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2月4日報導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12月2日刊文稱,澳大利亞走出衰退,現在它需要避免同中國的貿易戰。全文摘編如下:
澳大利亞的經濟又在增長。此前,新冠疫情導致它出現約30年來的首次衰退。
現在,澳大利亞必須讓它不穩定的經濟復甦走在正軌上,同時還要應對同中國——它最大的出口市場——不斷惡化的關係。
澳大利亞統計局周三說,同前一個季度相比,第三季度澳大利亞經濟增長了3.3%。
坎培拉與北京的緊張關係可能給澳大利亞的復甦蒙上陰影。澳大利亞國庫部長喬希·弗賴登伯格對記者說,與中國的爭端是一種「非常嚴重的情況」。
他說:「中國是我們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很多澳大利亞工作崗位有賴於貿易。」他還說,澳大利亞正試圖與包括歐盟在內的世界其他夥伴達成自由貿易協議,以降低風險。
同時,經濟學家們說,目前的貿易爭端還沒有升級到對澳大利亞經濟構成實際威脅的地步。
與中國的全面貿易戰對澳大利亞來說將是毀滅性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2018年兩國間貿易額約為1580億美元。西澳大利亞大學和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說,若兩國間貿易幾乎全部停止,澳大利亞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將下降約6%。
牛津經濟諮詢公司上月在一份報告中寫道:「貿易關係的任何惡化都令人不安。」2019年,商品和服務出口佔澳大利亞GDP的22%。其中約三分之一流向了中國。
這場貿易爭端已經嚴重幹擾了一些行業:澳大利亞的葡萄酒生產商指責近期的關稅破壞性巨大,他們已經被迫到美國和歐洲尋找新買家。
雪梨大學的中國商業和管理問題專家漢斯·亨德裡施克說:「目前,中國的貿易禁令針對的是相對較小的出口部門——比如葡萄酒和牛肉等——的一些痛點。這些行業可能遭受重創,甚至被迫進行重組。」
在澳大利亞的出口產品中,以鐵礦石為主的礦產資源所佔的份額要大得多。牛津經濟諮詢公司的經濟學家指出,去年,在澳大利亞出口的原材料中,約有68%流向中國。
該報告的作者之一肖恩·蘭凱克說,鑑於中國鋼鐵業對這些產品的依賴程度,那種限制是不可能的。
雖然中國尚未正式宣布對澳大利亞礦業的限制措施,但已經出現了一些緊張跡象。澳大利亞媒體上月報導說,價值數億美元的煤炭被擱置在中國沿海。雖然煤炭不像鐵礦石那麼重要,但它仍然是澳大利亞對中國的重要出口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