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居的一年,如同按下暫停鍵,進行一次大清理。自私地活著,害怕受傷害而冷眼旁觀,不願冒險,不再分享時間,最後得到的,不過是一份具體的生活。
《獨居冰島的一年》,聽到這個書名是不是心中都變得歡心雀躍?冰島耶,地球上最像外星世界的地方。冰川雪原、溫泉地熱,那麼多的好萊塢大片在冰島取景,可見其自然景觀的獨特。這是我看到書名時的第一印象。但這本書卻並不是一本遊記類的書。就如作者在書中所說,這是一本很具體的書,具體的生活細節,到一份具體的生活。
作者嘉倩,一位生長於魔都的女孩,百度詞條裡給的標籤上作家、獨立作者。雖然年紀輕輕,但作品已經有長長的一串:《三毛不再撒哈拉》、《我只是沒能力過我不想過的生活》,到《獨居冰島的一年》,已經有十本作品問世。然而嘉倩最大的成就是交換夢想計劃的發起人,曾經登上新華網、樂視網、南方網等主要網絡媒體平臺。人生經歷如此喧鬧的女孩,怎麼會跑的一個近乎與世隔絕的地方,又書寫怎樣的人生呢?
一 獨居,從與身體好好對話開始
在冰島這個物資匱乏的國度,一切都要慢下來。公共汽車 1 小時一班,交通基本靠走,租借的汽車維修費 1 萬元起步。物質的匱乏造成了冰島人看似冷漠的人際關係,與自己獨處,是在冰島人的必修課。
1 善待自己,一日三餐皆是修行
我有一個身體,她正在呼吸。空氣穿過我的鼻腔、喉嚨、來到我的肺裡;再順著我的鼻腔,緩緩地流出我的身體。——朱衍舞
嘉倩的冰島生活是從一日三餐開始的,書裡詳細的記錄了她所喜歡的食物,從準備食材,到烹飪過程中的點滴,成品的樣子、甚至做菜後被子發梢沾染的煙火氣,都讓人歷歷在目。嘉倩做得認真細緻且虔誠,瞬間消弭那個冷色調國度裡疏離感,一下變得親切又有意義。
《正念的奇蹟》裡,禪師跟吉姆一起去旅行,在吃橘子時禪師提醒他:專注於吃橘子的每一瓣,才叫做真正會吃橘子。後來,吉姆因為反戰入獄,禪師寫了一封簡訊:還記得我們一起分享的那個橘子嗎?你在那裡的生活就像那個橘子。吃了它,與它合為一體。明天,一切都會過去,這就是正念的奇蹟。
正念就是對當下的實相保有覺知。在我看來,嘉倩投入的做一日三餐,就是一種正念的修習。
2 低欲望生活,但保有品質
讓我有點佩服的是嘉倩在生活細節上的追求,除了一日三餐之外,還有用品,床要好的,被子也要松鬆軟軟,最舒服的羽絨被,睡上去像躺在雲端一樣。睡衣也要最好的,毛巾也是。也許嘉倩骨子裡還保有上海女人的精緻,雖然,減少了朋友、交流、購物等等我們看起來無比平常的需求,但在基本生活品質上一點沒含糊。
我們見天裡喊著生活需要點儀式感!然後除了固定的幾個洋節,把其他的日子活成了狗,洗澡要快、吃飯要快,出門更是要快。嘉倩的生活讓我想到了極簡生活的態度,物質單一但美好,東西貴精不貴多。
二 冰島生活,用心靈與自然對話
1 簡單造就奇蹟:鄉土氣的首都和非主流的政客。
冰島的首都雷克雅未克是冰島最大的城市和港口,根據2017年的人口普查11.5萬人。這是個什麼概念?中國一個普通縣份的人口都有近百萬。由於這裡地理位置特殊,物質匱乏,很少有工廠,幾乎沒有汙染。嘉倩就曾經幾次提到了家門口的狗屎,秋天新鮮有味道,然後被凍起來,再到開春時崩裂無蹤跡。
雷克雅未克很小,兩條街道。這個描述讓我想起小時候對家鄉的描述,不繁華,安靜、樸素,再加上前面講的狗屎。恩,有股土土的鄉土氣。我也曾到過尼泊爾的首都加德滿都、或者埃及的首都開羅,它們也許國家不繁榮,但至少首都會有繁華的地段。而雷克雅未克,略帶繁華氣質的估計就是博物館了吧。
