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爺爺常捷
常捷的作品《跆拳道》。
常捷的作品《奶奶和嬰兒》。
常捷的作品《恐龍》。
常捷的作品《潛水員》。
與孫子遠隔重洋,爺爺怎麼才能給孫兒們講故事?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韓國一位爺爺為了給遠在韓國的孫兒們講故事,在圖片社交網絡上以繪畫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所思所想。目前,這個名為「為孫兒畫畫」的帳戶已經吸引了4萬多名粉絲,爺爺也趕上潮流成了「網紅」。他的故事更激勵了許多網友與年老的父母對話。
移民家庭遠隔重洋
這位75歲的韓國爺爺網名叫常捷,去年在圖片社交網站Instagram開了個人帳戶「為孫兒畫畫」後,時不時將自己的繪畫貼上去給兩個遠在韓國的孫兒看,沒想到短短時間內居然吸引了4萬多名粉絲。
實際上,常捷爺爺成為「網紅」純屬偶然。1981年,常捷帶著妻子和兩個孩子從韓國首都首爾移民巴西聖保羅。後來,45歲的兒子李季到社交網站臉書當創意總監,就帶著父母到紐約定居。而女兒和女婿則決定帶著兩個孩子回到韓國,這讓常捷爺爺和兩個孫子遠隔在大洋兩岸。
「我的父親已經退休了,生活上一直以兩個孫子為中心,每天接送孫子和外孫上學佔據了他每天大部分時間。」李先生說。「他們離開後,他無所事事,我的母親和我非常擔心他過快衰老或者得抑鬱症。」
奶奶寫故事爺爺畫圖
經過長達數月的說服和動員,性格內向、厭惡新事物的老爺爺終於同意為孫兒們畫畫,就像他年輕時為兒女畫畫一樣,而且同意把畫放到網上跟大洋彼岸的孫兒分享。
「他一開始不喜歡,討厭這個主意,不明白為什麼我們想在社交網站上分享他的藝術,但我下定決心讓他學會。」李季說。「一天晚上和他一起吃晚餐時,我告訴他可以為我的兒子畫畫。這是轉折點,他終於願意開始學習。」
在兒子的幫助下,常捷爺爺還學會了使用不同的圖片編輯軟體,確立自己的繪畫風格,甚至掌握了話題符號「#」的使用。現在,妻子每天寫個故事,他負責給故事配圖,再上傳到Instagram上。
常捷爺爺作畫的題材包括恐龍、熊貓、超級英雄和自然;還有不少是韓國日常生活和文化的內容,比如海女。這些故事的文字被翻譯成英語、韓語和葡萄牙語三個版本。
每幅畫都教一點東西,分享一段回憶,或者傳達一些個人信息。「孩子們,你們開始學習跆拳道了麼?」其中一個推送寫道。「你的奶奶是個超人,她可以在前面背一個嬰兒,後面再背一個。孩子們,請不要忘記。」另一個推送寫道。
技術連接起兩代人
後來,李季把父親的圖畫做成視頻放到自己臉書帳戶上,沒想到收穫了18000多評論和130萬點擊。「我一覺醒來,我的父親已經成了『網紅』,他現在有超過4萬粉絲。」李季說。
成千上萬的臉書用戶留言表達常捷爺爺的故事如何觸動他們。「常捷爺爺的畫太令人驚嘆了,」網友瓦萊麗說。「他展現了現代的生活遺產,這樣的智慧觸動心靈。」
臉書用戶大衛·哈維認為,常捷爺爺的經歷展現了技術如何讓老一輩情感上連接下一代。「我的父親一開始也對技術沒有興趣,」他說。「直到他學會了發簡訊,現在我們更親近了。」
對李季來說,這件事最有價值的部分在於幫助了世界各地的人。「有數百條個人給我的留言,說我們的故事鼓勵了他們跟自己年老的父母對話,」他說,「去教一些像我父親一樣使用新技術需要耐心和同情心,但結果常常會令人難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