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時空在扎尕那與洛克相遇

2020-08-27 BLACKICE黑冰

前言:扎尕那出現在公眾眼中是因為美籍奧地利探險家約瑟夫-洛克在日記中提到「如果這個世界上有天堂,那天堂就在扎尕那」。自此以後無數旅人相繼重走洛克經過扎尕那的線路。

當年洛克也以此視角拍下堪稱經典的照片

扎尕那的前世今生

扎尕那位於岷山山脈,在甘南藏族自治區,卓尼縣以南,迭部縣以北。

扎尕那村西北方不遠處就是扎尕那冰川(屬於第四紀冰川)。連接迭部縣和卓尼縣的古道(早期馬幫走的路)叫做洮疊古道。

而洮疊古道途徑扎尕那村,這條古道正是探險家洛克告別楊土司從卓尼出發去迭部境內進行動植物標本收集的必經之路。



我與洛克在相隔近100年後走過同樣的路,看相似的景,不同的是他的身邊是十三名勇敢的納西族勇士。而陪我同行的是19名來自五湖四海的新老朋友!



國慶扎尕那徒步

扎尕那穿越起點是扎尕那景區內的一線天,全程65公裡左右,平均海拔3700米左右,最低海拔3200米左右,最高海拔4200米左右,具有高反風險。

全程除起點和終點外沒有其他下撤點,局部氣候變化無常,此次穿越基本每晚都有雨,第二晚大雨,第三日上午降雪。夜間最低氣溫大約零下5攝氏度。

扎尕那穿越起點



扎尕那徒步路線

此次出⾏所選為其中⼀條經典的重裝徒步路線(19⼈中5⼈輕裝14⼈重裝)

  • D1:扎尕那(起點)—泉眼神湯—涅甘達瓦神峰—馬日松多—扎尕那石林—警示牌(出景區)— 冬才營地;•
  • D2:冬才營地—獸頭瑪尼堆(30公裡,海拔4106)—D2備用營地
  • D3:D2備用營地—D2雙乳峰營地(8公裡處,海拔3378米)—雙乳峰(奶子山)—大便石(43 公裡,海拔3260)—D3安子庫牧場—之後兩三公裡處
  • D4:安子庫牧場之後兩三公⾥處—觀音石—一線天—姊妹峰—三角石(結束)

岷山山脈的雄、奇、詭深深地震撼了我。一路上你能找到第四紀冰川的痕跡比比皆是。高山融雪沿著山谷而下,在這個季節水資源是非常豐沛的。

融雪形成的溪流水量充沛



高聳的石壁震撼人心,扎尕那有非常多的石門景觀。山體從中間一分為二,就像兩個巨大的士兵守衛著都城。



中間的山體能夠看到明顯的擠壓痕跡,像千層酥一樣。



遠處的雲海清晰可見。



雖然不知扎尕那冰川是被光蓋山擋住,還是因為氣候變暖早已消逝不見,此行沒有見到活生生的冰川。



明顯的擠壓形成的造山運動,融雪又侵蝕出了河道



能想像第四紀冰川期時這裡是一望無際的冰原嗎?