當然,治理這樣的首都,市長也非同一般,據說前任市長是個職業喜劇演員,他組織的議會也不是職業政客,而是來自各行各業。我只能說,冰島的日常果然很簡單。因為在中國,越來越高速的發展以及事物難度的升級,人才也分工日益明確,專業的事情專業的人做。
這樣一群人,組織起來治理城市,我只能想到日系勵志劇的畫風,這是簡單造就的奇蹟啊。
2 極晝極夜極光:源自寂寞時光的饋贈
極晝
冰島的夏天,最高氣溫25度,在體感上,確實有些虛情假意,但陽光卻是實打實的,24小時不停歇!冰島的節日也跟中國一樣,夏天來了有夏至。而冰島語沒那麼凝練,叫「夏天的第一天」,時間是4.18日後的第一個星期四。至此一段時日以後,冰雪消融,候鳥飛回,綠葉長出,託寧湖一夜之間全化了,冰島才是真正進入夏日,凌晨兩點,陽光也如正午。
冰島人也變得忙碌,去觀鯨、海釣、修繕房屋,找兼職賺學費。一天24小時陽光燦爛不停歇,冷冽的風也讓你不敢餛飩的過。人對自然的認知變得混亂,但也變得自由。只要你想,什麼時間都可以在路上。
短暫的夏天在8月進入高潮。冰島人有多愛惜夏天啊,他們安排了三個節日告別夏日:8月第一周「商人節」、第二周「驕傲遊行」、第三周「文化節」,焰火噼裡啪啦的放完了,夏天也就散了。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繁華過後淚流滿面。
極夜
文化節過後,是漫長的冬天。夾雜著呼嘯的北風,覆蓋冰島人的日常。冰島人每天只工作四個小時:早上8點-10點、晚上4點-6點。不用羨慕,這是極端自然環境帶來的無可奈何的選擇。一天日照不到兩小時,人們都儘可能的呆在室內,社交需求也變得越來越少,每一個小時都變得更加細緻而悠長。
試想想,每天24小時,除了工作時間,剩下20小時都是自己的,與自己對話,聆聽內心的聲音,關照自我。也許正是因為如此,嘉倩說她恢復了觸角,所有細節都酸楚與甜蜜撲面而來。也許,了解自己想法本身就帶有療愈的作用。
因為了解,所以慈悲。無論面對內心怎樣的衝突,都以接納自我開始。
極光
極光有多美,相信這是所有想去北極圈的人心中的第一順位。前幾天剛剛結束的《三生三世枕上書》裡,梵音谷反覆出現綠光的天空,就像極了極光。極光,是一種絢麗多彩的 等離子體現象,太陽帶著電粒子流進入地球磁場,在地球南北兩極附近地區的高空,夜間出現的燦爛美麗的光輝。
冰島人對光的熱愛豈止是極光,所有發光的物體都是他們的心頭好,從蠟燭到燈光,也許在漫長的極夜之時,沒有什麼比光更能驅散心靈的黑暗了。
無論是極晝極夜還是極光,只有在特定的區域或國家如冰島這般也能遇到。這是大概是自然對於這裡隱忍的人們一種饋贈吧。
3 冰川:極度匱乏的自然環境後是人性的淨化
我所追求的『做最好的自己、世界因你不同』,本質上並沒有錯,但是多年來,名利的浮漲讓我不知不覺間偏離了軸心,以致迷眩其中,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而不自知。——李開復
這句話,適用於在所有正在進行所謂奮鬥的人,尤其是放棄與家人陪伴,放棄身體健康、熬夜社交、寫稿的我們,很多時候,世界還是那個世界,你以為的「世界因你而不同」很多時候不過是你的一廂情願罷了。
冰島的冰川是活的,哪怕是當地導遊,也說一周不見就不一樣了。鋪天蓋地的白,夾著令人唏噓的藍,讓你猶如置身外星球,人類如此渺小,全力以赴未必能留下痕跡,哪怕真留下了,幾天之後也被冰川吞沒。
