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島獨居女孩:社交為零,孤獨治癒了我

2021-01-20 騰訊網

31歲,一個人,一間屋子,一隻貓,這是嘉倩住在冰島的第4年。

當年,在最絕望的時候,她提著一隻行李箱去了冰島旅遊,沒想到就此留下了。在這個臨近北極圈的島國,她把人生的杯子倒空,從居住的35平方米的地下室開始,一點點重建自己的生活。

冰島,一個眾所周知的最純粹,也最孤獨的國度。

26歲之前,嘉倩曾經飛到過天上,也曾狠狠掉下來過。

嘉倩出生在普通的上海家庭,在荷蘭海牙大學畢業之後,她成了英國領事館新聞處的一名「新聞官」。

但她很快辭職了,至於原因,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中二病」爆發——從小,她的理想就是成為作家。

於是,她扛著機器,走過30多個大城市和小縣城,去和不同年齡、不同階層的陌生人聊天,兩年時間,她花光了積蓄,寫了人生中重要的一本書。2016年,《交換夢想:我在中國,聽陌生人的故事》出版。

那兩年,嘉倩採訪了兩百多個普通人,和他們談論生活和夢想。

這本書讓嘉倩徹底火了,微博上、豆瓣上到處有她的文章,甚至有大牌廣告找上門來。

但故事並沒有按照慣性繼續往上走。短暫風光之後,命運的無常很快找上門來。

首先發出警報的是她的身體,那時候,她生了一場大病,不得不住進醫院。

伴隨著她在網上越來越火,有人說她炒作,「活得太虛偽了」;有人在豆瓣上大開腦洞寫扒皮貼,編造嘉倩的家庭八卦;甚至有人曝光她的私人信息。

與此同時,婚姻生活也走到了盡頭。在某本書裡,她寫了丈夫對她的貶低,他說「25歲以後女生已經貶值,應該感激有人願意跟我結婚。寫書沒什麼用,女生應該打扮得漂漂亮亮,在家裡帶孩子......」

突然,她很想一個人去冰島旅遊——曾經,她夢想著和丈夫去冰島度蜜月,卻總被拒絕。當她想一個人去的時候,對方卻又以這世界對女生很危險的緣由阻止了。

旅行之前,嘉倩的計劃是散心回來後,就找個正常的工作。但去到冰島之後,房東太太卻鼓勵她留下來:「你的性格也許很適合在冰島生活。」

嘉倩與房東和房東太太的合照。

沒想到她真的得到了留下的機會。2017年1月底,嘉倩在房東太太的推薦下,得到了冰島旅遊局的offer,她寫道:「來冰島工作,是溺水時撞了大運,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2017年3月,28歲的嘉倩真正開始了冰島獨居的生活。

那天,冰島的首都雷克雅未克下了一場大雪,她拖著重重的行李,走到雷克雅未克市中心大教堂。教堂底下有一排排彩色尖頂小屋,其中一間35平方米的地下室,就是嘉倩在冰島的第一個家。

雖然搬到雷克雅未克,但這裡沒有城市該有的樣子,這裡沒有熱鬧的街市,取而代之的是門口的大海和雪山,一切猶如童話。

一個人生活,她變得不在乎穿衣打扮,物慾變得極低,衣服全是基本款,除了最喜歡的毛衣。

冰島房租很高,每個月除了存錢,2/3的工資都交給房東。但生活的簡單,卻讓她少了在國內的生存焦慮。

一個人生活,她發現了原來很多事情自己都可以解決,馬桶、淋浴、電器壞了,只能自己修;生病了,一人躺在床上,就算要喝口水,都要自己爬起來.....

她意識到孤獨並不一定是壞事,獨居的生活,時間都是自己的,這反而讓她過上了健康規律的生活。按時吃飯、睡覺,失眠狀況好了,整個人仿佛重啟了。

到了冰島,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先跟暖氣管合個照。

工作之餘,她學會自己理髮,不怕剪壞,沒有偶像包袱;她學著給自己做好吃的,精心擺盤,拍了照,全部吃掉;她習慣了一個人到處逛,不停探索這個跟自己生活環境截然不同的國家。

