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中國人口負增長時代真的要到來了麼?日前,《人口與勞動綠皮書: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No.19》在北京發布,據綠皮書稱,中國人口將在2029年達到峰值14.42億,從2030年開始進入持續的負增長。近期也有一些人預測,2019年中國的出生人口要減少200多萬。
【解說】2019年1月1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在北京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對該問題作出了回應。發布會上,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副教授陶濤表示,從2000年以來,中國每年出生人口大概在1500萬—1800萬之間波動,影響生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同期】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的副教授 陶濤
2017年全國登記的結婚人數大概是1063萬對,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它同比下降7%。還有一個因素是婚育的推遲,近三年以來,平均的初育年齡和平均生育二孩的年齡都往後推了一歲,三年就推了一歲,這些所有的因素,大家也可以看到,這些肯定會對出生人口規模、生育水平是會產生影響的。
【解說】據專家介紹,當下中國社會,「90後」已經成為了生育主體,他們生育觀念、意願的變化也會對生育水平產生影響。
【同期】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的副教授 陶濤
城鎮化的推進,高等教育的普及,婚育的推遲,所有的因素都會對生育水平產生一些影響。尤其我們現在知道,「90後」成為了生育主體,他們的一些生育觀念、生育意願其實也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所以在今後一段時期內,進一步加強人口監測,進一步掌握人口生育模式、生育規律,這是十分重要的。
【解說】專家表示,通過調查發現,人們期待更好的生育政策,期望生育友好,家庭友好的政策體系支持。
【同期】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的副教授 陶濤
我們在很多調查中發現,人們在生育養育過程中確實存在一些顧慮,對相關的經濟社會政策的配套呼聲比較高,主要反映在住房、就業、女性勞動保護、稅收、產假、嬰幼兒照護等等各個方面,都有一些政策上的期盼。
【解說】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宋樹立表示,2018全年人口數據近期將由相關部門正式發布,國家衛健委持續監測人口數據,今後將加強監測和研究,促進生育政策和相關經濟社會政策配套銜接。
【同期】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宋樹立
這兩年我們看到「二孩」的出生比始終保持在50%左右,也就是說,「二孩政策」所產生的積極意義在持續釋放出來。我們也會會同相關部門加強監測、加強研究,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要求的「促進生育政策和相關經濟社會政策配套銜接,加強人口發展」戰略研究。
單璐 北京報導
責任編輯:【劉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