這裡不得不說一下北極燕鷗,我從來沒想到,它們居然會是世界上唯一一種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明媚夏天的生物,每年往返於北極和南極。夏天呆在冰島,極晝尾聲時出發,一路向南,在南極短暫停留後有又飛回北極。北極燕鷗一生的飛行距離長達76000千米,相當於地球到月球的距離。簡直就是鳥中傳奇,天生拒絕黑暗的倔強傢伙。
倔強如北極燕鷗在冰島也不過是個過客,人類於自然又何嘗不是如此。一個冰島人去了冬天的高地,這麼形容:站在一片黑暗寂靜中,天地之間就我一個人,我呆住了,被什麼東西擊中內心。面對強悍的大自然,順勢而為也許是更好的姿勢。
三 自由與責任:獨居的過去、現在與將來
1 獨居的緣起:事業家庭雙雙遭遇滑鐵盧
一個生於繁華的魔都女孩,怎麼會不遠萬裡跑到冰島這樣冷清的地方獨居?起初我也好奇,後來才看到,原來是因為事業跟愛情的死亡。
對方告訴我,女生25歲以後會不斷貶值,我應該感激有人願意和我願意結婚。對方告訴我,寫書沒什麼了不起的,女生應該找一份簡單的工作……
這種裹挾著私心與殘忍的建議往往包裹在善意的光芒下,讓人體無完膚。大多數人只能轉過頭,而嘉倩則是轉身離開。
2 獨居的現在
逃離了傳統社會的保護與限制,到了新的社會,你是感到無所適從還是自由自在?曾經逝去的勇氣、敏銳、勇氣又在獨居之後漸漸回到身體裡來。嘉倩說,當我站在冰島的土地上,我遇到了很多人,我好像不懂社會,但我懂得了世界。我內心的壓抑和困惑,一點點,一點點,聊著聊著,得到了解答。
3 獨居的未來
獨居好比按下了暫停鍵。可人生總要前進,暫停是暫時的,不可能長久。其實孤獨這一章裡說的讓人隱隱不安,享受孤獨是一回事,可無法與他人正常交往,這就反常了。人是群居動物,我們往往會從社會關係中獲取巨大的能量,以應對主流價值觀給我們帶來的不適和壓力。就如那句話:一個人走很艱難,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
好在,獨居之後是回歸人群。人總要有那麼一段日子,為自己而活,自由自在,像一片羽毛,孤單飄零,但內心卻安寧平靜。真好,短暫離開是為了更好的歸來,然後重重的擁抱生活。
小結一下:我們都聽過: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可眼前的苟且才是人生的常態,詩和遠方只是小小的出遊。
這本《獨居冰島的一年》乍看以為是詩和遠方,但其實就算到達了詩和遠方,生活裡依然只剩苟且。嘉倩的獨居生活,完美的演示了獨居的正確姿勢,以及獨居的前世今生。當然也可一窺冰島的神秘魅力。但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具體,具體到一日三餐的採買準備烹飪進食,甚至狗屎的自然消亡,這就是生活的真諦。
嘉倩在網絡上很多粉絲,也許大家喜歡她也如我一樣,她是那個我們想做而不敢做的自己。摸摸那個無限冷藏的辭職夢,有點哀嘆當初為什麼沒有在一段日子裡只為自己而活。
獨居不是逃避,它是一個短暫的離開,為了更好的歸來。
圖片來源於嘉倩的微博
我是稚一心理話,一起做有內涵的吃瓜群眾,歡迎大家留言或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