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美好的計劃被疫情撕的支離破碎,三月的新安江、婺源,清明的林芝桃花,七八月的伊犁花海獨庫公路,統統都破滅了……
好在幾個窗口期說走就走,才讓灰暗的一年有了美麗的回憶
最美的要數扎尕那徒步,這是一次視覺的盛宴!
【線路簡介】
用時:扎尕那徒步活動從蘭州集合出發到返回蘭州一共6天,其中休閒觀光2天,徒步穿越3或4天(其中一天為機動時間)。
強度:輕裝1.0,重裝1.5,三天徒步54KM,累計爬升3200米,平均每天18KM爬升1000米左右,最高海拔4200米,屬於高原徒步入門級(輕裝),只要沒有嚴重高反,有過每天徒步18KM爬升1000米活動(比如北靈穿越柏峪、登頂靈山往返、駝梁、茶山、雲蒙山-雲蒙峽穿越)的夥伴都可以參加。
裝備:速乾衣褲、皮膚衣(防曬防風)、保暖薄羽絨或抓絨、秋衣秋褲(晚上禦寒)、三雙厚襪子、中高幫防水徒步鞋、雪套、帽子、登山杖、墨鏡、一個20升左右小背包+一個60升以上馱包或大背包(僱牛馬馱)、三季帳、舒適溫標-5℃羽絨睡袋、防潮墊、手臺、雨具。
食物:三頓中餐路餐和零食水果(小包背負每天的量其餘裝大包給牛馬馱)、保溫杯熱水(能裝進包的話越大越好,每天早上補給當天開水),早晚餐食物以及炊具燃料由領隊負責採購解決。
其他:個人常備藥品、緩解高反食物如紅景天、人參等。
準備就緒,那麼咱們出發!
【上篇:2日佛國聖地休閒遊】
西藏太遠,甘南很近
第一站便是著名的拉撲楞寺。
拉卜楞寺是藏語「拉章」的變音,意思為活佛大師的府邸。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譽為「世界藏學府」,是甘南地區政教中心,保留著全國最好的藏傳佛教教學體系,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然而我對藏傳佛教了解甚少,沒做功課也看不出多少名堂,於是我回歸了一個打卡客的角色,只想找幾個視角拍幾張好看的照片。
這裡有世界上最長的轉經長廊,綿延4公裡,一路走來轉經轉到手抽筋~走出去兩公裡,實在轉不動了,爬山左側山坡俯瞰拉撲楞寺全景,一幅佛國聖地的畫卷撲面而來,這才是我想要的景色。——場景感覺到有點眼熟,這不就是電影《天下無賊》取景地嘛!
第二站米拉日巴佛閣。
米拉日巴佛閣全稱「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九層佛閣」,米拉日巴佛閣是為紀念米拉日巴而修建的佛閣。是藏傳佛教噶舉派(白教)在安多藏區的代表寺院。
買完票走進佛閣,一層一層的觀賞,每一層都有一個主題,供奉著不同的菩薩,有不少藝術珍品。從米拉日巴佛閣出來已是黃昏,在甘南州府所在地合作市住下,這裡的飯菜偏川藏味。
第三站尕海……
今天天氣不好,一路上陰雨綿綿,不多久就到了傳說中美麗動人的尕海,風雨中的尕海一片悽涼景象,下車上了個廁所冷得哆嗦,算了回車上待著吧……這站就這樣了……假如下次來,希望遇到一個豔陽天。
第四站郎木寺
這是一個神奇的地方,這個小鎮居然分屬兩個不同的省份管轄!鎮裡的河叫做白龍江,江北屬於甘肅省碌曲縣,江南屬於四川省諾爾蓋縣,結果兩個省都各有一個郎木寺,著實有點蒙圈,我應該去哪個呢……哪個近就去哪個吧。
郎木寺還有一個特別動人的名字「虎穴仙女寺」,「虎穴」裡居然還有「仙女」,就問你有沒有被「驚動」……進寺裡遊覽了一圈就急衝衝的下去採購物資了,藏傳佛教文化等下次做了功課再來細品吧。
在小鎮上買了一堆餅和牛肉乾,這些都是徒步過程中的口糧,午飯後接著趕往扎尕那。
第五站扎尕那
終於到扎尕那了,扎尕那藏語的意思是「石頭匣子」,是一片被群山包圍的村落,因為景色奇特美麗,被譽為「神的自留地」