一日四季,說的就是高原。

第二日早上氣溫已然跌下了0度,最後2個埡口的海拔都超過4000米,並且兩個埡口之間的路程長且平均海拔在4000米左右。

翻越海拔3900米以上的埡口時起了大霧,因為冰川運動和環境的侵蝕造成埡口上下常常是類似石海的地形。

周身被濃霧所包圍,目力能及的地方寸草不生,只有那無數的大小不一的、難以下腳的石頭。仿佛我身處託爾金筆下指環王裡的魔都,而我就是帶著魔戒去魔都銷毀的佛羅多。



大霧天氣伴隨著大風。這種情況下空氣從人身體帶走熱量的速度快的可怕,好在從獸頭瑪尼堆埡口下到河谷就到了營地。

到達營地搭起帳篷用體溫烘乾了被濃霧打溼的軟殼褲,使得我在第三日白日依舊能穿到乾爽的外褲。



惡劣的戶外環境,非常考驗裝備的可靠性,黑冰軟殼褲具有一定的防風、速乾性能,表層還帶一點防水性能,面對短時的小雨毫不畏懼。

褲子還帶有彈性,非常適合戶外運動,徒步時給予我無拘無束的感覺。



第三天起步下起了雪,下到林木線以下後仿佛進入了原始森林。

高大的杉木,厚厚的苔蘚,泥湯似的路況。



面對扎尕那神奇的地貌,我駐足,想像著這些海拔4000+的山峰是如何拔地而起,又是如何經歷冰川期的冰磧、風蝕、降水侵蝕。

在此時此地,我與它們相視。我的生命歷程與岷山的生命歷程從此有了交匯點並且永遠無法被抹去,成為歷史。



關於岷山山脈

岷山山脈就是當年紅軍長徵走的岷山。長徵過程中,紅軍被迫穿越大面積的雪山、高原草甸、永久凍土帶和無人區,主力由出發時的30萬人銳減到2萬5千。在付出沉重的代價後,紅一、二、四方面軍1936年在甘肅會寧會師。

