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27 18:57 |中國義烏網-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甄蘭
在義烏有一個村,山清水秀,環境優美,民風淳樸,但最令人豔羨的是,村裡900多位村民幾乎全是古聖賢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後裔。這就是城西街道石明堂村。
王羲之的後人在義烏?而且有近900多人?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這個村的人都愛練書法
帶著好奇,中國義烏網記者走進石明堂村。在石明堂村文化禮堂內,有老戲臺、匾額、楹聯、王羲之的畫像和個人介紹等,一股墨韻古風撲面而來。
牆上掛有一幅巨大的《西山王氏第一屆宗譜序》,吸引了記者的注意:「王本姬姓,始自后稷三十八世孫,周靈王太子受封於太原,以王為氏……」
「我們老祖宗是王羲之的第十九代後裔,他是東閣大學士,朝廷命官,後來不幸被奸人所害。老祖宗的長子就帶著家人逃亡,從紹興一路逃到了石明堂村 (原伏龍西山)。長子看到這裡山清水秀,土壤肥沃,頓時心情愉悅,就決定留在石明堂村了。他搭了個草棚,和家人安定居住下來,從此王氏在此繁衍生息,子孫 流傳一代又一代,越來越多。」文化禮堂負責人王晗珍說,現在村裡有900多個人,姓王的村民都是王羲之的後裔。
「這有些是老祖宗留下的,有些是村民寫的,我們依然延續著書法傳統。」王晗珍指著匾牌和柱子上一幅幅逸筆天成的對聯,頗為感慨。他告訴記者,一 些王氏子孫仍愛好練書法,而且寫得比較好。每年暑假,村裡都會開展書法培訓活動,家家戶戶的小孩甚至一些新義烏人子女都會來參加。
王晗珍表示,現在大部分村民都蓋起了新房子,經濟收入還不錯。「勤勞樸實是我們王氏子孫保留下來的傳統,農民一般都早出晚歸,種植各種瓜果蔬菜;家庭企業則經營袖套、塑膠袋和繡花等小作坊。」
古村整潔,民風淳樸
走進村內,記者看到村口的西塘湖池水碧綠,村間小路整潔乾淨,房前屋後也不見垃圾。 「現在我們每天一早起來就打掃家門口,環境不知道比以前好了多少,看起來都很舒服。」王大媽正圍著圍裙在打掃自家門前的垃圾,她坦言村幹部都很努力,現在 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蚊子也減少了,住起來很舒服。
石明堂村支部書記王希光表示,2016年1月份,村兩委幹部就帶領黨員幹部、村民代表去隔壁村吳坎頭村參觀學習。看了吳坎頭村整潔美麗的村容村 貌後,回來立刻召開了環境整治動員會。2月21日,村兩委幹部就上門,挨家挨戶對村民做環境整治的宣傳工作,並且做了一天義務勞動。之後,黨員包戶工作就 真正做起來,每個黨員包12戶農戶,負責每戶農戶房前屋後、亂堆亂放和違章建築的環境整治工作。
「村裡還要對公共區域進行環境整治,綠化補種,預計到3月中旬整治工作先告一段落。」王希光信心滿滿。
古村將成鄉村旅遊景點
「石明堂村有900多年歷史,村中有一座遠近聞名的古花廳,還有東塢藏春、葛嶺訪仙、石瀨騰蛟等八大景點,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村委會主任王紅青告訴記者,石明堂村的旅遊資源很豐富,但必須先科學整治村莊的人居環境,在人文環境提高的基礎上,重點打造精品村,進一步發展旅遊業。
「石明堂村的景點特色,結合周邊吳坎頭村的義烏兵文化,流下村的孝文化,聖壽禪寺的佛教文化,何斯路的薰衣草、民俗文化等,城西街道正在努力打造一條精品旅遊路線。」鎮西工作片主任吳偉強表示,藉助望道森林公園的開發優勢,這條精品路線將會吸引更多人來城西遊玩。
城西街道黨委委員、人武部部長趙桂洪表示,除重點打造精品村以外,城西街道正全面進行環境整治工作。「每月每個工作片選擇一個村,四個工作片每月就有4個村同時進行環境整治,做一個,成一個,這樣全面鋪開,逐步推進村莊的環境整治,同時加強長效管理。」
145657065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