7月29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28日報導,受日韓關係惡化影響,日本地方機場與韓國之間的部分航線陸續停飛,韓國訪日遊客或將持續減少。韓國釜山市28日宣布,在惡化的日韓關係得到改善前,將暫停與日本的行政交流。
  • 日韓交手刀刀見血,日本鐵了心把韓國踢出「貿易白名單」
    日韓新仇加舊恨日本政府上月起限制向韓國出口3種生產半導體、智慧型手機與顯示器的關鍵電子原料,兩國關係降到數十年來的谷底。該名官員也提到,目前中止協定的內容仍在擬定,這是美方首次介入日韓貿易戰,主要爭取的是雙方的談判空間、時間。外界揣測,美方之所以介入,是因為日韓將準備籤署年度情報共用協議,若雙方存在矛盾,恐怕將對美國也有影響,其中日韓雙邊的情報協定包括防禦北韓核武威脅,每一年都需要翻新。
  • 安倍半個月內三次示好中國,日本在替中美貿易戰「未雨綢繆」?
    首相在國會上圍繞中日關係的表態,反映出了今後日本對華政策的走向。在10月9日舉行的日本參議院全體會議上,安倍再次強調,「決心擴大所有層面的交流,把日中關係推上新階段,開創日中新時代。」以上這些密集的表態,同時引起了中日兩國媒體的關注,《人民日報海外網》的評論就將其與眼下東亞外交局勢的變革聯繫起來,指出:時下的日韓關係依然冷淡。
  • 中美貿易戰的方向會走到哪裡
    美國把中國崛起視為最大的敵人,對中國針鋒相對,不斷製造各種貿易戰。作為大國之間的這種爭端也是命中注定的,對此我們應該做好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中美貿易的結構不平衡是顯而易見的原因,而美國也心知肚明的拿這一藉口針對中國。
  • 「武士刀」vs「太極虎」 日韓貿易戰日漸白熱化
    據韓聯社報導稱,韓國外交部副部長趙世暎8月1日在向國會外交統一委員會匯報時表示,據預測,因日本將韓國移出白名單而受到影響的產品少於1200種,若日本明天決定將韓國排除貿易白名單之外,產業通商資源部將隨後發布短期和中期應對方案。       首當其衝的就是韓國三大「經濟支柱」之首的半導體行業,在這次貿易戰中,日本凶相畢露,對韓國是屢下狠手。
  • 日韓貿易戰,樂天又中槍,市值蒸發一萬億!
    文/周郎日韓貿易戰「戰火」越燒越旺盛,前幾天(7月13日)日本產經新聞原首爾支局局長黑田勝弘還專門寫了一篇諷刺專題報導,指責韓國人不懂感恩,因為韓國經濟都是靠日本。一下子把韓國人民徹底惹火了,抵制日貨的鬥爭越來越盛大。
  • 臺海觀潮|評估中美博弈對臺灣民眾心理產生的影響
    這項爭端曾一度引發中美嚴重的抗衡,但後來讓雙方於2018年5月達成暫停貿易戰的共識,但等到2018年7月6日,美中貿易戰談判再度宣告破局,美國對價值34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商品決定徵收25%的額外關稅,結果這項衝突就一直持續。雖然在2018年12月1日,習近平與川普在2018年 「二十國集團布宜諾斯艾利斯峰會」上舉行就中美經貿問題做解決達成了共識。
  • 日本開了「水龍頭」,韓國民意出現轉變:日韓關係迎來拐點?