我無法想像當年紅軍翻越岷山在裝備極其簡陋的情況下是如何完成的。沒有超輕帳篷也沒有羽絨睡袋更沒有復水米飯,連防止衣物被打溼的蓑衣都不是人人都有。

親身經歷的人才會明白,草甸,沼澤,降水,山體滑坡,戰壕足,凍傷,高反讓岷山成為了一個吃人不吐骨頭的絞肉機。

相關焦點

  • 從若爾蓋大草原到扎尕那,走洛克之路,結束二十六天的自駕旅行
    -合作從若爾蓋出發,我們去往扎尕那,遊覽完後走扎尕那後山的洛克之路,經卓尼抵達合作市,沿途風景靜好。扎尕那由四個村寨與一個藏傳佛教寺廟拉桑寺組成,按山勢從低到高依次為東哇村、業日村、達日村、代巴村。扎尕那美麗的彩虹2009年11月,扎尕那入選《中國國家地理》評選的中國「十大非著名山峰」。
  • 扎尕那,是伊甸園,還是閻王殿?
    ),從迭部縣城經過30公裡柏油公路,一直開到扎尕那村子裡(不收門票,但每人需繳5元保險費),傍晚六點趕到扎尕那達日村,入住客棧。這個地方是沿著扎尕那村上行,就是走著名的洛克之路,景點叫「石頭城」,然後在石頭城上觀看大峽谷,是哪個大峽谷?他說不清,我也聽不明白。後來我查了一下,這個石頭城應該就是光蓋山的主體山系。當年,洛克就是翻越光蓋山來到扎尕那。
  • 世外桃源扎尕那,從剛到柔,再到危險的展現
    扎尕那是一個完整的天然古城位於甘肅以南的迭部縣,藏語表示「石盒子」。地形不僅像一個巨大的宮殿大比例尺,而且像一個天然的懸崖建築,大自然在這裡展現了她令人敬畏的力量。扎尕那山勢險峻,雲霧繚繞,宛如仙境。「扎尕那山」被中國國家地理選為「中國十大非著名山峰」。以石門、石朗、石城、聖山、藏式村寨和寺院為主體的扎尕那多元化旅遊景觀在世界上是罕見的,峰巒之美、石城之美、鄉村之美可列為中國中最美的,對九寨溝的未來和名聲應該沒有懸念。甘肅美,美甘南。最美的甘南是什麼?扎尕那。
  • 世外桃源——扎尕那
    這裡如同伊甸園一樣的景色,就如約瑟夫.洛克所說"我平生未見如此綺麗的景色。如果《創世紀》的作者曾看見扎尕那的美景,將會把亞當和夏娃的誕生地放在這裡。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益哇鄉,地形像是一座規模宏偉的巨型宮殿,也像是天然巖壁構築的一座完成古城,"扎尕那"是藏語,意為"石匣子"。
  • 人間仙境—扎尕那
    扎尕那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西北34公裡處的益哇鄉境內,藏語意為「石匣子」,中國最美的地方,這輩子一定要去扎尕那。扎尕那是扎尕那是一個美麗神秘的地方,藍天、白雲、神山,簡直就是人間仙境,美國人約瑟夫·洛克來到這裡,將扎尕那譽為「亞當和夏娃的誕生地」。
  • 一提扎尕那 都說四寨一寺 錯!知道它與洛克之路嗎?這才是精華
    扎尕那無限神秘的一切,最終竟惹得閱世界頂級風光無數的約瑟夫·洛克興奮得幾乎癲狂——他在完成美國《國家地理》「作業」時,第一篇就是扎尕那,而且為扎尕那寫下了詩一般的背書——「我平生未見如此綺麗的景色。由於方言的不同,在甘肅甘南州,很多景區都與「尕」密不可分,扎尕那、拉尕山、尕海、尖那尕……細究這個「尕」漢字,實乃藏語音譯過來將就替代的符號,與漢語「小」的意思沒半毛錢關係。而且,在甘南州,安多藏語裡的「尕」在不同語境裡意思完全不一樣。比如,拉尕山的尕,是喜歡、愛的意思;扎尕那的「尕」,是匣子的意思,「扎」則是安多藏語的石壁抑或石崖。
  • 秘境扎尕那
    從卓尼縣尼巴村穿越無人區我們終於到了被洛克稱之為亞當夏娃「誕生地」的扎尕那,也是我心心念念的扎尕那。
  • 扎尕那:塵世間的伊甸園
    2009年11月,中國地理雜誌社發布了「尋找十大『非著名山峰』」榜單,坐落於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益哇鄉的扎尕那山榜上有名,位居第四。扎尕那,藏語意為「石匣子」,是一座天然石城,有優美獨特的風景、獨特珍稀的物種資源,也有傳統的藏族村落、古老的生產方式,恰如塵世間的一處世外桃源。
  • 扎尕那,隱秘的角落裡,藏著多少誘人風景
    洛克1922年,美籍奧地利裔植物學家、人類學家約瑟夫· 洛克就在扎尕那留下了他考察的足跡,此後他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發表有關照片和文章,為希爾頓創作《消失的地平線》提供了難得的素材。睜開眼,陽光散落在床上,推開窗,悠遠的藏歌在村莊上空遊蕩,多麼愜意的早晨,怪不得,它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旅行沒有疲憊,有的只是不期而遇的驚喜和幸福!
  • 甘南行——郎木寺~扎尕那,扎尕那旅遊攻略