不久後,嘉倩陸續把博物館、公園、教堂、街道甚至是墓地逛了個遍——雷克雅未克很小,沿著主街從一頭走到另一頭,20分鐘就能逛完,嘉倩卻覺得「逛出了感情」。

回到家裡,就坐在書桌前,寫一寫這座城市。沒有了朋友,她變得克制,遇到什麼事情,會等晚上有空了拿起筆記本寫下來,自己梳理清楚,也就釋然了。

不時地,嘉倩也會出個遠門散散心。待在冰島不用趕時間,陸陸續續,她把冰島角角落落走了個遍。大自然廣闊的景象一點點治癒了她。

冰島維克黑沙灘,膽小鬼的第一次飛翔。

火山苔原、冰河湖,都是她在冰島最喜歡的地方。

嘉倩的微博裡,拍得最多的就是冰河湖。

這一年,嘉倩覺得像是愛麗絲進入了奇幻世界。

冰島的夏天擁有極晝(理論上冰島沒有極晝,但夏至日前後白晝很長,加之大氣的反光作用、折光作用,幾乎全天都是白晝),凌晨了天仍舊敞亮,剛開始,嘉倩覺得「身體迷惑」,亢奮得睡不著,就乾脆起來散步。而整天都是白天,「讓人失去了對時間的掌控感」,「時間仿佛不重要了」。

極晝,讓夜晚出行的嘉倩覺得有安全感。

而來到了冬天,冰島就進入了」極夜「(這裡的極夜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極夜,冬天,冰島首都仍舊擁有4個小時的白天)。早前嘉倩就對極夜的日子會讓人抑鬱情緒做好了準備,沒想到對她來說,新奇大過於抑鬱。她對上班路上看星空感到神奇,對中午看到日出也興奮,事實上,這種興奮感持續了好多年。

在冰島,最驚喜的是總能與極光不期而遇。它們浩瀚、神秘,令人感嘆人生渺小,宇宙無限。有一次,嘉倩正好在路上走著,突然,她在大教堂上空看到一道明亮的極光,她覺得心裡有一種深深的慰藉。

在冰島,嘉倩養成了隨時抬頭看極光的習慣。

她將這些新奇的見聞陸陸續續寫在日記裡,到了後來,她開始把在冰島的生活拍成視頻,很快又在B站收穫了45萬粉絲。

獨居冰島,嘉倩覺得「如同按下了暫停鍵,對自己的生活進行了一次大清理」。和外界的聯繫變淡了,生活變得十分平靜。而在獨居的第二年,她遇到一位冰島男孩,她無所畏懼地再次走入婚姻。

在經歷過網絡暴力之後,嘉倩很希望保護家人隱私,所以先生很少出鏡。

如今,嘉倩已經在冰島生活了3年多,其間有過各種奇遇,也體驗過大把大把的孤獨。

嘉倩覺得,自己越來越安心了。再想起26歲之前的種種,嘉倩覺得雲淡風輕,過去都是自己的一部分,而最令她感到舒適的事情是:

「照鏡子的時候,可以感受到,我長得越來越像自己。」

相關焦點

  • 《獨居冰島的一年》我想冰島不但是成全了作者嘉倩,也成就了她
    但也很高興,她還是有很多對自己生活的點滴描述,從第一視角出發,講述的是自己的在冰島的生活,寧靜、平淡、治癒,獨居的一年,告別自己的失敗,從零開始,活的實在。在冰島這個純粹的地方,成全了自己,也成就了自己。同時也在她的生活描述中,我都對冰島的風俗人情,自然風光也有了了解。
  • 《獨居冰島的一年》我想冰島不但是成全了作者嘉倩,也成就了她
    很久沒有一本可以看我從頭到尾讀完的旅行類隨筆,我也不知道自己在圖書館裡來來回回的借書還書,到底是要看哪方面的書籍。只有大致感興趣的方向,但是一直沒有找到自己喜歡的點。這本書從開頭帶給我的,不一定有多好,甚至於也和很多的旅遊類書一樣,用第三者的目光,感悟,體會了異國他鄉的風土人情,自然風光。很多時候我在看旅行書,總感覺在看資料,區別在於多和少。但也很高興,她還是有很多對自己生活的點滴描述,從第一視角出發,講述的是自己的在冰島的生活,寧靜、平淡、治癒,獨居的一年,告別自己的失敗,從零開始,活的實在。
  • 一本小書|獨居冰島,孤不孤獨
    文/原創 毛茸茸小爪子在八月倒數第二天,看完了《獨居冰島的一年》這本小書。其實這本書很容易看,因為都是作者嘉倩這姑娘在冰島生活的日記小書。大致講述了她在冰島生活第一年的所見、所聞和所感。冰島這個國家本身就充滿了令人嚮往的神秘感,尤其對於我這種長期生活在亞熱帶季風氣候的胖子來說。一提到冰島,腦海中出現的就是冰天雪地、極晝極夜,還有極光。 年輕時候我曾不止一次的想像過,如果一整天都是黑夜或者白天,人們的生活和工作該是怎樣的。冰島就有。
  • 《獨居冰島的一年》|短暫的離開是為了更好的歸來,以擁抱未來
    冰川雪原、溫泉地熱,那麼多的好萊塢大片在冰島取景,可見其自然景觀的獨特。這是我看到書名時的第一印象。但這本書卻並不是一本遊記類的書。就如作者在書中所說,這是一本很具體的書,具體的生活細節,到一份具體的生活。作者嘉倩,一位生長於魔都的女孩,百度詞條裡給的標籤上作家、獨立作者。
  • 《獨居冰島的一年》:在天地大美的自由中讓生活歸零,重新出發
    文/十裡荷塘秋水長一個編輯好友推薦,讀了嘉倩的新書《獨居冰島的一年》,一氣呵成讀下來的,看的過程中又是敬佩嘉倩的勇氣又是對她經歷的那些孤獨時刻中的梳理嚮往不已,一個人有勇氣整理後再出發,一定會走過去那段最難熬的歲月,擁有更值得的美好未來。
  • 《獨居冰島的一年》一個人的生活,沒那麼好,也沒那麼壞
    但真的過上獨居生活,你會看到,一個人過,如果很自律,內心足夠強大,有些人可以過的很好,反之,自理能力差的一些人,則過得並不是那麼愜意,甚至會有點狼狽。那現實情況到底是怎樣的呢?28歲的上海女作家嘉倩給我們帶來獨居真實生活的體驗,《獨居冰島的一年》是她在愛情和事業雙打擊的情況下,申請去冰島工作,在那邊生活一年後,所凝集的日常生活點滴的匯集。
  • 獨居冰島的一年:一個人最絕望的時候,不是死掉,而是重新開始
    嚮往著詩和遠方,又放不下眼前的苟且,在內心衝突中不斷消耗著能量,蹉跎歲月,徒留遺憾……也許這就是《月亮與六便士》被奉為經典的原因,很多人做不到的事,毛姆幫他們完成了。當我讀完嘉倩的《獨居冰島的一年》,使我對高更、對思特裡克蘭德甚至嘉倩本人的選擇有了更多的理解。
  • 《獨居冰島的一年》:一個人最絕望時,不是死掉,而是重新開始
    這是上海作家嘉倩寫在新書《獨居冰島的一年》裡的一段話。非常觸動我。作為一個比她更普通的女生,雖囿於狹小天地,卻也時常思考著自己的生命究竟還有怎樣的可能?時刻都在渴望探索更新鮮有趣的人生。那麼一個魔都女孩,為什麼要獨自去如此遙遠的冰島生活?懷著好奇的心情翻開了這本書,結果一發不可收拾,如饑似渴地讀了3小時。讀完後又忽然覺得,這麼好的書,真不該讀得太快,得細細品味才對。
  • 貝殼聯合珍愛網揭秘90後獨居生活,超六成人有意向「購房獨居」
    無論或主動或被動,大多數青年群體正感受著獨居。貝殼研究院調查數據顯示,90後這一代人中近8成曾有過獨居生活經歷(包括獨自居住、與陌生人合租零溝通式隱形獨居)。從獨居時長看,90後青年平均獨居時長為2.2年,其中獨自一人生活3年及以上的比例達到34.16%。
  • 獨居青年超7700萬,「空巢生活」究竟是孤獨還是自由?