    《東亞日報》則稱,日本一方面強調對韓出口管制措施不是禁運措施,另一方面暗示還將可能依據情況強化出口管制,這展現出日本對韓國的「兩面戰術」,「顯示出日本牽制並操控著日韓關係繩索的意味」。在韓國媒體對於日韓爭端大幅報導,指責日方的同時,日本媒體也不示弱。日本《產經新聞》9日報導稱美國權威研究機構指出日韓對立的責任在於文在寅政府。
  • 日韓矛盾難以緩和!日本反對韓國加入G7,貿易戰兩敗俱傷
    近日,日本政府公開向美國政府表示,反對美方邀請韓國參加今年的G7峰會。此前,美國同時邀請了俄羅斯、韓國、澳大利裔和印度四國參加七國集團峰會,對此,韓國政府一直表現出了一種積極的態度。據韓聯社報導,韓國青瓦臺高官對日本公開反對的做法表示憤慨,還怒斥日本的行為無恥至極。
  • 中美西太平洋戰略博弈 臺灣是勝負的關鍵
    鳳凰衛視12月5日《石評大財經》,以下為文字實錄:楊雪:上一節石先生講到中國要發展成為一個海洋強國,那對於這樣的一個目標我們該怎麼樣去做呢?石齊平:你講的沒錯,由於中國在1949年新中國建立之後,這個形勢轉變的非常快,首先是法國撤出東南半島,然後英國撤出馬來半島,然後美國撤出了菲律賓又撤出了越南,然後英國又撤出了香港跟澳門,真正1949年到1999年恰恰是50年,形勢正在出現大的轉變,但是必須看到美國還是畢竟世界最強的,所以在第一島鏈主要那個地方他還留著勢力,韓國、日本、琉球、臺灣。
  • 中美貿易戰贏家?越南不想接這頂帽子
    加上剛剛與歐盟籤署自貿協議,此前還有經濟學家預測越南經濟規模到2029年將超越新加坡——這些對於越南來說無一不是好消息,以至於許多人甚至視越南為「另一個蓄勢待發的中國」。然而,現實遠非數字表現的那麼簡單。越南近來對本國受益於中美貿易戰的說法極為警惕,而美國領導人發出的威脅也好似已經箭在弦上。
  • 中美日韓對比研究顯示 中國高中生打算上大學的比例最高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對中美日韓四國高中生的學習進行比較,發現各國高中生在線學習的異同,可以為高中生未來的學習發展提供參考。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聯合美國、日本、韓國的研究機構,於2019年9月-11月開展「網際網路時代中美日韓四國高中生學習比較研究」,探討網際網路時代各國高中生學習發生的變化,重點對各國高中生在線學習進行對比研究。
  • 「中美貿易戰」如何發展?拜登早已暗示
    拜登的言論引發了不少人的猜測,香港媒體認為,這是拜登暗示「中美貿易戰」將會持續推進。 拜登推薦戴琦出任貿易代表,對華態度早已暗示 據《南華早報》早前曾報導,拜登可能在向外界表示,即使他上位,「中美貿易戰」也可能繼續推進。
  • 延續中美「貿易戰」?拜登計劃曝光
    拜登的言論隱藏了大量的信息,引起不少相關人士猜測,有媒體認為,拜登可能要延續川普的「中美貿易戰」。拜登推薦戴琦代表美國貿易 對華態度明顯據了解,拜登此舉很有可能是在向外界表示,即便他上臺,也可能會將「中美貿易」的戰爭延續下去。據有關人士透露,拜登前不久在公開場合上推薦戴琦成為下一任的美國貿易代表。
  • 「中美貿易戰,和年輕人究竟啥關係?」這位復旦教授講透了
    ★「美國發起的貿易戰,並非要點保護費那麼簡單,是來要命的!你願意像前蘇聯一樣『死』給它看嗎?」★「如果遭遇赴美留學、工作的暫時不便,就舉手投降,那不是一個中國青年應有的認知。」 ★「對國家的支持要轉化為行動,否則就完蛋了。」
  • 日韓各剩獨苗中國仍坐擁四大王牌 農心杯是世界圍棋格局縮影嗎?
    至此,日本、韓國只剩主將各一人,分別是井山裕太與樸廷桓,而中國隊還有黨毅飛、辜梓豪、時越、柯潔四員大將,奪冠前景仍一片光明。農心杯的特殊之處,就在於他的賽制為團體賽,代表了世界棋壇的縮影,本屆賽事的進程雖有一定偶然性,卻也反映出中日韓三國棋界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