    今天的重頭戲,是期待下一站石 頭城 —— 扎尕那 的驚豔。心中的 扎尕那 ,高原上的石 頭城 ,草原、尖峰、藏房……世外 桃源 。看著藍天,趁著好天氣,儘快趕到 扎尕那 ,一睹芳容,迫切!忽然間,車前面竟出現 扎尕那 標誌性的光禿奇異的尖峰,峭壁。 扎尕那 ,我們來了!
  • 神仙眷顧的地方——扎尕那
    扎尕那風光早在1925年,英國探險家約瑟夫·洛克就來到了迭部,他在這裡採集動植物標本、繪製地圖的時候,被其自然風光所吸引,還在日記中做了以下描述:我平生未見如此綺麗的景色。洛克當年拍攝的扎尕那在扎尕那地區徒步的山友扎西、黔中君等人也對這裡有著極高的評價:屬於高海拔徒步線路裡面難度不大、風景絕美的地方。每條山谷都有著不同的風光:不同形狀的峽谷、怪石,雲海,森林、高山。
  • 天堂太遠,不如去扎尕那
    ——約瑟夫.洛克甘南迭部的扎尕那,具有很高的旅遊價值,也是攝影家攝影眼創作的天堂,民俗,人文,古老的藏寨,悠悠轉動的水磨,神秘古樸的拉桑寺每年春節期間的曬佛活動都很壯觀盛大。單純景色來說,甘南扎尕那的四季都很美。
  • 煙雨中的扎尕那
    這是美籍奧地利探險家、植物學家、地理學家和語言學家約瑟夫.洛克對扎尕那的經典描述。石山是扎尕那的獨特風景,或秀麗或雄奇,或柔美或剛勁,一座石山就是一道動人的風景。沿著山路盤旋而行,過納加石門, 經幡飄飄,再一路蜿蜒而上,扎尕那便越來越近了。被雲霧包裹的拇指神山,半握著拳頭,唯有大拇指高聳入霧海之中,惟妙惟肖。
  • 煙雨中的扎尕那
    扎尕那藏語意為「石匣子」,它是一座天然的石頭城中的一座古藏寨,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益哇鄉。晴空下、煙雨中,藏在迭山深處的扎尕那,總是以不同風韻展示著大自然的神奇。「我平生未見如此綺麗的景色。如果《創世紀》的作者曾看見迭部的美景,將會把亞當和夏娃的誕生地放在這裡。迭部這塊地方讓我震驚,廣闊的森林就是一座植物學博物館,絕對是一塊處女地。
  • 隱藏在大山深處的秘境——扎尕那
    提到扎尕那,大家應該都聽說過。1925年4月末,探險家約瑟夫·洛克到甘南藏區考察,據說來到過扎尕那,對扎尕那有著很高的評價。扎尕那神奇的地貌、獨特的鄉村聚落及農林牧複合型生產生活方式一直吸引著人們的目光。近幾年來,隨著旅遊業的興起,扎尕那才被揭開了神秘的面紗。
  • 扎尕那,石頭城中渺若仙境的村莊
    扎尕那是甘南的著名風光地。從郎木寺往扎尕那走,路是新修的,平整寬敞,一直沿著白龍江形成的山谷而行。山清水秀,仿佛來到了南方的山谷之中,許多高大的樹木圍著一個個小小的藏村。地裡的青稞麥已經開始泛黃。巨大的石頭城 「扎尕那」是藏語,意思是「石匣子」。
  • 甘南 扎尕那炫麗景色
    和很多第一次閱讀到這個地點的人一樣把尕這個字眼認不出來。扎尕那如同其名,是一個曝光很少的地方。這裡是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迭部縣的一塊山間盆地,這裡農業、林業及牧業多種生產方式並存,造就了一個自給自足的生活空間,宛如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
  • 迭部:一脈相連的親戚,因扎尕那而相聚
    這其中,約瑟夫.洛克在迭山考察了27年,幾乎是一生的精華,探秘迭山,發現了扎尕那,他的圖文刊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上,引起西方世界一片驚呼。香格裡拉的出名也是源於洛克的探險活動。所以,迭山、扎尕那早就被世界稱為「最後的伊甸園」。
  • 人間仙境扎尕那
    扎尕那,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西北30餘公裡處的益哇鄉的一座古城,藏語意為「石匣子」。扎尕那山勢奇峻山勢奇峻、景色優美,猶如一座規模宏大的石頭宮殿,這片世外桃源雖然早在近百年前就被洛克譽為亞當和夏娃的誕生地
  • 甘南之行——小村扎尕那
    扎尕那,一個藏族聚集的小山村,被群山環抱相對閉塞的地方。這幾年這裡熱鬧異常,沒有洛克所寫那樣恬靜幽靜,多了幾份熙熙攘攘的人流,嘲著不同口音,來自不同地方,尋找傳說中屬於扎尕那的美。其中經過一些令我們好奇的村莊景致,但目標是扎尕那,便沒有自由亂行,怕出現不可估計的後果。下午3點左右,我們到了被譽為「石匣子」的扎尕那。從國道到村子,還要走好長一段山路,不過路面非常好,道路兩側高山陡峭,只有窄窄的峽谷小道不斷向前挺進。生活習慣在平原中,這種窄窄小道迂迴山中,確實有點急人。山風吹來,涼爽宜人,沒有了夏季關中地區的燥熱,倒也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