    獨居中的焦慮感和孤獨感有時也很強烈 當下,人們藉助信息技術,能快速地實現跨越地域、跨越國界的交流和互動,尤其是隨著社交媒體的發展,信息得以快速傳播,人們更多地選擇通過線上進行情感的溝通。
  • 跟著《獨居冰島的一年》走進魅力冰島
    冰島這個國家比較冷門,媒體平臺上很少提到過,第一次認識冰島是因為足球。在四年前的歐洲杯上,只有三十多萬人的冰島,相當於中國一個小縣的人口,居然能打進強手強林的歐洲杯的八強。還擠進了兩年前的俄羅斯世界盃。
  • 珍愛網發布90後獨居人群調查 超6成單身獨居青年渴望1年內脫單
    調查數據顯示,90後這一代人中近8成曾有過獨居生活經歷(包括獨自居住、與陌生人合租零溝通式隱形獨居),且男性獨居佔比要比女性高出8.8個百分點。從獨居時長看,90後青年平均獨居時長為2.2年,其中獨自一人生活3年及以上的比例達到34.16%。
  • 嘉倩:一個人,在屬於自己的房間裡安靜呼吸 |《獨居冰島的一年》新書預告
    在大多數人的觀念中,冰島寒冷、凜冽,擁有極致的自然風光,如冰川、極光,可是真正的冰島生活究竟如何?這一年,雖然過得平淡、孤獨,但是嘉倩分明感受到——她長得越來越像自己。點擊閱讀原文,購買本書這一次,嘉倩帶著她的最新作品、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獨居冰島的一年》和大家見面。
  • 單身姑娘28歲去冰島生活,冰川、極光、抹香鯨……還實現了作家夢
    抹香鯨、極光、丁丁博物館、小野洋子對約翰·列儂誠摯的愛……這些都是嘉倩在冰島相遇的生活,記錄在了她的書《獨居冰島的一年》中。這些生活片段魔幻、詩意、浪漫,實實在在地令人羨慕,但浪漫從來不是生活的真相,瑣碎才是。
  • 36歲獨居韓國小姐姐吸引了人觀看:一個人的生活有多酷
    孤獨並不意味著無聊和孤獨,有的人把自己的生命寫成詩,有的人在心裡長出青草。如何過上好日子取決於你怎麼做。36歲的韓國小姐姐onuk在ins上中分享了她的獨居生活,她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大多數人都羨慕她。
  • 冰島女孩發聲明:我沒向媒體洩露任何信息,那些故事不是真的
    被格林伍德和福登帶入英格蘭在冰島的入住酒店的其中一名女孩公開發聲,這位名叫納蒂亞西夫(Nadiasif Lindal)的冰島女孩在個人社交媒體上發布聲明稱,她沒有向媒體洩露任何信息,那些故事不是真的,並認為格林伍德和福登不應該被如此對待。
  • 初訪西安獨居女孩——「老娘早就不怕一個人住了!」
    他們不再像原來一樣為渴望他人的欲望所日夜困擾,也不願為了麻煩的人際關係而煩躁不堪,寧願深陷於「自我」的情緒之中,一切以自己為主。於是,我們身邊出現了越來越多「獨居者」。2019年,我國單身成年人口已超過2億。其中,單身獨居人口已超過8000萬。無論是對傳統群居生活的對抗,還是想要保持自我清醒獨立,獨居已經成為了一種生活常態。
  • 38歲獨居女明星公開晨間vlog,治癒80萬人
    如果說,孤獨是一個人的骨頭,那麼這位小姐姐的獨居生活,是輕盈又結實的。她用心生活的樣子,光是看著就治癒了! 群居,是和別人打交道;獨居,是和自己打交道。而有趣的獨居,會讓你愛上自己,愛上生活。看完這個vlog,有位與高山都同齡的已婚女網友,不禁大呼:高山都起床鍛鍊的時間,是我上班的時間;高山都每天的早餐,對於我是一頓大餐
  • 《孤獨的美食家》:沒有什麼是美食治癒不了的
    4月初,《孤獨的美食家》第七季開播,望穿秋水的粉絲們奔走相告。更令人興奮的是,該劇一開播就拿下了5.1%的收視率,不僅橫掃深夜檔,還創下自身收視新高。而在日劇迷扎堆的豆瓣上,《孤獨的美食家》也從第一季的8.8分一路飆到第七季的9.5分。《孤》劇能連拍七季,且收視評分一路高揚,出乎很多人意料。因為從傳統角度看,這根本就是部「奇葩劇」。
  • 一個人的房子裡,裝的是自由or孤獨?
    不久前,貝殼研究院聯合珍愛網發布了《90後獨居青年生活真相》,此次調查收到了1200份有效問卷,調查顯示,42.75%的90後獨居青年表示自己「經常感到幸福」,而認為自己「經常感到孤獨」的獨居青年為2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