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發布的《「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全球城市2020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北京位居「一帶一路」潛力城市榜首。
《報告》同時發布了「2020年全球價值活力城市指數排名」和「2020年『一帶一路』潛力城市指數排名」。
據了解,今年的《報告》選取了505個城市樣本,更為關注城市參與全球分工所體現的經濟規模和人口。其中歐洲101個,亞洲226個,北美洲62個,非洲71個,南美洲26個,大洋洲19個。
結果顯示,北京、莫斯科、香港、上海和倫敦位居「一帶一路」潛力城市前五名,國內有北京、上海、深圳、天津、武漢、廣州、成都、西安、青島、重慶、南京、寧波、杭州和蘭州14座城市入圍2020年「一帶一路」潛力城市指數百強。
《報告》指出,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城市排名上升,中歐班列沿線城市潛力提升。同時,東南亞與中國聯繫更為緊密,東亞城市與中國合作交流持續升溫,中東歐國家成為貿易合作新的增長點,在資金融通潛力上歐洲城市仍然保持著領先優勢。
據了解,「一帶一路」潛力城市指數從「政策溝通」、「貿易暢通」、「民心相通」、「設施聯通」、「資金融通」五個維度進行評估。
值得關注的是貿易領域,報告顯示,外貿依存度較高的飛地型自由港城市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顯著,腹地廣闊型城市則出現了逆勢增長。
去年貿易暢通潛力排名前兩位的香港和新加坡,今年分別下滑到第3和第13位。而從區域分布來看,排名前20的城市中,東南亞城市有6個,歐洲遊5個。尤其是在「17+1合作」框架下, 中國與中東歐國家聯繫日益密切,塞爾維亞貝爾格勒,匈牙利布達佩斯等城市的排名都快速上升,進入前20。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長王凱在解讀指數時稱,第一,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全球化退潮趨勢加劇,全球化進入了深刻變革和轉型的新階段;
第二,應對全球化的新挑戰,中國開啟了「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通過發揮內需潛力和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培育中國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新優勢,努力讓全球化更具包容性;
第三,「雙循環」戰略為推進「一帶一路」倡議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新的推動力,藉助「雙循環」的戰略優勢,「一帶一路」成為了疫情期間各國團結應對挑戰的合作之路與健康之路;
第四,「雙循環」與「一帶一路」的雙加持,給中國中西部城市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加快中西部城市發展有助於擴大國內需求和做強國內大循環,也有助於中西部城市向西開放和拓展外循環;
第五,展望未來,逆全球化正在發生,但是全球化不會終結。
會議現場,圖片來源: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2020年全球價值活力城市指數榜上,東京、倫敦、北京、上海和紐約位居前五。國內有17座城市入圍百強。
值得關注的是,報告根據價值活力指數,將東京、倫敦、上海、北京、紐約等20個城市稱為「燈塔城市」,國內城市香港、廣州、深圳位列其中。
據了解,全球價值活力城市指數基於「全球創新網絡」、「全球生產服務網絡」、「全球聯通設備網絡」三項指標進行評估。
報告認為,具有多元複合城市職能的都市,在非常態下具備更強的穩定性,因此得分更加穩定。不僅東京穩居第一,倫敦、紐約和巴黎等首都城市,排名也有上升。另外,上海依託國內經濟快速恢復及國家多領域政策支持,排名從第8位上升至第3位。
按照報告劃分的全球價值活力城市金字塔,將這些主要城市劃分為了「燈塔城市」、「樞紐城市」、「門戶城市」和「節點城市」。其中,東京、倫敦、上海、北京等20個城市被列為「燈塔城市」,香港、深圳和廣州也在其中。
在全球創新網絡指數上,報告指出,在疫情的作用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尤其是半導體產業在全球創新網絡中的價值和影響力被放大,佔據新興領域產業優勢、佔據新經濟關鍵環節的城市價值凸顯。
美國城市在這一指數上維持領先,在前20位城市中上榜5個城市,聚集了大量科技企業,是多個全球半導體產業鏈龍頭企業的總部所在地的舊金山得分遙遙領先其他城市。
另外,亞洲的中、日、韓、新等,上榜9個城市也佔據了前20名的半壁江山。與此同時,臺北和南京等城市,在數字經濟加速發展和新型基礎設施快速建設的驅動下,憑藉在新興領域積累的產業優勢,新上榜全球價值活力城市前50位。
《報告》也指出,全球城市的韌性和新經濟正在重新洗牌,正重塑世界城市版圖。與此同時,「一帶一路」成為了疫情中繼續維繫全球聯繫的一個穩定器。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