美國探險家洛克驚嘆「這是亞丹和夏娃的誕生地」,當然有點扯,他們的亞丹夏娃怎麼會跑到這裡來誕生?不過這裡的景色確實能讓洛克傾倒。
到達客棧入住,生怕明天開始徒步來不及欣賞這裡的美景,於是扔下行李就趕緊出玩耍,但可惡的雨下個沒完。
沿著村子的公路往西,遊玩達日觀景臺和洛克觀景臺天就黑了,雨霧朦朧,沒有期待的藍天、晚霞,沒有讓扎尕那變成仙境的浮雲和天光……
(達日觀景臺)
很遺憾,沒辦法,景色取決於天氣嘛!我擔心的是明天徒步還是這種天氣的話就慘了,活受罪還看不到美景……
(洛克觀景臺)
晚上和其他領隊研究了天氣預報,發現雨一天內是停不了了,果斷決定第三天在客棧休整,第四天開始徒步,因為預留了1天機動時間,因此大行程不會耽誤。
第三天果然還是大雨傾盆,待在客棧了喝茶、聊天、玩手機。
到了下午雨勢減弱了不少,山體也越來越清晰
這時候去找個高處說不定能拍出大片,於是拿起相機就往村東邊的仙女湖跑。
(仙女湖觀景臺)
大雨初驟,雲霧沿著山體慢慢的飄散
遠處和近處的山體在雲霧中若隱若現虛無縹緲,描畫出一幅幅迷人的水彩,果然是仙境啊!
半晚時分,西邊的薄雲後面露出了金色霞光,晚霞行千裡,看來明天徒步的好天氣可以期待了!
第四天早上雨果然停了,但是大霧瀰漫,今天的目的地是冬才營地。
隊伍沿著通往扎尕那石林方向的路進山,兩側時而壁立千仞,時而怪石嶙峋
走上第一個埡口就出了霧區,身後的濃霧沿著山體不斷地爬升,前面已經雲開霧散露出了淡藍的天空,遠處還有雪山若隱若現,心中頓時大喜:老天待我不薄啊!
我們的保障馬,他的任務是救助高反和體力不支的夥伴。
越往前走天空越藍,雪山越清晰,走出一個山坳後忽然陽光燦爛,晴空萬裡,仿佛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但是雨雪過後的道路泥濘難行,一腳下去泥漿就沒過了腳背,
以為走左側坡上的草地能好一些,然而草下面的泥土也已經吸滿了水,一腳下去又軟又溼,走起來泥水四濺,跟當年紅軍過草地的情景完全一樣~
瞧瞧我用購物袋自製的防雨套,要不是有這神器我的褲腿早已不堪入目了!
這就是傳說中的扎尕那石林,雖然和路南石林不可同日而語,但這卻是將來扎尕那景區的壓軸景點。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走出了噩夢般的泥漿草地,跨過這條小溪前面就是一片坦途了。
過河以後停下來整理鞋褲,時間也已經正午,索性先吃飽午飯再走。
水足飯飽之後,重現踏上徵程,這是第一個4000米埡口,經常有積雪,這次正好趕上一場新雪
看著那種滿山遍野的潔白,有一種想狂奔的喜悅!
綠草、白雪的景色只有在盛夏的高原才能享受!被陶醉的藍精靈同學坐著不願走了~
徒步我最喜歡的就是積雪路面,柔軟乾淨的路面越走越清爽
更喜岷山千裡雪,三軍過後更開顏!在對的時間和對的地方我覺得我會愛上長徵。
翻過一道又一道的山梁,每一道的景色都絕不雷同,讓您有一種流連忘返的錯覺。
前方陸陸續續有驢友迎面而來,夾雜在隊伍中的是他們的馱隊,上前交談了幾句,原來他們是前天出發的隊伍,遇到沒完沒了的雨雪,為了安全只能找地方紮營躲避,不料雨雪整整下了兩天,被雨雪蹂躪之後人困馬乏、食物不足,還有人鞋子、衣服溼透未乾,穿越的時間也不夠了,今天雨雪停了以後決定原路返回……
我們行程中預留一天機動時間和昨天休整一天的決定是多麼的英明!要不然就跟他們一樣被大自然虐待一番之後半途而廢……
雄鷹翱翔在懸崖絕壁之間
這是今天最後一個埡口了,對面是連綿不斷的大山,在藍天白雲下像一件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藝術品!風景最美的方向就是我們要去的方向,這才是優秀的徒步線路!
左邊的懸崖在雨水、融雪和風力的作用下形成了一個塌方的衝積扇
下山,冬才營地就在遠處的山谷裡,勝利已經在望
下到半山腰,一個美麗的小水潭把我吸引了過去,走到恰當的位置一個完美的倒影就呈現在你的面前。
其實真相總是慘不忍睹,換個角度它就原形畢露了——一灘渾濁的積水而已
順著山谷的河流一下向下,走出去三四公裡,冬才營地忽然間就出現在河左岸的高地上。
趕犛牛馱大包的藏族小夥知嘎兄弟倆已經到達多時了,卸了行李還幫大家佔了營地搭好了帳篷正準備燒水做飯。
我的帳篷,背山面水,這是五星級極品營地,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都全啦!
一鍋土豆燉羊肉,真香!吃飽喝足,準備晚上的保留節目——拍星星!
東南面視野開闊,還有山體做前景,這無疑是拍攝星空的理想機位!萬事俱備,只待黑夜。
高原的天空永遠是那麼純淨,空氣裡沒有一點雜質,如洗的夜空星漢燦爛,流星一顆接一顆的划過,為了不影響其他夥伴拍攝,摸黑操作三腳架弄壞了一個腿,結果拍起來總是抖動,好在夜空給力,總算有兩張滿意。
【花絮】
都說我是花痴,事實再次證明了我就是花痴
拍花就走不動路……
高山上的美麗,這是屬於我們驢友的豔福。
花痴的正確姿勢
全身帶刺的高山植物,開出的花卻十分美麗,她才是大山中的精靈。
第五天,也就是徒步第二天,今天從冬才營地出發翻越二十多道梁子到達奶子山營地,十三天徒步強度最大的一天。
當太陽把營地背後的懸崖鍍金色的時候,我們踏著清晨的薄霧早早的踏上了徵程。
爬上第一道梁,梁上一群馬兒正在撒歡,這對情侶(也可能是好基友)相互咬著對方的絨毛,很親密~
右側是深不見底的山谷,風景迷人環境清幽,一頂藏民的白色帳篷在綠草茵茵的山腰,如果給養充足在這裡小住那就太愜意了!
目光順著帳篷往上移動,巍峨的大山屹立在對面,來一張大光圈人像,半虛化的背景就像一幅壁畫。
翻了三四道梁,拐過一個大彎,這條線路最高的埡口,4200埡口便到了,抬頭看去就是一個小山口而已,十分鐘就到了吧……
等我踏上埡口的打坡才發現我錯了,埡口忽然間就到了我的頭頂,吭哧吭哧爬了半小時才剛剛過半,回頭一看後面的隊友跟螞蟻般大小,真實望山跑死馬!
登上埡口,對面的風景像換了個相冊似的,光禿的巨大,深邃的山谷,從山腳往上依次是森林、灌木、高山草甸、裸巖、雪峰,海拔導致的植被垂直分異十分典型,一山有四季,這就是一本地理教科書!景色太美,恨不得把每一個角度的照片都發出來。
跳上一塊飛巖拍幾張張片,拿出準備的好酒獻給神山,感謝扎尕那的山神對我們如此恩賜,五星級的線路給了我們七星級的風景!
過了4200埡口,前面是綿長的橫切小路,小路沿著陡峭的坡面蜿蜒而行,左邊是山體右邊是深谷,路面只有二三十公分寬,還蓋著一層小石子,踩上去很容易打滑,只能小心心翼翼的走,否則一失足……不成千古恨也會遍體鱗傷、魂不附體……
坐在路路邊吃了點中飯後面的隊友和馱隊就跟上來了,藍天白雲之下的山脊一個孤獨的身影腳步充匆匆,畫面感十足!
一支馱隊從天上走來,遠遠望去有茶馬古道的既視感
一位高反的大姐被保障馬救援,牽馬的藏族小哥還挺調皮——看來擺拍很熟練呀!
今天最大的失誤就是不看軌跡盲目跟隨前面兩個老哥走上了這個斜坡,發現出錯以後已經沒有了退路,坡下到正路有一道三四米高的懸崖……最後豁出去了,用屁剎滑降回道路~
遠處的雲海滾動,一場陣雨正在襲來,但是變幻無窮的雲彩極具觀賞性,拍幾張美圖再說
繼續前行一小時,一片美麗的草甸子赫然在目,草甸子山已經搭了幾頂帳篷,難道這就是奶子山營地?可是這個山根本不像奶子嘛!大便石還有點靠譜,整個山就像一堆大牛糞~
不過這個營地視野積極開闊,風景非常壯麗,在這裡拍攝星空,那畫面想想我就走不動路!
過了草甸子前面是一堆光頭山,奶子山營地就在某個光頭的腳下,剩下的路就輕鬆了。
這些就是奶子山?確實有點像羊奶子,當然這些山體搬到北京每一座都可以開一個五A級地質公園景區。
下到谷底沿著小溪一路下行,終於看到了知嘎和他的犛牛,帳篷也已經搭起來幾頂,這就是奶子山營地啦!奶子山呢?回頭一看,果然有點……幹嘛那不叫金字塔呢?
背靠大山一水流觴,左右有欄,前方有案,這又是一個風水極佳的極品營地呀!可是這視野,要想拍星空是沒戲了……
大家一陣忙活,土豆、羊肉、洋蔥、蘿蔔扔進高壓鍋,加上調料,半小時以後一鍋熱氣騰騰的大餐就出來了!
這口滄桑的鍋是知嘎的寶貝,一到營地點上火就開始煮大茶,就著大茶啃青稞餅。飯後我也試了一碗大茶,確實有點像北京的大碗茶,加了鹽有點鹹,還有一股麻麻的清涼味。
第六天,徒步的第三天,今天從奶子山營地出發經過安子庫一線天,最後到達三角石活動結束。
陽光又把懸崖鍍成了金色,我們出發。
我對一大早騎著馬還喝紅牛的人向來鄙視
繼續下行,海拔越來越低,很快就進入了森林,其實我更喜歡高海拔的景色,林子的景觀我並不感興趣,於是一馬當先專心趕路了。
長線徒步走獨木橋是必備的技能。
走出林子,終於看到了它——大便石……以後在野外解完手記得把便便埋掉~
持續降雨過後泥石流把山體衝出了一道道疤痕
被藏民廢棄的家園,家已經搬出山外,但是這片領地依然是他們家的,地上種滿了餵馬的飼料,本來想進去看看,走近後居然有狗,趕緊跑~
到了安子庫一線天地段路況越來越糟,還不停的蹚水過河,一雙防水性能優異的高幫徒步鞋是多麼的必要!
走出安子庫一線天就剩下最後一道爬升了,這道梁坡度很大,爬起來十分費力。
剛剛過半,後面的女俠就已經累得東倒西歪了……
其實這裡的藏民很富有,每戶人家都擁有好幾座山頭,山上放滿了犛牛,數數山脊上那群犛牛算算他們家有多富裕!
翻過最後一道梁,又是下山,一路上塌方不斷,道路毀壞無數,這要是趕上大雨危險性是很高的。
離終點還有三公裡,大家不再奮鬥了,攔下順風車出山
到達終點,我們的大包已經被知嘎卸下裝車,我們走後他們會趕著牛群沿著來路再走回扎尕那,再見了朋友們,扎尕那下次再見!
活動計劃:
本俱樂部每年均會組織1~2條經典長線徒步,2021年度計劃8月份徒步新疆烏孫古道或九月份貢嘎環線或十月份西藏嘎瑪溝(珠峰東溝大本營),請各位夥伴注意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